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高松

月刊

1000-0593

chngpxygpfx@vip.sina.com

010-62181070

100081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南路76号钢铁研究总院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Journal Spectroscopy and Spectral AnalysisCSCD北大核心CSTPCDEISCI
查看更多>>本刊系中国光学学会会刊,由钢铁研究总院、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联合承办的学术性刊物。刊登主要内容:激光光谱测量、红外、拉曼、紫外、可见光谱、发射光谱、吸收光谱、X-射线荧光光谱、激光显微光谱、光谱化学分析、国内外光谱化学分析最新进展、开创性研究论文、学科发展前沿和最新进展、综合评述、研究简报、问题讨论、书刊评述。本刊适用于冶金、地质、机械、环境保护、国防、天文、医药、农林、化学化工、进出口商检等各领域的科学研究单位、高等院校、光谱仪器制造厂家、从事光谱学与光谱分析的研究人员、高等院校有关专业教师和研究生、有关专业管理干部。《光谱学与光谱分析》为我国首批自然科学核心期刊,中国科协优秀科技期刊,中国科协择优支持基础性、高科技学术期刊,是中国科技论文、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物理文摘、中国学术期刊文摘的统计源刊,被国外的SCI,AA,CA,EI,MEDLINE,AJ等文献结构收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AFSA-SVM动态光谱的血液识别研究

    马焕臻闫薪如辛英健方沛沛...
    1877-1882页
    查看更多>>摘要:血液是一种受管制的特殊遗传生物资源.针对传统血液光谱检测中易氧化变质的问题,采用基于仿生血管的动态共聚焦拉曼荧光光谱,开展了猪、马、鸽、鸡、鸭、鹅等六种家禽家畜的血液物种鉴别研究.原始光谱的预处理过程包括去基线、平滑和归一化等.采用线性判别分析对光谱数据进行降维处理,继而用支持向量机建立识别模型,选用高斯核函数,通过人工鱼群算法优化支持向量机的参数C和γ,使其分类准确率最高,最优的C和γ分别为0.2和0.134.人工鱼群-支持向量机模型识别准确率达到97.2%,基于仿生血管的动态共聚焦拉曼荧光光谱可以满足血液安全高效的检测要求,用人工鱼群算法优化支持向量机参数的算法模型表现出较好的分类效果.

    人工鱼群算法共聚焦拉曼光谱支持向量机

    纳米Ce1-4x(FeAlCoLa)xO2-δ固溶体微观光谱特征及氧化还原性能研究

    孙世龙张国芳束俊郭瑞华...
    1883-1888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水热法合成Fe3+、Al3+、Co2+及La3+共掺杂纳米Ce1-4x(FeAlCoLa)xO2-δ(x=0.00~0.05)固溶体,利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紫外吸收光谱(UV)、荧光光谱(PL)、拉曼光谱(Raman)以及与H2的程序升温还原反应(TPR)等方法对固溶体的微观结构、形貌、光谱特征和氧化还原活性进行系统表征及分析.XRD结果表明,Ce1-4x(FeAlCoLa)xO2-δ固溶体均呈CeO2立方萤石结构,当掺杂量增加到x=0.04时,在36.6°处出现了微弱的Co3O4杂相,可以确定掺杂离子在CeO2晶格中的固溶度x<0.04.样品的(111)衍射峰位向高角度偏移,表明掺杂离子引起晶格发生畸变.TEM及SEM结果显示样品为球形纳米颗粒,掺杂离子引起晶面间距变小.紫外吸收光谱表明,与纯CeO2相比,掺杂样品的吸收边逐渐红移,在560~780 nm范围观察到掺杂离子的紫外吸收峰.掺杂引起样品能隙降低,从2.84 eV(纯CeO2)逐渐降低至2.10 eV(x=0.05).其原因可归结为掺杂离子在CeO2的价带和导带之间形成新的杂质能级,允许电子从价带跃迁到较低的杂质能级上,继而降低了跃迁能隙.由于掺杂离子引起晶格内部发生畸变以及氧空位比例增大,阻碍了电子的高能跃迁,也可引起能隙减小.荧光光谱证明,掺杂样品的发射峰强度明显降低.Raman光谱表明,掺杂引起F2g峰位发生偏移,峰强减小,峰宽变大.同时,对应于氧空位峰的相对强度逐渐提高.荧光光谱及Raman光谱均证明掺杂离子引起固溶体晶格畸变程度增加,氧空位浓度提高.H2-TPR测试表明,掺杂可以有效降低CeO2的氧化还原反应温度,提高氧化还原活性,当x=0.03的样品表面还原温度最低,还原峰的面积最大,即氧化还原反应活性最佳,表明样品的氧化还原性能与晶粒尺寸、晶格缺陷及氧空位浓度密切相关.通过以上研究证明,四种离子共掺杂CeO2能够有效修饰微观晶体结构,在较低掺杂浓度下即可显著改善样品的催化活性.

    纳米Ce1-4x(FeAlCoLa)xO2-δ固溶体共掺杂氧空位氧化还原活性

    三皇庙壁画彩绘层颜料的分析研究

    闫海虹张昕瑞张群喜孙凤...
    1889-189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三皇庙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庙内供有上古三皇——伏羲、神农、黄帝,四壁原绘有精美的壁画,是中国古代传统医学和儒家发展交融的产物,具有珍贵的历史、艺术和学术研究价值.但在自然保存状态下,三皇庙历经风雨,现状岌岌可危.为了辨析三皇庙建筑壁画制作材料,为壁画原始信息的获取及后续保护修复提供科学依据,采用超景深显微镜、扫描电镜-能谱仪(SEM-EDS)、X射线衍射分析仪(XRD)、显微激光拉曼光谱仪(micro-Raman)等多种分析技术,对现场采集的极少量颜料样品进行分析研究.分析结果表明,红色颜料有朱砂、赤铁矿、铅丹;黑色颜料主要显色成分为炭黑,混有普鲁士蓝;蓝色颜料为合成群青;绿色颜料为巴黎绿和钛白混合而成;颜料打底层主要成分为二水石膏.壁画制作材料的科技分析表明,三皇庙壁画确曾进行过历史修复,且修复年代较晚,修复中有混合颜料的使用,其中炭黑和普鲁士蓝的混合使用在壁画中属首次发现,该结果为陕西地区三皇庙壁画制作材料及修缮历史研究提供基础,为后期壁画保护修复和复原展示提供科技支撑,具有重要的文物保护意义.

    三皇庙壁画颜料科技分析

    基于太赫兹成像检测技术与特征提取方法结合巴旦木饱满度检测方法研究

    胡军吕豪豪乔鹏贺永...
    1896-1904页
    查看更多>>摘要:巴旦木是一种营养丰富的坚果,对巴旦木的品质进行检测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实际意义.由于巴旦木具有较为坚硬的外壳,传统的检测手段较难实现内部检测,因此,采用新兴的太赫兹透射成像检测技术,开展巴旦木饱满度的检测研究.首先采集不同饱满度巴旦木的太赫兹透射图像,并且从太赫兹图像的感兴趣区域分别提取无样品区域、空壳区域和满仁区域的太赫兹光谱信息;为了提高模型的精度,减少计算量,采用竞争性自适应重加权算法(CARS)、无信息变量消除(UVE)、连续投影算法(SPA)、蒙特卡罗无信息变量消除法(MCUVE)和遗传算法(GA)对太赫兹光谱信息进行特征提取,建立对应的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随机森林(RF)和K-近邻(KNN)定性判别模型,对巴旦木的饱满和空壳区域进行检测和鉴别.此外,对太赫兹特征图像转为JPG格式,接着转化为RGB格式进行G通道提取和图像二值化分离出外壳和果仁图像,检测饱满度为太赫兹特征图像的壳仁像素点之比;对原始图像进行轮廓提取和图像二值化分离出外壳和果仁图像,实际饱满度为原始图像的壳仁像素点之比.通过计算检测饱满度和实际饱满度的误差,证明了太赫兹透射成像技术检测巴旦木饱满度的可行性.建立的KS-GA-RF模型的鉴别效果最优,准确率为98.21%;通过壳仁像素点之比分别计算出对应的检测饱满度和实际饱满度,误差为16%.研究验证了采用太赫兹图、谱相融合的方法,可以很好地实现对巴旦木内部种仁饱满度可视化检测,为巴旦木的准确分级提供了新的思路,也为太赫兹成像技术检测其他坚果饱满度提供了理论参考,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巴旦木饱满度太赫兹透射成像特征提取RF判别模型

    基于可见/近红外光谱和函数型线性回归模型的成熟期苹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预测

    黄华刘亚马毅航向思函...
    1905-1912页
    查看更多>>摘要:可溶性固形物含量(SSC)是反映苹果品质和成熟度的重要指标,能够用于苹果品质分析和成熟度预测.以新疆阿克苏冰糖心红富士苹果为研究对象,从果实膨大定形期至完熟期,以3 d等间隔周期采摘样本,采集其380~1 110 nm的可见/近红外光谱,测定其SSC,共552个样品.然后,利用基函数平滑方法将采集的可见/近红外光谱离散数据转化为光谱曲线,即函数型数据,并以可见/近红外光谱曲线、一阶导曲线、二阶导曲线为函数型解释变量,SSC为标量响应变量,分别建立函数型线性回归模型.为了验证和分析模型的性能,根据原始光谱离散数据,经过移动平滑、一阶导和二阶导预处理后,分别建立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核支持向量机(KSVM)、随机森林(RF)、梯度提升树(GBM)和深度神经网络(DeepNN).结果表明,在建立的18个模型中,针对训练集,PLSR-dNIR模型、KSVM-dNIR模型、RF-dNIR模型、GBM-dNIR模型和 Deep NN-d2NIR 模型都优于 FunLR-NIR 模型、FunLR-dNIR 模型、FunLR-d2NIR 模型,且 Deep NN-dNIR 模型最优(rc=0.999 6,Rc2=0.998 6,RMSEC=0.074 0,RPDC=27.436 6);针对测试集,Fun-LR-NIR 模型、FunLR-dNIR模型、FunLR-d2NIR模型均优于其他所有模型,且FunLR-NIR模型最优(rv=0.953 4,Rv2=0.907 7,RMSEV=0.585 6,RPDV=3.301 7).综合训练集和测试集的结果来看,核支持向量机模型、随机森林模型、梯度提升树模型和深度神经网络模型容易过拟合,而函数型线性回归模型具有更好的普适性.此外,从三个函数型线性回归模型(FunLR-NIR模型、FunLR-dNIR模型、FunLR-d2NIR模型)的预测效果看,模型均具有良好的鲁棒性和较高的预测精度.试验结果表明,结合可见/近红外光谱技术与函数型数据分析构建的函数型线性回归模型,可成功、有效地实现成熟期苹果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预测.

    苹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见/近红外光谱函数型数据分析函数型线性回归模型

    1,3-氧硫戊环为受体的Hg2+荧光探针的设计、合成及性能

    梁庆祥周五吴爱斌舒文明...
    1913-1917页
    查看更多>>摘要:Hg2+是毒性最强的重金属离子之一,会造成空气、土壤和水的污染,严重损害人体健康,开发有效的分析方法检测环境体系中的Hg2+尤为重要.荧光探针因其灵敏度高、选择性好、响应速度快、可实时在线检测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Hg2+检测.以Hg2+促进硫代缩醛的去保护反应设计合成了一种全新的以1,3-氧硫戊环为受体的开启型 Hg2+荧光探针[2-(pyren-1-yl)-1,3-oxathiolane,POX],通过1H NMR、13C NMR和HRMS对POX结构进行表征,考察了POX在CH3CH2OH/H2O中对Hg2+的选择性、竞争性、浓度滴定、pH滴定、时间依赖性、检出限和识别机理等.研究结果表明,POX可在较宽的pH范围内对Hg2+快速识别,并表现出高度的选择性和灵敏度;向POX中加入Hg2+后,在386 nm处出现明显的荧光发射峰,表明POX对Hg2+呈现出显著的荧光"开启"效应,其识别过程几乎不受其他金属离子干扰;荧光滴定实验表明POX在Hg2+浓度为0~6.5 μmol·L-1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响应(R2=0.999 4),检出限为0.168μmol·L-1,在实际水样中检测Hg2+的RSD小于2.92%.由于POX合成简单、原料易得且pH适用范围较广,可作为定性和定量检测环境中Hg2+的潜在工具.

    荧光探针Hg2+1,3-氧硫戊环荧光开启

    高光谱成像技术结合集成学习的金钗石斛氮素检测

    匡润龙腾刘海林吴继辉...
    1918-1927页
    查看更多>>摘要:金钗石斛叶片氮素含量是实现其精准施肥的重要决策依据之一.传统的氮素含量检测方法耗时且有损样品,如何高效检测金钗石斛叶片氮素含量是种植企业日益关心的问题.为了快速、无损获取金钗石斛叶片氮素含量,以金钗石斛新鲜叶片为实验样品,在获取其402.6~1 005.5 nm高光谱图像和氮素化学检测值后,经感兴趣区域(ROI)分割、光谱预处理,利用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核岭回归(KRR)以及支持向量回归(SVR)等三种个体学习器算法,以及随机森林(RF)、Bagging和Adaboost等三种集成学习算法,针对金钗石斛的氮素含量进行建模.在此基础上构建基于金钗石斛新鲜叶片全波段光谱信息、经过竞争自适应加权算法(CARS)特征提取的特征波段光谱信息的回归预测模型,并进行预测精度对比.结果表明,在基于全波段光谱信息构建模型时,经过多项式平滑算法(SG)预处理的光谱数据建立的RF模型最佳(RCV2=0.961 4、RMSECV=0.081 8、RP2=0.972 6、RMSEP=0.063 3),所有模型 R2 都达到了0.90 以上.基于CARS提取的特征波段构建回归预测模型,Bagging模型具有最高的精确度和稳定性,其中SG-CARS-Bag-ging 预测效果最好(RCV2=0.938 7、RMSECV=0.100 0、RP2=0.953 5、RMSEP=0.082 6),而个体学习器中的KRR和SVR模型精度明显下降.经过CARS算法特征提取去掉了一些重要波段,提高了建模的效率,但是模型的精度有所降低.因此在优化回归模型的特征参数时,必须始终考虑精度和效率之间的平衡.结果表明,RF、Bagging和Adaboost等集成算法比PLSR、KRR和SVR个体学习器算法具有更高的稳定性和预测精度,更适用于高光谱数据的分析与处理,在金钗石斛氮素营养监测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高光谱金钗石斛集成学习氮素CARS

    真空热处理对落叶松木材纤维素形貌及结构的影响

    孙柏玲王小青柴宇博
    1928-1933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我国东北主要用材树种落叶松木材为研究对象,采用真空热处理方法对其材质进行改良,探究其纤维素形貌及结构热响应机制.采用湿化学法提取未处理和不同真空热处理条件下(180~220 ℃温度范围,处理6 h)落叶松木材纤维素,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其形貌,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X射线衍射仪分析其化学结构及结晶度变化.结果表明:未处理木材提取的纤维素呈棒状且表面有序平行结构,热处理后木材纤维素变弯曲且表面呈扭曲结构,并随热处理温度升高,纤维素表面扭曲越显著.由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随热处理强度增加,纤维素O/C比值由未处理材65.5%降低至59.5%,并且C1含量增加、C2和C3分别降低,表明热处理木材提取的纤维素碳链缩短,并且其表面存在半纤维素以及热处理过程中木质素与碳水化合物缩聚反应形成的木质素-碳水化合物.随热处理温度提高,纤维素结晶度增加,同时纤维素中Ⅱ型占比提高、Ⅰ型降低,并且二者晶胞结构和分子基团构象存在差异,进而导致热处理前后木材提取的纤维素形貌结构不同.研究结果有助于深入理解木材化学成分热响应特性,为优化真空热处理改性木材工艺提供理论依据.

    真空热处理落叶松纤维素形貌结构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25年征订启事

    1933页

    Zn3(As1-xPx)2纳米结构制备及光谱特性研究

    王浩孙乃坤庞超王志帅...
    1934-1939页
    查看更多>>摘要:Zn3As2与Zn3P2具有相同的伪立方晶格结构,它们具有较高的电子迁移率、较窄的直接带隙和良好的空气稳定性,在光电器件领域呈现出广泛的应用前景.目前关于Zn3As2-Zn3P2固溶体纳米结构的研究相对较少,采用高气压烧结技术得到Zn3(As1-xPx)2(x=0、0.05、0.1)母合金,再利用化学气相沉积方法合成出多种形态的Zn3(As1-xPx)2纳米结构,包括宏观尺寸的纳米带(长度3~10 mm;宽度1~4 mm;厚度约20 μm)、纳米帆、纳米棒及纳米银簪等.系统的研究了P掺杂对相组成、元素含量、微结构以及光谱特性的影响.X射线衍射(XRD)结果表明,Zn3(As1-xPx)2宏观纳米带样品的主相为α'相,随着P掺杂含量的增加,(224)衍射峰向右发生偏移,表明晶格常数减小.电子能谱分析显示P理论值(光致发光光谱)掺杂含量值x=0.05和x=0.1的Zn3(As1-xPx)2母合金纳米带中P的实际含量分别为x=0.026及x=0.062.微结构分析表明,Zn3As2宏观纳米带的生长模式为沿<221>晶面菱形层状生长,P掺杂使纳米带的宏观尺寸减小,生长模式由菱形层状生长转变为纳米颗粒堆积层状生长.纳米带样品的拉曼光谱在79、97、198、320、428和1 107 cm-1出现特征峰,P掺杂导致拉曼光谱中1 107 cm-1特征峰发生蓝移,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中1 101和1 599 cm-1特征峰与PL谱中的300、422和635 nm特征峰也发生蓝移.Zn3As2与Zn3(As0.974 P0.026)2纳米带光电流与电压的线性关系良好,存在较好的欧姆特性,P掺杂后的Zn3(As0.974P0.026)2纳米带在900 nm条件下的光响应最为敏感.

    Zn3(As1-xPx)2Zn3As2纳米带固溶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