首页期刊导航|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中华医学会;国际医药卫生导报社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中华医学会;国际医药卫生导报社

钟国华

半月刊

1007-1245

imhgn@vip.sina.com

020-83824952、83823782、83823031

510080

广州市中山三路11号越秀区工商联大厦1101房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Journal International Medicine and Health Guidance News
查看更多>>1995年创刊,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华医学会、国际医药卫生导报社主办。本刊是综合性医学学术期刊,主要栏目:科研课题、基础研究、专家述评、临床研究、病例报告、药物与临床、药学研究、临床检验、中医中药、预防医学、护理研究、医学动态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咽喉反流性疾病诊断及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

    杨洋杨培景楠
    2511-2518页
    查看更多>>摘要:咽喉反流性疾病是由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引发直接或间接造成的上消化道、呼吸道炎性状态。在儿童许多常见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咽喉反流均存在不可忽视的影响。腺样体肥大、慢性鼻窦炎、慢性鼻炎、分泌性中耳炎、哮喘及喉功能紊乱等疾病都与咽喉反流密切相关。咽喉反流的诊断方法主要为多通道腔内阻抗(MII)、24 h动态双探针pH测定、活检、量表等,治疗主要以药物、饮食与调节生活方式相结合的方法。

    咽喉反流诊断治疗腺样体肥大进展

    来,我们一起中流击楫

    2518页

    胃癌组织中NF-κB、PD-1、PD-L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张丽柯徐全晓李媛媛杨卫...
    2519-25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胃癌组织中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 B,NF-κB)、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1,PD-1)、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配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 ligand 1,PD-L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于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治疗的62例胃癌患者手术切除后组织标本及癌旁正常组织标本分别作为胃癌组及癌旁组。62例患者中,男39例,女23例,年龄(61。86±2。31)岁,肿瘤长径(4。92±0。53)cm。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NF-κB、PD-1、PD-L1表达情况。比较两组NF-κB、PD-1、PD-L1表达阳性率,分析其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x2检验。结果 胃癌组NF-κB、PD-1、PD-L1表达阳性率高于癌旁组[83。87%(52/62)比 33。87%(21/62)、75。81%(47/62)比 30。65%(19/62)、80。65%(50/62)比 40。32%(25/6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32。008、25。396、21。088,均P<0。05);肌层及浆膜层浸润、有淋巴结转移及Ⅲ+Ⅳ期患者NF-κB表达阳性率高于黏膜及黏膜下层浸润、无淋巴结转移及Ⅰ+Ⅱ期患者[92。68%(38/41)比 66。67%(14/21)、94。74(36/38)比 66。67%(16/24)、92。31%(36/39)比 69。57%(16/2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5。158、6。619、3。978,均P<0。05);肌层及浆膜层浸润、有淋巴结转移及Ⅲ+Ⅳ期患者PD-1表达阳性率高于黏膜及黏膜下层浸润、无淋巴结转移及Ⅰ+Ⅱ期患者[85。37%(35/41)比57。14%(14/21)、89。47%(34/38)比 54。17%(13/24)、89。74%(35/39)比52。17%(12/2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6。031、9。998、11。135,均P<0。05);低分化、肌层及浆膜层浸润、有淋巴结转移及Ⅲ+Ⅳ期患者PD-L1表达阳性率高于高中分化、黏膜及黏膜下层浸润、无淋巴结转移及Ⅰ±Ⅱ期患者[96。00%(24/25)比 70。27%(26/37)、90。24%(37/41)比 61。90%(13/21)、92。11%(35/38)比 62。50%(15/24)、94。87%(37/39)比 56。52%(13/2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4。787、5。445、6。472、11。286,均 P<0。05)。结论 胃癌组织中NF-κB、PD-1、PD-L1表达阳性率升高,且NF-κB、PD-1表达与胃癌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有关,PD-L1表达与胃癌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有关。

    胃癌临床病理特征核转录因子-κB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配体1

    容易混淆的词语

    2523页

    消肿汤治疗混合痔患者术后并发症的临床效果

    袁文贝张雷虹
    2524-25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消肿汤治疗混合痔患者术后并发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3年2月至2024年1月岷县中医院收治的120例混合痔患者进行随机对照试验。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男31例,女29例,年龄(43。15±13。19)岁,病程(3。70±1。95)年,体质量指数(22。70±2。25)kg/m2。观察组男28例,女32例,年龄(42。68±14。80)岁,病程(3。90±2。36)年,体质量指数(22。91±2。13)kg/m2。两组术后均常规处理;对照组患者用高锰酸钾熏洗治疗,观察组患者用消肿汤熏洗治疗;5d1个疗程,两组均治疗2个疗程。治疗后,比较两组总有效率。记录两组患者术后第1、3、7、11天各项临床症状积分及治疗前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采用t检验、x2检验。结果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0%(45/60),观察组为91。7%(55/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7、11天,观察组疼痛、创面渗液、肛门坠胀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术后第 3天:(4。93±1。07)分比(6。13±1。28)分、(1。85±0。40)分比(2。07±0。68)分、(2。02±0。75)分比(2。35±0。71)分;术后第7天:(3。53±1。11)分比(4。13±0。93)分、(1。47±0。54)分比(1。87±0。85)分、(1。53±0。50)分比(1。87±0。72)分;术后第 11 天:(1。62±1。11)分比(2。28±1。51)分、(0。75±0。79)分比(1。21±0。72)分、(0。63±0。58)分比(0。98±0。8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TNF-α、IL-1 β、IL-6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2。75±1。01)ng/L 比(5。25±1。87)ng/L、(5。75±2。00)ng/L 比(9。78±2。82)ng/L、(8。14±2。14)ng/L 比(12。68±4。13)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结论 采用消肿汤治疗混合痔患者术后并发症效果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混合痔术后并发症消肿汤

    吉兰-巴雷综合征的电生理分型与预后

    郭媛媛白雅李雯管招锐...
    2528-25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吉兰-巴雷综合征(GBS)患者的电生理分型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前瞻性选取2020年9月至2023年11月在西京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GBS患者168例,按照Hadden神经电生理分型标准分为5种。以随访的Hughes评分作为预后评价指标,评分3~6分为预后不良组,评分1~2分为预后良好组。观察指标有性别、年龄、高峰期Hughes评分、高峰期mRC评分、发病至随访时间、脑脊液免疫球蛋白G(IgG)、血清抗-GM抗体、前驱期消化道感染、机械通气、血压明显波动、丙种球蛋白治疗等。通过电话、门诊、人院3种随访形式对患者进行盲法随访。采用x2检验,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COX风险回归模型及生存曲线分析电生理分型对GBS患者预后影响的相对危险度(RR)。结果 168例GBS患者中,男100例,女68例。预后不良29例,其中死亡8例(男6例,女2例);预后良好139例。轴索型为主要分型(40。48%,68/168),神经失电位型最少(5。36%,9/168),脱髓鞘型36。31%(61/168),不明确型11。90%(20/168),正常型5。95%(10/168)。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提示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为轴索型损伤(RR=4。871,95%CI:1。397~16。983,P=0。013)、男性(RR=3。295,95%CI:1。117~9。718,P=0。031)、年龄 40~65 岁(RR=2。565,95%CI:1。011~6。512,P=0。047)。结论 电生理分型中轴索型损伤为GBS患者预后不良的主要危险因素。

    吉兰-巴雷综合征神经电生理分型预后

    强脉冲光联合重组人源Ⅲ型胶原蛋白贴敷料对玫瑰痤疮患者的影响

    马涛陆延娜白雪刘波...
    2533-25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估强脉冲光结合重组人源Ⅲ型胶原蛋白贴敷料在玫瑰痤疮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前瞻性研究,选取2020年4月至2023年4月在延安市人民医院皮肤科治疗的122例玫瑰痤疮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强脉冲光组和治疗组,各61例。强脉冲光组男31例、女30例,年龄(31。63±5。57)岁,病程(3。49±1。31)年,接受强脉冲光治疗;治疗组男34例、女27例,年龄(30。18±5。14)岁,病程(3。36±1。27)年,在强脉冲光组基础上采用重组人源Ⅲ型胶原蛋白贴敷料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玫瑰痤疮研究者整体评估(IGA)评分、VISIA红区情况、皮肤生理指标、医生整体评价法(PGA)、痤疮特异性生活质量调查表(Acne-QOL)及治疗相关不良事件。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x2检验。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4周的总有效率为91。80%(56/61),高于强脉冲光组的73。77%(45/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960,P=0。008)。治疗前,两组患者IGA评分、面部VISIA红区检测情况、经皮水分散失值(TEWL)、皮肤油脂、角质层含水量、皮肤损伤程度及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4周,治疗组IGA评分、TEWL、皮肤油脂均低于强脉冲光组[(2。27±0。83)分比(3。83±0。86)分、(12。29±2。91)%比(16。45±2。17)%、(70。31±11。92)μg/cm2 比(83。64±13。83)μg/cm2],面部VISIA红区检测情况、角质层含水量、皮肤损伤程度、自我感知、情感功能、痤疮症状、社会功能评分均高于强脉冲光组[(56。82±12。56)分比(42。31±10。97)分、(67。91±11。24)%比(56。26±10。39)%、(2。82±0。87)分比(2。25±0。81)分、(22。52±2。71)分比(18。73±2。52)分、(16。83±2。74)分比(14。32±2。18)分、(20。52±2。46)分比(17。93±2。38)分、(19。74±2。85)分比(15。83±2。1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0。194、8。951、5。702、6。796、5。944、3。745、7。999、5。599、5。910、8。568,均P<0。05)。治疗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6。56%(4/61),与强脉冲光组[11。48%(7/6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899,P=0。343)。结论 强脉冲光联合重组人源Ⅲ型胶原蛋白贴敷料在治疗玫瑰痤疮应用中显示出良好的临床效果,可有效改善皮肤整体状况和生活质量,同时表现出较高的安全性,适宜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强脉冲光玫瑰痤疮重组人源Ⅲ型胶原蛋白贴敷料治疗效果安全性

    孕妇孕前BMI及孕期体重增加量与紧急剖宫产风险的关系

    李晓红闵爱王世英
    2539-25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孕妇孕前体重指数(BMI)、孕期体重增加量与产程中行紧急剖宫产术风险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0年12月至2023年12月于安康市妇幼保健院住院的80例单胎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孕周(38。95±1。45)周,年龄(33。28±1。34)岁,孕前体重(57。22±10。17)kg。根据分娩方式将产妇分为阴道分娩组(47例)和紧急剖宫产组(33例),比较两组孕妇年龄、孕前BMI、孕期体重及增加量、空腹胰岛素、空腹血糖、总胆固醇、糖化血红蛋白、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三酰甘油及受教育程度,使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紧急剖宫产风险因素,Spearman相关性分析孕妇孕前BMI及孕期体重增加量与产程中行紧急剖宫产术风险的关系,采用t、x2检验进行统计比较。结果 阴道分娩组年龄为(31。28±1。22)岁、孕前BMI为(22。21±2。48)kg/m2、孕期体重增加量为(15。11±5。18)kg,紧急剖宫产组分别为(33。78±1。44)岁、(23。39±2。33)kg/m2、(26。59±6。33)k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孕妇年龄大、教育程度低、孕前BMI高、孕期体重增加量多是行紧急剖宫产的风险因素;相关性分析显示,孕前BMI、体重增加量与行紧急剖宫产术呈正相关(r=0。236、r=0。710,均P<0。05)。结论 孕前BMI、孕期体重增加量与紧急剖宫产相关,孕前超重及肥胖是孕妇产程中行紧急剖宫产术的危险因素,适当的体重管理有助于降低紧急剖宫产的风险。

    妊娠期体重指数体重增加量紧急剖宫产风险

    脑脊液中TXB2、S100B水平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预后的相关性

    贾宇恒艾文君
    2544-25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脑脊液中血栓素B2(thromboxane B2,TXB2)、S100钙结合蛋白B(S100 calcium-binding protein B,S100B)水平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0年5月至2023年5月西安市长安医院急诊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96例,均行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收集所有患者的病历资料,检测患者术后24 h脑脊液中的TXB2、S100B水平。依据患者术后28 d预后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分析高血压脑出血预后的影响因素,评价脑脊液中TXB2、S100B水平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预后的预测效能。采用x2检验、独立样本i检验,影响因素的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模型。结果 术后28d,9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预后良好68例(70。83%),预后不良28例(29。17%)。两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预后良好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中线移位占比及脑脊液TXB2、S100B水平均低于预后不良组[(15。34±2。61)分比(20。18±3。32)分、19。12%(13/68)比 39。29%(11/28)、(156。04±17。31)ng/L 比(190。35±18。29)ng/L、(1。72±0。34)μg/L 比(1。93±0。47)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NIHSS评分(OR=3。691,95%CI 1。262~10。799)、中线移位(OR=3。425,95%CI 1。171~10。019)、脑脊液TXB2(OR=5。675,95%CI 1。939~16。602)及Sl00B(OR=4。486,95%CI 1。533~13。125)是高血压脑出血预后的危险因素(均P<0。05)。脑脊液中TXB2、S100B单一及联合预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预后的灵敏度分别为0。764、0。727、0。799,特异度分别为0。641、0。703、0。782,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31、0。705、0。823。结论 脑脊液中TXB2、S100B水平的变化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预后有关,且两者联合检测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预后的预测效能良好。

    高血压脑出血脑脊液血栓素B2S100钙结合蛋白B预后

    M-BLI联合白蛋白与碱性磷酸酶比值诊断食管癌的价值

    姚芬黄咪杨苗苗
    2549-25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蓝激光成像结合放大内镜(magnifying endoscopy combined with blue laser imaging,M-BLI)、白蛋白与碱性磷酸酶比值(albumin-to-alkaline phosphatase ratio,AAPR)诊断食管癌的价值。方法 选取2022年3月至2023年12月在安康市人民医院检查时疑似食管癌的患者92例,男49例,女43例,年龄(51。27±15。19)岁。所有患者均以病理组织学检查为金标准。病理检查前依次行常规白光内镜检查、M-BLI检查及血AAPR检测。评价M-BLI联合AAPR诊断食管癌的准确率。采用t检验、Kappa检验。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评估诊断价值。结果 92例患者经病理诊断确诊早期食管癌38例(41。30%),非瘤性病变54例(58。70%)。M-BLI诊断食管癌的阳性预测值为78。05%,阴性预测值为88。24%,准确率为83。70%,一致性Kappa值为0。668。食管癌组和非瘤性病变组AAPR分别为(0。57±0。14)、(0。69±0。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72,P=0。003)。M-BLI、AAPR单一及联合诊断食管癌的灵敏度分别为0。84、0。72、0。84,特异度分别为 0。83、0。79、0。85,曲线下面积分别为 0。835(95%CI 0。770~0。901)、0。795(95%CI 0。725~0。864)、0。893(95%CI0。843~0。944)。结论 M-BLI联合AAPR可用于诊断食管癌,且诊断准确率较高。

    食管癌蓝激光成像放大内镜白蛋白与碱性磷酸酶比值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