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国际研究参考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国际研究参考
国际研究参考

何桂全

月刊

1009-5055

idi@cicir.ac.cn

010-88547317

100081

北京海淀区万寿寺甲2号

国际研究参考/Journal International Study ReferenceCHSS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引国家安全新征程

    总体国家安全观研究中心课题组傅小强陈向阳韩立群...
    5-19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以专章阐述和部署国家安全,充分彰显新时代国家安全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的重要地位。报告高度评价新时代以来国家安全取得的伟大成就,明确指出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社会稳定是国家强盛的前提;强调必须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把维护国家安全贯穿党和国家工作各方面全过程,确保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报告对总体国家安全观的论述继往开来守正创新,包括"五大要素"和"五个统筹"新表述新发展,并首次提出要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新征程上的国家安全工作须紧紧围绕党的中心任务,着力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一步筑牢安全屏障。

    二十大报告总体国家安全观新安全格局

    全球安全架构设计的理论思考

    苏长和
    20-3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提出的全球安全倡议引起世界关注。全球安全倡议中的全球安全架构设计是国家安全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在今日国际关系巨变的时代,安全赤字问题越来越突出,如何为世界设计较为普遍的全球安全架构,将会日益成为国家安全学、国际关系学、政治学等关注的重要学术议程。本文以总体国家安全观思想和理论为基础,从学理上考察了全球安全的系统、结构、行为支持因素,并据此提出关于全球安全架构的一些初步思考:在总结、比照既有的安全架构基础上,认为全球安全架构需要克服联合国集体安全模式的不足和避免以北约为代表的排他性安全结盟体系的危害,从人类作为一个命运共同体系统之需要的广泛安全,来拓展安全架构的范畴,将系统、结构、行为因素共同纳入架构设计的考虑。

    全球安全倡议全球安全架构全球安全共同体

    国家安全风险评估机制与方法的比较研究

    李丽华巴锐张辉
    33-5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世纪疫情双重叠加,国际安全形势严峻复杂,立足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创新局面、开启新征程的历史节点,我国国家安全仍然面临着内部和外部、传统和非传统等各种风险隐患,如何基于底线思维构建我国国家安全风险评估机制并探索科学的方法体系意义深远。本文在考查美英典型国家的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国家安全制度等涉及的国家安全风险评估制度、流程与方法基础上,结合我国国家安全风险评估工作的现状,探索我国国家安全风险评估机制建设完善的思路与路径,尝试构建面向总体国家安全和各领域国家安全的"1+N"多位一体的国家安全风险评估体系,并从国家安全风险评估的系统化、标准化、常态化和精准化四个方面提出相应的强化措施。

    国家安全国家安全风险风险评估机制与方法

    中美国家安全观之比较分析

    司园园
    56-76页
    查看更多>>摘要:国家安全观是一国最高层次的国家安全理论,反映了一国在基本国家安全问题上的根本态度和看法,是国家开展活动的行动指南。国家安全观因地而异、因时而易。当前,中国在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统领下,坚持走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美国则奉行霸权式国家安全观。中美两国奉行截然不同的国家安全观,其差异性体现在国家安全利益观、安全威胁观、安全空间观、安全战略观和安全效益观五个方面。差异的根源在于两国历史战略文化、客观地理条件和现实安全环境、国家政治制度的不同。

    总体国家安全观霸权国家安全观中国美国

    澳大利亚国家安全战略:理念、实践与评估

    郭春梅
    77-99页
    查看更多>>摘要:澳大利亚虽为地区中等强国、全球发达经济体,但由于独特的自然地理与历史文化,早在立国之前就已树立与大国结盟求安全的战略理念。当前国际政经格局进入深度调整期,地区安全环境前所未有地复杂多变,澳选择"以不变应万变",继续捍卫被其视为安全基石的澳美同盟,并依此调整军事部署、外交布局乃至经济安排。澳 追求同盟安全的国家安全战略给自身带来一定的现实利益,却也限制了其作为中等强国本应有的战略自主与发展空间。

    澳大利亚国家安全战略同盟安全

    中国的金融安全:理论构建、时代挑战和应对思考

    黄莺
    100-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十八大以来,中国的金融安全理论进入系统整合、加速构建的新阶段。与西方主导的金融稳定理论相比,中国的金融安全理论强调在发展中抵御内外风险、维护金融主权,具有鲜明的系统性、前瞻性和实践性。百年变局下,中国的金融安全面临新的时代挑战,包括经济全球化减速慢行,全球系统性风险不断上升;全球产业格局加速调整,以金融手段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的压力增大;美国频繁实施金融制裁,撕裂全球经济金融体系;世界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全球货币竞争加剧等。面对上述挑战,必须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发展和安全,完善金融安全战略,包括坚定金融安全的战略目标,以稳步推动金融改革开放夯实战略基础,以提升金融治理水平加强战略防御能力,以提供国际金融公共产品和公共知识强化国际战略协同,以底线思维有效实施战略预置。

    金融安全战略总体国家安全观理论构建金融制裁

    央行数字货币对国家金融安全的影响及应对

    钟红郝毅
    117-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百年变局背景下的数字化时代,央行数字货币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更是维护国家金融安全的重要抓手。本文将国家金融安全的内涵扩展为金融体系安全、金融主权安全和金融技术安全三个维度,探讨央行数字货币对国家金融安全的影响。研究发现,一方面,央行数字货币可以加强金融信息安全、减少洗钱及恐怖主义融资等金融犯罪风险、降低私人数字货币对金融主权安全的威胁,有助于维护国家金融安全;另一方面,央行数字货币在发展初期可能面临监管框架不成熟、技术风险冲击、货币主权易受威胁等挑战。数字人民币在各国央行数字货币研发中处于领先的地位。我国应用好先发优势,探索数字人民币监管框架,推进各国跨境领域的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在数字货币国际竞争中取得优势,维护我国金融体系、主权和技术安全。

    央行数字货币金融基础设施国家金融安全

    金融制裁对国家金融安全的影响与应对

    张蓓
    135-151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家金融安全面临新的挑战,特别是金融制裁的冲击。金融制裁日益成为西方大国进行国际政治博弈的重要工具,其目标明确,打击精准,通过冻结乃至处置资产、限制国际融资、切断国际支付清算通道等手段对被制裁国国家金融安全形成重大冲击。既包括对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直接冲击,也包括实体经济受损后对金融体系的溢回传染,尤其要警惕和防范金融制裁风险与传统金融风险交互共振。必须未雨绸缪,统筹发展和安全,健全金融领域反制裁、反干涉、反"长臂管辖"机制,有理有据有节应对金融制裁;必须加强金融领域安全能力建设,严防金融制裁冲击与传统金融风险交织叠加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必须深入推进金融业高质量开放,积极参与全球经济金融治理,坚定维护国家金融安全。

    金融安全金融制裁系统性金融风险

    总体国家安全观大事记(2022年8月16日~10月15日)

    孙建红
    152-160页

    Abstracts

    161-16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