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黄高宝

双月刊

1003-4315

gsauxb@gsau.edu.cn

0931-7631144

730070

甘肃省兰州市安宁区迎门村1号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Gansu Agricultural Universit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学报系甘肃农业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学术刊物。主要刊登草业科学、兽医、农学、林学、园艺、资源环境、仪器科学、机电工程、农田水利等方面的研究论文、综述。本刊每4期正刊,此外,每年还面向社科和行政、教学管理办1-2期增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苜蓿素对LPS诱导HUVECs炎症反应的消除作用

    郭海海范玉雪郭炎峰陈喜宏...
    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苜蓿素对脂多糖(LPS)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炎症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以HUVECs为研究对象,用MTT法确定苜蓿素的处理浓度,用酶联免疫分析法确定LPS建模浓度以及检测HUVECs炎症相关因子(TNF-α、iNOS、COX-2、IL-1、IL-6)表达,用Western-blot法测定NF-κB和MAPK信号通路蛋白(β-Actin、P65、IKB、P-P65、P-IKB、P38、JNK、ERK1/2、P-P38、P-JNK、P-ERK1/2)表达.[结果]不同浓度的LPS均能促进TNF-α的表达(P<0.01),其中LPS浓度在2.5~7.5 μg/mL时TNF-α的表达量最高,选用2.5 μg/mL作为建模浓度,在该浓度下LPS促进炎症相关因子和炎症相关通路蛋白表达(P<0.01),而作为阳性对照辛伐他汀能抑制LPS诱导的炎症相关因子和炎症相关通路蛋白表达(P<0.01);苜蓿素浓度在3 μg/mL之内对HUVECs活性无显著差异,因而选用3、2、1 μg/mL作为苜蓿素高、中、低剂量组;苜蓿素高、中、低剂量组均能下调LPS诱导的炎症相关因子和炎症相关通路蛋白表达(P<0.01),而且苜蓿素对炎症相关因子的抑制效果弱于辛伐他汀,而对炎症相关通路蛋白的抑制效果强于辛伐他汀,各炎症相关因子表达随苜蓿素浓度升高而降低(P<0.01),炎症相关通路蛋白表达情况也有这个下降趋势.[结论]苜蓿素能够通过抑制NF-κB和MAPK信号通路消除LPS对HUVECs诱导的炎症损伤.

    苜蓿素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炎症脂多糖(LPS)

    富含羟基酪醇和玉米黄质色素橄榄油对衰老小鼠影响的比较

    叶文斌陈文东王昱何九军...
    10-16,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富含羟基酪醇橄榄油(olive oil rich in hydroxyl tyrosol,OHT)和富含玉米黄质色素橄榄油(olive oil rich in zeaxanthin,OZT)对衰老小鼠的影响.[方法]利用0.5 mL/10g剂量颈部皮下注射5%的D-半乳糖(D-galactose)溶液42 d构建亚急性衰老模型,建模成功后,将小鼠随机分成5组,分别为模型组(Model group)、维生素E对照组(VE group)、普通橄榄油组(olive oil group,OL)、OHT组和OZT组,以生理盐水对照组CK(0).连续灌胃28 d后,检测小鼠体质量、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活性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白细胞介素-2(IL-2)、和干扰素-γ(IFN-γ)生成水平等指标的影响,观察肝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D-半乳糖诱导的衰老小鼠模型中,OHT和OZT均能控制衰老小鼠体质量(P<0.05),降低血清中的SOD、CAT、GSH-Px、ALT和AST的活性(P<0.05,P<0.01),能显著提高 IL-2 和 IFN-γ生成(P<0.05,P<0.01),降低 MDA含量(P<0.05,P<0.01),肝脏病理变化得到改善,OZT干预效果显著优于OHT.[结论]OHT和OZT对D-半乳糖致亚急性衰老动物模型均有很好的干预效果,能有效提高小鼠机体抗氧化能力,延缓衰老的作用.

    羟基酪醇玉米黄质色素橄榄油衰老小鼠抗氧化抗衰老

    西北盐碱地养虾塘接种微藻后藻类种群结构及水质变化

    赵治钦卢军浩刘哲宋国林...
    17-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掌握西北盐碱地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养殖池塘微藻群落的变化规律,探究接种湖生卵囊藻(Oocystis Lacustris)和普通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对池塘藻相和水质的影响.[方法]选取3口凡纳滨对虾养殖池塘,对照组不接种藻类,处理A、B组根据池塘水体体积按2 mg/L的质量浓度分别接种湖生卵囊藻和普通小球藻.3口池塘除接种藻外其他管理均一致,每5 d每口池塘取3个水样做微藻定量、多性样分析、群落结构分析以及水质理化因子与微藻群落结构相关性分析等.[结果]在养殖周期内,对照组蓝藻暴发,蓝藻生物量最高值达到58.77 mg/L,而处理A、B蓝藻生物量均在11.13 mg/L以下,并在后期形成了稳定的绿藻藻相.对照组和处理A、B的Shannon Wiener多样性指数均值依次为:3.89、4.66和4.02,Pielou均匀度指数均值依次为:0.69、0.83和0.72.结合变化趋势分析:处理组微藻多样性优于对照组,且处理A优于处理B.群落结构的多元统计分析和一致性分析表明,处理组微藻群落的稳定性优于对照组,且处理B与对照组之间群落结构差异显著(P<0.05).BIOENV(Biota-Environment)分析结果显示,单因子中,解释微藻群落结构变化最好的环境因子为透明度(rm=0.893);多因子组合中NH4+-N、NO2--N和透明度组合最佳解释了微藻群落结构的变化(rm=0.893).养殖末期产量分析显示,对照组蓝藻暴发后,对虾成活率和产量明显下降,蓝藻对养殖造成了不可逆的严重损失.[结论]在西北盐碱地凡纳滨对虾养殖池塘中,接种湖生卵囊藻和普通小球藻后避免了蓝藻暴发,降低了养殖风险.相对于湖生卵囊藻,普通小球藻体现出更好地抑制蓝藻的作用且接种后对藻相影响大于接种湖生卵囊藻,而接种湖生卵囊藻后藻相多样性较好.

    西北盐碱地凡纳滨对虾湖生卵囊藻普通小球藻微藻类种群结构水质

    7种细菌性虫媒病病原体的反向线状印迹杂交检测技术的建立

    李雅琪叶得河马永华
    31-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建立快速高效的细菌性虫媒病的检测方法.[方法]运用反向线状印迹杂交技术(reverse line blot,RLB),通过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福氏志贺菌(Shigella flexneri)、豚鼠气单胞菌(Aeromonas caviae)、创伤弧菌(Vibrio vulnificus)、肠沙门氏菌肠亚种鼠伤寒血清型(Salmonella enterica subsp.enterica serovar Typhimurium)、普通变形杆菌(Proteus vulgaris)、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Yersinia enterocolitica)7种细菌的核糖体16S RNA进行序列比对,利用 DNAStar和 Primer premier软件设计出了用于PCR-RLB杂交反应的基因组DNA样品进行PCR扩增的通用引物(RLB-F,RLB-R),和特异性探针以及通用探针(Catch-all),通用下游引物(RLB-R)5'端用生物素标记和探针5'端连接氨基团(NH2+).[结果]成功建立高效、快速、特异且能同时检测7种细菌PCR-RLB的方法,并确定了通用引物最佳浓度为25 μmol/L,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福氏志贺菌探针的最佳浓度分别为50 μmol/L,其他5种病原探针的最佳浓度为100 μmol/L.使用PCR-RLB检测方法,可对上述7种细菌的检测敏感性可达到10-6~10-11 ng/μL,远远高于PCR的10-3~10-8 ng/μL.[结论]首次同时对7种细菌进行检测,并确定了不同引物及探针的最佳浓度.该方法不仅提高了检测效率,同时还提高了检测的灵敏度,为开发新的检测手段提供了理论依据.

    细菌性虫媒病反向线状印迹杂交技术PCR扩增

    新疆冬小麦耐低氮品种筛选与评价

    曾天云付凯勇李俊华李春艳...
    40-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索建立新疆冬小麦氮素品种筛选评价指标,在生产上筛选推荐耐低氮品种,为新疆冬小麦耐低氮品种选育提供方法和材料依据.[方法]于2018~2019年度分别对新疆成功培育的21份冬小麦品种应用"饿氮法"进行耐低氮种质筛选,并应用隶属函数、主成分分析以及聚类分析等方法,对参试冬小麦品种耐低氮程度进行了评估.[结果]两年度连续测试结果表明,在不施氮肥和正常施氮的对比下,株高、蛋白含量均得到不同程度影响,其中蛋白含量敏感度为最高;主成分分析提出3个主要成分,平均贡献率依次为39.63%、19.22%、18.21%,累积贡献率达到了77.06%.[结论]低氮胁迫对冬小麦的产量与相关性状有较大影响,并根据冬小麦种质资源间耐氮程度的不同,结合以上分析方法,能准确评估新疆冬小麦种质资源耐低氮情况.

    冬小麦主成分分析耐低氮品种筛选评价

    盐胁迫对小麦籽粒萌发中淀粉分解及苗期根系生长的影响

    朱妍钰汪军成姚立蓉孟亚雄...
    49-54,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通过测定盐(NaCl)胁迫下两个小麦品种籽粒萌发过程中的淀粉颗粒的分解、淀粉酶活性及根系生长等指标,研究并解释其耐盐性,以期为筛选耐盐小麦种质筛选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试验在小麦籽粒萌发过程中设0 mmol/L(CK)、100 mmol/L、200 mmol/L、300 mmol/L 4个NaCl胁迫浓度处理.在胁迫48 h时,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胚乳中淀粉颗粒的分布状况,利用3,5-二硝基水杨酸法测定籽粒中α-淀粉酶活性,发芽势及发芽率;在胁迫4、6、8、10、12 d时测定幼苗的根长、根面积、根体积等指标.[结果]与CK相比,随着NaCl浓度的增大,两个小麦品种籽粒胚乳A、B型淀粉粒的数量逐渐增多,紫小麦的A、B型淀粉降解情况优于甘春24号;两个小麦品种籽粒的α-淀粉酶的活性逐渐减小;在同一时期,两个小麦品种幼苗的发芽势、发芽率及根系生长指标均呈现逐渐减小趋势,且与CK差异显著(P<0.05),甘春24号降幅降低幅度高于紫小麦.[结论]紫小麦耐盐性优于甘春24号.

    小麦NaCl胁迫根系生长淀粉分解

    大麦抗条纹病基因定位研究进展

    康胜华侯璐
    55-61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麦条纹病是由麦类核腔菌引起的一种世界性的流行性病害,是我国大麦产区普遍发生且危害严重的病害之一,其中对长江流域和河西走廊为主的一些地区受害较为严重.研究表明,选育和利用抗病品种是防治条纹病害最有效、经济和安全的措施.本文综述了大麦条纹病病原菌、病状、抗性种质资源筛选及抗病基因定位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展望了大麦抗条纹病基因定位的重要性以及在抗病分子育种方面的应用前景.

    大麦条纹病基因定位

    宁夏农牧交错带燕麦品种农艺性状和营养成分综合评价

    刘定鑫孙丽婷武育芳吕晓丽...
    62-68,8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为农牧交错带地区(以宁夏盐池县为例)燕麦品种的引进与筛选提供指导.[方法]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通过对8个不同燕麦品种的株高、茎粗、干鲜比、叶绿素含量、叶面积、鲜干草产量、粗蛋白CP、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等进行分析,综合评价比较不同品种生产性能.[结果]株高、茎粗、叶宽、叶绿素含量、叶面积、鲜干草产量、CP、粗灰分、NDF、ADF在各品种间差异显著(P<0.05),其中甜燕1号和牧乐思的干草产量较高,分别达到8 670 kg/hm2、7 877.5 kg/hm2,较本地燕麦增产分别达到49.4%、42.3%;茎粗分别为4.74 mm和4.53 mm,粗蛋白达到7.83%和7.80%,品质较好.[结论]牧乐思和甜燕1号品种综合表现较好,适宜在当地推广种植.该研究结果可为宁夏盐池地区乃至农牧交错带地区燕麦种植提供科学依据和数据参考.

    农牧交错带燕麦农艺性状营养品质综合评价

    辣椒CaPME基因家族鉴定及表达分析

    匡小妍段盼盼魏敏刘芳...
    69-8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了解辣椒CaPME基因家族及其表达模式,为探索其在抵抗逆境过程中的作用,以及培育新型抗逆品种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CaPME基因进行鉴定分析.[结果]在辣椒中有64个CaPMEs基因家族成员,所有成员C末端均含保守结构域Pectinesterase,部分成员N末端含有PMEI结构域;CaPMEs基因的外显子数量为1~6个,基因大部分基序分布在N端,除了CaPME16、CaPME39和CaPME62,大部分基因基序长度在600个氨基酸范围内;分析顺式作用元件发现,在辣椒CaPMEs上游2000 bp序列中存在多种响应元件,包括光、激素、厌氧诱导、低温等响应元件;部分CaPMEs 家族成员在花药和子房中特异表达;部分基因在NaCl胁迫和冷胁迫下,具有特异性表达.[结果]鉴定出了64 个CaPMEs基因家族成员,部分基因在不同组织和非生物胁迫下存在特异表达.

    辣椒PME基因家族生物信息学表达分析

    施氮对陇中黄土高原旱作麦田N2O和CO2排放的影响

    何锦煜袁建钰闫丽娟杜梦寅...
    81-8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陇中黄土高原半干旱区旱作麦田土壤N2O和CO2排放对不同施氮量的响应,阐明旱作麦田N2O和CO2排放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以期为该地区旱作麦田温室气体减排和氮肥管理提供依据.[方法]以陇中黄土高原旱作麦田为研究对象,采用大田定位试验和室内指标测定相结合的方法,布设CK(不施肥)、LN(低量氮肥)、MN(中量氮肥)和HN(高量氮肥)共4个施氮梯度,分析不同施氮量对旱作麦田土壤硝态氮(NO3--N)、铵态氮(NH4+-N)、有机碳(SOC)、土壤温度、含水量及土壤N2O和CO2排放的影响.[结果]0~10 cm土层土壤中,HN、MN、LN较CK处理,NO3--N平均含量增幅为21.55%、26.06%和34.11%;NH4+-N平均含量增幅为21.77%、31.42%和39.20%;SOC平均含量增幅为20.43%、25.80%和35.9%.HN、MN、LN较CK处理,N2O累计排放量增幅为78.63%、130.47%、217.51%;CO2累计排放量增幅为5.73%、10.63%、21.75%.皮尔逊相关关系表明,不同施氮处理中,麦田0~10 cm土层土壤中NO3--N、NH4+-N和SOC平均含量与N2O、CO2累计排放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01),土壤温度与N2O和CO2累计排放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土壤含水量与N2O累计排放量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5),与CO2累计排放量相关关系不显著.[结论]施氮可以增加黄土高原旱作麦田表层土壤中NO3--N、NH4+-N和SOC含量,进而增加了N2O和CO2累计排放量,是该地区麦田N2O和CO2排放的主要驱动因子,表层土温和土壤含水量也一定程度上影响着N2O和CO2的排放.

    旱作麦田施氮量N2OCO2排放通量陇中黄土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