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公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公路
公路

谭昌富

月刊

0451-0712

paper@chn-highway.com

010-52190555 82190535

100010

北京市东城区东四前炒面胡同33号D座

公路/Journal Highway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于1956年由中共中央宣传部批准创刊,是中国公路行业出版最早的中央级技术类科学技术期刊。《公路》杂志的主管单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主办单位是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原交通部公路规划设计院),出版单位是《公路》杂志社。  《公路》杂志的办刊方针是:严格遵守国家出版及相关行业法规;宣传公路行业的科技方针、政策、法规和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范、规程;交流和推广国内、外公路建设与管理的先进技术和成功经验;报道本专业及相关学科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材料、新方法。为提高公路行业的技术和管理水平、推动我国公路交通现代化建设服务。  《公路》杂志内容以实用技术为主,兼顾政策、理论和科学实验。《公路》杂志主要服务对象是:从事公路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科研、养护、监理、管理等的技术和管理人员,大中专院校师生,市政、铁路、林业、水利、机场、地质、煤矿、石油等部门的科技工作者。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车距保持的低等级公路隧道反光条设置间距研究

    阳浦江黄玉新
    307-312页
    查看更多>>摘要:低等级公路隧道的半封闭、低照度和参照物少等特性可能导致驾驶人误判车距,从而引发追尾事故.通过驾驶模拟实验,根据后车在跟驰过程中观察到的前车与隧道反光条明暗交替刺激次数,确定了隧道反光条的设置间距,并以前车发现距离、制动距离、最小车头时距和跟驰距离为评价指标,分析了隧道反光条刺激次数对车距保持的影响.结果表明,后车以60 km/h速度追及40 km/h的前车,若反光条刺激次数为3~4次,前车发现距离至少提升11.90%,制动距离至少提升49.38%,最小车头时距至少提升54.23%,跟驰距离在稳定状态下至少提升29.55%.低等级公路隧道内反光条设置间距推荐为24~31 m.

    交通标志低等级公路隧道反光条驾驶模拟试验车距保持设置间距

    2024年度《公路》期刊广告征订

    《公路》杂志社有限公司
    312页

    交通强国背景下湖南省公路水路规划的宏观思路和重大举措

    杨世捷
    313-318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交通强国建设稳步推进,湖南省作为全国首批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单位,在奋力开启新时代交通强国建设新征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公路和水运是湖南省最早兴起的运输方式,至今在湖南省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对湖南省未来交通发展的宏观形势进行分析,立足"一带一部"区位优势,以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为支撑,提出湖南省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公路水路领域的发展目标,进而从设施网络、衔接融合、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等4个方面剖析实现目标的发展思路.再以发展思路为基本框架阐述湖南省未来公路水路发展的重大举措,持续提升基础设施覆盖广度和客货运输服务质量,为实现"三高四新"的美好蓝图提供有力支撑.

    交通运输规划交通强国发展思路重大举措

    交旅融合设计理念在"醉美龙江331边防公路"中的应用

    倪明辉徐飞
    318-325页
    查看更多>>摘要:"醉美龙江331边防公路"在设计过程中,遵循"交旅融合"设计理念,坚持"道法自然、因地制宜、串珠成链、优化实用"原则,以"主线畅行、连通景区、服务提升"为总体规划目标,将有限资源集中运用,规划"五个工程"、"两大体系".该项目全面提升主线与并行线功能,将交通道路与周边景区节点密切关联,通过完善交旅服务设施科学规划、构建以点串线带面的公路营地产品体系、推行智慧交旅服务平台、研发交旅品牌及产品策划等方面,打造生态与美学先行的交旅融合示范项目,实现了交旅融合、人与自然共生的新业态.

    交旅融合G331高速公路设计方案实践措施

    智慧收费站少人化、快速化技术方案研究

    户磊李永汉周京毛荣标...
    326-333页
    查看更多>>摘要:减少收费站拥堵和收费人员投入,是所有高速公路管理者一致追求的目标.近两年,多地都积极尝试了一些智慧收费站的技术创新,但境内还没有形成相关标准规范,因此,围绕智慧收费站的研究已经非常迫切.为促进智慧收费站建设的持续改进,对各地智慧收费站的技术创新进行分析总结,围绕收费站少人化、快速化这两个主要需求,梳理了实现两个需求的各种技术路径,提出了全面、科学、经济的技术方案,建议了实施顺序.

    智慧收费站少人化快速化技术研究

    投稿须知

    《公路》杂志社有限公司
    333页

    碱激发煤矸石粉和矿粉复合改良黄土的试验研究

    杨阳胡爱萍李平柴勇兵...
    334-338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黄土的不良工程性质,采用煤矸石粉和矿粉两种工业固废复掺作为改良材料,硅酸钠作为碱性激发剂对黄土改良,通过开展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直剪试验和SEM扫描电镜试验,探究碱激发煤矸石粉和矿粉复掺改良黄土的力学性能和微观结构.试验结果表明:(1)随着不同配比复掺材料的加入,改良黄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和抗剪强度提高,当硅酸钠掺量为20%,矿粉掺量为16%,煤矸石粉掺量为24%时,改良黄土的黏聚力最大,抗压抗剪强度达到最大,改良效果最好;(2)通过对不同配比改良黄土的微观结构进行对比分析,可知煤矸石粉和矿粉的加入在土颗粒之间可以起到一定的填充和胶凝作用,在碱激发作用下煤矸石粉和矿粉的活性得到进一步的激发,煤矸石粉与矿粉发生的水化水解反应、离子交换作用以及火山灰反应生成的水化产物使得土体颗粒之间的絮凝、团聚、胶结作用进一步加强,改良黄土的整体性能得到显著地提升;(3)碱激发煤矸石粉和矿粉复合改良黄土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和广泛的应用前景,可为煤矸石粉的工程应用和黄土的改良改性提供借鉴和参考.

    黄土改良碱激发煤矸石粉矿粉

    凹凸棒土/SBS复合改性沥青抗老化性能与热稳定性研究

    秦坚唐基凯韦梦贤周乾...
    339-34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凹凸棒土对SBS改性沥青抗老化性能与热稳定性的影响,制备不同凹凸棒土掺量的复合改性沥青.研究了复合改性沥青老化前后的基本物理性能与化学组分变化,使用热重试验分析了复合改性沥青的热稳定性.结果表明:凹凸棒土的引入提升了沥青的热稳定性,改善了沥青的高温性能,降低了沥青的老化速率;超过7.5%的凹凸棒土掺量可能对沥青性能产生负面影响,其最佳掺量不应超过7.5%.

    道路工程沥青凹凸棒土沥青老化沥青热稳定性

    基于导电离子固化的水泥基材料阻抗性能研究

    朱铁梅张昕雨李佳璐徐金钰...
    345-35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探讨OH-离子和硬化水泥基材料电阻率之间的关系,以硅灰、矿粉和粉煤灰为掺合料,研究了不同掺合料对孔隙液的pH值、电导率和硬化浆体电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硅灰、矿粉和粉煤灰均可以对OH-起到固化作用,3种掺合料对pH值的影响程度为粉煤灰>硅灰>矿粉;硅灰和矿粉可以有效降低水泥基材料孔隙液电导率,且随着掺量的增大,孔隙液电导率减小,二者的孔隙液pH值和电导率呈现很强的相关性;随着粉煤灰掺量的增大,孔隙液电导率和pH值之间Pearson相关系数逐渐减小;掺有硅灰和矿粉的硬化水泥基材料电阻率与其内部OH-含量具有很强的相关性;3种掺合料对硬化水泥基材料电阻率的提升效果为硅灰>矿粉>粉煤灰.

    水泥基材料导电离子固化电导率电阻率

    煤矸砂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

    邓友生孟丽青章梦雨李龙...
    352-3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煤矸砂取代部分天然河砂混凝土的基本力学性能,分析其抗压强度概率分布特征和抗折强度计算公式.结果表明,适量煤矸砂取代有利于提高混凝土的抗压和抗折强度,C20和C30分别在w/c=0.55、r=25%和w/c=0.45、r=20%时力学性能最优;煤矸砂用量一定时,混凝土抗压和抗折强度均随水灰比增大逐渐降低,但煤矸砂混凝土比普通天然砂混凝土强度降低幅度要小;在显著性水平为0.05时,不同取代量煤矸砂混凝土抗压强度服从正态分布;经计算分析,提出适用于不同强度等级煤矸砂混凝土抗折强度的计算公式.

    水泥混凝土煤矸砂取代率抗压强度概率分布抗折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