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公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公路
公路

谭昌富

月刊

0451-0712

paper@chn-highway.com

010-52190555 82190535

100010

北京市东城区东四前炒面胡同33号D座

公路/Journal Highway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于1956年由中共中央宣传部批准创刊,是中国公路行业出版最早的中央级技术类科学技术期刊。《公路》杂志的主管单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主办单位是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原交通部公路规划设计院),出版单位是《公路》杂志社。  《公路》杂志的办刊方针是:严格遵守国家出版及相关行业法规;宣传公路行业的科技方针、政策、法规和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范、规程;交流和推广国内、外公路建设与管理的先进技术和成功经验;报道本专业及相关学科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材料、新方法。为提高公路行业的技术和管理水平、推动我国公路交通现代化建设服务。  《公路》杂志内容以实用技术为主,兼顾政策、理论和科学实验。《公路》杂志主要服务对象是:从事公路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科研、养护、监理、管理等的技术和管理人员,大中专院校师生,市政、铁路、林业、水利、机场、地质、煤矿、石油等部门的科技工作者。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纵横交叉伸缩缝结构分析方法与理论研究

    李世仲吕自福王晓洋邢钰坤...
    243-250页
    查看更多>>摘要:桥梁伸缩装置主要为满足桥梁上部结构变形和端头衔接需要,包括满足桥梁结构在气温变化、活载作用、混凝土收缩徐变等因素下的变形需要,也包括保证车辆平稳地通过桥面.城市桥梁随着城镇化发展需要,不断新建、扩建或改造,以满足不断增加的交通流量的需求.随着拓宽桥梁或者增加匝道等所带来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桥头较大变形对衔接部位的处理,需要满足不仅限于端头横向,纵向接缝同样会产生较大的变形量,容易造成许多不良病害.为此桥头伸缩缝就会出现各种形式,如T形伸缩缝、十字形伸缩缝及Z形伸缩缝等,以满足不同桥梁端头衔接的需要.目前纵横交叉伸缩缝的结构由于各个方向的变形没有得到有效地分离,其变形显得复杂且不可控,需要探索一种新的结构,对其各个方向的变形进行分离,采用更有效的结构适应其不同的变形量.通过Modal analysis有限元分析软件,按照伸缩缝结构实际工作状态以及锚固区混凝土的受力,建立型钢伸缩缝模型.从静力分析和动态分析验证纵横交叉伸缩缝结构的工作性能.

    桥梁工程纵横交叉伸缩缝变形荷载有限元分析

    新发展理念视域下雄安新区交通先行发展路径解析

    耿彦斌刘影刘东陈璟...
    251-259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发展理念是新的历史条件下推动发展的科学指引.雄安新区定位为"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创新发展示范区",交通运输是"中国现代化的开路先锋",雄安新区交通运输应在全面准确完整贯彻新发展理念中当好表率、走在前列.准确把握将新发展理念贯穿交通运输先行全过程的深刻内涵,提出在新的起点上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等5个方面推进交通运输持续健康发展.依据交通运输在雄安新区规划建设中的"开路先锋"、"主体骨架"和"疏解载体"的功能定位,提出交通运输当好先行承载着落实雄安新区千年大计的重要历史使命.聚焦雄安新区交通运输发展15个主攻方向的远景战略规划与生动实践,系统解构其间完整把握、准确理解、全面落实新发展理念的经验、举措和方案,为加快推进雄安新区交通强国试点建设,打造贯彻新发展理念的交通示范标杆提供重要借鉴.

    新发展理念雄安新区交通运输先行发展路径开路先锋

    高速公路品质管理关键驱动因素及关联路径研究

    曾磊彭玉珍王青娥
    259-266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速公路品质工程建设是交通运输业贯彻落实交通运输基础设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高速公路品质工程创建过程中,品质管理行为对品质工程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影响.基于已有研究深入剖析工程品质及工程品质管理的内涵;归纳出20个高速公路品质管理影响因素;进而通过ISM方法,对因素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提高了对20个品质管理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的系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采用MICMAC确定关键驱动因素,并研究其关联路径.研究结果表明:高速公路品质管理影响因素可划分为8个层级,其中政府规制、科技创新为根源层因素,也是关键驱动因素,应对这两者进行重点控制.最后根据ISM-MICMAC的结论提出高速公路品质管理对策建议,为今后品质管理工作的高效开展提供理论依据.

    高速公路工程品质管理影响因素ISM-MICMAC

    海底隧道出入口区域驾驶员视觉负荷建模分析

    潘福全王满福张丽霞李炜聪...
    267-27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海底隧道出入口区域驾驶员生理特征和视觉负荷的变化规律,进行海底隧道实车实验,采集车速、隧道照度及眼动特征参数等数据,并研究其在进出隧道洞口过程中的变化特性.通过比较评价指标的差异性,选取眼睑闭合度相对变化率作为视觉负荷评价指标,构建了车速、照度与眼睑闭合度相对变化率拟合函数模型,量化了车速、照度与眼睑闭合度相对变化率之间的关系,分析了隧道出入口区域驾驶员的视觉负荷特性,并运用单因素分析方法对模型中的照度自变量进行敏感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海底隧道出入口区域不同路段下的车速、照度与眼睑闭合度相对变化率均有一定差异;驶入或驶出洞口的过程中,车速与眼睑闭合度相对变化率呈现急剧降低的趋势,在通过洞口后趋向平稳上升;驾驶员眼睑闭合度相对变化率对照度敏感程度高于其对车速的敏感程度,照度波动比车速更容易引起眼睑闭合度相对变化率的变化,在入口前端50 m处驾驶员视觉负荷受照度因素影响更为显著.

    城市交通海底隧道出入口路段视觉负荷眼睑闭合度敏感性分析

    高速公路收费广场照明节能方案研究

    崔仪李玮
    276-280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传统化石能源的日益减少与全球温室效应的日益加重,低碳减排、节能降耗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绿色发展的有效途径.介绍了高速公路收费广场照明相关的设计规范,并做了对比分析,接着简述了收费广场照明常规的设计流程,继而结合以往项目设计案例与设计经验剖析了当下收费广场照明前期设计阶段与后期运营阶段在节能降耗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分别提出了两个阶段可采取的节能优化措施.

    高速公路收费广场照明节能降耗设计阶段运营阶段

    基于游戏引擎的公路数字孪生底座构建方法

    郝孜奇朱世超甄倩倩赵庆涛...
    281-288页
    查看更多>>摘要:实现高速公路的数字孪生需构建能够全面、综合、准确地描述公路物理实体的孪生场景.研究了基于游戏引擎的公路数字孪生底座构建方法,通过地图投影转换和统一偏移量将BIM模型与GIS场景集成游戏引擎,对制约孪生场景性能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优化方案,研究方法在山东省济南至潍坊高速公路进行了应用验证.结果表明:运用论文方法解决了 BIM+GIS坐标系及数据来源不统一的问题,实现了二者在空间上的准确集成;研发了项目协同管理平台,基于统一编码体系实现了工序管控等业务功能;平台运行帧率达到30及以上,性能良好;采用问卷调研总结了方法的优势、不足和改进计划.基于游戏引擎搭建的公路数字孪生底座具备良好的可视化呈现和服务能力,游戏引擎技术在公路行业应用前景广阔.

    数字孪生高速公路游戏引擎建筑信息模型地理信息系统投影转换

    公路工程造价编制智能化研究

    侯杰魏康段晨
    289-299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近些年来公路项目井喷式增长,呈现项目数量多、路线长、结构物多、工期紧等特点,传统人机对话形式编制造价的方式满足不了现阶段公路项目快速建设的要求.通过对境内公路造价智能化发展现状分析,总结现有软件智能化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造价编制智能化研究的思路.从智能组价系统研发的需求分析出发,开展软件功能设计及数据流程设计,介绍软件实现的九大功能.从实际案例出发,以山东京台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和云南大永高速公路施工图预算为例,用数据对比展示传统编制与智能组价系统编制造价在工效和质量提升方面的应用效果,同时提出了系统后期迭代升级方案思考,为公路工程造价智能化研究乃至公路行业提质增效方面的研究提供一些参考及思路.

    公路工程造价编制智能组价系统智能化

    公路隧道交通事故特征分析及运营安全提升建议

    王世伟周志鸿刘文斌
    300-306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国内25个省(市、区)的部分隧道交通安全事故进行调研分析,结果表明:人的不安全行为以及大型车辆更易发生交通事故;凌晨2:00~3:00以及中午14:00是交通事故高发时间;隧道进出口及弯道更易发生交通事故且主要为追尾、撞击固定物、侧面碰撞和同向刮擦;当日交通量大于1.5万辆后,隧道内发生交通事故的概率显著提高.针对隧道管养单位普遍收集不全交通事故数量及信息,与公安、交警、医疗的处置协作及信息共享仍有不足的情况,提出"公路隧道交通事故信息规范化记录参考表格",提供公路隧道交通信息记录归档标准参考,为公路隧道充分挖掘和利用交通事故信息提供思路,为提高公路隧道运营安全水平提供建议.

    公路隧道交通事故致因分析事故特征运营安全事故信息收集标准

    高速公路服务区运营安全韧性评价研究

    陈均栋安文娟何廷全王少飞...
    307-31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升高速公路服务区的运营安全管理水平,引入韧性理论,在分析服务区运营安全事故主要类型及其主要诱发因素的基础上,从安全系统韧性的稳定性、应变性、冗余性、时效性4个特征维度,建立服务区运营安全韧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ANP方法确定指标权重,提出安全韧性等级及其阈值,并基于正态云模型构建服务区运营安全韧性评价模型.最后,以沪蓉高速公路与沪渝高速公路上各一处服务区为案例,开展评价指标与模型应用.两处服务区的运营安全韧性评价结果分别为高水平和低水平,与其当前运营安全状态相符,表明评价方法有效,可为高速公路服务区的运营安全水平评价提供参考.

    交通工程服务区运营安全韧性韧性评价

    高速公路改扩建保通车道路断面布置研究

    姚胜彪劳家荣陈稳李婉莹...
    314-319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速公路改扩建施工路段保通车期间,需保证道路交通组织作业安全和通行安全.以柳南改扩建施工路段为背景,为保证路段通行区和作业区合理分配,研究保通车道路断面优化布置.实测5种车道宽度路段的交通流,通过道路通行能力和车辆横向偏移分布研究车道断面布置;通过车速分布和驾驶人员行车心率研究内侧车道侧向宽度布置.此外,利用配对t检验验证交通流数据差异的显著性.结果表明:为保证组织交通安全运行,改扩建施工区保通车车道宽度不宜小于3.25 m,侧向宽度不宜小于0.5 m;车道宽度造成交通流显著差异.

    高速公路保通车车道道路通行能力车道断面布置配对t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