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热处理技术与装备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热处理技术与装备
热处理技术与装备

谢仕芳

双月刊

1673-4971

rcljsyzb@126.com rcljsyzbgg@126.com

0791-88177687

330029

江西省南昌市上坊路382号

热处理技术与装备/Journal Heat Treatment Technology and Equipment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为中国热处理行业协会会刊,是综合介绍国内外材料及热处理新技术、新动向的窗口和媒介。坚持先进性、科学性、新颖性和实用性为办刊方针。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高碳硬线65钢静态CCT曲线测定及组织分析

    帅勇张亚君刘觐冯小明...
    1-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高碳硬线弹簧钢轧后盘条组织和性能的变化规律,指导盘条轧后多级控温冷却工艺的制定,以65钢为研究对象开展静态CCT曲线测定及组织分析.试验结果显示,冷却速度对65钢奥氏体-珠光体相变后珠光体片层影响明显,盘条轧后风冷线采取前段5~10℃/s冷却速度、中后端1~5℃/s冷却速度、出风机温度570℃以上的分级冷却工艺,可以获得片层间距80~150 nm的索氏体+少量铁素体组织,实现了硬线钢的组织优化与性能协同提升.

    65钢硬线钢CCT曲线组织

    淬火冷却方式对7A52铝合金方管材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冯哲石玲韩如意唐强...
    6-9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金相组织观察和室温力学性能测试,研究了在线风冷淬火、在线水罐淬火和离线淬火对壁厚为5 mm的7A52铝合金方管材显微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7A52铝合金方管材采用在线水罐淬火冷却方式时,其抗拉强度为483 MPa,屈服强度为431 MPa,断后伸长率为13%,既可满足产品的强度要求,又能降低生产成本.

    7A52铝合金淬火冷却方式显微组织力学性能

    高端特殊钢分切圆刀片热处理工艺研究

    徐腾飞赵磊彭永强
    10-13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分切圆刀片国内外的工艺技术研究现状进行综述,采用Cr12Mo1V1作为刀片基体材料,针对高端特殊钢分切圆刀片的特性进行热处理工艺研究.结果表明,空冷淬火后得到的分切圆刀片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确定Cr12Mo1V1材料分切圆刀片的最佳热处理工艺为:加热至790℃退火保温2 h,随炉冷却至500℃后出炉空冷;淬火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先升温至600℃保温0.5 h,再升温至850℃保温0.5 h,然后升温至1050℃保温1 h,空冷至室温;一次回火工艺为200℃ ×2 h,随炉冷却至室温;二次回火工艺为480℃ ×2 h,随炉冷却至室温.

    高端特殊钢分切圆刀片Cr12Mo1V1钢热处理空冷淬火强韧性

    退火工艺对电池壳用钢XDCK第二相粒子影响的研究

    杨源华吴春红彭冲
    14-17,2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研究退火工艺对电池壳用钢XDCK第二相粒子的影响,在连续退火条件下对XDCK进行模拟试验和工业试验.采用连续退火模拟试验机模拟连续退火生产工艺,对不同退火温度和退火保温时间试样中第二相粒子的尺寸、数量和分布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电池壳用钢XDCK中第二相粒子为TiC,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和保温时间的延长,第二相粒子尺寸逐渐增大.

    电池壳用钢XDCK第二相粒子退火工艺

    高速精密轴承表面硬化及尺寸稳定化工艺研究

    史亚妮杨晨星李怡蓁王超...
    18-22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金相显微镜(OM)、显微硬度计和X射线衍射仪(XRD)等仪器对GCr15轴承钢在不同热处理工艺下的组织特征、硬化层梯度和残余奥氏体含量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通过碳氮共渗淬火+(-70℃ ×2 h)冷处理+220℃ ×4 h回火热处理可实现轴承零件表面硬度>63 HRC、基体残余奥氏体含量<3%、表面残余奥氏体含量约6%的技术要求,保证零件尺寸精度的同时可避免因残余奥氏体含量过低而导致的轴承接触疲劳寿命下降.通过在原材料中添加微量Mo、V等强碳化物合金元素,并进行马氏体淬火和碳氮共渗两次淬火,基体的平均晶粒度由原来的8级细化至10级以上.

    GCr15轴承钢残余奥氏体硬度硬化层深度碳氮共渗

    65钢热轧盘条脱碳分析与控制

    王磊
    23-25,30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JMatPro软件计算65钢的相变点Ac1、Ac3及其奥氏体化温度,研究铸坯脱碳、加热工艺和控轧控冷工艺对热轧盘条的影响,通过测定铸坯脱碳层深度并绘制连续冷却转变曲线(CCT),确定最优工艺参数.结果表明,65钢坯修磨深度应控制在1 mm以内,加热温度应控制在950~1050℃,除鳞压力应控制在18 MPa以上,终轧温度应控制在800~830℃,吐丝温度应控制在800~850℃,风冷线辊道速度应控制在0.7~0.8 m/s,经轧制后ϕ5.5 mm成品盘条未见全脱碳,且总脱碳层深度为0.03 mm,满足产品的脱碳要求(总脱碳≤0.044 mm).

    65钢脱碳加热控轧控冷

    轴承滚子冲压裂纹形成机理及控制工艺研究

    董小波史亚妮魏建文王超...
    26-30页
    查看更多>>摘要:某批轴承冲压滚子端面出现裂纹,通过分析其冲压过程,观察其裂纹处及断口的形貌和显微组织,对裂纹产生的主要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原材料局部存在的碳化物液析和碳化物带状超标导致该部位塑韧性变差;并且冷镦过程中大端面的变形较大,加工硬化作用强,在二者叠加作用下产生裂纹.提出了解决裂纹的措施,需要严格控制原材料质量,保证材料组织和成分的均匀性,避免类似问题再次发生.

    冲压滚子大端面裂纹碳化物带状碳化物液析

    偏析缺陷等级对WE43A镁合金力学性能及耐蚀性能的影响

    王子峰魏振伟邹爱华李志鹏...
    31-38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金相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室温拉伸测试、四点弯曲疲劳测试及电化学测试等方法,研究了不同偏析等级对WE43A镁合金力学性能及耐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偏析组织主要以连续网格状Mg41Nd5相和较小颗粒状Mg24Y5相组成,且偏析主要分布在晶界位置.当偏析等级不大于PX4级时,WE43A镁合金的抗拉强度和塑性指标小幅度下降;当偏析等级大于PX4级时,其抗拉强度和塑性指标开始显著下降,抗拉强度、延伸率、断面收缩率分别最大下降约48%、81%、89%.偏析缺陷对WE43A镁合金的屈服强度和弹性模量影响不明显.疲劳寿命(lg)和疲劳极限最大下降比例约为33%和39%.随着偏析缺陷等级的增加,WE43A镁合金腐蚀电位从-1.573 V正移至-1.432 V,腐蚀电流密度从2.090×10-5 A/cm2增加至2.467×10-3 A/cm2,其数量级跨度为2.WE43A镁合金在3.5ω%NaCl溶液中的腐蚀产物主要为MgO和MgCl2.

    偏析缺陷WE43A镁合金断口特征耐腐蚀性能

    时效制度对6106铝合金汽车吸能型材性能的影响

    唐强冯哲韩如意董刘颖...
    39-42,48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6106铝合金汽车吸能型材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时效制度对6106铝合金型材的力学性能、电导率、压溃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合金强度随时效时间的延长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时效温度越高,合金达到峰值强度所需时间越短,峰值强度随时效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时效温度为175℃时,合金的强度最高;合金的电导率随着时效温度的升高和时效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且欠时效阶段电导率的增长速率要大于过时效阶段,增长速率的"分水岭"均对应峰值时效的时间;203℃ ×3.5 h和203℃ ×4.5 h时效制度下,6106铝合金型材的压溃吸能效果最佳,吸能大小与强度呈正比.

    6106铝合金吸能型材强度电导率压溃

    马氏体板条细化机制及其对马氏体钢力学性能的影响

    潘力澄甘翔宇李陶贤闻黄楠...
    43-48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00Cr11Ni4Mo低碳马氏体不锈钢为研究对象,研究一次正火、循环正火、正火+回火处理对其组织和性能的影响,分析马氏体板条细化对低碳马氏体钢力学性能的影响,并阐明马氏体板条的细化机制.结果表明,采用一次正火温度为900℃的热处理工艺得到的屈服强度、极限抗拉强度、延伸率分别为961 MPa、1093 MPa、20.7%,综合力学性能最佳;随着正火温度的升高,马氏体板条粗化,其极限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下降,塑性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循环正火热处理并没有达到提高材料强度的效果,对塑性的改善也有限.正火+回火热处理工艺细化了马氏体板条,但并未提高材料的强度.通过马氏体板条细化来提高材料强度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需要综合考虑更多影响材料强塑性的因素.

    低碳马氏体不锈钢正火回火力学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