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甘肃农业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甘肃农业
甘肃农业

半月刊

1673-9019

gsny@21cn.com

0931-8488370 8465630 4560928

730030

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武都路498号

甘肃农业/Journal GANSU NONGYE
查看更多>>本刊的宗旨是:贴近农业,贴近农村,贴近农民。聚焦“三农”,关注经济。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和美乡村实现的现实内涵、困境与可持续发展路径研究——以麻城市龟山镇"四美家园"治理实践为例

    鲍明晨
    63-67页
    查看更多>>摘要:和美乡村建设是新时代乡村振兴视野下建设农业强国的应有之义.本文以麻城市龟山镇"环境塑形生态美、文化铸魂乡风美、发展固本产业美、服务连心形象美"的"四美家园"治理实践为例,深入探讨了和美乡村实现的现实内涵,结合龟山镇的治理实践分析了当前龟山镇和美乡村建设的困境,如环境质量下降、人才供应不足、群体参与度不强等,并针对性地提出了促进和美乡村可持续发展的路径,包括着力发展绿色循环经济、挖掘与传承乡村优秀文化、提升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优化公共服务等,始终发挥党政统领作用,以发展为题实现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和社会和谐的协同推进.

    和美乡村可持续发展四美家园麻城市龟山镇

    绿色制造赋能乡村产业振兴的路径研究

    余丽平王利平
    68-72页
    查看更多>>摘要:乡村振兴基础在产业振兴,关键在发展绿色产业.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发展绿色制造是一种综合考虑环境影响和资源利用效率的制造方式,它有助于推动乡村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推广绿色制造技术,不仅可以提高乡村特色产业的竞争力,还可以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赢.在推进乡村产业振兴过程中,践行绿色制造理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绿色制造乡村振兴产业发展

    乡村振兴视角下农村生态治理面临的困境与对策研究

    喻小倩
    73-77页
    查看更多>>摘要:根据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部署,解决目前"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是推动生态宜居型农村现代化改革,而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就是充分实施农村生态治理.目前,我国的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存在法律法规体系尚未健全、农业污染严重、治理手段单一、农民意识淡薄等问题,提出完善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立法和执法体系、加强污染源防控、构建多元主体参与的系统型治理体系、加强人才引进和资金设备投入等措施,旨在不断提升农村生态环境治理能力和水平,为乡村的全面振兴和和美乡村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乡村振兴农村生态治理困境对策

    环保社会组织参与"双碳"治理的现实路径研究

    李芳婷
    78-84页
    查看更多>>摘要:双碳治理是当前我国应对经济发展变化的必然选择,党的二十大报告更是明确指出要协同推进降碳减污.在此背景下,探究环保社会组织参与双碳治理的现实路径对于推进环境污染协同共治具有重大意义.基于此,本文结合当前我国双碳治理面临的现实挑战与环保社会组织参与双碳治理的问题分析,发现现阶段环保社会组织存在组织发展不均衡、集体行动资源匮乏、专业性有待提升、组织信任缺失、缺乏配套政策法规支持等问题,基于此,本文提出简化环保社会组织登记程序、促进环保社会组织交流与合作、制定权责清单形成合力、打造环保社会组织服务品牌等构建环保社会组织参与双碳治理的现实路径,旨在进一步为持续推进可持续发展工作提供理论与科学基础,助力"双碳"目标的实现.

    环保社会组织组织参与双碳治理

    隆阳区乡镇政府提升社会治理智能化水平的对策研究

    董新朝
    85-90页
    查看更多>>摘要:提升社会治理智能化水平,是新时代对基层社会治理的新要求,是推进社会体制创新、建立健全社会化治理格局的重要抓手,是培育社会治理新功能、塑造新型社会治理体系、引领新时代社会治理改革的重要因素,在整合社会资源、加强社会治理能力建设、提升社会治理水平、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现阶段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乡镇基层社会治理智能化水平提升是亟需解决的问题,结合隆阳区各乡镇基本现状,总结隆阳区乡镇基层社会治理智能化取得的初步成效,分析隆阳区乡镇基层社会治理智能化水平提升存在的问题,以树立智能化治理思维、整合智能化信息资源、完善智能化基础建设、打造智能化专业队伍等方式提升隆阳区乡镇基层社会治理智能化水平,探索适合隆阳区乡镇的智能化治理道路.

    隆阳区乡镇社会治理智能化水平提升

    河西地区民族特色村庄规划编制策略探索——以玉门市小金湾东乡族乡富源村、东兴村、龙泉村为例

    李婕杜金泽姜生力马琳...
    91-96页
    查看更多>>摘要:民族特色村庄的文化、建筑景观、村庄风貌都具有独特性,东乡族是甘肃省的一个少数民族,有自身独特的历史文化.玉门市小金湾东乡族乡富源村、东兴村、龙泉村地处河西地区,是1990年经国务院批准,由甘肃省"两西"建设指挥部负责实施的少数民族移民基地,村庄内超过96%的村民为东乡族,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是典型的东乡族特色村庄.本文以富源村、东兴村、龙泉村为例,通过分析三个村庄特色及存在的问题,重点关注村庄人口结构、特色产业、村庄文化和建筑风貌,因地制宜地提出强化特色风貌指引、传承特色民族文化、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等基于村庄特色的规划编制策略.

    河西地区村庄规划民族特色村庄东乡族

    基于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村庄规划编制思考——以瓜州县草湖沟村为例

    康莉
    97-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是村庄规划编制的重要突破口,通过全域统筹、重点突破、精准实施的思维谋划规划方案,以期为乡村振兴做好规划引领.以瓜州县草湖沟村为例,依托GIS软件平台进行数据分析,结合农用地、村庄宅基地、生态修复和低效用地等重点整治任务,划定以功能化主导的整治片区和项目集成式的实施单元,提升规划成果的实施性和操作性.旨在解决由乡村劳动力不足、资源利用率不高、乡村活力不足等问题导致乡村振兴战略难以实施的困境,为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提出对策建议.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村庄规划

    甘肃农村籍高校毕业生"慢就业""缓就业"现象及对策研究

    王首道马唯香
    104-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校毕业生"慢就业""缓就业"现象已经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对甘肃农村籍高校毕业生"慢就业""缓就业"现象开展调查研究,发现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包括就业结构性矛盾、毕业生缺乏充分的就业准备、家长就业观念趋于保守、部分高校就业工作不细不实等.积极有效应对农村籍高校毕业生"慢就业""缓就业"现象,需要多方形成合力,大学生个体需要培育更积极的就业心态,家长要鼓励成年子女积极走向社会,高校要进一步增强就业服务的主体意识,政府部门要进一步完善就业创业支持体系.

    农村籍高校毕业生慢就业对策

    乡村振兴中驻村干部的引领作用、工作困境及路径优化

    罗越
    108-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乡村振兴中驻村干部发挥着重要领导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是乡村振兴工作中的重要力量.基层干部在乡村振兴规划、基层组织建设、基础设施完善、农村产业发展、教育培训和引进资源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引领作用,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在工作中还面临着权责分配不清、发展意识欠缺、资金和人力资源不足、信息不全面等困境.可以通过明确权力,厘清职责;增强发展意识,培养开拓精神;争取资金支持,探索多元化融资渠道;加强人才引进与培养;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多渠道收集信息等路径来缓解工作困境.

    乡村振兴驻村干部引领作用工作困境路径优化

    中国数字乡村建设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邹淑桢吴蝶
    113-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国家相关政策的不断出台促使数字乡村建设在学术界得到不断关注,并成为当前重要的学术研究热点问题,其中基于科学性、数据可获得性来构建数字乡村评价指标体系,对开展数字乡村建设研究具有较大价值,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乡村数字技术的应用水平.文章在对前期研究成果梳理的基础上,结合国家相关文件规划要求,从数字基础设施、数字产业发展和乡村数字生活等3个维度、选取21个明确指标,构建出适用于大部分地区开展数字乡村建设水平评价的指标体系,同时就其应用范围和数字收集难点进行阐述,并对后续具体选取研究对象开展相关研究提出具体建议.

    数字乡村建设组合权重法评价指标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