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公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公路
公路

谭昌富

月刊

0451-0712

paper@chn-highway.com

010-52190555 82190535

100010

北京市东城区东四前炒面胡同33号D座

公路/Journal Highway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于1956年由中共中央宣传部批准创刊,是中国公路行业出版最早的中央级技术类科学技术期刊。《公路》杂志的主管单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主办单位是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原交通部公路规划设计院),出版单位是《公路》杂志社。  《公路》杂志的办刊方针是:严格遵守国家出版及相关行业法规;宣传公路行业的科技方针、政策、法规和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范、规程;交流和推广国内、外公路建设与管理的先进技术和成功经验;报道本专业及相关学科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材料、新方法。为提高公路行业的技术和管理水平、推动我国公路交通现代化建设服务。  《公路》杂志内容以实用技术为主,兼顾政策、理论和科学实验。《公路》杂志主要服务对象是:从事公路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科研、养护、监理、管理等的技术和管理人员,大中专院校师生,市政、铁路、林业、水利、机场、地质、煤矿、石油等部门的科技工作者。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轴向全孔水间隔光面爆破参数研究

    支有许万敏甘会莲张伟...
    466-473页
    查看更多>>摘要:瑞孟高速勐省隧道穿越岩溶破碎且风化严重的灰岩区,围岩Ⅳ~Ⅴ级,采用常规光面爆破仍常见超欠挖问题,基于爆轰水压联合作用的能量利用原理,提出一种轴向全孔水间隔光面爆破装药结构,利用数值模拟分析不同装药结构爆破对围岩的损伤范围,确定轴向全孔水间隔光面爆破孔网参数,并在勐省隧道开展现场爆破效果对比试验。应用结果表明:勐省隧道采用轴向全孔水间隔光面爆破技术,周边孔数可减少约 10 个,钻孔时间节约 40 min,半孔率由38。3%提高至74。5%,平均超挖量由 11。9 cm降至 3。3cm。本研究为特殊地质条件下破碎围岩隧道的安全、高效、节能和绿色施工储备了新技术。

    隧道工程:破碎围岩光面爆破轴向全孔水间隔超欠挖控制

    深中通道沉管管节坐底寄放设计及应用

    李汪讳
    473-480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设计提出深中通道沉管隧道碎石垫层的方案、技术标准以及管节坐底寄放的方案;通过模型试验,测量管节在不同水位、波高及基床铺设率组合工况下所遭遇的端封门压强及各向波浪力。研究结果表明:端封门管节动水压强极值随波高的增大而增大,对基础铺设率不敏感;管节竖向上举力、水平向波浪力均随波高的增大而增大,但竖向上举力随铺设率的增加而减小,基床铺设率由 100%降低至 50%时,非标管节上举力降幅达 40%~60%,标准管节上举力降幅达30%~40%。通过数值模拟对管节坐底进行计算,分析得出在整个寄泊过程中,管节最大沉降为45。86 mm,管节抗弯承载力最大利用率为 1。03%;防波堤最大竖向沉降为 3。8mm,防波堤最大横向位移为3mm;碎石垫层铺设标高比正常施工条件低时,管节竖向沉降明显增大;回淤高度在10。6m以下时,管节均能起浮成功。研究结果可为类似工程项目提供经验和指导。

    深中通道沉管隧道沉管管节坐底寄放碎石垫层

    基于高寒高海拔地区高速公路隧道竖井自然通风测试与分析

    何李李晓龙李坤
    481-48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索高海拔超特长隧道深大竖井自然通风特性,以乌尉高速公路天山胜利隧道 1-2 号竖井为工程依托,通过在竖井井底和井口布设气象和风速固定测站,对1-2 号竖井内的风速、风向、气温、气压进行了监测,分析了外界不同温度条件下竖井自然风风速、风向与气温、气压的相互关系,最后结合流体力学与隧道通风网络理论,计算分析了影响竖井自然风风速和风向的主要因素及影响关系。主要得到以下结论:天山胜利隧道施工期间,1-2 号竖井在自然通风条件下主要表现为排风模式,阴天井口与井底的风速均大于晴天的风速。阴天情况下,竖井井口、井底最大自然风速高达 7。9 m/s和 5。5m/s;晴天情况下,竖井井口、井底最大自然风速可达 5。8 m/s和 2。7 m/s;1-2号竖井井口自然风速对于气温和气压变化更敏感,风速变化与井口气温和气压整体表现出负相关关系。井底气温波动幅度相对较小,风速变化与井底气温和气压的负相关关系并不显著;隧道内外的热位差对竖井自然风风速和风向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外界温度相对较低,隧道内部温度相对较高,隧道内热空气通过竖井向上运动,且洞内外温差越大,竖井内自然风速越大。

    高原公路隧道竖井自然通风现场监测计算理论

    欢迎订阅2025年《公路》期刊

    486页

    以初期支护为主要承载结构的衬砌参数优化研究

    丁祥刘勇任玉鹏韩智铭...
    487-492页
    查看更多>>摘要:复合式衬砌是山岭隧道的主要衬砌结构类型,由初期支护和二次衬砌共同组成,我国将初期支护作为主要承载结构,根据围岩分级和工程类比确定初期支护结构参数。目前复合式衬砌结构设计中,将围岩看成均质各向同性介质计算围岩压力,未考虑岩体的结构特征,当以初期支护为主要承载结构时,盲目增强初期支护参数,会造成一定程度的浪费。基于此,考虑节理各向异性对围岩压力的影响,以初期支护为主要承载结构,考虑结构特征对压力拱高度的影响,对初期支护参数进行优化。研究结果表明:初期支护可作为复合式衬砌的主要承载结构,初期支护参数加强,二次衬砌的施作时机可以延后;节理岩体各向异性会导致围岩压力增大,将围岩作为各向同性介质,不考虑围岩的结构特征会导致围岩压力增大;以初期支护为主要承载结构,考虑节理岩体的结构特征对围岩压力拱高度的影响,对初期支护参数进行优化具有指导意义。

    隧道衬砌初期支护二次衬砌支护结构参数围岩

    节理岩体隧道台阶法施工围岩稳定性分析研究

    罗涛
    493-498页
    查看更多>>摘要:公路隧道建设是现代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岩石地层中开挖往往涉及到复杂的地质条件,如节理地层和破碎带,严重影响隧道施工和运营安全。为研究软弱地层隧道开挖后围岩的稳定性,依托九龙池公路隧道,采用3DEC离散元分析软件对节理岩体隧道开挖过程进行分析,针对软弱围岩隧道洞口段,研究不同节理层间距隧道开挖产生的围岩位移、节理破坏形态特点,进而探讨隧道埋深对围岩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节理间距对开挖后围岩位移和节理面接触状态的萌生、发展均有显著影响,直接影响围岩自稳能力,当节理间距>4m时,围岩可考虑为均质围岩;随着洞口区域的埋深增加,围岩位移有明显增加的趋势,但节理状态趋于稳定,隧道开挖对围岩的影响逐渐减小。

    隧道工程节理岩体隧道稳定性台阶法3DEC数值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