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公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公路
公路

谭昌富

月刊

0451-0712

paper@chn-highway.com

010-52190555 82190535

100010

北京市东城区东四前炒面胡同33号D座

公路/Journal Highway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于1956年由中共中央宣传部批准创刊,是中国公路行业出版最早的中央级技术类科学技术期刊。《公路》杂志的主管单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主办单位是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原交通部公路规划设计院),出版单位是《公路》杂志社。  《公路》杂志的办刊方针是:严格遵守国家出版及相关行业法规;宣传公路行业的科技方针、政策、法规和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范、规程;交流和推广国内、外公路建设与管理的先进技术和成功经验;报道本专业及相关学科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材料、新方法。为提高公路行业的技术和管理水平、推动我国公路交通现代化建设服务。  《公路》杂志内容以实用技术为主,兼顾政策、理论和科学实验。《公路》杂志主要服务对象是:从事公路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科研、养护、监理、管理等的技术和管理人员,大中专院校师生,市政、铁路、林业、水利、机场、地质、煤矿、石油等部门的科技工作者。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BFRP筋增强RC隧道衬砌抗弯性能有限元分析

    李达常鑫泉刘霞汪昕...
    407-415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建立RC衬砌有限元模型(FEM)并验证其准确性,分析了采用BFRP筋/网格增强衬砌和BFRP筋替代衬砌内部钢筋等不同方案对衬砌抗弯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BFRP材料增强衬砌方案提升了衬砌的开裂后刚度和极限承载能力,但该方案导致衬砌的承载能力冗余较高,造成材料浪费;BFRP筋替代衬砌内部钢筋方案能够在提升隧道耐久性的同时节约成本;采用BFRP筋等强度替代衬砌内环钢筋,开裂后刚度降低27%,影响了正常使用阶段的荷载设计值;而采用BFRP筋等刚度替代衬砌内环钢筋,承载能力提升135%,增加了结构强度冗余和工程成本。因此提出一种采用近似截面的BFRP筋替代衬砌外环钢筋的设计方案。采用此方案,衬砌开裂后刚度降低不超过10%,满足隧道正常使用要求,保持极限承载能力与现有衬砌相当;在有限的成本增加下,提高了衬砌的耐久性能,延长了隧道的使用寿命。

    隧道衬砌BFRP筋增强有限元模拟极限承载力耐久性

    浅埋隧道工法转换段加固区效果分析

    潘睿闫康昊黄丹姜冬菊...
    416-420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浅埋隧道中进行工法转换时,不同施工方法导致的围岩变形与支护受力差异较大,从而影响工程安全性,需在工法转换段增设加固区以降低其不利影响。以江苏省内某隧道为实际工程背景,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工法转换段不同加固区工况对拱顶沉降和支护应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由双侧壁导坑法转换到三台阶法施工时,工法转换前后的两个相邻断面存在差异沉降,并出现拉应力集中的现象;在工法转换段设置加固区可有效减少差异沉降,优化支护受力状态,有利于隧道施工的安全性与稳定性。

    浅埋隧道围岩变形工法转换数值模拟加固区

    隧道二衬结构背部空洞预防监测技术研究

    胡立志骆维斌本建林苏俊辉...
    421-425页
    查看更多>>摘要:隧道二衬结构不仅是主体支护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影响着隧道结构整体外观质量和美感,二衬结构背部空洞作为一种常见质量通病,施工过程中往往难以解决,现基于混凝土导电的特性和弹性波回波法开展隧道背部空洞预防监测技术研究。2种方法都能实现隧道二衬结构背部空洞预防,但弹性波回波法存在现场施工人员不好判断、专业技术要求高等弊端;基于混凝土导电性的隧道二衬背部空洞预防监测技术将隐蔽工程的施工质量可视化,通过指示灯来判定二衬混凝土浇筑情况,能够有效预防二衬结构背部空洞,技术使用便捷,已在多座隧道工程中推广应用,效果良好。该方法可以为同类型工程预防二衬结构背部空洞提供借鉴。

    隧道工程衬砌背部空洞回波法导电性空洞预防

    新建地下通道施工对下卧既有地铁区间隧道的影响分析

    周磊彭道强苗龙刚
    426-433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西安市某新建地下通道上跨既有地铁区间隧道为工程背景,研究了新建通道土体预加固及开挖回填对既有地铁区间隧道支护结构变形与受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土体预加固后,隧道呈现下沉现象,土体加固造成的拱顶最大沉降为3。73 mm,最小主应力最大值增大,最大增幅为12。66%;新建通道开挖回填,隧道呈现上抬现象,最大上抬值为5。13 mm,最小主应力最大值减小,最大减幅为7。75%;施工完成后,隧道变形呈现倒"V"形,隧道最大沉降为2。31 mm,位于右线隧道(先挖侧)拱顶,土体预加固可有效控制既有隧道在基坑开挖期间的上抬值。

    新建地下通道土体预加固既有地铁支护结构下沉开挖回填

    大渗透黄土地层公路隧道受力变形分析

    辛延甫郭鑫张耀庭郝敏...
    434-44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黄土地层公路隧道衬砌在实际渗透压力下受力变形特性,以甘肃陇东地区某隧道为例,结合现场监测与理论分析,在实测渗透压力基础上研究隧道净空收敛、围岩压力、钢拱架应力、初支与二衬接触压力、二衬混凝土应变及钢筋受力随时间变化规律及分布特征,并对实际工程安全状态进行评估。研究结果表明:地下水渗透压力受施工扰动较大,待稳定后渗透压力接近初始水平;围岩压力、钢拱架应力随时间推移呈现为"先急剧增加、后缓慢变化、最终趋于稳定"3个阶段;接触应力在短暂波动后快速趋稳,稳定值呈现"上下大,中间小"对称分布特征;二衬钢筋受力及混凝土应变则显示,二次衬砌以受压为主且处于偏压状态,但均处于安全范围。

    黄土隧道监控量测围岩压力钢拱架应力渗流

    纵坡曲线盾构隧道近距下穿既有管廊及参数分析

    黄铖
    443-45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阐明纵坡曲线盾构隧道施工对上覆既有管廊的扰动影响,基于有限元软件建立纵坡曲线盾构隧道近距下穿既有管廊三维数值模型,分析了隧道纵坡及曲线半径对既有管廊影响。将数值模拟沉降结果与现场沉降监测数据对比,验证了有限元模型,并给出了既有管廊拉应力、附加轴力、剪力、弯矩变化规律。进一步建立模型分析不同曲线半径、管廊-隧道相交角度等参数的盾构隧道施工对上覆既有管廊的扰动影响。结果表明:隧道纵坡将使管廊最大拉应力产生28。6%的差异;随着曲线半径的增大,隧道对既有管廊扰动影响先增大后减小;随着管廊-隧道相交角度的增大,既有管廊沉降减小,但弯矩及最大拉应力逐渐增大。研究成果可为盾构隧道下穿施工对既有管廊的影响提供借鉴。

    盾构隧道纵坡曲线近距下穿既有管廊

    不同围岩级别大断面黄土隧道插刀式盾构施工变形与受力特性分析

    陶威
    452-458页
    查看更多>>摘要:鉴于我国高铁黄土隧道尚未采用插刀式盾构施工,作为技术储备,有必要对插刀式盾构隧道施工进行研究;因此,以西延高铁洛川隧道为工程背景,对Ⅳa、Ⅳb和Ⅴa级3种不同围岩的大断面黄土隧道插刀式盾构施工的地面沉陷、洞内水平收敛、拱顶下沉、隧底隆起和掌子面挤出变形、初期支护和锁脚锚杆受力进行分析。采用数值模拟软件ANSYS和FLAC3D相结合的数值计算方法研究插刀式盾构施工隧道变形规律与受力特性。结果显示:洛川隧道采用插刀式盾构施工的地面沉陷宽度与深度,Ⅳa和Ⅳb级围岩较接近,Ⅴa级围岩的有较大增加;拱顶下沉小于隧底隆起,拱顶下沉值和隧底隆起值随围岩变差而变大;插刀盾壳对Ⅳa、Ⅳb级围岩洞周围岩水平变形约束明显,对Ⅴa级围岩不明显;掌子面最大挤出变形,上台阶在中心偏上,下台阶在顶部区域;初期支护结构最大主压应力值均未超过喷射混凝土抗压强度;边墙锚杆大部分受拉,少数拱脚锚杆受压,受力均较小。研究成果可为下一步插刀式盾构在黄土隧道施工中的使用提供理论参考和技术支持。

    盾构隧道黄土隧道插刀式盾构大断面支护变形

    地下水位变化对富水软岩隧道开挖影响分析

    王义成王宪伟李秀芳
    459-464页
    查看更多>>摘要:富水软弱围岩隧道开挖易受地下水渗流影响,常有涌突灾害发生,因此,可采取排水措施降低地层含水量,减少涌突灾害的发生,现选取临清高速公路王家寨隧道富水性强地质段,采用数值软件建立了四台阶五步交错开挖工法隧道流固耦合模型,模拟地下水位变化对隧道强渗流下开挖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地层水位的降低,隧道洞周开挖变形量明显减小,水位由120 m降低至40 m过程中,隧道变形量拱顶沉降、净空变化分别降低17。4%和28。3%,受地下水影响,开挖塑性区分布范围急剧增大,同时未采取相应排水措施时,应对隧道底部区域加强支护,将计算结果同现场监控量测结果比较,表明此次数值模拟结果合理有效,对于富水隧道开挖前先采取一定排水措施可有效增加围岩稳定性,保障施工安全。

    富水隧道软岩深井降水开挖位移塑性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