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黄宗理

双月刊

1009-4210

gzg@cdut.edu.cn

028-84078996,84078997

610059

成都市二仙桥东三路1号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Journal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Management of Land and Resources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土地、矿产、海洋、水等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自然资源,经过国家行政机构科学的、有效的管理,将产生极大的经济效益,能强国富民。《国土资源科技管理》即是一份以刊登这些资源科技管理研究成果为主的综合性学术刊物,它以其科技先进性,内容学术性,成果应用性为特色,力求文字看得懂,技术学得到,经验举措用得上以享读者。重点栏目设有:国土资源管理、可持续发展研究;资源的规划、开发、保护和优化配置;资源的勘查、预测、研究与国际合作,应用高新技术介绍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碳中和情景下的能源企业转型路径研究——基于fsQCA方法

    陈威彭皓白春光刘馥铭...
    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以全国 12 个能源企业为案例,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基于一个内外部共同驱动的框架,探究不同前因条件对能源企业转型路径的联动效应。研究表明,转型意愿、网络能力、技术能力、政策支撑、资源环境和市场结构 6 个条件"多重并发",共同形成驱动能源企业转型路径的多样化组态。本文基于组态视角探讨内外部不同因素驱动能源企业转型效用的提升路径,有助于深化理解能源企业转型背后的复杂机制,为能源企业如何提升转型效用提供系统性思维和实践指导。

    碳中和能源企业转型转型效用组态视角

    长江中游城市群碳排放效率与产业结构优化的时空耦合分析

    张延飞邵佳敏
    14-27页
    查看更多>>摘要:探究碳排放效率与产业结构优化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为促进长江中游城市群低碳协同发展提供参考。本文采用非期望产出SBM模型测算 2010-2020 年长江中游城市群 31 个城市的碳排放效率,并运用耦合协调模型、空间自相关模型和灰色关联分析等方法,对碳排放效率与产业结构优化耦合协调发展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研究期间,长江中游城市群碳排放效率与产业结构优化的耦合协调度稳定在 0。505~0。522 之间,处于勉强协调状态,子城市群的耦合协调水平差异较大但均未突破初级协调界限;(2)长江中游城市群内部城市的耦合协调度分布不均衡,呈现环鄱阳湖城市群>武汉城市圈>环长株潭城市群的空间分布格局,2017-2020 年各城市间存在显著的空间集聚效应,且空间集聚程度在不断增强;(3)除科学技术预算支出外,其余指标因素与耦合协调度均具有强关联性,科技投入对碳排放效率与产业结构优化耦合协调发展的促进作用尚不明显。

    碳排放效率产业结构优化耦合协调时空演变长江中游城市群

    京津冀碳排放效率的影响因素与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孙莉刘薇何砚
    28-38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分析京津冀地区碳排放效率的空间分布特征,对区域环境治理和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战略支持。使用最近邻法构建了空间权重矩阵,通过莫兰指数检验发现该地区的碳排放效率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性,即相邻地区的碳排放效率具有较高的相似性。使用空间杜宾模型对碳排放效率进行了回归分析,发现产业结构、经济发展水平、技术进步等因素对碳排放效率有正向促进作用,并且周边碳排放效率高的地区对本地区的碳排放效率也具有正向驱动作用。对多元回归模型中各变量的直接效应、间接效应和总效应进行解释,总体来看,人口密度、节能减排目标完成情况、研发投入占GDP比重和第三产业占比等因素对被解释变量的影响比其他因素更为显著。

    京津冀碳排放效率空间分布

    东北地区土地利用碳排放演变及影响因素研究

    闫庆武陈宇涵移明昊张定祥...
    39-48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东北地区为研究区域,基于土地利用、土壤类型分布、交通路网等数据,利用土地利用碳排放计算方法,结合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对 2010-2020 年土地利用碳排放时空演变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东北地区 2010 年、2015 年、2020 年的净碳排放量为 1。07×108 t、1。13×108 t、1。37×108 t,排放量随着时间推移明显增加。(2)土地利用类型极大地影响了单位面积土地的碳排放,主要土地利用类型为耕地的土地,碳排放量明显高于主要地类为非耕地的相同面积土地;耕地中,旱地的碳排放程度高于水田和水浇地。(3)研究区土地利用碳排放的影响因素作用复杂。自然因素中,底层土壤有机碳含量起巨大的主导作用;其次为表层土壤泥沙含量、高程等;交通因素反映人类活动,其对碳排放起正向作用;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直接影响着区域碳效应,采取相关举措进行碳减排、碳增汇,是推动东北地区绿色发展的重中之重。

    土地利用碳排放地理加权回归东北地区

    农村居民宅基地诉求与价值识别——基于人民网领导留言板的数据分析

    魏景容
    49-62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民的诉求是政府决策及其执行的重要依据。基于人民网领导留言板网络问政平台上 9 910 条关于农村宅基地的网络留言,运用内容分析法、大数据分析以及社会网络分析法对留言进行分析,探讨农村居民的宅基地诉求及其价值表达。研究发现,宅基地诉求在全国范围内均较为普遍,农村居民偏好于向市委书记反映诉求,规范治理、户籍管理、补偿安置、居住环境、住房需求是农村居民的主要诉求,求助类诉求最多,并且整体情感倾向较为负面。从价值层级来看,合理、合法、公平、协商、倾听民意、公道正义等是农村居民关注的价值,体现了鲜明的民主型价值偏好。从价值间相近性来看,保护个人权利与合法、保护个人权利与人民意愿、保护个人权利与维护利益、合理与合法这四组价值间的相关系数较高。从价值间因果关系来看,保护个人权利、维护利益、发展、良好居住环境、安全、合法、合规、公平、和谐友好、公道正义是首要价值。本文为农村宅基地制度制定及执行提供价值基础,有助于未来农村宅基地建设与治理。

    农村居民农村宅基地公共价值利益诉求价值识别

    基于多源数据的兰州医疗机构空间布局研究

    李鸿飞张丽霞杨芷琼
    63-7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准确判断兰州市医疗服务现状,依据人口集中度、医疗设施分布等因素,选取城关区、七里河区、安宁区、西固区 4 个中心城区部分街道的医疗机构为研究对象。通过收集地理信息与官方统计等多源数据,并将其分为三个层级,再借助ArcGIS软件分析方法将POI数据生成各层级医疗机构空间分布图、核密度分析图与缓冲区分析图等,分析医疗机构的聚集程度,并形成第一、二、三层级医疗机构 800 m、1 500 m与 3 000 m的服务范围覆盖率以及服务范围等级图。结果表明:(1)兰州市整体医疗资源配置空间分布不均衡。空间聚集程度上,东部明显高于西部,以城关片区为中心向周围逐渐降低。(2)从缓冲区分析图中可以发现,第一层级医疗机构主要集中在城市快速发展的区域,地区性特点突出,第二、三层级则随机分布。覆盖率上,城关片区与西固片区覆盖率更高,且第一层级医疗机构数量最多,空间分异大,第二、三层级数量少,分布相对均匀。(3)兰州市整体医疗服务水平不高。服务范围等级上,城关片区与七里河片区的医疗机构设施全面,分布较广,安宁片区与西固片区严重缺乏第二、三层级资源。建议从尊重城市规划发展要求基础上完善医疗机构的空间配置,完善分级诊疗制度,科学预测年就诊量,加强建设各等级医院的分工协作体系,以及加强韧性城市建设,增加就医需求多样化服务三方面,合理优化医疗资源的空间布局。

    GIS兰州市医疗机构多源数据空间布局

    循环经济产业链构造与协同效应

    李文军郑艳玲张芳刘瑜珮...
    80-88页
    查看更多>>摘要:循环经济是一种技术范式变革的经济发展模式。文章在阐明循环经济产业链特征的基础上,深入探讨循环经济产业链构造过程与构造原理、循环经济协同效应机理。研究认为,循环经济产业链是系统协同的依托载体,产业链条反馈机制促使协同效应形成。为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应以立法创新为保障,确立废弃物资源属性核心理念,统筹推动废弃物梯级式循环利用;以政策机制创新为抓手,完善激励与考核机制,定期检视政策执行效果,推动循环经济产业链整合重构布局;以循环经济技术创新体系为支撑,围绕循环经济产业链部署创新链,以创新链布局产业链等政策建议,促进循环产业链构造,推动经济系统、资源系统和环境系统相互协同耦合共生。

    循环经济产业链协同效应

    交通—人口—经济—环境协调发展的时空格局及趋势预测——基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实证研究

    任晓红陈雪莲梁甜沈佳...
    89-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协同发展是必然选择,揭示成渝地区协调发展情况及其时空演变格局可为其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依据。基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 16 个城市 2010-2020 年的数据,构建交通—人口—经济—环境四个系统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交通—人口—经济—环境的耦合协调发展时空格局,并采用灰色GM(1,1)模型预测其未来发展趋势。结果表明:(1)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交通、人口、经济、环境子系统的综合评价水平均呈现波动上升趋势;(2)四个系统的耦合协调度呈现缓慢上升态势,整体向良性协调发展,在空间特征上,成渝地区四个系统耦合协调度发展较好的城市主要集中于"双核"周围,但四个系统的空间相关性并不显著;(3)通过对耦合协调度的预测可以看出,成渝地区各城市 2021-2025 年的耦合协调发展情况在整体上将缓慢改善,但达到四个系统互补协调发展还需更长时间。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复合系统耦合协调预测

    基于靴襻渗流模型的国际信息通信产业贸易前景分析

    李旸刘颖
    104-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信息通信技术(ICT)产业是国际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产业,交互贯通的国际ICT产业贸易网络能够客观反映出ICT产业贸易的时空分异格局。本文运用复杂网络分析方法探测国际ICT产业贸易网络的基础拓扑特征及中心性特征,同时运用靴襻渗流模型讨论ICT产业贸易的危机传播过程。研究发现,国际ICT产业整体贸易强度有所扩大,呈现出明显的区域集中化趋势,但贸易联系的整体活跃度、贸易范围和网络传输效率都明显降低;主要ICT产业贸易国(地区)整体的危机传染力高于以往,防控核心贸易国(地区)的点危机与预防核心板块的区域性联动危机相结合将是阻止危机全球蔓延的有效举措。

    ICT产业贸易复杂网络靴襻渗流危机传播前景分析

    聘用农业经理人对农民合作社绿色转型影响研究——以四川省为例

    张社梅邓杰豪杨娜蓝梓瑜...
    111-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将农业经理人的人力资本要素纳入合作社绿色转型行为决策讨论,探索聘用农业经理人与合作社绿色转型的关系。基于 2021 年四川省 520 家合作社的调查数据,运用Poisson和Probit模型实证检验聘用农业经理人对农民合作社绿色转型的影响及作用机理。实证结果显示,聘用农业经理人能显著促进合作社绿色转型,且对平原丘陵地区合作社及县级示范社的绿色转型作用更大。聘用农业经理人可以通过强化技术供给和提高互联网应用来促进农民合作社绿色转型。

    绿色转型农业经理人技术供给互联网应用合作社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