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西安交通大学;中国疾病控制中心妇幼保健中心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西安交通大学;中国疾病控制中心妇幼保健中心

李旭

双月刊

1673-5293

bjbllm@mail.xjtu.edu.cn

029-88546568

710061

西安市雁塔西路76号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009信箱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Woman and Child Health Research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从妇女儿童出发,主要报道国外有关妇幼卫生保健的新理论、新进展、新成就、新技术、新动向,为妇幼卫生教学、科研、临床提供国外信息。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全孕周期数据的产后压力性尿失禁危险因素分析

    郑婷婷李香娟赵秀敏
    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产妇产后压力性尿失禁(SUI)的发病率,探索导致产后SUI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纳入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杭州市妇产科医院产检、分娩、并于产后6~8周回院随访的1 627名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有无SUI分为SUI组(n=276)和正常组(n=1 351),采用调查问卷收集产妇一般临床资料、压力性尿失禁相关情况,分析导致产后SUI发病的危险因素。结果 产后SUI的发病率为16。9%,单因素分析发现产妇年龄、基础体重、基础BMI、新生儿出生体重、孕中期体重、孕中期BMI、孕中期腹围、孕中期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分娩方式与产后SUI相关(t/x2值为3。000、2。974、2。894、2。143、2。883、3。096、2。905、3。096和11。399,P<0。05)。多因素分析发现孕中期腹围(OR=1。027,95%CI:1。005~1。051)、分娩年龄(OR=1。050,95%CI:1。008~1。091)、孕中期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OR=0。660,95%CI:0。450~0。971)与产后SUI相关,其中孕中期腹围及分娩年龄为产后SUI发病的危险因素。结论 产妇分娩年龄、孕中期腹围是产后SUI的危险因素,孕中期高密度脂蛋白是产后SUI的保护因素。适龄妊娠分娩、定期进行盆底肌肉训练、控制孕期体重增加等可以降低SUI的发生率。

    尿失禁产后危险因素

    产后抑郁变化轨迹与阴道菌群变化的关联性研究

    薛鑫源林丽珊李天爽王雅萍...
    8-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产妇产后抑郁(PPD)变化轨迹与阴道菌群变化之间的关系。方法 于2021年9月至2022年10月在本院选取102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在产后2~3天、产后6周、产后3个月、产后6个月进行随访并通过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测量PPD,且于产后6个月时收集产妇阴道菌群生物信息数据。分析产后6个月内产妇PPD变化轨迹及其与阴道菌群之间的关系。结果 最终确定两类模型作为代表产后抑郁变化轨迹的最佳模型:第一类(n=37,36。3%)标记为递增型组,第二类(n=65,63。7%)标记为低稳定组。递增型组表现出比低稳定组更高的物种数(393。7±48。1 vs。368。2±65。8,t=4。36,P=0。013)、丰富度(Chao1:429。7±55。0 vs。403。0±72。0,t=3。87,P=0。020)和生物多样性(香农指数:5。25±0。46 vs。5。02±0。59,t=3。95,P=0。018)。与低稳定组相比,递增型组产妇的拟杆菌、粪大肠杆菌、帕拉普氏菌、副普雷沃菌显著较低(16。85%vs。22。69%,7。87%vs。10。20%,0。10%vs。0。31%,0。01%vs。0。11%,P<0。05);但未鉴定的毛螺旋菌、未鉴定的梭菌、毛螺菌、未鉴定的丹毒丝菌、柯林斯氏菌和拉克氏梭状芽胞杆菌属显著较高(6。89%vs。4。58%,1。50%vs。0。77%,1。27%vs。0。76%,1。04%vs。0。66%,0。97%vs。0。36%,0。80%vs。0。54%,P<0。05)。两组产妇阴道菌群相对丰度比较具有显著差异(LDA值>4,P<0。05)。结论 递增型组女性的阴道微生物群数目、丰富度和多样性较低稳定组更高,提示与PPD的发生发展相关。

    阴道菌群产后抑郁16SrRNA基因测序轨迹模型

    剖宫产后阴道试产在无阴道分娩史妇女早产中的应用

    白伶俐任永变王娟
    14-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剖宫产后阴道试产(TOLAC)在无阴道分娩史的妇女早产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8年1月至2022年6月在本院接受TOLAC的无阴道分娩史且因早产住院的116名孕妇。根据TOLAC是否成功将研究对象分为TOLAC成功组(n=89)和TOLAC失败组(n=27)。采用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ASSO)回归筛选TOLAC成功率相关变量,并构建TOLAC成功率预测模型,采用一致性指数(C-index)对预测模型进行内部验证。结果 TOLAC成功组及TOLAC失败组的入院时宫颈扩张、入院时宫颈消失、破膜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382、3。377、2。027,P<0。05),两组间的入院时硬膜外镇痛、Bishop评分<4、引产、胎膜早破、催产素给药比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3。517、8。024、14。111、6。570、4。038,P<0。05)。共纳入9个变量(入院时宫颈扩张、入院时宫颈消失、硬膜外镇痛、Bishop评分<4、引产、胎膜早破、破膜时间、催产素给药、分娩时宫颈扩张)用于LASSO回归筛选TOLAC成功率预测变量。应用列线图显示TOLAC成功率模型的预测因子:入院时宫颈扩张(OR=1。11,95%CI:1。04~1。19,P=0。003),引产(OR=0。89,95%CI:0。79~1。00,P=0。049),催产素给药(OR=0。71,95%CI:0。58~0。88,P=0。002),胎膜早破(OR=3。27,95%CI:2。49~4。45,P<0。001),Bishop 评分<4(OR=0。33,95%CI:0。17~0。62,P=0。001)和硬膜外麻醉(OR=2。92,95%CI:1。42~6。48,P=0。005)。内部验证的结果显示以C指数衡量的TOLAC成功率的预测准确性为0。89。结论 该模型对无阴道分娩史的早产妇女是否可行剖宫产后阴道试产的评估,有一定指导意义。

    剖宫产后阴道试产阴道分娩早产预测因子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杂志简介

    20页

    超声血流参数变化联合D-二聚体、25-羟基维生素D水平与胎儿生长指标及出生结局的关系

    孙凌范洪霞孙笑眉朱晓玲...
    2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超声血流参数变化联合血清D-二聚体、25-羟基维生素D[25-(OH)D]水平与胎儿生长指标及出生结局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1年11月至2023年2月在我院进行规律性产检并分娩的164例孕妇为研究对象,根据胎儿出生结局将其分为出生结局良好组(n=110)和不良组(n=54)。收集孕中、晚期胎儿生长指标:双顶径(BPD)、头围(HC)、腹围(AC)、股骨长(FL)及脐动脉血流参数:动脉搏动指数(PI)、血流阻力指数(RI)及收缩峰末期最大血流速度/舒张末期峰值流速(S/D);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血清D-二聚体、25-(OH)D水平;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流参数联合血清 D-二聚体、25-(OH)D对胎儿出生结局的预测价值。结果 孕晚期血流参数PI、RI、S/D及血清25-(OH)D水平均显著低于孕中期(t值分别为5。883、9。723、6。506和5。631,P<0。001)。孕晚期血清D-二聚体水平及BPD、HC、AC、FL胎儿生长指标均显著高于孕中期(t值分别为4。479、74。673、27。840、35。009和36。904,P<0。05)。结局良好组孕晚期孕妇血流参数PI、RI、S/D及血清D-二聚体水平均低于结局不良组(t值分别为4。305、6。575、4。833和5。133,P<0。001),25-(OH)D水平高于结局不良组(t值为8。345,P<0。001)。ROC曲线结果显示,孕晚期血流参数PI、RI、S/D联合血清D-二聚体、25-(OH)D预测胎儿出生结局的灵敏度为90。7%,特异度为 84。3%,曲线下面积(AUC)为 0。962,95%CI 为 0。934~0。991,高于 PI、RI、S/D、D-二聚体、25-(OH)D 单独检测(P<0。05)。结论 不同妊娠阶段血流参数PI、RI、S/D及血清D-二聚体、25-(OH)D和胎儿生长指标有显著性差异。血流参数PI、RI、S/D联合血清D-二聚体、25-(OH)D对胎儿出生结局有良好的预测价值。

    血流参数D-二聚体25-羟基维生素D生长指标出生结局

    不同胎龄早产儿凝血功能与颅内出血发生风险的关系

    张彩宁吴萍闫学爽王丹...
    27-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不同胎龄早产儿出生24小时内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水平与颅内出血发生风险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3年1月保定市第二中心医院收治的早产儿132例。根据出生时胎龄分为早期组、晚期组,根据早产儿是否出现颅内出血分为出血组和未出血组。收集早产儿一般资料及24小时内PT、APTT、DD、FIB水平,比较不同胎龄、有/无颅内出血早产儿24小时内PT、APTT、DD、FIB水平,分析影响颅内出血发生危险因素以及PT、APTT、DD、FIB与胎龄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各指标预测颅内出血的价值,计算曲线下面积(AUC)。结果 早期组早产儿出生体重小于晚期组(t=5。254,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PT、APTT、DD与胎龄为负相关,FIB与胎龄为正相关(r=-0。674、-0。588、-0。509、0。634,P<0。001)。出血组的胎龄、出生体重、FIB 低于非出血组,PT、APTT、DD 水平均高于非出血组(t=145。99、6。970、2。738、6。003、5。418、13。186,P<0。05)。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胎龄(OR=1。406,95%CI:1。135~1。741)、出生体重(OR=1。436,95%CI:1。051~1。961)、FIB(OR=1。593,95%CI:1。220~2。080)、PT(OR=1。430,95%CI:1。115~1。834)、APTT(OR=1。319,95%CI:1。071~1。623)、DD(OR=1。658,95%CI:1。075~2。557)为影响早产儿发生颅内出血的危险因素(P<0。05)。PT、APTT、DD、FIB预测早产儿颅内出血的AUC分别为0。750、0。774、0。798、0。884。结论 不同胎龄早产儿生后24小时内PT、APTT、DD、FIB水平不同,胎龄、出生体重、PT、APTT、DD及FIB可为临床评估早产儿颅内出血的发生风险提供参考。

    胎龄早产儿出生24h凝血功能颅内出血发生风险

    梅州地区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与环境气候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古明梁意敏古奕文李敏敏...
    33-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梅州地区儿童肺炎支原体(MP)感染与环境气候因素之间的关系,为该地区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的预防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选取2022年9月至2023年8月在本院儿科住院的743例确诊为肺炎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查结果将患儿分为MP感染组(186例)和非MP感染组(557例)。分析梅州地区儿童MP感染的流行特征及MP感染与环境气候因素间的相关性。结果 在743例确诊为肺炎的患儿中,男性MP感染率为22。15%(105/474),女性MP感染率为30。11%(81/269);0~<1 岁、1~3 岁、4~6 岁、7~14 岁患儿 MP 感染率分别是 7。39%(15/203)、36。17%(85/235)、32。02%(57/178)、22。83%(29/127);春、夏、秋、冬季患儿 MP 感染率分别是 25。97%(80/308)、29。34%(76/259)、16。05%(13/81)、17。89%(17/95)。MP感染组和非MP感染组的性别、年龄、季节比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5。793、54。167、8。772,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肺炎支原体抗体(MP-IgM)阳性患者例数与降水量、温度、湿度、AQI、PM2。5、PM10呈正比(r=0。615,P=0。033;r=0。587,P=0。045;r=0。611,P=0。035;r=0。923,P=0。045;r=0。737,P=0。006;r=0。864,P<0。001);与地面风速呈反比(r=-0。589,P=0。044)。结论 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是梅州地区急性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体之一,肺炎支原体感染女童和3岁以下患儿较多,全年皆有病例,春夏季高发。空气质量指标及环境气候指标与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密切相关。

    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环境气候流行特征相关性

    血清TIM-4、HBD2表达水平与肺炎支原体肺炎儿童病情的相关性研究

    张娟徐建英何苗
    37-4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T细胞免疫球蛋白与黏蛋白域分子-4(TIM-4)和人β-防御素2(HBD2)表达水平与肺炎支原体肺炎(MPP)儿童病情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本院于2020年7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142例MPP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普通MPP组(n=99)和难治性MPP组(n=43),另选取同期140例健康体检儿童为对照组。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TIM-4和HBD2水平;收集患儿临床资料,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生难治性MPP的影响因素;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TIM-4和HBD2水平对难治性MPP的诊断价值。结果 普通MPP组和难治性MPP组在发热时间、住院时间、阿奇霉素治疗时间、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白细胞计数、反复呼吸道感染、肺外并发症方面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x2值介于2。195~21。265,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血清TIM-4和HBD2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t=34。527、40。646,P<0。001);与普通MPP组相比,难治性MPP组血清TIM-4和HBD2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t=12。410、15。316,P<0。001);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 TIM-4 水平(OR=1。423,95%CI:1。140~1。776)、HBD2 水平(OR=1。436,95%CI:1。162~1。775)、发热时间(OR=1。349,95%CI:1。056~1。724)、中性粒细胞百分比(OR=1。334,95%CI:1。032~1。725)、反复呼吸道感染(OR=1。521,95%CI:1。245~1。858)和肺外并发症(OR=1。432,95%CI:1。152~1。780)均是发生难治性 MPP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结果显示,血清TIM-4水平单独诊断难治性 MPP发生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45(95%CI:0。774~0。900),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69。77%、85。86%;血清HBD2水平单独诊断难治性MPP发生的AUC为0。815(95%CI:0。742~0。875),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74。42%、82。83%;二者联合诊断难治性MPP发生的AUC为0。908(95%CI:0。848~0。950),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0。70%、81。82%,显著高于血清TIM-4水平单独诊断(Z=2。047,P=0。040)和血清HBD2水平单独诊断(Z=2。443,P=0。015)。结论 血清TIM-4及HBD2水平在肺炎支原体肺炎儿童中表达升高,且二者水平对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具有一定诊断价值。

    肺炎支原体肺炎T细胞免疫球蛋白与黏蛋白域分子-4重组人β-防御素2

    子痫前期患者血清miR-20b、miR-4443水平及与不良妊娠结局的关系

    刘志明李苏杭戚桂杰蒋天从...
    43-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检测子痫前期(PE)患者血清微小RNA-20b(miR-20b)、微小RNA-4443(miR-4443)的水平,并探讨二者对PE患者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2月至2023年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212名PE患者为研究组,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重度PE组(n=106)和轻度PE组(n=106);另选取同期106例孕检健康的孕妇作为对照组。根据重度PE组患者的妊娠结局分为妊娠结局良好组和妊娠结局不良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qRT-PCR)检测所有受试者血清中miR-20b和miR-4443的表达水平;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miR-20b、miR-4443对重度PE孕妇妊娠不良结局的预测价值。结果 对照组、轻度PE组、重度PE组血清miR-20b、miR-4443水平逐渐升高(F值分别为486。199和354。434,P<0。001),胎儿宫内窘迫和早产的发生率在各组之间差异显著(x2值为10。498和15。163,P<0。001)。重度PE组不良妊娠结局总发生率为48。11%,显著高于轻度PE组及对照组(x2=50。956,P<0。001)。妊娠结局不良组miR-20b水平及miR-4443水平均显著高于妊娠结局 良好组(t=5。750,5。853,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miR-20b(OR=3。564,95%CI:1。546~8。214)、miR-4443(OR=2。365,95%CI:1。472~3。800)、收缩压(OR=2。869,95%CI:1。373~5。995)、尿蛋白(OR=3。837,95%CI:1。910~7。709)、甘油三酯(TG)(OR=4。236,95%CI:2。027~8。851)是患者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miR-20b、miR-4443联合预测重度PE妊娠结局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45(95%CI:0。901~0。989),显著高于miR-20b及miR-4443单独预测(Z值分别为2。412和2。055,P<0。05)。结论 重度PE患者血清miR-20b、miR-4443呈高表达,与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风险有关,二者联合使用可作为重度PE患者不良妊娠结局的预测指标。

    子痫前期微小RNA-20b微小RNA-4443妊娠结局预测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血清sFlt-1、ESM-1及AGEs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

    黎永娟邢维珍邢木焕张云云...
    50-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P)患者血清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sFlt-1)、内皮细胞特异分子-1(ESM-1)及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海南医院收治的192例HDP患者(HDP组)和50例健康孕妇(对照组),检测血清sFlt-1、ESM-1及AGEs水平。HDP患者包括妊娠期高血压(GH)43例,慢性高血压合并妊娠(CHDP)26例,子痫前期(PE)92例,慢性高血压并发子痫前期(PSOCH)31例。根据妊娠结局情况分为不良妊娠结局(68例)和妊娠结局良好(124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sFlt-1、ESM-1及AGEs水平对HDP患者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结果 HDP组血清sFlt-1、ESM-1及AGEs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25。713、11。125、18。260,P<0。001)。PSOCH组和PE组血清sFlt-1、ESM-1及AGEs水平均明显高于GH组和CHD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良妊娠结局组血清sFlt-1、ESM-1及AGEs水平均明显高于妊娠结局良好组(t=30。915、14。813、19。628,P<0。001)。ROC曲线分析显示,sFlt-1、ESM-1及AGEs预测HDP患者不良妊娠结局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66、0。801、0。857,sFlt-1、ESM-1及AGEs联合的AUC=0。951。结论 血清sFlt-1、ESM-1及AGEs水平在HDP患者明显升高,与HDP严重程度有关,sFlt-1、ESM-1及AGEs联合可用于评估HDP患者不良妊娠结局发生。

    妊娠期高血压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内皮细胞特异分子-1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