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公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公路
公路

谭昌富

月刊

0451-0712

paper@chn-highway.com

010-52190555 82190535

100010

北京市东城区东四前炒面胡同33号D座

公路/Journal Highway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于1956年由中共中央宣传部批准创刊,是中国公路行业出版最早的中央级技术类科学技术期刊。《公路》杂志的主管单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主办单位是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原交通部公路规划设计院),出版单位是《公路》杂志社。  《公路》杂志的办刊方针是:严格遵守国家出版及相关行业法规;宣传公路行业的科技方针、政策、法规和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范、规程;交流和推广国内、外公路建设与管理的先进技术和成功经验;报道本专业及相关学科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材料、新方法。为提高公路行业的技术和管理水平、推动我国公路交通现代化建设服务。  《公路》杂志内容以实用技术为主,兼顾政策、理论和科学实验。《公路》杂志主要服务对象是:从事公路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科研、养护、监理、管理等的技术和管理人员,大中专院校师生,市政、铁路、林业、水利、机场、地质、煤矿、石油等部门的科技工作者。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参数化驱动的桥梁施工托架优化设计研究

    刘忠厚
    247-250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银昆高速公路任湾茹河特大桥为例,通过对常规0号块施工托架结构的优化,将杆件之间的连接方式由焊接改为销接,并采用斜杆长度调节装置来适应不同0号块梁底斜率的变化,同时,研究了如何通过参数化设计对施工支架进行优化,以提高施工效率和节约材料,通过建立支架结构参数与内力关系的数学模型,分析了不同参数下支架主要构件的内力变化规律,确定了支架结构参数的最优设计方案.利用有限元软件对优化后支架模型进行了静力分析.结果表明:优化设计后支架在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等方面均符合设计规范的要求.通过参数化设计方法对桥梁施工支架进行了有效优化,既提高了支架的施工效率,也大幅降低了材料消耗.

    桥梁工程连续刚构桥0号块施工托架力学机理

    2024年度《公路》期刊广告征订

    《公路》杂志社有限公司
    250页

    道路石油沥青VOCs释放特征研究进展

    王文光谢瑾高雄周乾...
    251-261页
    查看更多>>摘要:道路石油沥青在加工和使用过程中,会持续释放出大量具有毒性和致癌性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这些气体会对环境和人类造成严重危害.归纳了境内外研究成果,总结了道路石油沥青VOCs的主要成分;从环境及人类健康角度探讨了道路石油沥青VOCs的危害;综述了不同环境特征下道路石油沥青有害气体的释放机理;最后,将道路石油沥青生命周期分为4个阶段,对道路石油沥青全寿命周期VOCs的排放特征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完善评价道路石油沥青VOCs危害的统一标准、从微观角度探究其释放机理、研发在开放环境中准确测量VOCs组成和浓度的测量方法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道路工程道路石油沥青沥青混合料沥青VOCs沥青VOCs释放机理

    高海拔公路隧道火灾特性及安全疏散时间研究

    郭煜轩倪杨钦李宇翔李强...
    261-27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明高海拔公路隧道火灾烟气及温度扩散规律,得到高海拔条件下人员安全疏散时间,采用理论分析、现场试验、数值模拟等手段,取得如下成果:高原环境大气密度及空气含氧量随着海拔的升高下降明显;高海拔地区相较于平原地区火灾燃烧的热释放速率低143%,燃烧时间延长186 s;燃烧稳定后,高海拔隧道火灾最大纵向烟雾扩散速度比平原隧道大12.1%,最大横向烟雾扩散速度比平原隧道大12.5%,相同火灾规模情况下高海拔隧道最高纵向温度比平原隧道高16.5%,最高横向温度比平原隧道高5.7%,高海拔隧道整体温度要高于平原隧道;在30 MW火灾规模下,人员可用安全疏散时间与距火源点距离成正比,当距离火源点300 m处人员可用安全疏散时间达到506 s.研究成果可用于指导羊八井隧道人员安全疏散,同时也可为类似工程防灾救援提供参考借鉴.

    隧道工程高海拔隧道火灾工况烟雾扩散特性温度分布规律可用安全疏散时间

    基于LCA理论的路面建养期生态效益量化分析

    罗秋苑王家主马子嵘
    272-27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量化与对比分析常规沥青路面、水泥路面和水泥路面加铺超薄磨耗层的生态效益,基于生命周期评价理论(LCA),结合施工定额法与碳排放因子法计算了 3种路面类型在建养期所产生的资源消耗、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结果表明:(1)相比常规水泥路面,新建沥青路面每年可降低4.64%的能耗和73.67%的碳排放;(2)加铺单层超薄磨耗层在设计使用寿命内所产生的资源消耗、能耗以及碳排放均比沥青路面降低了 83%以上;(3)原材料生产与拌和运输是公路建设期碳排放的主要来源,是低碳公路建设重点关注领域.因此,相较于水泥路面,沥青路面可大幅度降低碳排放,生态效益显著.而在旧水泥路面上加铺超薄磨耗层可有效实现沥青路面施工的低碳化、绿色化.

    道路工程生态效益生命周期评价能耗碳排放

    车联网环境下交叉路口车辆入队与轨迹规划

    李香芹曹青松易星
    277-284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车联网环境下的十字交叉路口车辆换道进入主路的交通场景,重点考虑交叉路口次路车右转弯加入主路车辆的情形,根据交叉路口车辆的行驶特征,建立次路车入队运动学模型和主路车队控制模型.对比分析主路车队采用不变间距控制策略和变间距控制策略,在给定初始条件下,分别获得车队给次路车预留间隙过程中车队车辆的位移和速度变化曲线.采用四阶贝塞尔曲线得到次路入队车辆在交叉路口的可行轨迹区域,并进行轨迹规划,以使入队车辆安全平稳入队.最后以5辆车队列为例,利用MATLAB软件仿真分析主路车队在次路车辆入队过程的速度、位移的变化特点,并规划次路车的进入主路的轨迹路径.结果表明:主路车队采用变间距控制策略更有利于次路车安全平稳入队,次路车最佳入队位置与其速度、轨迹和初始位置有关.研究结果可为提高交叉路口通行效率和交通安全提供参考.

    交通流仿真智能车辆队列车联网车辆交叉路口入队控制轨迹规划

    基于云模型的零碳高速公路综合性能评价体系

    师瑞峰刘根茂孙周陈冲...
    285-294页
    查看更多>>摘要:发展零碳高速公路是解决公路交通绿色化、智能化转型及实现公路交通"双碳目标"的必由之路.系统调研并梳理了既有低碳、零碳高速公路的相关现状,提出了零碳高速公路的建设内涵,构建了包括资源节约、生态保护、技术创新、智慧交通、服务共享、教育示范等6个方面在内的零碳高速公路评价指标体系,形成了基于层次分析法与熵权法组合赋权法确定指标权重、基于最大隶属度可拓云模型的零碳高速公路定级评价方法.以攀大高速公路为例,对上述评价体系进行案例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所构建的指标体系全面合理,评价方法简单易行,验证了该指标体系的合理性与实用性.

    零碳高速公路零碳等级评价正态云模型层次分析法熵权法

    基于BIM5D的武汉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场项目群网格化管理

    罗时朋李纪昕刘浩
    295-301页
    查看更多>>摘要:项目群需要对多个关联子项目以协同的方式进行集中控制与协调管理,网格化管理通过管理空间分层分级、信息整合、闭环控制,形成敏捷反应、集群整体动态有序协同的管理,BIM5D数字化项目管理平台及相关技术为网格化管理的信息反馈与处理沟通提供技术支撑,探索了基于BIM5D平台的网格化管理模式实施武汉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场项目群管理的组织结构设计、网格划分、网格化管理运行机制、信息集成管理、精益进度管理、质量安全管理方法,研究成果可为类似复杂项目群管理提供参考.

    道路施工管理网格化管理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场BIM5D精益建造

    旅游公路服务设施规模测算研究

    刘毅杨冬晓薛铸秦晓春...
    302-31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提高旅游公路服务设施规模测算的合理性、精确性和效率等,聚焦仅包括高速公路外其他等级道路,特别是国省道及农村公路建设的旅游公路服务设施,分析了研究对象的类型和分级,并对各级服务设施的主要配套设施进行了重点梳理.提出了适用于旅游公路的预测年限下的远景交通量计算方法,从交通安全与旅游资源吸引力两方面考虑构建了驶入率计算模型,并结合用地条件、功能需求、地形、使用频率、各功能分区间数量关系及型式等定量计算出服务设施规模.本研究将形成一套旅游公路服务设施规模定量化、精细化且合理化测算的基础理论与量度方法,为新时期交旅融合背景下旅游公路服务设施设计及建设提供一种创新性的研究思路和设计范式.

    旅游公路服务设施规模测算服务站

    基于时空特征对抗网络的路网交通流缺失数据补全方法

    张耀方陈坚
    312-318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高速公路的交通流数据缺失问题,为解决现有方法对时空特征挖掘交通流特征不充分的情况,提出了基于时空特征对抗网络的模型.该模型使用门循环控制单元(GRU)快速学习数据中的时序规律,通过图卷积神经网络学习路网拓扑中的空间关联性,用时空特征融合的对抗网络互相博弈不断优化生成网络和判别网络,以实现生成网络构建数据判别网络,达到对缺失数据的精确补全.基于真实数据的实验结果表明,与其他修复方法相比,该方法能够很好地拟合数据中时间规律性、空间关联性和时空关联性,达到有效补全缺失数据的目的.

    智能交通交通流时空特征对抗网络缺失数据插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