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国际精神病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

赵靖平

季刊

1673-2952

0731-5531571 5292158

410011

长沙市人民路139号湘雅二医院内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CSTP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肠道菌群在精神分裂症中的研究进展

    许志龙罗雅艳
    673-678页
    查看更多>>摘要: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严重的慢性精神疾病,对家庭、社会造成严重负担,但其分子致病机制仍不明确。研究发现,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肠道菌群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与精神分裂症的发生相关。肠道菌群组成、数量的改变通过脑-肠轴引起神经系统发育异常、代谢功能紊乱、免疫系统失调等参与精神分裂症的发生过程。本文就肠道菌群在精神分裂症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肠道菌群精神分裂症脑-肠轴

    强迫障碍的物理治疗

    汤秀成田于胜周建松邹秀玲...
    679-681页
    查看更多>>摘要:强迫障碍被认为是一种慢性致残性精神障碍,对其治疗应采取包括药物、心理干预及物理治疗在内的综合性治疗方案。近年来,针对强迫障碍的物理治疗取得了众多进展,涌现出了重复经颅磁刺激、经颅直流电刺激、深部脑刺激、改良电休克等技术。本文对上述物理治疗技术进行综述,以期推进强迫障碍治疗技术的发展。

    强迫障碍物理治疗

    甲基苯丙胺使用相关的睡眠障碍

    黄书才宋洵夏仲刘平亮...
    682-685页
    查看更多>>摘要:甲基苯丙胺作为一种强效中枢神经兴奋剂,长期使用会对个体的躯体及心理健康产生严重不良影响。在众多不良影响中,药物所致的睡眠问题可能是个体持续使用药物和复吸的重要因素之一,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

    甲基苯丙胺睡眠

    动物辅助疗法在抑郁患者中应用研究进展

    李爽廖想
    686-688,693页
    查看更多>>摘要:动物辅助疗法(Animal assisted therapy,AAT)是近年来由国外引进的新型心理治疗方法,在抑郁症的辅助治疗中有着较好的潜力。本文从AAT的概述、改善抑郁的可能机制、AAT的类型及应用效果、AAT的不足等4个方面进行综述。旨在通过理论依据的总结,为我国抑郁患者的心理治疗及康复提供思路与借鉴。

    抑郁症动物辅助疗法焦虑

    成年男性精神分裂症杏仁核神经代谢物与PANSS评分的相关性

    侯慧珍杨萍杨竞闻李新纯...
    689-69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氢质子磁共振波谱(Hydrogen Proton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1H-MRS)探究成年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杏仁核神经代谢物水平与阳性及阴性症状精神症状评定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PANSS)评分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 2021年4月~2023年6月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精神科收治的59例成年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患者观察组,另纳入18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所有对象均行PANSS量表评分、MRI以及杏仁核区1H-MRS检测。收集纳入者左右侧杏仁核N-乙酰基天门冬氨酸(N-acetylaspartate,NAA)、肌酸(Creatine,Cr)和胆碱(Choline,Cho)水平,比较两组基线资料,比较两组Cho/Cr、NAA/Cho、NAA/(Cho+Cr)比值的差异,分析患者组杏仁核神经代谢物指标与PANS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左侧杏仁核的NAA/(Cho+Cr)、NAA/Cr、NAA/Cho、Cho/Cr比值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结果显示,患者组左侧杏仁核NAA/(Cho+Cr)、NAA/Cr、NAA/Cho与阴性症状评分呈负相关,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1H-MRS发现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左侧杏仁核区神经代谢物水平异常增高,可能与患者PANSS评估中阴性症状相关。

    精神分裂症杏仁核氢质子磁共振波谱神经代谢物阴性症状

    精神分裂症患者脑电图γ活动与认知功能的关系

    杨倩倩陈鹏李冰
    694-69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脑电图γ活动与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2月~2023年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设为观察组,依据其脑电图γ活动分为阳性(n=79)、阴性(n=21),另选同期于我院体检中心体检健康的80名志愿者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认知功能[连线测验(Trail Making Test,TMT)、符号编码(Symbol Coding,SC)、语言记忆(Hopkins verbal learning test-revised,HVLT-R)、迷宫(Neuropsychological assessment batter,NAB)、视觉记忆(Brief Visuospatial Memory Test-Revised,BVMT-R)及词语流畅性(Verbal fluency,VF)]、脑电图γ活动,比较观察组脑电图γ活动阳性、阴性患者的认知功能、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PANSS)评分,采用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脑电图γ活动与认知功能的关系。结果 观察组BACSSC、HVLT-R、NAB、BVMT-R、VF得分均低于对照组,脑电图γ活动阳性占比高于对照组(P<0。05);脑电图γ活动阳性患者TMT、BACSSC、HVLT-R、NAB、BVMT-R、VF得分均低于脑电图γ活动阴性(P<0。05);脑电图γ活动阳性患者阳性症状、阴性症状、一般精神病理得分均高于脑电图γ活动阴性(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脑电图γ活动与BACSSC、HVLT-R、NAB、BVMT-R、VF得分呈负相关(P<0。05)。结论 与健康人群相比,精神分裂症患者脑电图γ活动明显较多,且脑电图γ活动增加与认知功能损伤关系密切,临床可结合脑电图检查结果进一步明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制定治疗方案。

    精神分裂症脑电图γ活动认知功能相关性

    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CCL2、MIF及氧化应激指标分析

    刘娜余春柳陈怡洪瑞雪...
    698-70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血清趋化因子2(CCL2)、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MIF)及氧化应激指标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选定本院2020年2月~2023年2月就诊的10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设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本院106例健康体检者设为健康组,检测、比较两组血清CCL2、MIF水平和氧化应激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比较两组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成套测验(MCCB)评分。比较有、无认知功能障碍组血清CCL2、MIF水平、氧化应激指标,Pearson分析血清CCL2、MIF水平、氧化应激指标与MCCB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血清CCL2、MIF、MDA水平高于健康组,P<0。05,观察组血清SOD水平低于健康组,P<0。05。观察组MMCB评分低于健康组,P<0。05。观察组1血清CCL2、MIF、MDA水平高于观察组2,P<0。05,观察组1血清SOD水平低于观察组2,P<0。05。血清CCL2、MIF、MDA与MCCB评分均呈负相关性,P<0。05,血清SOD与MCCB评分呈正相关性,P<0。05。结论 血清CCL2、MIF、SOD、MDA异常表达可能参与了精神分裂症发生、发展,与患者认知功能存在密切联系,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血清趋化因子2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氧化应激指标精神分裂症

    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骨密度及其影响因素

    杨平成陈晋东蒋录涛候寻...
    702-70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的变化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将贵州铜仁市第三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135名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按照骨密度情况分为骨量正常组、骨量减少组和骨质疏松组,检测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比较三组一般人口学资料及临床资料,分析影响骨密度的主要因素。结果 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骨量减少的发生率为19。3%(26例),骨质疏松的发生率为11。1%(15例)。与骨量正常组比较,骨质疏松组的年龄显著增高,体重指数显著减少,阴性症状量表总分更高。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年龄、阴性症状量表总分与BMD呈负相关,糖化血红蛋白与BMD呈正相关。结论 年龄较大,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较低,阴性症状更重是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骨密度降低的重要因素。

    慢性精神分裂症代谢综合征骨密度骨质疏松

    精神分裂症患者药物治疗前后脑灰质体积的变化

    付华东孙丽敏
    706-70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前后其MRI脑灰质体积变化。方法 观察对象为2020年2月~2022年6月4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以及40名健康志愿者,设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均进行全脑灰质MRI检查,比较额上回、枕下回、顶上回等代表脑区脑灰质体积。观察组采用氯氮平治疗2个月,治疗前后进行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估以及全脑灰质MRI。结果 观察组右侧额上回、左侧枕下回、左侧顶上回、右侧内侧扣带旁回、左侧中央后回脑灰质体积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上述脑区脑灰质体积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PANSS量表阳性、阴性症状、精神病理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局部脑灰质体积下降的现象,且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后脑灰质体积进一步下降,精神症状的改善可能与脑灰质体积的下降没有关联。

    精神分裂症抗精神病药物脑灰质体积

    计算机认知矫正治疗对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基于C-BCT的评估

    赵勇房传龙李皖生
    709-711,7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计算机认知矫正治疗(Computerzied Cognitive Remediation Therapy,CCRT)对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纳入87名稳定期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CCRT+抗精神病药物治疗,45名)、对照组(单一抗精神病治疗,42名),基线时以及康复训练结束时采用中国简版神经认知成套测验(The Chinese Brief Cognitive Test,C-BCT)评估入组患者的认知功能,并使用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PANSS)评估患者病情。结果 对照组与观察组基线时的一般人口学信息、PANSS总分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经CCRT康复训练后在卫星探索、速度匹配、颜色stroop、迷途小鱼上前后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重视觉记忆、速度分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经CCRT康复训练后认知功能与对照组比较,其中总T分、连线T分、持续操作T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数字广度T分、符号编码T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CRT康复训练联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较单一抗精神病药物治疗能更有效改善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

    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计算机矫正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