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国际医学寄生虫病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国际医学寄生虫病杂志
国际医学寄生虫病杂志

汤林华

双月刊

1673-4122

shmpd@126.com

021-64451195

200025

上海市瑞金二路207号

国际医学寄生虫病杂志/Journal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edical Parasitic Diseases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华医学会、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主办。本刊是全国性专业学术期刊,主要报道危害人类健康的各种寄生虫病的病原及其媒介生物的基础研究、流行病学研究、临床研究、防治研究等方面的论著、综述及进展类文章,介绍国内外寄生虫学研究领域的新成果、新经验、新进展和新动态。本刊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收录期刊,刊登的文章可在“万方数据库-数字化期刊群”或本刊网站下载。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棘球蚴病空间聚集性分析

    赵月伍卫平李伟徐克均...
    164-1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棘球蚴病空间分布情况及空间聚集区域,了解现阶段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棘球蚴病重点筛查地区,为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棘球蚴病防控工作提供参考. 方法 收集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18县325乡以2014年为主的棘球蚴病人群筛查数据,运用空间扫描统计量法、空间自相关法分析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细粒棘球蚴病和多房棘球蚴病检出率的空间聚集性,得到细粒棘球蚴病和多房棘球蚴病检出率分布的空间聚集区域. 结果 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细粒棘球蚴病空间分布呈现高检出率聚集,一级聚集区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西北部,一级聚集区内包含2个巢式聚集区,分别位于德格县东北部和石渠县东北部.多房棘球蚴病空间分布同样呈现高检出率聚集,一级聚集区与细粒棘球蚴病一级聚集区空间分布一致,一级聚集区内3个巢式聚集区分别位于德格县东北部、甘孜县北部和石渠县东北部. 结论 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棘球蚴病空间分布存在聚集性,通过空间聚集性分析可得到棘球蚴病空间聚集区域,即今后工作需要加强的区域.

    棘球蚴病空间扫描统计量空间聚集区

    人群华支睾吸虫感染灰色预测模型的构建

    臧炜卢光辉诸廷俊陈颖丹...
    170-17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构建灰色GM(1,1)模型用于人群华支睾吸虫感染情况预测. 方法 利用“华支睾吸虫病病例/症状监测系统”收集的黑龙江省桦川县2013年7月-2014年6月人群华支睾吸虫感染监测数据构建时间序列,根据数列矩阵运算原理,采用EXCEL软件中的MINVERSE等函数对该资料进行拟合,确定人群华支睾吸虫感染GM(1,1)预测模型并判断精度. 结果 2013年7月-2014年6月间共收集了271例华支睾吸虫感染者信息,GM(1,1)模型的时间响应函数为X1+1'=1 6.0245e-0.0787t,后验差比值C=0.5884,精度达到了基本合格水平. 结论 初步构建了华支睾吸虫感染预测的灰色GM(1,1)模型,为今后预测人群华支睾吸虫感染情况提供了基础.

    华支睾吸虫病感染灰色模型

    疟疾诊断参比实验室:疟原虫显微镜检测能力外部评估结果分析

    尹建海燕贺李美房文...
    173-17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价国家疟疾诊断参比实验室的疟原虫显微镜检测水平. 方法 综合分析该实验室参与2013-2014年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区组织的疟原虫血涂片显微镜检测外部质量评估结果. 结果 疟原虫虫种鉴定水平在2013年和2014年的得分率分别为91.11% (82/90)和93.33% (84/90).但间日疟原虫与卵形疟原虫之间误判率较高.2014年原虫计数的成绩(得分率:93.94%,31/33)好于2013年(得分率:60.61%,20/33). 结论 该实验室疟原虫镜检能力不断提高,但仍需加强卵形疟原虫的镜检能力,同时提高原虫计数能力.

    疟疾参比显微镜检测质量评估

    2013年全国寄生虫病防治技术竞赛成绩分析:常见寄生虫病基础理论知识

    王立英王强付青李石柱...
    176-17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我国当前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寄生虫病防治人员的寄生虫病检测基础理论知识水平. 方法 2013年6月下旬组织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124名寄生虫病防治专业人员进行寄生虫病基础理论知识竞赛,构建竞赛人员基本信息和考试成绩数据库,分析参赛选手寄生虫病检测基础理论知识掌握情况,并分析不同性别、年龄、职称、单位级别和地区参赛选手间的差异. 结果 所有参赛选手理论考试的平均成绩为(83.5±12.1)分.最高98.5分,最低44.0分,及格率为91.9%.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组的选手间理论考试总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单位级别的选手间理论考试总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7.995,P<0.05);不同职称的选手间理论考试总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H=13.349,P<0.05),高级和中级职称的理论得分显著高于初级职称(Z=2.232,P<0.05;Z=3.281,P<0.05),但高级职称和中级职称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588,P>0.05);南方省份选手得分高于北方选手(Z=3.279,P<0.05);有疟疾和血吸虫病防治任务的省份选手相应知识点得分要高于无防治任务省份的选手(Z=3.623,P<0.05;Z=4.887,P<0.05);2013年理论成绩高于2011年和2012年理论成绩(Z=9.239,P<0.05;Z=5.362,P<0.05). 结论 连续3年的以赛代训显著提高了各级疾控机构专业人员的寄生虫病防治基础理论水平,但仍存在地区分布不均衡、人员覆盖面不够等问题,仍需进一步有针对性地提高各级疾控人员寄生虫病防治技术水平.

    寄生虫病技术竞赛知识考核成绩分析

    血吸虫尾蚴鉴定与检测技术研究现状

    余晴
    180-183,18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血吸虫病监测与预警等防治工作中开展血吸虫感染性水体的测定与识别研究,能够早发现、提示或预测血吸虫病流行区及潜在的感染高风险环境,最大程度防止人或动物感染,从而减少血吸虫病的发生.该文就血吸虫尾蚴鉴定与检测技术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

    血吸虫尾蚴检测技术综述

    我国常见蜱的生物学特性及其传播疾病研究进展

    张臣臣张仪
    184-188页
    查看更多>>摘要:蜱是以吸食动物血液为生的寄生生物,可以传播多种病原体,引起宿主患病.我国蜱种多样,分布广泛,多种蜱具有医学重要性.现就我国常见蜱种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可传播疾病作一综述.

    生物学特性全沟硬蜱长角血蜱血红扇头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