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
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

毛江森

双月刊

1673-4149

gjlczz@sohu.com

0571-88215500

310013

浙江省杭州市天目山路182号

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Journal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pidemiology and Infectious Disease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1974年创刊,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华医学会、浙江省医学科学院主办。本刊是公开发行的国家级医学学术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国家首批允许刊登处方药广告的重点专业媒体。杂志栏目设有决策参考、专家论坛、论著、短篇论著、临床经验、病例报道、实验研究、综述、讲座及国际会议动态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霍乱诊疗方案(2023年版)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73-76页

    霍乱诊断治疗

    不同HBV基因型HIV/HBV合并感染者临床特征及抗病毒治疗效果比较

    顾飞何耀祖林伟寅李虹...
    77-8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不同HBV基因型HIV/HBV合并感染者的临床特征及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ntiretroviral therapy,ART)效果,探讨HBV基因型对HIV/HBV合并感染可能存在的影响.方法 以2009-2020年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感染门诊HIV/HBV合并感染者为研究对象,比较B型和C型HBV感染者的临床特征及ART后病毒学、免疫学与临床应答.结果 患者纳入研究共722例,HBV分型:B型496例(68.70%)、C型220例(30.47%)、D型2例(0.28%)和I型4例(0.55%).B型患者的基线HBV DNA载量和HBeAg阳性比例分别为6.29 lg IU/mL和36.49%(181/496),均低于C型患者;HBsAg定量水平为5 478.50 COI,高于C型患者(Z=-2.989,P=0.003;x2=31.680,P<0.001;Z=-0.848,P<0.001).两组患者使用包含替诺福韦和拉米夫定方案的比例均≥95%,平均ART治疗4.17年后,两组患者HIV和HBV病毒抑制率均>94%.B型患者在随访期间的HBsAg阴转率为7.25%(36/496),高于C型患者(x2=5.291,P=0.021).B型患者ART后HBsAg下降值为372.00 COI,高于C型患者(Z=-0.018,P=0.032).结论 广东省HIV/HBV合并感染者HBV基因型以B型和C型为主,接受ART后均可获得较好病毒抑制与免疫重建,但C型患者HBsAg转阴率低于B型,提示不同HBV基因型可能影响合并感染者的HBV治愈.

    HIV肝炎病毒,乙型基因型免疫重建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病毒抑制

    基于随机生存森林算法建立和验证接受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后艾滋病相关性死亡预测模型

    王慧王威夏艳华张慧...
    84-9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建立并验证接受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ntiretroviral therapy,ART)的HIV感染者或AIDS患者(persons living with HIV or AIDS,PLWHA)发生AIDS相关性死亡的预测模型.方法 基于2003-2019年中国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中符合条件的PLWHA建立回顾性队列,采用随机过采样少数类(random over-sampling minority examples,ROSE)技术和随机生存森林算法建立和验证AIDS相关性死亡的预测模型,通过时间依赖Brier评分和时间依赖ROC曲线下面积对预测模型进行评价.根据训练集预测风险值的三分位数对验证集进行风险分层,通过Kaplan-Meier曲线和log-rank检验比较三组的生存率.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360例研究对象,随访时间中位数为36.72(10.62,60.69)个月,120例研究对象发生AIDS相关性死亡.根据候选预测因子的重要性,选择年龄、CD4+T淋巴细胞计数、Hb和HCV感染建立预测模型1;在预测模型1的基础上,剔除变量重要性较低的HCV感染,建立预测模型2.在验证集中,两个预测模型预测1~5年AIDS相关性死亡风险的Brier评分均低于0.15,预测18~42个月AIDS相关性死亡风险的AUC均高于0.70,两者的校准度和区分度均较好.预测模型2的区分度优于预测模型1.基于预测模型2预测的风险值进行风险分层,死亡风险值<2.37为低风险组,2.37~<26.83为中风险组,≥26.83为高风险组,低、中和高风险组间生存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rank P<0.001).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AIDS相关性死亡预测模型包含年龄、CD4+T淋巴细胞计数和Hb共3个预测因子,预测1~3年AIDS相关性死亡的校准度和区分度较好,对预测PLWHA个体AIDS相关性死亡风险及早期干预有潜在价值.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艾滋病相关性死亡预测模型随机生存森林ROSE技术抗逆转录病毒治疗

    中国HIV CRF01_AE亚型及其相关重组亚型包膜糖蛋白分子进化及共识序列研究(2015-2021年)

    胡兆会张娟陈凤索家乐...
    93-9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我国HIV CRF01_AE亚型及其相关重组亚型的包膜糖蛋白(envelope glycoprotein,ENV)分子流行情况,建立ENV共识序列以了解氨基酸突变及蛋白质三级结构.方法 收集Los Alamos数据库中2015-2021年我国HIV-1 CRF01_AE亚型及其相关重组亚型的完整ENV基因序列,构建系统发育进化树并建立ENV共识序列,使用Protscale及PROVEAN对ENV共识序列广谱中和抗体表位中的氨基酸亲疏水性变化及有害性突变进行预测,同时分析氨基酸突变对ENV三级结构的影响.结果 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有70.0%(14/20)的CRF01_AE亚型序列属于进化簇4,在ENV共识序列的广谱中和抗体表位V1/V2及Loop D中分别存在4个和1个的氨基酸突变使亲疏水性发生变化,PROVEAN预测结果显示V1/V2位点的G152D及β23/V5/β24表位的M476I为有害突变.ENV共识序列的蛋白质三级结构pLDDT值为86.2,在V1/V2表位存在由于有害突变所产生的新α螺旋.结论 我国HIV-1 CRF01_AE亚型基因谱系众多,加剧了重组病毒的形成.在ENV共识序列V1/V2结构域中由于氨基酸突变使其蛋白空间结构发生改变,这种改变可能会对后续广谱中和抗体的诱导产生影响.

    HIVCRF01_AE共识序列广谱中和抗体分子进化系统发育分析

    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合并原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短期预后分析

    彭宇辉刘诗洋苏海滨宁鹏...
    99-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合并原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患者短期预后及相应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收治的171例HBV-ACLF合并SBP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28 d生存情况分为生存组(n=114)和死亡组(n=57).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HBV-ACLF合并SBP患者28 d死亡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预测模型对HBV-ACLF合并SBP患者28 d预后预测价值.结果 死亡组患者肝性脑病(HE)发生率(68.42%,39/57)、急性肾损伤(AKI)发生率(73.68%,42/57)、WBC[10.23(6.88,14.82)×109/L]、ALT[137.00(51.00,370.00)U/L]、血糖(GLU)[5.70(4.10,7.60)mmol/L]、血肌酐(Cr)[112.00(89.00,147.00)μmol/L]、国际标准化比值(INR)[2.19(1.88,2.55)%]、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28.29(24.95,33.10)]均高于生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8.900、18.714,Z=-3.757、-2.117、-2.085、-2.441、-2.423、-3.906,P<0.001、<0.001、<0.001、=0.034、0.037、0.016、0.013、<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血 WBC(OR=1.120,95%CI:1.046~1.199)、GLU(OR=1.120,95%CI:1.018~1.232)、MELD评分(OR=1.089,95%CI:1.018~1.165)是HBV-ACLF合并SBP患者28 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Y=0.113GLU+0.113WBC+0.085MELD-4.967.该预测模型ROC曲线下面积为0.737,高于MELD评分的0.667(Z=-11.341,P<0.001).结论 HBV-ACLF合并SBP患者短期预后不佳,MELD评分、WBC和GLU是此类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因素,3者联合对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较高.

    慢加急性肝衰竭原发性细菌性腹膜炎肝炎病毒,乙型预后

    基于队列的高血压患者管理服务效果分析

    李思萱崔军应焱燕纪威...
    104-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宁波地区高血压患者管理服务的实施效果.方法 从宁波市成人慢病监测队列(2015-2019年)人群中选取参与高血压管理服务满1年及以上的高血压患者,对其2015年和2019年血压控制率、各项体格检查和生化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共纳入569名调查对象,血压控制率从2015年的49.21%(280/569),上升到2019年的71.53%(407/569).不同亚组的血压控制率从2015年至2019年均有所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配对卡方检验,P均<0.05).城市人群从56.99%(208/365)上升到80.82%(295/365),农村人群从35.29%(72/204)上升到 54.90%(112/204),男性从 44.44%(108/243)上升到 72.84%(177/243),女性从 52.76%(172/326)上升到70.55%(230/326),糖尿病患者从58.74%(84/143)上升到73.43%(105/143),血脂异常患者从50.48%(155/307)上升到 76.55%(235/307).同时,调查对象的收缩压下降 8.00 mmHg(1 mmHg=0.133 kPa),舒张压下降4.50 mmHg,BMI下降0.47 kg/m2,总胆固醇下降0.05 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上升0.09 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下降0.15 mmol/L.结论 宁波地区高血压患者在接受患者管理服务期间,血压下降的同时,血脂调节和体重管理也出现了积极的转变.

    高血压队列研究患者管理血脂异常体重

    基于症状监测系统的杭州市学校因病缺课特征分析

    黄春萍王兵吴彦
    110-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杭州市学校因病缺课的情况及常见特征,为学校疾病精准防控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并整理基于智能手机的"杭州市学校症状监测系统"监测信息2 823 145条,采用生态学研究方法,以学校为基本单位,对不同学校类型、不同地区因病缺课及发热、咳嗽、皮疹、红眼、腹泻、腮腺肿大、呕吐等7个常见症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因素一般线性模型分析.结果 杭州市全市学生请假中因病占比为65.78%(1 868 293/2 840 421),其中以咳嗽占比最大,为 49.51%(924 947/1 868 293),其次为发热 28.78%(537 630/1 868 293),红眼占比最低,仅0.41%(7 591/1 868 293).发热、红眼在冬春季高发,分别占比全年同类症状的48.03%(258 961/539 170)和 64.48%(3 193/4 952),随气温升高呈下降趋势(Z发热=-94.04,Z红眼=-18.10,均 P<0.001),呕吐以冬季为主,占比全年报告的61.94%(77 925/125 813).学校类型(F=181.15,P<0.001)、地区类型(F=8.56,P<0.001)以及二者的交互项(F=4.47,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控制其他变量的情况下,因病缺课和7个常见症状均存在学校类型差异,发热、皮疹、腹泻、腮腺肿大和呕吐存在地区差异.一般线性模型边际估计结果显示,农村幼儿园因病缺课比例高于城市(64.89%vs.61.50%,F=8.24,P<0.001),农村中小学发热比例明显低于城市(小学:33.78%vs.43.09%,中学:25.68%vs.28.49%,F=17.58,P<0.001),农村中学皮疹比例显著高于城市(6.80%vs.4.68%,F=4.41,P=0.012),农村中小学腹泻比例显著高于城市(小学:4.06%vs.3.12%,中学:6.93%vs.4.94%,F=4.58,P=0.010).结论 小学生及农村地区学生应成为杭州市疾病监测与控制的重点人群,冬春季应重点做好流行性感冒、流行性结膜炎、诺如病毒感染等传染病监测预防工作,夏秋季农村地区应加强室内外防蚊灭虫等预防控制措施.

    学校症状监测因病缺课大数据多元一般线性模型分析

    2020年西藏自治区那曲市乙型肝炎病毒母婴阻断实施现况调查

    云丹尖措张丽杰
    116-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那曲市HBV母婴阻断实施现况,发现母婴阻断工作存在的问题,降低母婴传播的发生.方法 从那曲市东、中、西三个地区单纯随机抽取6家医院,调查2020年 1月1日至12月31日期间住院分娩的孕产妇产前HBV标志物筛查率、HBsAg阳性率、HBsAg阳性产妇的新生儿乙型肝炎疫苗第一针和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联合及时接种率和未及时接种的原因、母婴阻断后免疫后血清学检测(post-vaccination serological test,PVST)开展情况.结果 6家医院共调查孕产妇4 132名,产前HBV标志物筛查率为100.00%(4 132/4 132),其中HBsAg阳性孕产妇阳性率为10.36%(428/4 132).在428名HBsAg阳性孕产妇的新生儿中93.46%(400/428)的新生儿及时进行了 HepB1和HBIG联合接种,28名未及时接种,主要原因为出生低体重(早产)(19名)和新生儿黄疸(6名).共有100名婴儿符合PVST检测条件,只有21.00%(21/100)进行了检测,HBsAg均为阴性,但有7名婴儿抗-HBs阴性,其中仅2人进行了 1剂次补种.79名婴儿未进行PVST的主要原因为家长不知晓(82.28%,65/79).结论 那曲市住院孕产妇HBsAg筛查率达到100%的要求,低出生体重和新生儿黄疸是未及时进行乙型肝炎疫苗第1针和HBIG联合接种的主要原因,家长不知道需要检测是未进行PVST检测的主要原因.

    肝炎,乙型HBsAg母婴传播阻断现况调查

    艾滋病合并侵袭性真菌病相关免疫重建炎症综合征

    张沁枝郭朋乐李凌华
    120-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侵袭性真菌病(invasive fungal disease,IFD)是AIDS患者常见的机会性感染,部分患者启动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后出现IFD相关免疫重建炎症综合征(immune reconstitution inflammatory syndrome,IRIS),引起强烈炎症反应,使患者病情再度恶化.IFD相关IRIS临床特征不典型,常导致诊断及治疗延迟,但其发生机制尚不明确.本文拟对AIDS合并IFD相关IRIS流行情况、发生机制、危险因素、临床特征及诊疗方案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治水平.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免疫重建炎症综合征侵袭性真菌病糖皮质激素

    肝硬化相关免疫功能障碍的临床意义及研究进展

    史培邬小萍
    125-129页
    查看更多>>摘要:肝硬化相关免疫功能障碍(cirrhosis-associated immune dysfunction,CAID)是指肝硬化中存在的广泛的免疫改变.CAID的特点包含全身炎症和免疫缺陷表现出不同的强度,这取决于肝硬化的阶段和诸如细菌感染等偶发事件的存在.CAID的治疗应包括调节而非抑制免疫反应,因为消除或刺激炎症反应可能增加感染风险或恶化免疫病理学.本文就肝硬化发生免疫功能障碍的机制及临床意义进行了综述,阐述了改善肝硬化中功能失调的免疫反应的潜在靶点,以期为临床上延缓肝硬化进展及挽救肝衰竭提供参考.

    肝硬化免疫功能障碍全身炎症临床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