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甘肃教育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甘肃教育研究
甘肃教育研究

王铁军

月刊

2096-9937

gsjyyj@qq.com

0931-8485535 8485618 8484797

730031

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曹家巷1号新闻出版大厦16楼

甘肃教育研究/Journal Gansu Education Research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新时代大学生人际交往问题的心理分析及自我调适

    贾玉杰
    42-45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际交往是大学生活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良好的人际交往可以帮助大学生释放压力、排解烦恼、提高自我认知、保持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同时,良好的心理健康水平也是大学生维系人际交往的重要基础.本文旨在分析影响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心理动因,探究大学生人际交往过程中的常见心理障碍,提出帮助大学生解决人际交往问题的自我调适方法,从而在源头上帮助大学生克服社交心理障碍,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大学生人际交往社交心理自我调适

    新时代高校全员心理育人模式探析

    韩译墨
    46-48页
    查看更多>>摘要:心理育人是高校育人环节的基础性工作,也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评价体系之一.依据库尔特·勒温的心理场理论,应充分了解人的整体性及人与环境之间的依存关系,并创建一个全员参与的心理育人模式.此模式不仅提倡"每个人是自己心理健康第一责任人"的理念,而且能够增强心理健康从业人员育心和育德之间的融合能力,促进四大支持主体的合作联盟和全体教职员工的协同联动,以共同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心理健康教育心理疏导全员心理育人

    多措并举,构建高校特色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张希玮张艺馨
    49-52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通过分析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成因,探讨推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改革和发展策略,提出在实施课程改革、培育师资力量、拓展特色团队心理辅导活动、用积极心理学促进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等一系列措施的同时,开展心理危机的预防与干预、生命教育,以期多层面促进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良性发展.

    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心理预防与干预

    家庭教养方式对小学生成长的影响及策略浅析

    王增宏
    53-55页
    查看更多>>摘要: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同的家庭教养方式会对孩子产生不同的影响.本文通过探讨溺爱型、专制型、放任型、粗暴型、民主型教养方式对孩子成长的影响,提出了家庭教育的具体策略和方法,旨在帮助家长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更好地扮演父母的角色,采用正确的教养方式和教育方法,促进孩子健康快乐成长.

    家庭教育教养方式小学生策略

    以校本教研促进中小学教师专业成长

    令娟娟
    56-58页
    查看更多>>摘要:学校发展必须以教师专业化发展为根本,而教师专业水平、教研技能、综合素质的提升,又离不开校本教研的驱动.学校应以抓好校本教研为支撑,为中小学教师的专业成长搭建平台、拓宽渠道,让每一位教师都能在校本教研的引领驱动下,结合教学中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确立教研目标、主体、方案和思路,深入探究改进举措.本文通过校本教研的深入探索,营造"人人参与,全员研究"的良好教育生态,以期为中小学教师的专业成长、教研能力的提升提供助力.

    校本教研促进中小学教师专业成长

    小学语文教师课堂管理能力提升路径

    高彦燕
    59-61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结合语文学科的特性和小学语文课堂管理的现状,对小学语文课堂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归纳整理,分析了各种问题行为的表现及形成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升小学语文课堂管理实效的策略,以期为一线教师提供借鉴,助力小学语文教师提升自身课堂管理能力,进而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

    小学语文课堂管理提升路径

    新发展格局背景下青年教师专业化培养策略

    石悦曹彦雄
    62-64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青年教师作为教育领域的新生力量,其专业化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在新发展格局背景下,教师发展问题成为教育教学的重要议题.在此背景下,各学校应该努力提升教师的职业素养和服务能力,并围绕新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与实践能力,增强教师的创新意识与社会服务意识,以此促进教师适应新发展格局,推动我国教育事业向前发展.

    新发展格局青年教师专业化培养对策

    红色文化融入高职院校课程思政的意义与路径

    王麦红
    65-67页
    查看更多>>摘要:课程思政是新时代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在要求,红色文化是开展课程思政的宝贵资源.高职院校要正确把握红色文化与课程思政的内在联系,深刻认识红色文化融入课程思政的重要意义,加强"三全育人"机制建设,提高教师的红色文化叙事能力,结合学生的思维认知习惯讲好红色故事.

    高职院校红色文化课程思政思想政治教育

    文化自信视域下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路径研究

    王晓静
    68-72页
    查看更多>>摘要:爱国主义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永恒主题.文化自信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支撑,与爱国主义教育具有内在的契合性,主要表现在初心使命上的相契相合、价值导向上的互联互通、育人目标上的相互耦合.二者之间联系如此紧密,若文化自信缺失,将对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产生重大影响.基于此,需要从加强传统文化认知教育、优化革命文化育人环境、创新实践育人载体以及强化文化安全教育等方面入手,提高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效性.

    文化自信爱国主义教育大学生路径

    "两个结合"融入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路径探析

    张栋臣
    73-7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两个结合"重要论述是指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将"两个结合"重要论述融入新时代思政课的全过程,通过优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提升思政课教师的政治素养和人文素养、做实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的衔接等举措,培育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引导其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热潮中,以此推进高校思政课高质量发展,增强育人实效.

    "两个结合"高校思政课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