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甘肃农业科技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甘肃农业科技
甘肃省农业科学院 甘肃省农学会
甘肃农业科技

甘肃省农业科学院 甘肃省农学会

王恒炜

月刊

1001-1463

gsbianjibu@163.com;gsbianjibu@126.com

0931-7614994

730070

兰州市安宁区农科院新村1号

甘肃农业科技/Journal Gansu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是甘肃省农科院和甘肃省农学会共同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农业科技期刊,本刊立足甘肃,面向全国,以促进科技进步、服务科教兴农为宗旨,坚持理论与实际结合,学术与技术并重,普及与提高兼顾的办刊方针,坚持突出西北地方特色和报道的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知识性及可读性,适合农业科技工作者,农业院校师生,农村科技骨干和农民技术员阅读参考。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不同砷水平下小麦砷迁移累积特征及健康风险评价

    焦位雄杨虎德林大松李崇霄...
    445-450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研究土壤在不同浓度As污染条件下的小麦生长发育及As迁移富集特征,以评估不同As浓度胁迫下小麦籽粒的健康风险,进而提出适宜甘肃省小麦生产实际的土壤As污染临界值。以灌淤土为研究对象,以春小麦品种宁春 4号为指示作物,参照《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 15618-2018)中土壤As风险筛选值,按照土壤质量标准 0~3 倍As含量设置 7 个浓度梯度,进行了土壤-小麦系统As毒性盆栽试验。结果显示,不同浓度As胁迫下,小麦根系、茎叶、籽粒中As含量均随土壤As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小麦植株不同部位的As含量由高到低的顺序为根系、茎叶、籽粒。小麦不同部位对As的富集能力表现为:根系>茎叶>籽粒,且根系、茎叶As富集能力随着土壤中As浓度的增加大体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As在小麦植株中转运系数表现为TF 茎叶/根>TF 籽粒/茎叶>TF 籽粒/根,以根系向茎叶迁移过程为主。以甘肃省成人为评价对象,利用人体健康风险评价模型,采用靶标危害系数法(THQ)得出,除对照不添加As2O5 处理外,其余As胁迫各处理的小麦籽粒人体健康风险系数均超出USEPA推荐的最大可接受风险临界值(即THQ>1。00),且随土壤As含量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根据甘肃省当地居民饮食习惯,结合人体健康风险评价模型,认为甘肃省小麦安全生产土壤推荐As浓度应低于 29。200 mg/kg。

    春小麦As胁迫浓度灌淤土富集迁移THQ法人体健康风险评价

    外源硒添加对双孢蘑菇产量和营养品质及重金属富集的影响

    郭斌胡梅张爱琴王青...
    451-45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外源硒不同添加方式对双孢蘑菇产量、营养品质和重金属富集的影响,分别在栽培料、覆土、栽培料+覆土中添加亚硒酸钠,测定了双孢蘑菇产量、营养品质、硒含量及重金属富集情况。结果表明,在生长初期,栽培料+覆土添加硒、覆土添加硒 2 个处理的双孢蘑菇硒含量高于栽培料添加硒处理,表现出显著的富集效果。栽培料添加硒处理和覆土添加硒处理下双孢蘑菇硒含量在整个生长周期稳定性较好。栽培料中添加硒能显著提高双孢蘑菇的产量,尤其在第二潮能获得更高产量。外源硒添加一定程度上能提升双孢蘑菇中蛋白质的含量,改善其子实体营养品质。综上,栽培料中添加硒可提高生产中双孢蘑菇子实体产量,改善其营养品质。

    双孢蘑菇产量营养品质重金属富集

    口服麻杏石甘散对BRD犊牦牛血清指标的影响

    陈平何振富谢建鹏王斐...
    457-462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探讨了麻杏石甘散灌服对犊牦牛呼吸道疾病(bovine respiratory disease,BRD)的治疗效果及血清中氧化应激指标和炎性指标的影响,为其在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选择 12 头表现BRD症状的犊牦牛,以 0。75 g/kg剂量温热水冲调灌服麻杏石甘散,每天 1 次,连用 6d,以 5 头健康犊牛正常饲喂作为空白对照,用药前(第 0 天),药后第 3、6 天记录犊牦牛临床症状并根据WI评分表进行打分评价,颈静脉采血测定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溶菌酶(LYZ)、白细胞介素-6(IL-6)、乳铁蛋白(LTF)、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等 5 种抗炎及抗氧化应激指标水平。结果表明,用药后第 6 天,WI评分较第 3 天显著性降低(P<0。05),治愈率为83。3%。通过6d治疗,患病组犊牛血清中TNF-α、LZM、IL-6、LTF、SAA等抗炎及抗氧化指标浓度与健康组差异不显著(P>0。05)。可见,在本试验条件下,麻杏石甘散能有效改善犊牦牛BRD症状,缓解炎性反应及氧化应激症状,对治疗牦牛BRD具有一定的价值,可用于高寒地区牦牛及相关草食动物呼吸道疾病治疗。

    BRD犊牦牛麻杏石甘散氧化应激指标

    临泽县耕地质量评价

    郑铭宇蔡立群张骏达
    463-46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全面、精准地评估甘肃省临泽县耕地质量的各项指标水平,提升耕地质量检测与保护管理水平,依托ArcGIS技术,采用层次分析、空间分析、综合指数和模糊数学等方法,对临泽县的耕地质量进行了等级评价。结果显示,临泽县的耕地质量等级可划分为 6 个等级,即从一等至六等,各等级所占的比例分别为16。13%、19。39%、54。99%、3。57%、0、5。91%,平均等级为 2。70 等。其中,一等到三等耕地占 90。51%,表明临泽县的耕地质量总体状况良好。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为 18。27 g/kg,主要集中在 10。00~20。00 g/kg,多属较低等水平;全氮含量平均为 0。87 g/kg,主要集中在≤1。00 g/kg和 1。00~1。25 g/kg,多属低等水平;有效磷含量平均为 25。41 mg/kg,主要集中在 25。00~40。00 mg/kg,多属较高水平;速效钾含量平均为 180。04 mg/kg,主要集中在150。00~200。00 mg/kg,多属中低等水平。

    耕地质量评价临泽县

    娃娃菜尾菜堆肥发酵菌筛选

    马彦霞蒯佳琳张俊峰于庆文...
    470-47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筛选出适宜娃娃菜尾菜堆肥用混合发酵菌剂,促进尾菜肥料化利用,选用 5 种有机肥生产常用发酵菌剂,以娃娃菜尾菜和羊粪为原料,研究了不同发酵菌剂对堆肥温度、pH、含水率、C/N、全氮及有机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亨坤有机肥发酵剂处理后,娃娃菜尾菜堆肥升温最快,处理后第 4 天达到 56。1℃,第12天达到最高温度66。2℃,且高温天数持续了12 d。堆肥结束时,亨坤发酵菌剂处理的堆肥含水率最小(29。5%),降幅达54。7%;全氮含量最大(16。8 g/kg),增幅为98。4%;C/N最小(14。8),降幅为 51。0%;有机质含量最低(320。0 g/kg),降幅为51。9%,降解率最高(51。8%),尾菜腐熟效果最好。综合考虑各项指标,堆肥结束时亨坤发酵菌剂处理的可塑性指数最大,发酵效果最佳,最适于娃娃菜尾菜与羊粪混合发酵制备有机肥。

    娃娃菜尾菜羊粪混合堆肥发酵菌剂筛选

    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在韭菜农药残留检测中的应用研究

    张继梅冯文霞白新明李亚莉...
    476-48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验证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在韭菜农残检测中的可靠性和适用性,选用 3 种不同的农残胶体金免疫层析快速检测产品(胶体金农残快检试剂)检测韭菜中腐霉利、吡虫啉、啶虫脒、多菌灵、克百威、三唑磷等 6种农药残留,并将其与色谱质谱串联法进行比较,对其灵敏度、假阳性率及假阴性率进行验证评价。结果表明,在 0。5 LOD的农药添加水平下,3种胶体金农残快检试剂对实验室空白样品的检测结果均为阴性;但当添加水平达到LOD或MLR时,其检测结果均为阳性,证明胶体金农残快检试剂灵敏度较高,且符合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要求;实验室加标试验和实际样品比对试验结果显示,胶体金农残快检技术与色谱质谱联用法的检测结果均无显著性差异(χ2<3。84),其假阴性率和假阳性率均为 0。故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可在韭菜的农残快速检测中应用。

    韭菜农药残留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快速检测色谱质谱联用法

    春播豌豆田杂草综合防控技术

    王昶张丽娟闵庚梅牛早霞...
    482-485页
    查看更多>>摘要:杂草严重影响豌豆产量和品质,制约豌豆产业发展。为加强对豌豆田杂草的规范化防控指导,基于多年的防控技术研发和生产示范,从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与定义、防控对象与原则、防控技术和操作要求等方面提出了春播豌豆田杂草综合防控技术。

    豌豆杂草综合防控

    水处理对枸杞负泥虫卵和幼虫生长发育的影响

    刘晓丽李锋
    486-490页
    查看更多>>摘要:微生态因子(水、气、热等)常干扰害虫取食、交尾、繁殖等一系列与生长发育有关的行为。采用喷雾(水)和浸水法研究了水对枸杞负泥虫产卵、卵孵化及幼虫生长发育等习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喷雾(水)处理通过环境中湿度和水的作用延缓了枸杞负泥虫成虫产卵始期及产卵历期,抑制了卵的孵化率;干扰了枸杞负泥虫中、大幼虫阶段发育时间及行为活动。水处理对枸杞负泥虫成虫产卵、卵孵化等生殖行为具明显的抑制作用,对幼虫正常行为活动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枸杞负泥虫幼虫生长发育

    人物介绍

    前插1页

    《寒旱农业科学》征稿简则

    《寒旱农业科学》编辑部
    封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