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汽车与新动力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汽车与新动力
汽车与新动力

刘传源

双月刊

2096-4870

021-65741856-411 65748132

200438

上海市军工路2500号

汽车与新动力/Journal Automobile and New Powertrain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紧密结合我国国情,及时准确、有针对性地报道国外内燃机车领域的先进产品、先进技术和先进经验,促进我国铁路内燃牵引事业快速发展。杂志设有产品介绍、试验研究、运用检修、综述述评、计算机应用、技术诊断、环境保护、设计计算分析、测试方法及装置、消息报道等主要栏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新能源汽车用永磁同步电机的高速控制策略

    刘文熙金礼芬陈艳梅
    40-42页
    查看更多>>摘要:永磁同步电机是新能源汽车中常用的电机类型,其因高效率和高功率密度而在新能源汽车中占据重要地位.随着新能源汽车对动力性能和续航里程要求的逐渐提高,驱动电机的高速化成为关键技术之一.探讨永磁同步电机的高速控制策略,重点分析了矢量控制和直接转矩控制2种控制策略,并介绍了高速运行中的参数优化技术.通过阐述高速控制策略及其在永磁同步电机高速运行中的应用,以期为永磁同步电机的高速化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参考.

    永磁同步电机高速控制矢量控制

    针对FMVSS226法规的车辆乘员抛出危险性防范设计要求

    谢忠繁刘东春黄湘东
    43-4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进一步改进汽车安全评价中FMVSS 226《降低抛出危险性》法规的测试效果,对FMVSS 226法规进行分析,研究该法规的技术要求和试验程序,并进行相关试验.结果表明:汽车侧气帘厚度、气帘展开后6 s内的压降和气帘展开后的翻折角度均会影响试验结果.FMVSS 226法规试验显示,国产汽车大部分冲击位置的试验结果都能够满足试验要求,但部分冲击位置仍需进一步优化.

    汽车安全FMVSS226法规车辆侧气帘

    溴化锂制冷机在汽车涂装废气余热回收中的创新应用

    谢珉陈凯
    48-50页
    查看更多>>摘要: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以热能为驱动能源来回收、利用余热,在汽车行业废气余热回收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简要介绍了该余热回收系统的工作原理及工艺流程,并对该系统进行了技术经济分析,提出以溴化锂制冷机对涂装车间废气余热进行回收,并将其转化为冷量应用于各道生产工序的技术.该技术是溴化锂制冷机在汽车涂装废气余热回收中的创新应用,具有良好的节能环保效益和经济收益.

    汽车废气余热回收溴化锂制冷余热利用

    基于MPC控制器的驾驶机器人速度控制模型

    李晓骁周培栋郑楠
    51-55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驾驶机器人速度跟踪控制前段波动性大、响应延迟的问题,引入基于模型预测控制(MPC)的速度控制方法.以车辆加速度为控制输出,建立了驾驶机器人的速度控制模型,以提高驾驶机器人的速度控制精度,并通过Matlab/Simulink和Carsim软件建立仿真平台,对控制模型进行验证和对比.仿真试验结果表明:该模型预测控制方法适用于驾驶机器人的车速控制,可以满足相关法规试验中的速度控制要求.

    驾驶机器人速度控制控制模型仿真验证

    试验场道路载荷谱轿车后桥复现试验评价

    李军
    56-60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线性疲劳累积损伤理,通过采集试验场道路载荷谱,对轿车后桥载荷进行了复现试验,提出了一种新的载荷谱编制方法.通过与原载荷谱编制方法计算的损伤和标准载荷谱计算得到的损伤进行对比,验证了新的载荷谱编制方法的有效性.另外,基于新的载荷谱编制方法,通过迭代得到试验机激励信号后进行后桥疲劳寿命试验,试验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适用性.

    轿车后桥道路载荷耐久性试验疲劳寿命

    考虑多种坐姿的正面碰撞约束系统参数优化

    项晟皓
    61-65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车辆遇到危险时,自动紧急制动(AEB)系统的介入会使碰撞事故发生时刻驾驶员处于前倾离位姿态.基于正常坐姿设计的约束系统对不同前倾程度下的驾驶员可能会降低保护效果.为此,进行紧急制动志愿者实车试验,依此构建包含4种坐姿的离位坐姿约束系统模型,全面考虑不同坐姿,利用modeFRONTIER软件与MADYMO软件搭建联合仿真优化平台.选取拉丁超立方试验设计方法进行初始采样,运用径向基函数法构建响应面近似模型,利用第二代非支配遗传算法(NSGA-Ⅱ)得到最优匹配.结果表明:4种坐姿下中国新车评价规程(C-NCAP)得分均有所提高,总得分提高3.8分;优化后的约束系统参数合理有效,对于正常坐姿与不同离位坐姿下的驾驶员均具备较好的保护效果.

    驾驶员损伤自动紧急制动系统离位坐姿约束系统参数优化

    汽油车氨排放检测方法的对比与分析

    王明伟
    66-70页
    查看更多>>摘要:机动车产生的氨排放是大气中氨的主要来源之一,而氨气是生成大气二次颗粒污染物的主要前体物.在城市地区占有较高保有量的汽油车,其氨排放主要源于三元催化器内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因此,对汽油车产生的氨排放进行高灵敏度在线检测,把握其排放规律,对研究全球氮循环及环境保护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目前汽油车氨排放检测方法进行梳理,系统介绍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技术和量子级联激光器(QCL)技术的原理和特点,并通过全球统一轻型车辆测试循环(WLTC)排放试验对比分析二者的实际检测效果,以期为下一步全面开展氨排放检测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汽油车氨排放检测技术傅里叶红外光谱量子级联激光器

    智能驾驶目标感知检测算法改进研究

    王泽龙
    71-7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优化智能驾驶感知目标检测算法,提高目标检测的准确性和鲁棒性,改进了环境感知系统和优化了传统算法.结果表明:所提出的PINet算法在多传感器数据融合的基础上显著提升了3D目标检测性能,全类平均精度达到56.8%,nuScenes检测分数达到69%.由此,证明了该算法在实际行车场景中的有效性和适用性.

    智能汽车驾驶感知PINet算法

    新能源汽车生产启动及生产验证方法

    李坤茂张玉成徐安良
    75-78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车型项目实践,结合项目管理、产品开发流程、同步工程、数字化仿真、智能制造、信息化系统等,开发了新能源汽车新车型生产启动及生产验证方法.该方法提升了生产启动及生产验证的整体效率,可为主机厂新车型项目提供参考借鉴.

    新能源汽车生产启动生产验证

    模内点胶的汽车铁芯一体化成形设备及其制造工艺

    封海鹏
    79-82页
    查看更多>>摘要:传统新能源汽车电机铁芯制造方式存在能量损耗大、工艺效率低等问题,难以满足大规模生产需求.开发了一种模内点胶一体化成形设备及制造工艺,通过模外喷涂催化剂、模内精准点胶和冲裁粘压成型,可实现高效、高质量的铁芯制造.设备采用上下模板结构,集成催化剂和粘胶喷涂装置,并设计了机械花洒式点胶阀,以保证胶液精准喷涂和快速固化.工艺流程包括喷涂催化剂、初步冲裁、喷涂粘胶、二次冲裁和粘压成型5个步骤,该工艺流程可有效避免粘胶剂提前固化,提高粘接强度.

    新能源汽车电机铁芯制造工艺成形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