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公路交通技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公路交通技术
公路交通技术

刘伟

双月刊

1009-6477

cqhct@21cn.com

023-62653048

400067

重庆市南岸区学府大道33号

公路交通技术/Journal Technology of Highway and Transport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以密切联系工程实践交流和推广国内外公路建设的先进技术和成功经验,推导本行业及相关学科的新技术、新材料、新方法的实用技术为办刊宗旨。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主客观组合权重-FCE的高速公路选线决策方法

    钟立力
    1-7,1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传统选线效果评价方法主观性强、客观性不足等问题,以贵阳至平塘(黔桂界)高速公路为例,对复杂环境下的山区高速公路选线决策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构建的山区高速公路选线决策评价指标体系能够有效客观反映山区复杂的环境特征,具有地域适用性;2)Delphi+CRITIC的主客观赋权法既保留了专家成熟经验,又降低了赋权的主观性,提高了权重分配的客观性;3)基于主客观组合权重-FCE的高速公路选线决策方法,综合考虑经济、技术、地理等多方面指标,通过模糊综合评价和主客观组合权重,提高了选线决策方案的客观性和科学性,能够有效指导山区高速公路的选线决策工程实际.

    山区高速公路复杂环境选线决策评价指标体系模糊综合评价

    基于模糊评价法的复杂山区互通立交方案选型研究

    吴彩官王淼周天赤鲍新卫...
    8-16页
    查看更多>>摘要:互通立交方案选型是山区高速公路设计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在实际工程中,山区互通立交设计过程中绝大多数仍采用定性分析比选,这与综合性、科学性的选型比选仍存在较大差距.以浙南山区高速公路典型互通式立交——苍南至泰顺高速公路彭溪互通为例,基于当地社会自然条件和工程特征出发,提出异形互通方案与一般互通方案且进行了多方案比选,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各方案进行了定量评价分析,并通过定性分析比选和模糊评价定量化比选,最终选定单侧菱形+回头匝道方案为推荐方案.该推荐方案为浙江省山区高速公路受限条件下互通选型和设计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山区高速公路互通立交异形互通模糊评价法

    体积参数试验方法修正及旧料特性对冷再生混合料性能影响研究

    洪亮
    17-26页
    查看更多>>摘要:沥青路面回收旧料特征及室内混合料体积参数确定方法均对冷再生混合料设计影响较大,为进一步提高混合料性能设计水平,对室内冷再生混合料试件毛体积密度、理论最大相对密度、最佳含水率等试验方法进行了修正,同时对旧料老沥青含量、针入度指标、矿料抽提后 4.75 mm筛孔通过率及抽提前后级配变化率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对比研究了RAP旧料特征对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抗弯拉强度、水稳定性、高温性能及低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冷再生混合料最佳含水率的确定,应采用与试件成型相匹配的击实功,毛体积密度测定方法中,表干法试验结果偏大,蜡封法试验结果不稳定,Corelock法结果相对真实,从室内试验结果稳定性和准确性考虑,同时兼顾经济性,建议采用表干法;2)修正的理论最大相对密度试验方法可减少真空测试法产生的系统误差;3)旧料老沥青含量少且抽提前后级配变化率小,冷再生混合料的空隙率就越低,且水稳定性好;4)旧料老沥青针入度越大,冷再生混合料断裂功及低温劈裂强度(-10℃、-25℃)越大;5)当乳化沥青用量一定时,老沥青含量高、针入度大、矿料抽提后4.75 mm筛孔通过率高,冷再生混合料高温性能则表现较差.

    路面回收旧料体积参数高温性能低温性能水稳定性

    科技创新攻克隧道富水顽疾

    老关
    26页

    基于造纸废液提纯的高性能冷再生乳化剂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沈旭林萌蕾邵琴
    27-32页
    查看更多>>摘要:冷再生乳化剂是影响冷再生乳化沥青混合料性能优劣的关键因子之一,但冷再生乳化沥青核心原材料木质素均从国外进口,成本较高.为了研究国产木质素替代进口木质素的可行性,采用气相色谱(GC)和凝胶色谱(GPC)联用的方法,研究 3 家不同造纸厂的木质素活性位点数对乳化性能、冷再生混合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木质素活性位点数越多,马歇尔强度越高,乳化性能越好,抗水损害性能越强;2)青山纸业的木质素活性位点数最多,平均可达 9.48 个,其乳化性能及混合料性能相对较优,且其混合料性能明显优于美德维什维克的W-5;3)湘江纸业的木质素活性位点数较少,平均仅为 4.42 个,其乳化性能和混合料性能相对较差,且混合料性能无法满足规范要求.因此青山纸业木质素可用于替代进口木质素制备冷再生乳化剂.

    木质素活性位点数乳化混合料性能造纸废液提纯

    星线共混型SBS改性沥青制备及其微观特性研究

    冯美军张齐超李孟曲恒辉...
    33-3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现有线型SBS改性沥青改性剂掺量高、沥青性能稳定性差的问题,基于分子自组装原理,借助阻聚剂,进行星线共混型SBS改性沥青制备方法研究,并评估星型SBS替代部分线型SBS,实现降低SBS掺量的可行性;利用基础三大指标确定力学性能,动态剪切流变仪确定粘弹性能,并进行红外光谱与荧光显微分析.结果表明:0.2%阻聚剂、3.3%改性剂的星线共混改性沥青三大指标与纯线 3.8%SBS改性沥青相当,可降低 0.5%SBS掺量,星线共混型SBS改性沥青高温性能更好,反应更加完全,形成的网络结构更完善.

    SBS改性沥青星线共混制备工艺流变性能微观特性

    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沥青铺装层反射裂缝疲劳断裂分析

    元松
    40-47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沥青铺装层容易产生反射裂缝的特点,采用断裂力学理论,建立了 5 层体系平面应变模型,对各种荷载作用下不同层间结合状态和路面结构参数的应力强度因子进行了计算分析,并对常用防止反射裂缝措施进行了效果比较.结果表明:层间粘结状态对裂缝扩展的影响较大,土工格栅的防止反射裂缝效果相对较好.

    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沥青铺装层应力强度因子层间接触状态防止反射裂缝措施

    建筑垃圾在道路附属工程中的试验研究

    张茜夏群悦
    48-5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建筑垃圾在路侧石、路缘石、人行道铺砖等道路附属设施方面应用的可行性,采用P·O 42.5 级普通硅酸盐水泥、聚羧酸减水剂、5 mm~10 mm粒径的天然骨料及天津市宝坻区和东丽区的建筑垃圾再生骨料作为试验材料,制备了C30 建筑垃圾再生骨料混凝土,试验研究了水泥剂量、建筑垃圾掺量、砂率、水胶比因素对建筑垃圾再生骨料混凝土强度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这4 种因素对再生混凝土的影响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水泥剂量、建筑垃圾掺量、砂率、水胶比;最优组合为水泥剂量 418 kg/m3、水胶比 0.38、建筑垃圾掺量 20%、砂率 39%.试验结果充分验证了建筑垃圾在道路附属工程领域应用的可行性.

    建筑垃圾道路附属工程正交试验力学性能

    基于数字化监测的土质边坡监测分级及稳定性分区方法研究

    徐伟龙项彦茂章文峰李俊...
    55-61,6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实现土质边坡的监测分级、提升监测设备的非冗余布设水平,先结合土质边坡稳定性影响指标的归一化取值和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的指标影响权重,构建了分区危险性评价模型;再基于边坡分区危险性系数进行了边坡危险性分级,并结合规范标准建立了与其相匹配的监测分级及设备布设数量建议;最后结合实际工程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可靠性.研究结果表明:1)基于土质边坡监测分级的影响指标选取相对合理;2)分区危险性评价模型可行;3)相较常规边坡监测方法,根据边坡危险性进行分级监测更符合边坡工程实际,设备的非冗余布设水平更高.研究结果可供不同类型边坡的监测作业参考.

    土质边坡层次分析数字化监测稳定性分区监测分级

    基于调研数据的部分斜拉桥设计关键参数研究

    刘海林王鹏黄云朱俊良...
    62-69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部分斜拉桥设计关键参数缺少足够规范指导的问题,通过对国内外的部分斜拉桥进行设计主要参数调研统计,并与现有相关规范、科研成果进行对比研究,讨论了部分斜拉桥各型结构体系适用性、拉索布置形式,总结给出拉索倾角和间距、边主跨比、塔跨比、索梁刚度比和无索区长度等重要设计参数取值范围.结果表明,拉索倾角一般为 11°~35°,主梁上拉索间距一般采用 3.5 m~8 m,塔上的拉索间距一般采用 0.5 m~1.2 m;3 跨布置时,边主跨比一般集中在 0.41~0.70,塔跨比宜采用 1/3~1/13,索梁刚度比宜小于 30;主跨跨中无索区长度与跨径之比宜取0.06~0.21.

    部分斜拉桥边主跨比高跨比索梁刚度比无索区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