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公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公路
公路

谭昌富

月刊

0451-0712

paper@chn-highway.com

010-52190555 82190535

100010

北京市东城区东四前炒面胡同33号D座

公路/Journal Highway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于1956年由中共中央宣传部批准创刊,是中国公路行业出版最早的中央级技术类科学技术期刊。《公路》杂志的主管单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主办单位是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原交通部公路规划设计院),出版单位是《公路》杂志社。  《公路》杂志的办刊方针是:严格遵守国家出版及相关行业法规;宣传公路行业的科技方针、政策、法规和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范、规程;交流和推广国内、外公路建设与管理的先进技术和成功经验;报道本专业及相关学科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材料、新方法。为提高公路行业的技术和管理水平、推动我国公路交通现代化建设服务。  《公路》杂志内容以实用技术为主,兼顾政策、理论和科学实验。《公路》杂志主要服务对象是:从事公路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科研、养护、监理、管理等的技术和管理人员,大中专院校师生,市政、铁路、林业、水利、机场、地质、煤矿、石油等部门的科技工作者。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热带海岛型高速公路服务区零碳建筑技术研究

    薛阳宋颖刘钊吴程武...
    319-326页
    查看更多>>摘要:海南省高速公路服务区为公共服务设施,全年每天24 h运转,昼夜无休,同时海南作为热带海岛,常年气温高、湿度大、强风天气多,导致高速公路服务区建筑空调降温除湿与建筑人工照明能耗巨大、建筑结构强度要求提高,建筑用能需求不断攀升、材料与结构碳排放强度增加,建筑碳减排压力逐步加大.海南省高速公路服务区零碳建筑技术研究,对于降低高速公路服务区建筑碳排放强度、实现高速公路服务区零碳建筑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高速公路服务区零碳建筑热带海岛型实施路径

    分布式光伏在公路服务区的应用

    刘建东辛公锋朱荣坡陆旭东...
    327-333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我国对环境保护和碳排放的重视,分布式光伏的应用已经成为了推动我国绿色转型发展的重要途径.同时,交通领域是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来源之一,实现交通领域"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分析了分布式光伏在公路服务区的应用现状,重点讨论了相关技术的应用场景和开发利用情况.以山东济南东零碳服务区项目为例,分析项目所得工程效益及发展潜力,最后提出了目前分布式光伏在公路服务区应用中政策法规、经济、安全、环境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为推动分布式光伏在公路服务区的未来发展提供参考.

    公路服务区零碳服务区分布式光伏

    交通建设工程安全管理数字化改革探索与实践

    吕聪儒孙晓军朱嘉财
    334-33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适应数字化改革潮流,根据党和政府对安全生产的重要部署和浙江省交通建设现状,在分析当前交通建设行业安全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事故发生原因的基础上,以问题需求为导向,以流程再造、制度重构、系统重塑为安全数字化改革方向,建设了人员码、设备码、工点码、防汛码等一系列数字化场景应用,基本涵盖了各从业单位和监管部门的安全生产管理日常工作.从落实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压实安全生产行为,完善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健全应急联动体系等方面提出了数字化的建设框架,以实现浙江省"安全风险一图管控"和"防汛防台应急一图指挥"的工作目标,进一步提升浙江省交通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交通建设工程数字化安全管理安全码风险管控一张图应急指挥一张图

    公路旅游评价体系构建及发展策略研究

    张玉蓉游宇阳龚煜凯吴艺...
    339-342页
    查看更多>>摘要:交通强国战略背景下,全域旅游进程加快,公众逐渐将旅游视作生活常态,追求情怀寄寓和独特体验,以个性化、随心性、慢体验为特点的公路旅游快速兴起.川藏公路沿线拥有得天独厚的生态和文化资源禀赋,公路旅游发展前景广阔.基于3T理论,从"人才-技术-宽容度"3方面构建川藏公路旅游评价指标体系,系统分析公路旅游发展潜在人才、科技成果应用、内外部环境等要素层面指标.研究指出应当注重以人才培养为核心,强化人力资源保障;以现代科技为支撑,推进智慧旅游建设;以文化挖掘为核心,共创和谐发展环境.

    川藏公路公路旅游旅游评价体系发展策略3T理论

    基于交旅融合背景下的高速公路服务区环境设计评价体系研究

    杨琳艺唐湉吴旭
    343-349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我国高速公路服务区的建设也成为交旅融合发展的关键所在,各地服务区开始了包括新建、改扩建、改变运营管理方式在内的转型升级,建设典型性服务区.但是由于对转型升级的思路没有进行更多系统地总结,易出现对交旅融合方面缺乏全面考虑等问题.现以交旅融合背景下从高速公路服务区环境实体及空间氛围等多角度探索其环境设计评价体系为目标,通过确立服务区环境设计评价指标结构,分析了服务区建筑风貌、室内空间、景观设计和软环境4个准则层元素,以及由此细化展开的14个要素层元素.根据层次分析法的理论,构建了高速公路服务区环境设计评价指标体系,以期为高速公路服务区环境设计质量评价及提升提供参考.

    高速公路交旅融合服务区环境设计评价体系

    基于有序Logit模型的交旅融合服务区出行意愿研究

    王兆建郑育彬
    350-35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我国居民对交旅融合服务区的出行偏好及主要影响因素,对交旅融合服务区出行意愿开展研究.首先,通过调查问卷获取了居民的社会经济属性、高速公路出行习惯、对交旅融合服务区的基本认识及特定场景下交旅融合服务区用户出行意愿等信息.然后,采用有序Logit模型识别了交旅融合服务区出行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受访者对交旅融合服务区表现出较高的接受度,居民意愿停留时间和意愿消费水平均相对较高;中等收费水平、成家且有孩子受访者更愿意前往交旅融合服务区出行;高速公路高频、长距离出行者、高频旅游者有着更强的交旅融合服务区使用意愿;交旅融合服务区内配套景区资源品质越高、交通可达性及配套设施好,景区消费水平越低,受访者出行意愿更强,易于吸引更多服务区客流.因此,建议在交旅融合服务区选址及建设过程中,有关机构要注重优质旅游资源遴选,做好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合理设定交通线路及收费水平,提升交旅融合服务区吸引力,提供更高品质出行服务.

    交通工程高速公路服务区交旅融合出行意愿有序Logit模型

    基于12328热线数据的城市交通与公路物流业务研究

    陈邦举
    356-364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12328交通运输服务监督热线部级平台采集的丰富数据资源,研究重点聚焦投诉举报问题事项,对于热线投诉反映最为集中的城市客运领域,以上海、北京等人口数量较大且公共交通体系发展较为完善的城市作为分析对象,通过引入百万人口基数作为投诉工单数量统计的相对参考,更加准确地反映出城市的客运服务水平.从投诉工单的地区分布、时间分布等维度分析,发现在我国超大城市中,巡游出租汽车领域违规拒载、打车难、不文明驾驶等问题仍然时有发生,对于公共汽电车领域,产生投诉举报的峰值时段与城市早晚高峰时段基本保持一致.针对城市客运业务领域投诉举报工单的办理水平,还提出了一套量化评估体系,从受理数量、处置效率、办理质量3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评.结合2022年我国本土交通运输领域"疫情"防控与公路物流保通保畅热点事项,采用了基于LDA主题模型的聚类分析方法,提取出4类反映较为突出的问题,并对相应工单文本内容进行了深度挖掘,为行业管理部门精准施策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撑.

    交通运输12328热线热线数据文本聚类分析公路物流保通保畅

    路用碱渣土力学性质及机理研究

    邵剑涛蒋耳龙杨天风赵晓晴...
    365-37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拓宽路基填料来源、资源化利用碱渣,采用碱渣改性高液限黏土,制备路基填料.引入传统石灰土改性黏土填料,通过对比两类改性土的击实性质、承载比(CBR)、7 d无侧限抗压强度(UCS),评价碱渣对高液限黏土的改性效果.结果表明:碱渣土的最大干密度随着碱渣掺量的增大而减小,最佳含水率则反之;碱渣掺量达到30%时,碱渣土的CBR和UCS值最优;碱渣土的击实性质与石灰土相当,碱渣掺量30%的碱渣土 CBR、UCS均满足相关规范要求,分别可达到9%石灰掺量石灰土的57%、64%;碱渣改性黏土的强度机理主要来源于碱渣与黏土的颗粒互补作用和碱渣的类石灰性质,碱渣与黏土的化学反应与石灰类似;碱渣能够有效提高黏土的力学性质,改性效果明显.

    碱渣土石灰土击实性质CBRUCS力学机理

    脱硫胶粉/SBS复合改性沥青黏温特性及烟气排放研究

    谌凯杨法勇
    372-37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碳达峰、碳中和"发展战略背景下,制备脱硫胶粉/SBS复合改性沥青,研究其使用性能、黏温特性和烟气排放.研究结果表明:复合改性沥青的针入度、软化点、延度及黏度均满足规范要求,具备优异的高温性能及抗拉伸能力,在高温下黏度大、低温下黏度小,保证了施工和易性;在现场生产过程中烟气排放相比常规SBS改性沥青得到有效降低,SO2排放降低25%左右,NO2、NOx排放降低超50%.

    道路工程复合改性沥青脱硫胶粉黏温特性烟气排放

    不锈钢覆层钢筋综合性能对比试验研究

    钟灿秦小金安邦杨鑫...
    377-382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综合对比普通碳钢、环氧涂层钢筋、不锈钢覆层钢筋以及不锈钢钢筋的耐腐蚀性能以及腐蚀前后的拉伸、弯曲力学性能,探讨和推广不锈钢覆层钢筋在桥梁工程中的应用.盐雾腐蚀试验研究结果验证了不锈钢覆层钢筋与环氧涂层、不锈钢钢筋一样具有优异的耐久性能;腐蚀前后拉弯力学性能研究结果验证了不锈钢覆层钢筋腐蚀前后的极限强度、屈服强度、断后延伸率以及弯曲性能均能满足规范要求,并且其性能要优于普通钢筋;环氧涂层钢筋与覆层钢筋性能对比试验研究验证了不锈钢覆层钢筋的抗损伤性能以及锚固性能优于环氧涂层.研究表明:考虑力学性能、耐腐蚀性能以及工程造价等多种因素,不锈钢覆层钢筋混凝土结构综合性能优于普通碳钢混凝土结构、环氧涂层钢筋混凝土结构、不锈钢钢筋混凝土结构,在海洋环境桥梁工程建设中具有很高的可行性.

    覆层钢筋盐雾试验力学性能抗损伤性能耐久性不锈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