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教育信息化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教育信息化
中国教育信息化

董晶

月刊

1673-8454

mis@moe.edu.cn

010-66096696

100816

北京市西单大木仓胡同35号 教育业务楼417室

中国教育信息化/Journal The Chinese Journal of Ict in EducationCSSCI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推动高等教育数字化 塑造教育发展新优势——《无限的可能:世界高等教育数字化发展报告(2023)》导读

    3-5页

    深度融合:无处不在的变革——《无限的可能:世界高等教育数字化发展报告(2023)》节选一

    世界慕课与在线教育联盟秘书处
    6-17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技术已成为当今社会科技和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正加快塑造着人类社会新的生活方式、经济模式和社会结构.推动教育变革和创新,是各个国家共同面临的任务.如何利用新一代数字技术优势,充分赋能高等教育教与学,是开辟教育发展新赛道和塑造教育发展新优势的重要突破口.回顾数字技术对教育的变革历史,大致可分为:视听化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网络教育、移动互联网教育、智慧教育等五个阶段.数字技术给学习环境、教育资源、师生素养、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带来以下影响和转变:一是驱动学习环境变革,促进学习环境从"静态"转向"动态"、从数字化、网络化向智能化跃迁;二是优化学习资源供给,丰富资源媒体形态、促进资源广泛开发、推动资源开放共享、实现资源自动生成;三是推动师生素养发展,学生培养目标由单一知识学习逐渐融入信息素养、数字素养和高级思维能力;四是助力教学方法迭代,从关注基础演示和传输,转向利用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开展教学;五是赋能教学评价创新,使教学评价的不同主体从既往"评与被评"的主客体关系转向"共同参与"的主体间关系,使教学评价的目的从"甄别选拔"转向"因材施教".

    世界高等教育数字技术学习环境教育资源师生素养教学方法教学评价

    范式再造:主动求变的实践——《无限的可能:世界高等教育数字化发展报告(2023)》节选二

    世界慕课与在线教育联盟秘书处
    18-38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等教育数字化浪潮迅速在全球范围内普及开来.数字化已成为众多国家推进高等教育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支撑和必由之路.鉴于此,在系统梳理数字技术赋能高等教育实践案例的基础上,围绕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四个维度总结高等教育数字化新范式,探析数字技术如何系统再造高等教育,并提出对未来高等教育数字化发展的启示.育人方式上旨在改变传统教育模式,实现更加虚拟化、精准化、协同化和个性化的育人格局,培养具备专业素养、创新思维、社会责任感和综合素质的创新型人才;办学模式上旨在改变传统大学相对独立的办学模式,形成更加紧密的校校合作、校企合作、校所合作、国际合作,推动资源的生成和共享、数据的开源和流通、办公环境的精简化和无纸化,在办学流程、教学时空、终身教育、合作办学等方面都进行数字化改革,促使高等教育办学模式发生新的变化;管理体制上旨在将数字化理念运用于政策、制度和规划的制定,加强顶层管理体系建设,通过数字技术、平台与数据驱动促进高等教育管理形态与模式、资源与内容、技术与手段、结果与评价等高效化与精准化的转变,重塑高校治理体系;保障机制上是为确保高等教育数字化安全、健康、优质、高效、可持续发展,政府、高校,以及企业采取系列策略、措施、行动和准则,包括数字化基础设施保障、专业人才保障、信息安全保障、经费投入保障和战略政策保障五个方面.

    世界高等教育数字技术范式再造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

    挑战应对:携手共赢的未来——《无限的可能:世界高等教育数字化发展报告(2023)》节选三

    世界慕课与在线教育联盟秘书处
    39-47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技术已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核心驱动力,在未来十年里,数字技术将持续发展和不断演进,重塑我们的生活方式、经济模式和社会结构.面向未来,数字技术在高等教育中的应用呈现新一代互联网强化教育要素新联结、物联网助力打造数字教育新空间、大数据有力支撑精准化教育服务新范式、区块链加速释能学习新评价、生成式人工智能重构教育教学新形态、元宇宙推动形成虚实一体教育新场域等发展趋势.然而,数字技术为高等教育带来机遇的同时,也面临诸多挑战.在新一代人工智能席卷而来之际,传统教育范式亟待重塑、人工智能鸿沟日益加深、网络安全威胁愈发严峻、算法偏见加剧伦理风险、数字素养差距逐渐加大、人机协同呼唤全球合作等问题都迫切需要高度重视,并深入探讨解决方案.为推动高等教育数字化变革走向深入,各国政府、国际组织、高等学校和教育机构、研究部门和企业,应当携起手来共同行动,把握和适应数字变革.一是创设互联互通的教育数字化基础环境;二是构建灵活开放的数字学习成果互认机制;三是培育数智素养持续提升的高水平教师队伍;四是制定教育数字化技术伦理安全规范;五是完善数据赋能的高等教育治理体系;六是共建高等教育数字化研究网络与合作平台.

    世界高等教育数字技术生成式人工智能数字素养伦理安全教育治理人机协同

    世界高等教育数字化发展指数(2023)——《无限的可能:世界高等教育数字化发展报告(2023)》节选四

    世界慕课与在线教育联盟秘书处
    48-70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数字化转型成为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主题的当下,监测评估作为提高数字化发展质量的"指挥棒",是一项基础性工作.而相关探索和实践主要聚焦于某些中观层面和微观层面的要素,对世界范围和国家高等教育数字化发展等宏观层面的关注还不够.因此,需立足全球视角,通过明确高等教育数字化发展指数的目标、遵循高等教育数字化发展指数的制定原则、规范高等教育数字化发展指数的内容,形成世界高等教育数字化发展指数.《世界高等教育数字化发展指数(2023)》参考相关研究成果和国内外实践,以数字生态理论为指导,分析高等教育数字化发展的内涵及其指标体系的构建;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本思路,经过多轮次专家意见征集和专家委员会研讨论证,最终确定数字化育人、数字化办学、数字化管理、数字化保障等 4 个一级指标,并将其进一步细化为10个二级指标和18个具体测量指标,以反映高等教育数字化发展水平,构建符合国际话语体系且兼具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数字化指标体系.最后基于指数测算及结果分析,提出政策建议:优化数字化育人环节,重构全新数字高教生态;提升数字化办学质量,促进数字技术在教育领域广泛应用;制定综合化数字教育战略,提升全球数字化管理水平;加强全方位教育数字化保障,确保全球数字化可持续性发展加强;推动数字教育开放合作,促进全球数字教育资源共享;加强教育数字化领域的对话沟通,加快形成国际性共识.

    世界数字化育人数字化办学数字化管理数字化保障高等教育数字化发展指数监测评估数字生态理论

    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数字化转型升级

    李志民
    71-75页
    查看更多>>摘要: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启迪了人类的思维,也赋能各行各业,更深刻改变着生产、生活、学习方式,开辟了广阔的发展前景.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不断演进和融合深入,形成两个关键概念,即"教育信息化"和"教育数字化转型",引起广泛的讨论和实践.这两个概念看起来似乎相近,但实际上代表着不同的教育发展方向.对此,为明晰两个概念的区别,通过回顾国家自 2012 年至今颁布的教育领域相关政策措施,深入辨析它们的异同点.据此提出,教育信息化是信息技术服务于工业社会的教育形态,是信息技术为教育服务,提高效率的实践;而教育数字化转型则是对教育传输媒介、知识获取方式的整体改变,意味着对教育行业形态的重塑.在此基础上分析教育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意义,主要包括对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推动教育改革,以及培养创新型人才方面的积极作用.

    教育信息化教育数字化转型"互联网+教育"教育改革教育公平创新人才培养

    从MOOC到IMOOC再到OMC:数字时代的课堂革命

    徐晓飞苏小红
    76-83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其与高等教育的深度融合,"互联网+教育""人工智能+教育""元宇宙+教育"等高等教育数字化新形态应运而生.数字技术革命带动着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创新发展,也改变着大学课程与课堂教学.我国慕课发展的十年历程中,慕课作为"互联网+教育"的产物,在促进教育公平和推动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尤其是新冠疫情防控期间的在线教学中发挥重要作用.在教育数字化转型阶段及中国慕课发展十年之际,研判慕课未来的发展趋势:在人工智能、元宇宙、数字孪生、全息成像等技术支持下,慕课将逐步发展到智能化交互式虚拟慕课(IMOOC),再到开放式元宇宙课(OMC)的新形态与新阶段.据此,描述智能化交互式虚拟慕课的概念及其智能化、交互式、虚拟化、体验性等特点,展示其场景教学示例;提出开放式元宇宙课的概念与沉浸感、虚拟化、交互式、跨时空等特点,阐述元宇宙教育服务空间,并展现相关的元宇宙教室与教学场景.在此基础上,对智能化交互式虚拟慕课与开放式元宇宙课程面临的挑战进行思考和展望.可以预见,"人工智能+元宇宙+服务+教育"将在改变高等教育教与学的方式上提供无限的可能,未来"元宇宙+智慧教育+服务"必将在教育数字化转型中发挥重要作用.

    教育数字化课堂教学革命元宇宙教育慕课智能化交互式虚拟慕课开放式元宇宙课程智慧教育

    智能技术支持的"双减"实施路径研究

    刘菁李敬丽
    84-92页
    查看更多>>摘要:"双减"政策出台以来,引起社会各方的高度关注.在对政策的理解与落实中,普遍出现"以盲目减量为目标"和"实践中'明减'变为'暗升'"的两大误区.针对这一问题,从对"双减"本质的再认识出发,明确"双减"政策在我国教育发展战略中的重要地位,以及聚焦新时代课堂价值观和课堂"减负提质增效"的本质意蕴,揭示"双减"是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新生态和人才培养的途径和保障.同时,落实"双减"应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在以发展智能技术支持教育服务为核心的教育新基建"数字底座"的支撑下,合理利用在线教育平台、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记录教育教学的全过程,结合智能测评及分析等技术辅助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满足学生差异化需求,形成以智能技术支持的精准的个性化教学、智能化的作业管理和设计、数据驱动的多元化教学评价、以智能平台为依托的"家—校—社"协同育人"大环境"的实施路径,实现"提质增效减负"的目标,以期为"双减"政策的实施提供理论指导与实践路径.

    智能技术双减实施路径个性化多元化

    区域教育数字化应用场景的设计理念与推进路径

    童兆平陈倩倩张立新孟彩云...
    93-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教育数字化改革是推动教育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抓手和驱动力.浙江以应用场景建设为切入点,不断深挖教育数字化改革的三层需要,在对教育数字化应用场景内涵界定的基础上,创新教育数字化应用场景的实现机制,最终形成以人为本的数字学习新模式、构筑集约高效的数字教育新基建、构建数字驱动的教育治理新格局的三条推进路径,为教育数字治理积累了浙江经验.

    教育数字化改革应用场景场景理论数字应用新生态教育治理

    高校数字化转型助推一流学科建设的国际经验

    黄景文张鸣远
    101-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校数字化转型正在成为推动高等教育变革的重要力量,在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均发挥着积极作用.为借鉴国际高校数字化转型助推一流学科建设的创新经验,基于社会空间理论及核心竞争力理论构建案例分析理论框架,汇总国外五所高校数字化转型的案例,分类探讨高校在不同的教育空间中所采取的多种数字化转型举措如何作用于不同学科核心竞争力要素,进而助推一流学科建设,包括物理空间的人才培养、精神空间的数字规范、社会空间的交流合作.最后,得出高校数字化转型助推一流学科建设的研究结论:学科核心竞争力要素与教育空间形成相互对应关系,一流学科所聚焦的核心竞争力要素分属高校数字化转型作用的不同教育空间,并于其中发挥效能.高校教育数字化转型促使学科资源、学科学术与学术能力互融共生,共同作用于学科建设.基于此提出以下启示:国内高校应重视数字化转型对一流学科建设的支撑作用,协调一流学科在不同教育空间中的发展,并进一步探索一流学科对高校数字化转型的反向推动作用.

    数字化转型一流学科建设国际经验核心竞争力教育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