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国际精神病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

赵靖平

季刊

1673-2952

0731-5531571 5292158

410011

长沙市人民路139号湘雅二医院内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CSTP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急性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非酶类抗氧化物水平与攻击行为的关系

    王磊周晓琴
    1052-10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急性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非酶类抗氧化物水平与攻击行为的关系.方法 纳入急性期精神分裂症患者162例,其中非攻击组77例,攻击组85例.采用自制的调查问卷收集患者的一般社会资料,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评估患者的临床精神症状,采用修改版外显攻击行为量表评估患者的攻击行为,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患者的非酶类抗氧化物水平,对非酶类抗氧化物水平与攻击行为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攻击组的阳性症状分高于非攻击组(P<0.05),攻击组的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水平均高于非攻击组(P<0.05).性别、使用氯氮平、TBIL水平、阳性症状分是急性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的影响因素,其中TBIL水平影响最为显著(OR=1.275,P<0.001).结论 急性期伴有攻击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体内存有非酶类抗氧化物水平变化,其中胆红素水平差异尤为显著,并且高TBIL水平是攻击行为的危险因素.

    精神分裂症非酶类抗氧化物攻击行为

    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复发影响因素及与营养状况的相关性分析

    王威任华代光智汪子琪...
    1057-10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老年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复发的影响因素及其与营养状况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22年1月~2022年12月我院老年期精神分裂症患者130例,均开展1年随访,依据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rief Psychiatric Rating Scale,BPRS)结果将其分为复发组(n=43)、未复发组(n=87).比较两组基线资料、及入院时营养风险筛查2002评分(Nutrition Risk Screening2002,NRS2002)、微型营养评定法(mini-nutritional assessment,MNA)评分.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期精神分裂症复发的影响因素.结果 复发组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25kg/m2、病程≥5年、家族史阳性、服药不依从、NRS2002≥3分、MNA<24分的占比均高于未复发组(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证实,BMI<25kg/m2、病程≥5年、家族史阳性、服药不依从、NRS2002≥3分、MNA<24分均为老年期精神分裂症复发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 患者BMI、病程、家族史、服药依从性及营养状况均为患者复发的影响因素,营养不良将增加患者复发风险,应对营养失衡患者给予重点关注,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减少复发可能性.

    老年期精神分裂症营养状况复发微型营养评定法营养风险筛查2002评分

    广州市住院精神分裂症及双相障碍患者生活质量保护因素分析

    徐璇钰苏敬华胡应基陈夕圆...
    1061-10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住院双相障碍及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水平的保护性因素.方法 在广州市4家精神科住院部连续入组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双相障碍或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患者465例,采用自编人口学及临床特征问卷调查患者人口学及临床特征并进行分类,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评估患者生活质量,分析不同社会人口学及临床特征分类患者生活质量差异,采用多元方差分析患者生活质量的保护因素.结果 共465名患者符合入组标准,四所医院患者生理领域评分(58.15±15.65)、心理领域评分(49.13±8.20)、社会关系领域评分(48.78±15.83)、环境领域评分(51.48±14.44),均低于中国常模标准(P<0.05).在睡眠时长、运动情况、年龄、有无合并躯体慢性病、性别、婚姻状况、自知力水平、病程、吸烟情况上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在文化程度、体重状态、起病年龄、饮酒情况上无显著差异,均P>0.05.多元方差分析结果显示,男性、曾经结婚或同居、自知力水平高、睡眠时长>7小时、规律运动是患者生活质量的保护因素(P<0.05);性别*自知力水平、婚姻状况*睡眠时长*运动情况、婚姻状况*自知力水平*睡眠时长*运动情况、性别*婚姻状况*自知力水平*运动情况对患者生活质量存在交互作用影响.结论 住院精神分裂症及双相障碍患者生活质量水平和多种人口学特征及临床特征相关,应根据相关特点进行有针对性干预,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促进全面康复.

    生活质量精神分裂症双相障碍睡眠运动

    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治疗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损害的影响:3个月随访

    周丹李清伟陈利群贾颖婕...
    1069-107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联合治疗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及其后续效应.方法 12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真刺激)59例和对照组(伪刺激)69例;两组在服用原抗精神病药品种及剂量不变的基础上,在对应的左侧背外侧额叶皮质区给予20Hz真或伪rTMS治疗4周,每周5次.治疗结束后,随访3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后、随访后,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PANSS)、成套神经心理测验量表评估患者精神症状、认知功能改变.结果 在精神症状变化方面,两组在PANSS阴性症状评分在不同时间主效应、组间主效应及交互效应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在认知功能变化方面,两组即刻记忆、注意力、延迟记忆评分在不同时间主效应、组间主效应及交互效应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在治疗后(X2=8.79,P=0.003)及随访后(X2=4.589,P=0.032),好转率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 TMS联合治疗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阴性症状等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并表现出一定持久性.

    重复经颅磁刺激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

    基于平板电脑APP的认知训练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作用

    张峻弓周国权施莹娟冯威...
    1075-1077,108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应用平板电脑APP的认知训练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于2020年10月~2022年10月期间收治的9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45例给予健康教育,实验组45例增加基于平板电脑APP的认知训练.对比两组精神障碍严重程度、认知功能、生活质量.结果 实验组一般精神病理症状、阴性症状、阳性症状分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定向力、记忆力、注意力和计算力、回忆能力、语言能力分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社会功能、认知功能、角色功能、躯体功能分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基于平板电脑APP的认知训练能够有效减轻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症状,改善认知功能及生活质量.

    平板电脑APP认知训练精神分裂症

    奥氮平和利培酮治疗女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认知功能、安全性的比较

    郝灵娟储丽邓程丞潘琦...
    1078-1082,109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奥氮平和利培酮治疗女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认知功能和安全性.方法 将2022年2月~2023年4月本院收治的94例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奥氮平组和利培酮组,分别给予奥氮平、利培酮治疗,连续治疗4周.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mptom Scale,PANSS)、阳性症状评定量表(Scale for Assessment of Positive Symptoms,SAPS)、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rief Psychiatric Rating Scale,BPRS)、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和临床总体印象疗效总评量表病情-严重程度(Clinical Global Impression-Severity of Illness,CGI-SI)评分进行比较,同时比较两组药物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PANSS量表、SAPS量表和BPRS量表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低于治疗前,但治疗后组间PANSS、SAPS、BPRS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CGI-SI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但两组组间CGI-S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MMSE量表中定向力、记忆注意和计算维度评分及量表总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但治疗后组间各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安全性评价结果显示,奥氮平组兴奋或激越、血糖升高、恶心呕吐、心动过速、体重增加等的发生率高于利培酮组(P<0.05).结论 奥氮平与利培酮在治疗精神分裂症方面具有相同的疗效,对患者临床症状、认知功能改善程度相当,但利培酮对患者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等的影响较小,安全性相对更高.

    精神分裂症奥氮平利培酮认知功能安全性

    不同剂量舍曲林与齐拉西酮联合用药对伴有抑郁症状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效果

    杨慧
    1083-108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的舍曲林与齐拉西酮联合用药对伴有抑郁症状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5月~2021年5月收治的160例精神分裂症伴抑郁症状患者,根据简单随机抽样法将其分为A组(n=60)、B组(n=50)、C组(n=50).A组采用低剂量舍曲林与低剂量齐拉西酮联合用药,B组采用低剂量舍曲林与常规齐拉西酮联合用药,C组采用常规舍曲林与低剂量齐拉西酮联合用药,连续治疗3个月.对比三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抑郁水平、认知功能以及生活质量变化,统计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A组蒙哥马利认知评估量表(MoCA)、WHO生存质量量表简化版(WHOQOL-BREF)评分均明显高于B组和C组(P<0.05);A组阳性阴性症状量表(PANS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明显低于B组和C组(P<0.05);B、C两组患者间PANSS、HAMD、MoCA、WHOQOL-BREF评分以及3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实施低剂量舍曲林与低剂量齐拉西酮联合用药可能可以更有效改善伴抑郁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症状及抑郁水平,提高其认知功能及生活质量.

    精神分裂症舍曲林齐拉西酮抑郁水平

    齐拉西酮联合改良电休克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及对攻击行为、认知功能的影响

    张富超续慧蕾梁丽君陈丽...
    1087-109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齐拉西酮联合改良电休克(modified electroconvulsive therapy,MECT)对首发精神分裂症疗效、攻击行为和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纳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给予齐拉西酮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MECT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外显攻击行为量表(modified overt aggression scale,MOAS)、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mptom scale,PANSS)、蒙特利尔认知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及简易智能精神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评分.结果 治疗4周后观察组疗效总有效率为92.00%,高于对照组的76.00%(P<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MOAS、PANSS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MoCA、MMSE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治疗期间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齐拉西酮联合MECT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肯定,有助于改善患者症状、攻击行为及认知功能,安全性高.

    精神分裂症齐拉西酮改良电休克攻击行为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认知功能

    认知行为联合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分析

    黄茂香刘哲宁凌小娟彭雨晗...
    1091-109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应用认知行为治疗联合利培酮的临床疗效.方法 入组8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利培酮治疗的对照组(40例),利培酮联合认知行为治疗的观察组(40例),通过阳性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PANSS)和症状自评量表的评分比较两种方案的疗效.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PANSS评分观察组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自评量表的结果发现体感觉、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症状等评分,观察组的评分更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应用认知行为治疗联合利培酮治疗的疗效更好,可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示认知行为治疗在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精神分裂症认知行为疗法利培酮症状

    外周炎症指标与青少年精神障碍患者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相关性:一项倾向性评分匹配分析

    孟茂林曾志文刘玉珍马莹...
    1095-109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索外周炎症炎性指标与青少年精神障碍患者非自杀性自伤(non-suicidal self-injury,NSSI)行为的相关性.方法 本研究选取中山市第三人民医院2021年5月~2022年4月期间就诊的青少年精神障碍患者,依据是否伴有NSSI行为,将患者区分为NSSI及非NSSI两组.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PSM)进行NSSI组与非NSSI组的1∶1倾向性评分匹配,比较PSM成功后两组患者外周血中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例(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NLR)的水平差异,并对比不同炎性学参数对于NSSI行为的预测效能.结果 本研究共选取了 150名患者,其中93例诊断为NSSI.PSM后,NSSI组和非NSSI组各有37例患者,两组社会人口学及心理学方面的基线达到平衡.NSSI组患者NLR、hs-CRP均显著高于非NSSI组(P<0.05);其中hs-CRP的曲线下面积更大(AUC=0.891),预测效能最佳.结论 NLR、hs-CRP、等外周炎症指标与青少年精神障碍患者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发生存在显著相关性,其中hs-CRP对于NSSI行为的预测效能最佳,为早识别、早干预NSSI行为的提供临床依据.

    非自杀性自伤青少年精神障碍炎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