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甘肃冶金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甘肃冶金
甘肃冶金

马进

双月刊

1672-4461

gsyjbjb@163.com

0943-8246643

730900

甘肃省白银市人民路19号

甘肃冶金/Journal Gansu Metallurgy
查看更多>>本刊主要刊登甘肃及兄弟省(区)冶金、有色金属工艺、生产与研究的进展和动态,推动甘肃冶金、有色金属工业的发展。是科研、企业单位技术、管理人员学术交流的载体和平台。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不锈钢炼钢脱磷站预脱硫工艺探究

    虎晓东李俊华
    83-85页
    查看更多>>摘要:介绍了酒钢不锈钢分公司炼钢作业区脱磷站的设备及对脱磷站预脱硫工艺进行探究,通过实践得出脱磷站预脱硫关键控制要点.探究结果表明:通过对脱磷站预脱硫工艺的实施,保证了向AOD提供合格的低硫铁水的要求,在实践过程中表现了稳定的脱硫效果,脱硫效率达 80%以上,预脱硫后的铁水硫含量能达到 0.010%以下,脱磷站的预脱硫工艺过程安全可靠,处理过程无喷溅,且有较强的动力学条件.

    脱磷站预脱硫预处理铁水脱硫效率

    电解铜品质提升试验研究

    袁晶晶牛振华李亦婧殷勤生...
    86-90页
    查看更多>>摘要:西北某公司铜系统生产的阴极铜物理外观品质一直存在板面结晶粗糙、结粒严重等问题.针对该问题多次技术攻关,虽然成品率有所提高,但均未彻底解决产品质量不稳定的问题.本试验研发铜电解液深度净化、固体杂质精密固液分离、添加剂组分及浓度优化的物理化学机理,解决了铜电解生产中质量不稳定问题.

    电解铜添加剂电解液净化固液分离

    白银熔池熔炼炉稀氧燃烧技术工业实践

    仇月王栋李家合鲁兴武...
    91-94页
    查看更多>>摘要:借鉴阳极炉使用稀氧燃烧技术的成功应用经验,在白银炉沉淀区采用稀氧燃烧,解决了富氧燃烧时粉煤消耗较多、烟气量大、炉膛温度分布不均匀等问题,而且延长了耐火材料的寿命,改善了作业环境.

    白银熔池熔炼炉沉淀区稀氧燃烧节能环保工业实践

    白银炼铜法工艺优化思路

    李家合殷勤生鲁兴武王栋...
    95-99页
    查看更多>>摘要:白银炉攻关团队系统对比其它先进铜熔炼工艺优缺点并科学评判"白银炼铜法"铜熔炼工艺存在的问题,通过炉型优化、氧气浓度提升等一系列试验和改造,实现了我国唯一原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白银炼铜法"炉床面积增大至 106 m2,单炉粗铜冶炼能力超过了 20 万t,各项指标达到了同行业先进水平.

    白银炼铜法铜锍炉型优化氧气浓度工艺优化

    金属镁冶炼技术现状及经济性分析

    党俊吕向东白明
    100-103,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金属镁是极具开发和应用潜力的绿色工程材料.介绍了镁冶炼技术及发展现状,在分析技术发展趋势和新技术应用基础上,重点对两种煅烧工艺进行了技术经济分析.得出结论:原镁的生产工艺主要有两种,国内以硅热法(皮江法)为主流;与此同时,国内正在研究传统皮江法的替代工艺,竖罐法是目前皮江法的改良方向;通过对比回转窑煅烧工艺和悬浮焙烧煅烧工艺,前者投资强度低、应用成熟,但后者在生产成本和能耗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金属镁镁合金煅烧工艺皮江法硅热法经济性

    湿法炼锌铜镉渣连续浸出试验研究

    杜虎忠钱立海张博文尹广宇...
    104-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湿法炼锌净化过程产出的铜镉渣中含Zn 39.32%、Cu 12.82%、Cd 9.48%,综合回收价值高.目前通过一级硫酸浸出-锌粉置换回收Cu、Cd,但该处理工艺处理能力小、置换产出的粗铜品位低、浸出工艺条件难控制.通过三级连续浸出方法,在铜镉渣与电解废液及浓硫酸液固比为 4∶1,流量 15 L/min,浸出温度 80~85℃,浸出时间3.0 h,初始pH值 1.0~1.5 的条件下进行连续浸出试验研究,Zn、Cd 浸出率分别达到 90%和 88%以上,浸出渣含Cu 75%、Cd 0.6%、Zn 3.5%,铜富集效果明显.对实现源头减排,减少有毒金属镉二次污染具有重要意义.

    湿法炼锌铜镉渣连续浸出

    高温下金属材料组织及夹杂物变化过程的原位观察

    杨春
    108-112,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工业技术的不断发展,对新材料的研发也有了更高要求.利用高温共聚焦显微镜的显微成像系统对不锈钢和碳钢热轧钢板以一定范围内的升降温速率原位观察试样在加热和冷却过程中显微组织的变化,通过实验观察确定各阶段相变的起始和结束点、奥氏体晶粒变化全过程以及钢中夹杂物在钢液中的聚集、长大等行为.

    高温共聚焦显微镜高温金相原位观察相变过程夹杂物行为

    Si、Mn、Cu含量对高硅固溶球墨铸铁QT600-10铸件组织及强度的影响

    何其荣李杰涵罗小勇
    113-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提高高硅固溶球墨铸铁QT600-10 铸件的性能,分析了不同含量的Si、Mn、Cu对铸件组织及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Si、Mn、Cu含量的变化对铸件珠光体含量变化无显著的对应关系;Mn含量在 0.34%~0.40%,未发现对铸件强度有显著影响(可能范围过窄);Si含量在 3.87%~4.24%,铸件强度随Si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当Si含量低于 3.95%时,铸件强度会低于 600 MPa,Si含量在 4.24%时,铸件强度为 629 MPa,是本次试验的最高强度;Cu含量在 0.18%~0.44%,随着Cu含量的增加,铸件强度反而降低.

    高硅固溶球墨铸铁QT600-10珠光体铸造

    浅析工艺参数对8011合金铸轧带坯中心偏析的影响

    刘建廷张开宝孙和宣
    119-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应用金相显微镜(OM)和电子探针(EPMA)对不同铸轧工艺条件下的 8011 铸轧带坯中心偏析组织进行分析,研究各铸轧工艺参数变化对铸轧带材中心偏析缺陷的影响.结果表明:过高的冷却水温度和较大的铸轧区长度不利于 8011 合金铸轧带材中心偏析缺陷的控制,铸轧速度对中心偏析缺陷的影响最为敏感,当铸轧速度达到780 mm/min以上时中心偏析缺陷急剧恶化,显著影响铸轧带坯的组织性能.8011 合金铸轧带坯中心偏析缺陷是由Al、Fe、Si组成的β-Al5 FeSi+α-Al的复合化合物,是结晶过程中形成的非平衡过共晶组织.

    双辊铸轧工艺参数中心偏析凝固铸轧速度

    Q355B热轧钢卷边直发纹缺陷原因与控制

    陈传磊
    123-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Q355B热轧钢卷边部直态发纹缺陷取样分析,通过电镜微观检验,并结合现场工艺确定了该类直态发纹形成原因为铸坯角部在减宽轧制时翻至上表形成的折叠类缺陷,距离边部 8~30 mm,深度 80~300 μm.针对缺陷原因制定对应控制措施,钢卷边部直态发纹得到较好控制.

    发纹折叠减宽轧制边部加热倒角铸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