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供水技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供水技术
供水技术

何文杰

双月刊

1673-9353

gsjs126@126.com

022-23392157

300040

天津市和平区建设路54号

供水技术/Journal Water Technology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给水厂污泥制备再生填料的中试研究

    陈志伟彭秀华闵奇
    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前给水厂污泥仍以填埋为主,处置利用水平极低,且易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进行资源化利用无疑是实现污泥再利用的有效技术手段.针对某给水厂污泥特性,采用"调质改性+固化稳定"的两步法工艺开展污泥制备再生填料的研究,制备的再生填料强度高且无污染风险,将其应用于实际沟槽填埋,沟槽压实度≥85%,且 7 d无侧限抗压强度≥0.40 MPa,满足沟槽回填相关要求,可以保证回填工程的质量稳定.

    给水厂污泥再生填料调质改性固化稳定压实度抗压强度

    生物炭与膜分离技术耦合应用研究进展

    徐慧雯孙先源
    5-8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目前常用的水处理技术之一,膜分离技术使用中存在膜污染现象,影响工艺的长期运行.从生物炭作为膜分离的预处理工艺以及生物炭直接作为改性剂处理膜分离所用膜片两个角度出发,介绍了生物炭材料与膜分离技术相耦合减少膜污染的应用.通过梳理相关文献,分析生物炭缓解膜污染的效果及其未来发展趋势.

    生物炭膜分离技术膜污染改性耦合工艺

    有机物对部分亚硝化工艺亚硝酸盐积累的影响

    杨嗣靖刘佳媛
    9-1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保证部分亚硝化工艺运行的稳定性,探究进水有机物对亚硝酸盐积累的影响,确定部分亚硝化工艺的适用情况,采用SBR反应器,通过调整进水有机物浓度,定期对反应器出水有机物及氮元素含量进行检测.部分亚硝化工艺的进水COD 质量浓度不宜大于 150 mg/L,在此条件下,部分亚硝化工艺能获得较好的NH4+-N去除效果和NO2--N积累效果.进水存在有机物的条件下,亚硝化反应中出现了氮损失的问题,COD的质量浓度过高不利于反应器内有机碳源的去除.

    有机物部分亚硝化氮损失积累效果

    "四水合一"的智慧水务系统构建

    刘宾胡详文
    14-1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城镇供排水建设过程中,信息化系统可助力企业提升供排水的管理能力.以三亚市智慧水务系统为例,提出了城市级水务系统总体建设架构,总结了智慧水务系统在城镇排水中的应用场景.

    智慧水务排水系统应用场景

    南京江北新区再生水利用研究与试点建设

    邵婷婷卢婉莹黄苏宁
    19-22页
    查看更多>>摘要:合理配置再生水是节约水资源、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的重要举措之一.通过调研、分析南京江北新区再生水利用现状、需求,重点在城市杂用方面,提出再生水配置方案.计划在桥北地区建设4 个再生水利用试点,预计每年节约水资源18×104 m3,1~2 a即可完成投资回报.

    再生水优化配置试点

    基于GMS对某污水厂渗漏处地下水水质的数值模拟预测

    于金鹏熊冠宇
    23-26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城镇污水处理厂运行年限不断增加,老旧污水处理厂中各工艺单元的污水渗漏问题日益突出.在考虑实际水文地质条件及确定污染源强的基础上,对研究区域建立三维数值模型,使用GMS对污水处理厂发生连续性渗漏可能导致的地下水污染进行数值模拟预测.结果表明,老旧厂区高污染工艺段如果长期发生连续性渗漏,可能会对厂区周边地下水体造成一定影响,应定期对老旧污水厂水处理构筑物进行防渗防腐处理,加强对污水渗漏点的监测与修复,减少地下水污染风险.

    地下水GMS污水处理渗漏风险数值模拟

    大型智慧化给水加压泵站工艺设计

    张文亚邓芠陈彦
    27-31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广州市某加压泵站为例,详细阐述大型给水加压泵站的工艺设计.该加压泵站为广州市北部水厂二期扩建工程配建的中途加压泵站,设计规模为 40×104 m3/d,采取了"直抽+库抽"相结合的加压方式.水泵选用卧式中开双吸离心泵,为适应不同工况的运行要求,采用"大泵+小泵""工频+变频"的泵组配置方案.泵站内建设 1×104 m3 清水池保证供水稳定性,并设置一体化加氯泵组保证供水水质.

    加压泵站智慧化无人值守BIM技术

    供水管网夜间最小流量确定方法优化

    郑成志钟丹周锦博王晶惠...
    32-38页
    查看更多>>摘要:供水管网的夜间最小流量(MNF)在漏损程度评估中起到重要作用,其数值大小对评估准确度有很大影响.以广东省某市供水管网为例开展夜间最小流量监测实验,研究取值时间固定与否、匹配时间区段、取值时间间隔对夜间最小流量数值的影响,并据此探讨了更加合理的夜间最小流量确定方法.研究结果显示,夜间最小流量较夜间最小流量时刻流量(MNFTF)能取到更小数值,约偏低 5.18%;匹配时间区段不局限在 02:00-04:00;取值时间间隔为 10、15、20、30、60、90、120 min时,较5 min时夜间最小流量分别平均高 15.70%、22.95%、27.81%、33.00%、42.08%、49.39%、60.34%.这表明为了得到更小的夜间最小流量,其取值方法存在较大的优化空间,在我国夜间最小流量建议匹配时间区段放宽到 00:00-06:00,取值时间间隔要尽可能短,优先考虑不固定取值时间的方法.

    供水管网管网漏损独立计量分区夜间最小流量

    DMA技术在某小区管网漏损控制中的应用

    李栋汤星刘颂宇陈湘...
    39-44页
    查看更多>>摘要:DMA技术已成为许多大中城市自来水企业降低供水管网漏损的重要手段之一.以某小区漏损分析及控制为例,介绍DMA技术用于供水管网漏损控制的经验.实践证明,小区建立DMA后,通过实时监测小区的夜间最小流量,可以有效识别物理漏损;通过建立小区二级DMA,可以有效找出可能存在的户表后物理漏损,从而进一步精准定位并修复漏点,降低自来水企业的管网漏损水量.

    独立计量分区漏损控制夜间最小流量供水管道

    浅谈某山区供水工程设计

    牛帅
    45-48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河南某山区供水工程设计的实际案例,从水源选择、供水形式、高位水箱设计、管道设计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因地制宜地选择合适的山区供水方案.

    山区供水水源供水工程高位水箱防雷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