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汽车与新动力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汽车与新动力
汽车与新动力

刘传源

双月刊

2096-4870

021-65741856-411 65748132

200438

上海市军工路2500号

汽车与新动力/Journal Automobile and New Powertrain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紧密结合我国国情,及时准确、有针对性地报道国外内燃机车领域的先进产品、先进技术和先进经验,促进我国铁路内燃牵引事业快速发展。杂志设有产品介绍、试验研究、运用检修、综述述评、计算机应用、技术诊断、环境保护、设计计算分析、测试方法及装置、消息报道等主要栏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我国汽车出口规则现状及对策研究

    吴艳新谭淳洲王炽军
    1-4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中国汽车,特别是新能源汽车出口的强劲增长,中国汽车在出口过程中面临的贸易壁垒高企、市场竞争激烈及认证流程复杂等挑战。为应对这些问题,对全球及中国汽车出口规则的现状进行了分析,重点探讨了国内外汽车认证体系,以及中国汽车出口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提出应从国家层面给予相应的政策支持和构建健康竞争生态,以及企业层面需要进行精准布局海外市场、强化技术创新等对策建议。通过这些措施,可为中国汽车出口市场营造更有利的国际环境,提升中国汽车产业国际市场竞争力。

    汽车出口新能源汽车认证体系海外市场贸易壁垒

    自动驻车功能驾乘感受优化策略研究

    施雁云
    5-8页
    查看更多>>摘要:汽车主动安全功能的日益发展,不仅丰富了车辆功能,也对其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自动驻车功能是主动安全功能中的一种,它能够使车辆短暂驻车,但是该功能释放过程中驾乘用户会有顿挫感。分析了自动驻车功能释放过程中驾乘感受的影响因素,设计了自动驻车功能释放的优化策略,最后在某车型上进行了实车验证。验证结果证明,该优化策略能改善自动驻车功能释放过程中的驾乘感受。

    自动驻车驾乘感受影响因素

    几何挡板对PEMFC性能的影响与优化

    张文泽董小平郭博航魏建宇...
    9-1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改善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的性能,采用在流道内添加挡板改变流道结构的方式,以有效提高反应气体的电流密度和传质特性。提出在PEMFC单直流道中添加4种不同的几何挡板流道结构,通过研究其不同结构型挡板对反应气体传输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流道中添加挡板,使更多的反应气体渗透到气体扩散层,促进质量传递,PEMFC的整体输出性能得到明显提升;同时,添加挡板可以使反应气体质量传递更佳,相对气体均匀分布,水物质的量分数减少,有效避免水淹现象,排水能力更好;流线形挡板为此类挡板中性能更为优异的;优化后的单条流道中设置5个流线形挡板的PEMFC性能最好,相较于无挡板常规流道,当工作电压为0。1 V时,无挡板流道的电流密度为1。237 3 A/cm2,优化后的挡板结构流道电流密度为1。536 9 A/cm2,提升约24。2%,峰值功率密度则提高了17。7%。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挡板流道电流密度功率密度

    基于梯度下降算法的三元锂电池循环寿命预测

    杨琳谢欢钱凯程
    16-21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电动汽车产销量的持续攀升,对于动力电池循环寿命性能的评估及预测已成为行业内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对某款三元锂电池进行了25℃及45℃下的长周期循环寿命试验,将试验得到的循环寿命数据进行了不同比例、范围的训练集与测试集划分。基于机器学习的梯度下降算法对训练集进行模型训练,以迭代后的权重值、偏置值进行结果预测并与试验数据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适宜参数下的梯度下降算法可以应用于锂离子电池循环寿命的预测,具备一定的泛化应用意义。

    三元锂电池梯度下降循环寿命

    基于泡沫金属流场结构的PEMFC性能研究

    郭博航董小平魏建宇张文泽...
    22-27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十四面体结构建立了具有泡沫金属流道的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模型,基于模型研究了泡沫金属流道的孔密度及孔隙率对氧气摩尔分数分布、水摩尔分数分布、极化曲线与功率密度曲线的影响。结果表明,降低泡沫金属孔密度、提高泡沫金属孔隙率能够提高反应气体在流道内的摩尔分数分布均匀性,并降低流道内的水摩尔分数,增强PEMFC输出性能。此外,当孔密度为28 in-1①、孔隙率为96%时,PEMFC峰值功率密度为0。548 22 W/cm2,比孔密度为85 in-1、孔隙率为96%和孔密度为28 in-1、孔隙率为78%时分别提升了6。55%和9。89%。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泡沫金属孔密度孔隙率传质特性

    燃料电池动力系统高集成度模块化设计

    彭业红周胜沈鹏袁飞...
    28-34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某燃料电池动力系统的开发要求,形成了一套高集成度模块化产品的设计思想和方法。利用CATIA三维建模软件进行集成模块化布置及非标零部件设计,并对集成模块开展了强度和模态仿真分析,验证该模块是否满足设计要求;通过在三维模型集成模块内进行虚拟装配的可行性分析,指导编写了装配工艺流程。从产品开发的整体设计、制造到组装的全过程中,总结出一套适用于动力系统高集成度模块化设计的可行性开发流程,为加快推动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和市场化推广提供设计范例和理论依据。

    动力系统集成模块化三维建模强度和模态仿真装配工艺流程

    大功率发动机阀桥导柱断裂原因分析与工艺优化

    杨飞宇陈枝金张杰胡明翔...
    35-38页
    查看更多>>摘要:某大功率高速发动机在台架试验过程中,个别气缸排温异常升高,排查发现排气阀桥导柱发生断裂。通过建立故障树,围绕零部件制造质量、装配过程、运行使用等方面进行故障逐项排查,找出阀桥导柱断裂故障是由阀桥组件装配不当引起;围绕故障原因制定了解决方案,同时优化了阀桥导柱安装工艺要求。

    发动机阀桥导柱异常断裂

    基于VT System板卡的异步电机硬件在环系统

    吴小龙于浩陈帅杨进...
    39-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硬件在环仿真对于验证异步电机控制器的功能至关重要。为了提高电机控制器的验证效率和降低验证成本,开发了一种基于VT System的硬件在环测试系统。系统的模型架构采用了基于电机台架对拖的设计思路,由逆变器子模块、异步电机子模块、旋转变压器子模块和故障注入子模块4部分组成,可确保电机控制器在不同转速下能够输出相应扭矩,并且模拟故障情况。结果表明,基于VT System的硬件在环仿真系统可有效地模拟异步电机行为并注入故障,为电机控制器的功能验证提供有效支持。

    电机控制器硬件在环仿真测试技术VTSystem故障注入

    多变载荷工况下纯电动重卡再生制动的设计与优化

    陈彦雷
    44-48页
    查看更多>>摘要:重卡在行驶时因载荷和路况复杂,驱动力和制动力变化幅值较大,其再生制动影响到车辆的制动安全和整车能耗。针对单一回馈功率的再生制动设计在实际应用中会导致频繁切换档位或无法获得有效的制动扭矩和能量回馈的问题,指出单级能量回馈管理的弊端,提出了解决方案。在多变载荷和工况下,纯电动重卡采用该方案可在满足客户使用感知舒适性的前提下,利用制动回馈能量来降低整车能耗,提高能量回收率。在实际应用中,多变载荷和起伏路况下再生制动时不会因机械式自动变速箱(AMT)频繁换档而窜动,同等条件下整车工况能耗从2。25(kW·h)/km降低到1。79(kW·h)/km。

    纯电动重卡能量管理再生制动多变载荷多级回馈制动

    电动汽车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转子扭振NVH问题优化

    杨梦梦崔舜宇
    49-55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对电动汽车低频振动噪声进行优化。通过理论与仿真分析,确定了电磁激振力频率与转子二阶弯扭模态振型频率接近引发的转子扭振,是导致电机在转速为3 602 r/min下运行时出现噪声-振动-声振粗糙度(NVH)问题的主要原因。对此,采用了转子斜极优化、转子轴径尺寸优化和转子整体注塑等3种不同方法进行改进。通过仿真与实测验证,上述3种方法均能有效解决电机在低频下的振动噪声,且与原始设计方案相比,电机运行在转速为3 602 r/min下的NVH幅值降低了8 dB以上。

    噪声-振动-声振粗糙度(NVH)弯扭模态斜极优化转子轴径整体注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