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广东药科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广东药科大学学报
广东药学院
广东药科大学学报

广东药学院

朱家勇

双月刊

1006-8783

gdpu2599@163.net

020-39352063

510006

广州市大学城外环东路280号

广东药科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Guangdong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广东药学院学报主办的自然科学期刊,主要反映本院及附属药厂、附属医院、教学单位、校友的科研成果,以及国内外最新医药科技信息。本刊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同时为《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美国《化学文摘》(CA)、《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等数据库来源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圆锥茎阿魏的成分分离鉴定及葡萄糖摄取活性研究

    李卉子舒广文庞克坚周献冬...
    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圆锥茎阿魏(Ferula conocaula Korovin)的成分及药理活性.方法 采用多种技术对圆锥茎阿魏石油醚部位与乙酸乙酯部位进行分离纯化,用现代波谱方法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并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葡萄糖摄取试验.结果 从圆锥茎阿魏中分离得到20个化合物,分别为正十六烷酸(1)、豆甾醇(2)、β-谷甾醇(3)、莨菪亭(4)、香草醛(5)、pinoresinol(6)、硝基丙酸(7)、4-羟基苯乙基乙酸酯(8)、焦谷氨酸乙酯(9)、香草酸(10)、阿魏酸(11)、咖啡酸乙酯(12)、malyngicacid(13)、木犀草素(14)、(2E,4E)-sinkiangenoxide(15)、绿原酸甲酯(16)、(2Z,4E)-sinkiangenoxide(17)、二氢菜豆酸(18)、异香草酸(19)、酪醇(20),20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葡萄糖摄取试验结果显示化合物6、18具有较强的促葡萄糖摄取活性.结论 通过多种技术手段从圆锥茎阿魏中提取分离了20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且pinoresinol、二氢菜豆酸具有显著的降血糖效果.

    圆锥茎阿魏成分鉴定葡萄糖摄取试验

    美国FDA批准Retevmo(selpercatinib)用于治疗多种RET基因突变/融合阳性癌症

    夏训明
    8页

    拳参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与抗氧化活性的谱效关系研究

    李晓飞杨炜琪黄琦练东银...
    9-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指纹图谱与抗氧化活性建立谱-效关系分析筛选拳参抗氧化活性的有效成分.方法 采用HPLC法建立拳参指纹图谱,评价指纹图谱相似度,结合HPLC-Q-Orbitrap HRMS/MS定性分析,对其中29个主要特征峰进行指认.使用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二胺盐(ABTS)和2,2-二苯基-1-苦基肼(DPPH)自由基清除法,以及铁离子还原能力(FRAP)测定法,分别评价拳参样品的抗氧化能力,并利用抗氧化活性综合指数(APC)进行综合评价,结合灰色关联度分析和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研究谱效关系.结果 建立了11批拳参样品的HPLC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结果均≥0.970.标定29个主要特征峰,并鉴定其中26种成分.灰色关联度分析和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峰2+3(6-O-没食子酰葡萄糖)、峰8(二没食子酰葡萄糖)、峰11(绿原酸)、峰14(儿茶素)、峰15(二没食子酰葡萄糖)、峰18(二没食子酰葡萄糖)和峰23(表儿茶素)是反映拳参抗氧化药效的重要特征峰.结论 拳参发挥的抗氧化作用是酚酸类和黄酮类等多种成分联合效应的结果,本文研究结果可为拳参药材的质量评价提供更全面的参考.

    拳参指纹图谱抗氧化活性谱-效关系

    人γ-分泌酶识别和切割底物的分子机制

    赵林
    17页

    基于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和体外试验探讨车前草治疗肝癌的作用机制

    聂小雅吴晓欢许达朱金容...
    18-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采用网络药理学结合分子对接及体外试验验证,探究车前草治疗肝癌的活性成分、关键作用靶点及潜在的分子机制.方法 通过TCMSP和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获取车前草主要活性成分及潜在靶点,构建"成分-靶点"网络.检索DisGeNET和GeneCards数据库获取肝癌相关的疾病靶点,运用String数据库结合Cytoscape软件对交集靶点进行PPI网络分析,选取车前草主要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进一步通过体外肝癌Hep3B细胞试验验证车前草活性成分抗肿瘤活性,采用CCK-8试验、平板克隆形成试验及软琼脂克隆形成试验检测增殖抑制作用,采用K-LISA AKT活性试剂盒检测AKT活性水平,采用qRT-PCR检测 mRNA的表达.结果 车前草的活性成分有山萝花苷、6羟基木犀草素、豆甾醇、黄芩苷、豆甾醇棕榈酸酯、谷甾醇、木犀草素、黄芩素、高车前素和β-谷醇棕榈酸酯;获得车前草和肝癌交集基因168个,PPI网络图表明交集基因之间关系密切,其中潜在靶标为AKT1、TNF、ESR1、EGFR等;富集分析得到GO功能316个,以及相关通路94条,相关的通路主要有PI3K-AKT信号通路等;分子对接结果显示,主要活性成分木犀草素与核心靶点(AKT1、EGFR、TNF、ESR1、SRC、MAPK3)结合稳定.体外试验结果显示,木犀草素对肝癌细胞具有抑制增殖作用,干预肝癌细胞克隆形成以及降低AKT信号通路的活性,且BCL2、FASL等凋亡相关基因mRNA表达升高.结论 车前草能够通过多靶点、多通路治疗肝癌,其主要活性成分为木犀草素.木犀草素可能通过抑制AKT1等关键靶点从而抑制 PI3K-AKT信号通路,进而达到抑制肝癌细胞增殖、促进凋亡的作用,具有潜在的抗肝癌活性.

    车前草肝癌网络药理学木犀草素体外试验

    SpaceX Inspiration4民用机组人员的分子和生理变化

    赵林
    26页

    补阳还五汤质量评价及其活性成分羟基红花黄色素A对内皮细胞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

    赖伯勇张胜冯庆辉郭丁...
    27-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建立同时测定补阳还五汤中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阿魏酸、羟基红花黄色素A、芍药苷、苦杏仁苷5种成分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方法,并研究羟基红花黄色素A对内皮细胞损伤的作用.方法 采用HPLC法对补阳还五汤中的5种成分进行质量分数测定及方法学考察.细胞计数试剂(cell counting kit-8,CCK8)法检测羟基红花黄色素A不同浓度对EA.hy926细胞的细胞毒性;qRT-PCR法检测羟基红花黄色素A对TNF-a诱导的EA.hy926细胞损伤中TF、IL-6、IL-1β、MCP-1的mRNA水平.结果 5种成分线性关系均良好,相关系数(R2)均在0.995 0以上;平均加样回收率在93.80%~101.48%之间,RSD均小于3%,表明方法准确度良好;5种成分质量分数的RSD值在1.78%~2.59%之间.TNF-a(10 ng/mL)刺激EA.hy926细胞后,TF、IL-6、IL-1β、MCP-1的mRNA水平显著升高(P<0.05),而羟基红花黄色素A干预后呈浓度依赖性下调(P<0.05).结论 该方法专属性强、重复性好,稳定、可控,可为补阳还五汤的质量评价提供参考.其活性成分羟基红花黄色素A可改善TNF-a诱导的Ey.hA926内皮细胞损伤,为阐明补其药效物质基础提供参考.

    HPLC补阳还五汤质量评价羟基红花黄色素A内皮细胞

    基于标准汤剂的地耳草配方颗粒质量标准研究

    谢嘉慧魏家保唐双燕赵伟志...
    34-4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以地耳草标准汤剂为基础建立其配方颗粒的质量标准,为地耳草配方颗粒质量评价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饮片、标准汤剂及配方颗粒中槲皮苷、异槲皮苷的质量分数,计算2种成分转移率,并且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建立了标准汤剂及配方颗粒特征分析方法.结果 15批标准汤剂样品中槲皮苷、异槲皮苷的质量分数为13.66~32.11 mg/g,4.00~16.81 mg/g,转移率为45.7%~63.5%,37.8%~56.9%,3批配方颗粒槲皮苷的质量分数为16.16、17.02、16.52 mg/g,转移率为55.2%、58.2%、55.3%,异槲皮苷的质量分数为7.61、7.93、7.56 mg/g,转移率为45.0%、48.8%、44.7%;各样品特征图谱与对照图谱的相似度均大于0.90,所建立的特征图谱标定共有峰7个,其中指认了4个,峰3为异槲皮苷、峰5为槲皮苷、峰6为白前苷B、峰7为槲皮素;聚为2类,2种主成分的累积方差贡献率达84.85%.结论 所创建的质量分数测定及特征图谱HPLC方法的专属性强、重复性好、合理准确,得到的地耳草标准汤剂、配方颗粒一致性良好,可以对地耳草配方颗粒的质量进行控制和整体性评价提供参考.

    地耳草标准汤剂配方颗粒槲皮苷异槲皮苷特征图谱

    UHPLC-MS/MS法同时测定苏桔口服液中4种成分的含量

    董玉娟胥爱丽肖观林周敏...
    43-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串联质谱(UHPLC-MS/MS)同时快速测定苏桔口服液中甘草苷、迷迭香酸、桔梗皂苷D、甘草酸4种成分质量浓度的分析方法,以期更全面控制苏桔口服液的质量.方法 样品采用Agilent Extend C18(2.1 mm×100 mm,1.7 μm)色谱柱分离,柱温为35℃,以0.1%甲酸水(A)-乙腈(B)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0.3 mL/min;质谱采用电喷雾离子源,多重反应监测模式下负离子同时测定,检测离子对为甘草苷417.1/255.1(135)、迷迭香酸359.0/197.1(160.9)、桔梗皂苷D 1 223.6/681.0、甘草酸821.4/350.9.结果 4种成分在一定质量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80%~100.84%,RSD为1.82%~2.53%;10批苏桔口服液样品中,甘草苷、迷迭香酸、桔梗皂苷D、甘草酸的质量浓度分别为0.140 8~0.159 2、0.082 4~0.142 1、0.035 9~0.069 8、0.665 9~0.723 8 mg/mL.结论 建立的多成分质量浓度检测方法快速、准确、重现性高,可为有效评价苏桔口服液的质量提供依据.

    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串联质谱苏桔口服液甘草苷迷迭香酸桔梗皂苷D甘草酸

    一种不伤害肠道菌群的革兰阴性选择性抗生素

    赵林
    4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