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甘肃科技纵横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甘肃科技纵横
甘肃科技纵横

赵介箴

月刊

1672-6375

gskjzhzz@sina.com

0931-8815559

730030

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詹家拐子89号

甘肃科技纵横/Journal Scientific & Technical Information of Gansu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甘肃省高层次科技人才流动复杂网络特征研究

    靳军宝王政媛郑玉荣王宝...
    1-9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通过履历分析法对2000年以来甘肃省高层次科技人才流动信息进行挖掘,然后根据人才流动信息构建流动网络,最后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对甘肃省高层次科技人才流动复杂网络结构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甘肃省高层次科技人才跨国流动主要集中在美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跨省流动则主要集中在北京、四川、陕西等省份。通过分析流动网络核心-边缘结构发现,美国、德国和英国处于跨国流动网络核心位置,北京、上海、陕西和四川处于跨省流动网络核心位置。

    科技人才流动网络社会网络分析特征研究

    甘肃省科技宣传动态实践与服务路径研究

    刘勇卫路兵邸金曾文溪...
    10-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科技宣传是推进科技创新、提升科学普及、支撑实施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软要素"。文章以甘肃省科技宣传在科技创新事业中的动态实践与服务路径为研究内容,基于部分中央驻甘肃媒体、甘肃高校、科研院所等实地调研为主体,分析甘肃省科技宣传基本情况和运行机制,对比宣传矩阵优势及短板,梳理问题并提出解决思路,为进一步完善甘肃省科技宣传布局和融媒体平台体系建设,实施"强科技"行动提供舆论保障和发展参考。

    科技创新科技宣传宣传矩阵集群效应

    合肥经验对平凉市智能制造产业生态链发展的启示

    程静李琴琴
    15-19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合肥在智能制造产业生态链建设中实施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为智能制造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支撑条件。学习和借鉴合肥智能制造的发展经验,对平凉市及其他欠发达城市经济的转型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综合分析了合肥智能制造产业生态链的构建经验,从平凉市智能制造产业现状出发,提出完善智能制造产业链发展体系、促进智能制造产业政策配套、提升智能制造产业品牌塑造、加强智能制造产业平台建设等措施,助推平凉市抢抓东中部地区智能制造产业转移的重要机遇,招引智能制造类企业入驻,搭建产业生态链条,从而使产业集群融入全国智能制造产业体系,最终形成基于平凉市要素资源优势的"产业生态链优势"。

    智能制造产业发展产业生态链平凉市

    尕海湿地固碳功能及其抵消能源碳排放评估

    魏琦施淑玲
    20-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甘肃省作为中国重要的生态屏障,省内孕海湿地是国际重要湿地之一,研究孕海湿地能源抵消效应对甘肃省更好地实现"双碳"目标和维护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孕海不同类型湿地的占地面积、土壤的有机碳密度计算出孕海湿地的碳储存总量,以及通过部门法计算出甘肃省2021年不同行业能源消耗的碳排放总量。结果表明,孕海湿地能源抵消效率呈现出明显的类型差异,草本泥炭地和高山湿地的抵消效率相近,永久性沼泽湿地的能源抵消能力最低。因此,针对提升孕海湿地能源抵消率提出以下建议:改良湿地相关的计算方法、完善湿地保护政策、拓宽融资渠道、保护湿地资源,提升抵消能力和提升专业水平,增强环保意识。

    环境固碳能力孕海湿地能源碳排放抵消效应

    知识产权信息分析在科技成果评价中的应用

    张勇袁学敏盖芳谢丹萍...
    27-3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决现有科技成果评价机制中缺少知识产权信息的支撑,提高科技成果在经济活动中的价值辨识度,降低其在转移转化中发生知识产权侵权风险,文章以评价《河西走廊戈壁农业设施蔬菜绿色生产技术》(以下简称"设施蔬菜")为例,采用专利信息检索结合情报分析的方法,通过在评价流程中增加知识产权分析评议环节、在科技成果评价指标体系中补充知识产权指标、调整指标权重,建立基于知识产权信息分析的科技成果评价体系,并通过该案例对评价效能进行了验证,探索了需求指引下第三方科技成果评价机构推进评价工作的新方式,为推动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提供实践经验。

    知识产权专利信息成果评价分析评议嵌入

    山西省大型科研设施与仪器开放共享分析探讨

    许明张卓黄潇尹辉斌...
    34-41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围绕山西省大型科研设施与仪器开放共享,通过走访调研、数据分析、文献调研等研究方法,结合科技管理工作实际,分析山西省大型科研设施与仪器开放共享中存在的问题,梳理出区域内大型科技设施与仪器开放共享中存在的微观政策匮乏、平台数据挖掘不足、供给需求对接不畅、专业技术队伍建设滞后、区域合作差等共性问题。针对大型科研设施与仪器开放共享存在的区域共性问题,从微观政策探索、挖掘平台数据、完善共享服务机制、打造技术队伍、扩大政策宣讲、加强区域合作等方面探讨建议对策,以促进大型科研设施与仪器等科技资源高质量的开放共享。

    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共享机制技术队伍区域共享

    网络货运模式车货匹配问题研究现状综述

    周宇航闫军旷光莲刘丹...
    42-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网络货运是当前物流行业中一种新兴货物运输模式,其不仅推动了物流行业的变革,也给物流行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车货匹配环节的效率直接影响到整体物流的效能。因此,文章通过文献统计和文献总结分析的方法,系统评述了订单整合问题、车辆配载问题的数学建模及求解算法。研究发现:车货匹配问题在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方面均取得了显著进展,但在结合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技术方面的应用尚显不足。文章对两类问题主要研究内容及方法做了简要总结,并对车货匹配问题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网络货运车货匹配订单整合车辆配载

    基于生态驾驶的智能网联汽车协同跟车模型研究

    惠子文郭志龙王威民赵辉...
    50-5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减少能源消耗,文章介绍了一种基于智能网联汽车生态驾驶的协同跟车模型。该协同跟车模型由感知层、决策层和控制层3个层级组成,控制策略是将车辆动力学与无线通信技术相结合,在模拟的复杂交通环境中实现感知、控制和获取周围信息,集成了以最小化驾驶间距为模型的预测控制(MPC)策略,以改善交通流的可持续性。生态驾驶控制器的性能是通过车辆自身的速度和加速度2个状态量进行燃油消耗和排放量的评估来实现。最后,验证了控制器的动态特性具体体现在3个方面:跟车行为、燃油效率提高及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所提出的控制器能够有效地减少跟车过程中的燃油消耗和排放。

    智能网联汽车生态驾驶控制器交通环境燃油消耗碳排放

    深大基坑施工工艺及围护结构沉降预测解析方法研究

    胡永祥杨成楼陈旺崔晓艳...
    57-65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以盐城市铁路客运枢纽西广场工程为研究对象,对基坑施工过程中基坑围护结构的变形趋势进行预测研究。首先,根据现场监测数据研究分区分层开挖工艺对基坑稳定性的影响。其次,基于钢板桩支护结构监测数据,引入指数平滑法对钢板桩沉降变形进行预测并建立动态沉降预测函数。结果表明:随着监测时间的增加,基坑北侧及南侧坡体各测点的总沉降均呈先快速增大后逐步趋于稳定的变化规律;基坑西侧由于受到主要施工便道及地下市政管道迁移施工影响,导致其变形量大于北侧及南侧坡体;当平滑常数为0。4时,二次指数平滑法的预测精度要优于一次及三次指数平滑法,且随着平滑常数的增加,三次指数平滑值的波动范围要远大于一次及二次指数平滑值。

    基坑监测时间位移速度沉降速度变形量

    钢框架结构商砼搅拌楼高位纠偏加固研究

    杨党团汪过兵花美玲王志俊...
    66-70页
    查看更多>>摘要:纠偏技术是既有建筑工程结构纠偏加固的主要工程技术之一。文章以兰州地区某商混站钢结构高位顶升纠偏加固为背景,分析发现该钢框架结构商砼搅拌楼C轴较E轴沉降变形大,C轴向E轴方向倾斜变形,倾斜变形与沉降变形方向相反,故提出应力释放法对该楼进行高位顶升纠偏,最大顶升纠偏值为365 mm,该方法既可以消除因应力集中引发的工程事故,也可以纠偏到建筑物变形范围内使之正常使用,且工期短、经济、安全可靠。纠偏后经半年的变形观测数据分析结果,未发现明显继续变形,加固效果良好;该成果可为类似既有钢框架结构建筑物高位顶升纠偏加固提供经验依据。

    倾斜变形沉降变形既有钢框架结构高位顶升纠偏加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