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公路交通技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公路交通技术
公路交通技术

刘伟

双月刊

1009-6477

cqhct@21cn.com

023-62653048

400067

重庆市南岸区学府大道33号

公路交通技术/Journal Technology of Highway and Transport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以密切联系工程实践交流和推广国内外公路建设的先进技术和成功经验,推导本行业及相关学科的新技术、新材料、新方法的实用技术为办刊宗旨。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知识图谱的公路气象灾害研究

    高建平林德炀何恩怀杨昌凤...
    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更好掌握现有公路气象灾害研究的知识结构及发展进程,收集中国知网(CNKI)核心集 1992-2022 年和Web of Science核心集 2000-2022 年收录的 1 840 篇论文,基于CiteSpace软件,从文献分布、共现网络、聚类分析、关键词突现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随着学科不断发展,公路气象灾害领域论文年发文量总体呈增长趋势;2)公路气象灾害研究具有多学科交叉性质,研究学者来自交通、气象及地质学等相关研究机构及院校;3)国内外研究热点主要有气象灾害对交通基础设施的破坏、气象灾害对交通运行及安全的影响、气象灾害模拟及风险评估、路网监测及交通管控措施等;4)公路边坡灾害及恶劣天气对公路正常运行的影响在多时期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5)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公路抗灾韧性、智慧交通管控及全寿命公路气象灾害评估等方向近几年引起研究学者关注.

    交通工程气象灾害公路基础设施道路安全聚类分析共现网络

    基于信息化的高速公路布线快速选择研究

    张富洪
    11-16,41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常规的高速公路布线快速选择主要根据实地勘测的数据建立评估模型,存在忽略信息化空间数据误差对选择结果造成的影响,致使选择结果的可靠度较低问题,提出信息化背景下的高速公路布线快速选择方法研究.首先对信息化背景下的高速公路布线数据进行预处理,并采用一次变换的方法对空间数据误差进行修正;然后初步选择布线方案的综合指标,据此建立高速公路布线快速选择模型;最后计算模型的指标权重对模型进行完善,将数据导入模型获得高速公路布线快速选择结果.结果表明,所提出方法应用后得出的快速选择结果可靠度较高,平均可靠度为 0.979,应用效果较好,能满足高速公路建设的现实需求.

    高速公路公路布线快速选择布线信息化背景高速公路线路

    机载DOM面向对象的改扩建公路沿线主要地物提取研究

    刘超群朱运权马学良夏波...
    17-25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改扩建公路沿线地物信息提取难度大、工期紧等问题,以成南高速扩容项目(成都螺狮坝立交附近)的机载高分辨率DOM遥感影像为研究对象,运用KNN、CART、SVM等 3 种面向对象分类方法,对该扩容高速沿线左右约300 m范围内带状区域进行主要地物信息提取与分类研究.结果表明:1)最优分割尺度的确定是一个复杂过程,且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通过运用ESP工具简化获取最优分割尺度,并取得了较好影像分割效果;2)3 种面向对象分类结果基本满足了改扩建公路工程前期规划、设计和施工建设的精度要求,3 种方法在基于同一训练样本与验证样本数据基础上,就分类精度而言,SVM>CART>KNN,就具体地物而言,居民用地、交通运输用地、植被和水体等地物的分类精度相对较高,裸地、大棚和其他等地物的分类精度相对较低;3)3 种分类方法技术先进、经济高效,且对于改扩建公路沿线地物自动化智能化提取及其在数字化交通中的应用具有显著的实际价值.

    机载DOM影像改扩建高速公路面向对象分类地物提取

    立体复合式高速公路左入左出的适用性仿真分析

    雷青王昭勇吴玉荣骆中斌...
    26-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立体复合式高速公路通过立体层与平面层双层高速并行,因地形、走廊及结构所限,存在左入左出布设.为研究左入左出的适用性,采用VISSIM微观仿真分析方法,以车辆通过匝道连接段的通行时间、延误时间、排队长度为评估指标,对比分析了不同服务水平、匝道汇入比率和车辆组成等组合场景下的交通运行状况,提出了条件受限下左入左出可替代右侧连接方式的车辆组成和匝道汇入比率.结果表明:1)条件允许情况下,应尽可能采用右侧连接方式;2)条件受限情况下,左入的最优客货比例和车辆匝道汇入比率宜分别为 9 ∶ 1 和 1 ∶ 1,左出的最优客货比例和匝道汇入比率宜分别为 8 ∶ 2 和 3 ∶ 7.

    立体复合式高速公路连接道左入左出适用性

    盾构隧道固化渣土用于公路路基填筑的可行性研究

    杨磊
    33-4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沿江地区盾构渣土作为公路路基材料填筑的可行性,通过室内典型土工试验以及微观表征试验分析盾构土在固化剂作用下形成土体混合物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该地区盾构土中所含污染元素种类少,膨润土矿物含量少;通过CBR及无侧限抗压强度(UCS)试验分析,固化后的土体满足规范指标要求,且UCS随稳定剂的增加呈线性增长,可作为公路路基填筑材料.

    盾构土固化剂击实试验无侧限抗压强度

    基于沥青路面纹理解构的轮胎/路面噪声预测方法研究

    丁婷婷张勋
    42-47页
    查看更多>>摘要:轮胎/路面噪声TPIN已成为城市环境噪声污染的重要组成部分,路面纹理是TPIN的重要影响因素.采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获得路面点云数据,建立路面纹理三维模型,根据灰度共生矩阵(GLCM)、分形理论(FD)和功率谱密度理论(PSD)计算整体、宏观和微观纹理指标对路面纹理进行解构,建立基于纹理指标的TPIN线性回归和随机森林预测模型.结果表明:1)3 种理论所计算的纹理指标可有效解构纹理,与TPIN有较好的相关性;2)车速在60 km/h时,TPIN与微观纹理的相关性更强,路面关键波长与噪声测试的轮胎波长有关;3)随机森林的预测精度高于单因素预测模型,最佳预测精度为R2=0.988 5,MSE=0.000 4,预测效果较好.因此,可将路面纹理作为有效评价TPIN的方法.

    沥青路面纹理指标相关性分析轮胎/路面噪声

    中澳公路工程沥青路面材料与施工技术对比

    马建华李文俊肖月芮瑞...
    48-56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中资企业技术人员在南太平洋地区开展公路工程建设中与国内技术规范混淆的问题,采用文献对比分析方法,对中国和澳大利亚的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要求中原材料组成、沥青混合料设计制备与施工、其他材料施工、质量管理等方面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1)在原材料组成方面,中国规范列举了更多的原材料种类和型号;2)在沥青混合料设计、制备与施工上,中国规范在配合比设计、摊铺、压实成型等环节与澳大利亚技术指南存在差异;3)在路面结构层状组合上,中国规范与澳大利亚指南描述类似;4)中国规范在内容撰写上更为具体清晰,方便使用者查找技术参数要求,且在原材料和混合料施工上与澳大利亚技术指南有着明显差异;澳大利亚的指南更侧重于理念科普和设计原则介绍,对具体的技术参数与要求规定内容较少.

    公路工程沥青路面施工规范技术要求规范对比

    滇东北地区河砂碱活性及工程适用性研究

    李安强王世涛徐东
    57-65,81页
    查看更多>>摘要:滇东北地区机制砂开采受限、资源较为匮乏,河砂虽丰富,但多为活性骨料,直接应用会对混凝土结构耐久性产生严重的不利影响.为解决滇东北地区活性河砂在公路工程中的直接应用不利问题,采用砂浆棒快速试验与混凝土棱柱体试验相结合的试验检测方法研究曲靖市会泽县、昭通市巧家县河砂的碱活性,提出 3 种抑制活性骨料碱-硅酸反应的措施并验证其有效性;根据碱-硅酸反应机理,分析工程所在区域的气候条件和结构物所处环境,并提出活性河砂的工程应用对策.结果表明:1)采用砂浆棒快速试验与混凝土棱柱体试验相结合的综合检测方法能更加客观评定河砂碱活性和抑制措施的有效性;2)外掺不低于 20%的Ⅰ级或不低于 25%的Ⅱ级粉煤灰可有效抑制碱-硅酸反应;3)活性河砂在应用时可根据工程环境采取适宜的应用策略,对于直接处于水中、空气相对湿度不低于 80%或处于干湿交替环境的结构混凝土,应采取有效的抑制措施,其他环境使用时可不采取抑制措施直接使用.

    活性骨料砂浆棒混凝土小棱柱体抑制措施应用对策

    多源固废土壤固化剂固化粉土质砂力学性能试验研究

    马川义卜令来王川李振寰...
    66-72页
    查看更多>>摘要:粉砂土易松散难压实,遇水易崩解,在填筑路基时易出现各种病害,严重影响公路的使用性能.采用水泥和石灰固化的粉砂土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良好的路用性能,但水泥和石灰生产成本高且生产过程排放大量二氧化碳,环境污染严重.为改善粉砂土力学性能,降低固化成本及环境污染,将电石渣、粉煤灰等工业固废制备成固化剂,用于固化粉土质砂,并探究了固化剂掺量、压实度、养护龄期等因素对固化土力学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1)固化土的CBR、无侧限抗压强度和劈裂强度随固化剂掺量的增大先升高后降低,10%固化剂掺量的固化土力学性能最佳;固化土的CBR、无侧限抗压强度和劈裂强度都随压实度的增长而增加;2)固化剂掺量≥2%的固化粉土质砂,能满足《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15)规定的上路床的填筑要求;3)固化剂掺量≥6%的固化粉土质砂,能满足《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T F20-2015)规定的底基层的强度要求.

    公路工程多源固废土壤固化剂粉土质砂力学性能

    高海拔地区沥青室内外老化行为对比研究

    吴强李禅禅徐霈
    73-81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高海拔地区具有昼夜温差大、紫外线强的气候特征,这会加速沥青老化,影响路面使用寿命.基于现场气候环境调研分析,先对室内加速老化环境模拟箱进行了相适宜的参数设置,后对基质沥青和SBS改性沥青进行了室内加速紫外老化试验,并通过红外光谱分析、常规物理性能测试和流变试验对沥青老化过程中的性能变化进行了量化表征.结果表明:1)室内加速紫外老化测试可有效模拟现场自然老化条件下沥青的长期性能变化,其中沥青的微观、物理和流变性能指标(羰基指数、亚砜基指数、针入度、软化点、剪切模量G∗和相位角δ等)的变化趋势与现场自然老化相似;2)相较 90#基质沥青,SBS改性沥青展现了更佳的抗老化性能,90#基质沥青经室内加速紫外老化UV-6d就达到了室外自然老化FA-6M的效果,而SBS改性沥青需UV-12d;3)基于辐射等效换算的室内加速紫外老化与实际现场老化指标间存在差异性,实验室加速模拟老化方法的因素控制比现场环境稳定,致使现场老化速率较等效换算后的室内老化速率具有差异性;4)选取适当的老化指标是准确评估沥青老化程度及预测其长期性能的关键性要素.该研究结果可为建立实验室模拟和现场实际服役之间的沥青老化转换关系提供数据基础,为高海拔地区耐久性沥青路面的方法设计提供参数依据与技术支持.

    高海拔地区沥青室内加速紫外老化现场老化辐射等效换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