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教育信息化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教育信息化
中国教育信息化

董晶

月刊

1673-8454

mis@moe.edu.cn

010-66096696

100816

北京市西单大木仓胡同35号 教育业务楼417室

中国教育信息化/Journal The Chinese Journal of Ict in EducationCSSCI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人工智能如何赋能教育

    李志民
    3-8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工智能作为21世纪最重要的技术创新之一,正在深刻影响着各行各业,教育领域也不例外.人工智能的介入,不仅为教育内容、教学方法上带来了变革,更在教育模式、教育管理、教育思想等多个方面引发深远的影响.首先,人工智能重塑教育核心要素,教师、学生、教育内容、教育技术四大环节各自与人工智能相结合,都可对教育产生巨大推动力;其次,人工智能引领教育形态的深度转变,传统教育形态中的标准化教材、被动式学习、讲授—练习模式等,都可以被以人工智能为基础的启发式主动学习取代,学校教育将逐渐打破传统班级概念,转变为因材施教的个性化学习机构;最后,人工智能对教育领域的革新是全方位的,涵盖了教育质量、教育公平、教育创新、教育渠道拓展等多个方面,同时推动了教育理论创新,使教育理论更加贴合教师和学生的实际需求,提高教学效果和学习效率,助力培养更加全面发展的人才.

    人工智能教育数字化个性化学习数字鸿沟翻转课堂

    大模型助力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北京邮电大学的探索与实践

    乔秀全王楠郜盼盼伍力慧...
    9-17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AI大模型等数字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的教育数字化转型战略也不断向更高层次推进.如何实现产学研用协同的模式创新,构建教育领域大模型,推动高校数字化转型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成为一个重要课题.以大模型赋能北京邮电大学数字化转型"数字北邮"的实践为核心,介绍北京邮电大学与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的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情况,推动教育教学数字化转型的探索与实践,以及大模型在教育教学、人才培养、科研创新、师生服务等领域的应用场景探索;提出高等教育需要培养具备创造力的"AI+教育"拔尖创新人才,教学模式需要以学生为中心培养领域交叉融合人才,教师角色向"人机协同"转变,关注以思考和创造为核心的数字素养培养;北邮教育数字化转型的主要实践,包括以智慧教室、教学云平台为基础演进到建设大模型赋能的个性化自适应学习平台;以产教融合、大学生创新创业为机制,在国内率先开展大模型赋能的代码编程教学实践、构建大模型融合知识图谱的自适应个性化学习平台;积极布局教育大模型国内国际标准化工作、与领域头部企业共商共建产学研协同联合实验室,等等.北京邮电大学积极探索数字化转型的产学研协同新机制,以教育大模型为核心,推动数字化转型与人才培养,可以为高校的数字化转型提供典型经验.

    教育大模型教育数字化转型拔尖人才培养数字北邮知识图谱

    AIGC对我国体育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的影响及应对

    李博孙吴天昊
    18-30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历程中,人才作为第一资源,是高质量发展的主体与基石,实现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我国体育学高质量本科专业人才队伍.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特点进行深入梳理,对我国体育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可能产生的主要影响和潜在风险进行分析,探讨人工智能生成内容对我国体育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的应对策略.研究发现:人工智能生成内容对我国体育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提升自主发展在核心素养中的重要性、助力体育学本科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促进人才培养的师资队伍水平提升三个方面,同时,也存在学生主体异化、课程教学失范、师资队伍挑战、伦理道德风险、数据管理失控等五个方面的潜在隐患.对此,提出以下应对策略:增强体育人才核心素养、改革课程设置体系模式、加强新时期体育师资队伍建设、建立体育人工智能平台建设.

    人工智能生成内容ChatGPT体育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体育人工智能平台

    ChatGPT学科教学知识与教育应用研究

    屈彦奎
    31-41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教育领域,以ChatGPT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使各个学段面临深度变革,ChatGPT能够走向实际运用,应该有符合教育理念的基本学科教学知识.探索ChatGPT学科教学知识与教育应用融合的可能,应该坚持科学性、真实性、适用性的原则,运用参照人类、避免干预、基于真实、假定角色、实践应用的方法,采用实证研究方式对其进行基于真实教育情境的测评.以语文学科为基础的ChatGPT教育应用能丰富学科知识、教学知识、学生知识、辅导知识,相关教育教学应用得以推广成为可能.但在教育应用中会出现"错误纠正循环""深层能力不足""思考方式差异""价值观念审核"等问题,当前尚无法在学习中取得主体地位,更适合作为导向深度学习的认知工具.教育者应该对ChatGPT持乐观而谨慎的态度,教育界更应该面向未来,对其在教育中的应用进行准确定位.在实践中开发与研究基于ChatGPT类人工智能、学科认知工具的教育应用,在教育教学中探索相关实践案例,以促进在个性化学习、深度学习等方面的变革.

    ChatGPT人工智能教育应用学科教学知识认知工具

    筑牢新质人才培养数字基座——《2024年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工作要点》解读

    兰国帅肖琪杜水莲宋帆...
    42-49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4年2月,中央网信办等四部门印发《2024年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工作要点》,围绕六个方面部署了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的17个重点任务.解读该工作要点对于厘清我国教育数字化转型中公民数字素养与技能的现实境况及挑战,构建更加健全的数字素养与技能培育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研究者采用内容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阐述其发布背景和研究目的,比较三版"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行动纲要/工作要点"的差异(2021年、2022年、2024年版),分析和阐明其不同侧重点,并着重从系统化思维视角论述该工作要点的主要任务,最后从新质人才培养视角反思其对我国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实施路径的启示,以期为加速我国教育数字化转型进程,助力新质人才培养,推动建设教育强国提供实践参考.

    数字素养数字技能数字鸿沟教育数字化转型新质人才教育强国

    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的逻辑框架和信息化体系研究

    陈泽生周敏冯李春
    50-59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深入发展,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全球教育界的共识.当前,我国的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正处于发展萌芽阶段,数字化转型的整体逻辑框架尚不清晰,如何部署和建设高等教育机构的信息化体系成为高校亟需思考的问题.基于此,研究者提出一种教育数字化转型的逻辑框架,包含驱动因素、技术和方法、目的三个主体元素.首先将受教育者的需求、社会的需求、教育变革和信息技术提供的可能性列为驱动因素;其次将技术和方法作为逻辑框架的主体,分别从政府、企业、学校、教师的角度,对技术和方法展开描述;最后从微观到宏观描述了数字化转型的目的.同时提出构建数字化转型的信息化体系,重点描述信息技术在高等教育机构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作用和建设思路,为教育领域的数字化转型建设方案提供了思考和借鉴.

    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信息化体系数据治理网络安全

    生命周期管理视角下高校个人信息保护探索

    牛永亮朱江琳
    60-68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校个人信息保护对于保障师生权益、促进个人信息价值转化、平衡信息安全与利用之间的矛盾、深化高校信息化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按照生命周期管理理论,高校个人信息的形成演变过程可划分为创建、采集、组织、存储、使用、归档六个阶段,通过建立各阶段管理指标和模型,创建"一数一源"管理矩阵,指出采集、使用阶段中个人信息的交互关系,厘清信息"源—终"端的保护、共享、质量提升等方面的具体职责.在此基础上,基于个人信息"可识别性""重要性""敏感性",将高校个人信息划分为不同的类别,并建立分类目录;对于不同类别的个人信息,通过加密、脱敏,设置粒度适当的管理权限,明确各级别使用规则和责任权限,建立相应的应急响应制度,最终实现个人信息的分级保护.据此提出,高校个人信息生命周期管理是一项复杂、动态的过程,需要业务部门及信息主体全时、全员参与,在领导支持、部门配合、师生认可之后,才能找到个人信息保护和价值使用之间适当的平衡点;高校还应当在组织保障、信息主体信息安全素养提升、应急响应机制等方面,建立较为完善的配套机制.

    高校个人信息生命周期管理管理矩阵分类分级目录

    俄罗斯科学与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战略及启示

    刘淑华胡晶
    69-8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促进科学研究的跨越式发展和学生个体的自我实现与才能发展,2020年以来,俄罗斯实施科学和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转型战略,在建构数字化转型架构、促进数字服务开发、加强数据管理、促进基础设施现代化、加强人才潜能开发五大关键方向框架内,推进数据中心、数字化转型架构、数字大学、科学统一服务平台、软件和硬件市场、数字教育、服务枢纽七大项目.该战略在俄罗斯国家数字化转型中占据重要的地位,是科学和高等教育的融合式一体化再造,注重激活数据要素的核心价值,与国家信息安全战略部署紧密结合.研究俄罗斯科学与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战略对于我国当前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推进具有一定的启发价值.

    俄罗斯科学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战略

    三螺旋理论视域下新加坡教育数字化转型研究

    康诚轩李保忠
    82-96页
    查看更多>>摘要:教育数字化转型已成为世界各国的重要议题和战略导向.新加坡政府、学校和企业以促进教育数字化转型为共同目标,在不断协作互动中形成三螺旋模式的社会生态.政府通过战略引领、资金支持与环境营造来主动搭台,学校通过建设数字课程与培养教师素养来积极参与,企业则通过反馈人才需求与提供实践基地来鼎力支持.同时,政府、学校和企业三者间共治共享共建,在协同耦合中优势互补,积极助推教育数字化转型,为本国教育质量提高、人力资本提升和经济社会发展赋能.借鉴新加坡教育数字化转型的经验,我国应该以多方协作为核心,凝聚合力促进教育数字化转型;以政府政策为主导,优化教育数字化转型顶层设计;以学校教育为基点,加强师生数字素养与技能培养;以产业发展为依托,促进教育数字化实践平台建设,以此来推动我国教育数字化转型和数字中国的加速建成.

    三螺旋理论教育数字化转型新加坡数字化人才培养

    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在线开放课程发展研究

    张策初佃辉刘鹏魏萌...
    97-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信息技术持续推动人类社会迈向数字时代,全球范围内数字化建设方兴未艾,世界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深入发展,以慕课为代表的在线开放课程正在重塑.通过回顾中国慕课十年发展成就,从六个维度阐述中国慕课作为中国高等教育的对外交流展示名片,继而从名师课程开放、优质资源共享、教学模式创新、跨地域网络教研和深化教学改革角度论述中国慕课创造的世界性先例.针对数字化转型时代背景,聚焦信息技术赋能教育教学、保持慕课开放融合特质、支持专业建设与专业人才培养三个方面,分析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在线开放课程发展趋向,着重针对人工智能与元宇宙对数字化教学变革的驱动,重点论述二者对在线开放课程的重构,并对慕课与人工智能式在线课程、慕课与元宇宙式在线课程进行了比较分析.在此基础上,从慕课特质角度,分析在线开放课程在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中所处的地位,强调在线开放课程的头部引领作用.据此提出,面向未来,教育工作者要勇于拥抱技术赋能教育教学的数字变革时代,推动在线开放课程在迎接数字化转型全球浪潮的洗礼中创新求变、迭变升级.

    数字化转型在线开放课程慕课人工智能元宇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