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曾因明

月刊

1673-4378

gjmzyfs@163.com

0516-85708135

221002

江苏省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外科楼17楼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Journal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nesthesiology and Resuscitation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1980年创刊,中华医学会、徐州医学院主办。本刊前身是《国外医学?麻醉学与复苏分册》,以提高为宗旨,竭诚为我国麻醉学科学术水平的提高和人才建设起到推动和导向作用。期刊内容涵盖临床麻醉、重症监测治疗、生命复苏、疼痛诊疗、药物依赖与戒断等领域。本刊以综述为特色,以创新性研究成果为核心,以临床前瞻性研究、应用基础和基础研究为重点。设置有论著、综述、述评、病例析评、学科建设等栏目。目前已被列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已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美国化学文摘全文收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儿童右美托咪定术前滴鼻用药对舒更葡糖钠拮抗罗库溴铵残余肌松的影响

    薛彬张瑞冬郑吉建
    53-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儿童右美托咪定术前滴鼻对舒更葡糖钠拮抗罗库溴铵残余肌松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4月至2020年11月择期行下腹部手术的患儿64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Ⅰ、Ⅱ级,年龄1~12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分别在麻醉诱导前给予右美托咪定1.0 µg/kg或等容量生理盐水滴鼻.术中应用肌松监测仪四个成串刺激(TOF)模式监测肌松.术毕当肌松监测TOF T2再现时,两组患儿均静脉注射舒更葡糖钠2mg/kg.记录患儿TOF比值(TOFR)恢复到0.9的时间;记录患儿一般情况、手术时间、术毕体温、拔管时间及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ACU)滞留时间;记录肌松拮抗前即刻、拮抗后2 min、拮抗后5 min的脑电双频指数(BIS)、心率、收缩压、舒张压以及苏醒期皮疹、恶心、呕吐、躁动的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儿一般情况、TOFR恢复至0.9的时间、手术时间、术毕体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实验组患儿拔管时间和PACU滞留时间较对照组明显较长(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患儿肌松拮抗前即刻、拮抗后2 min BIS较低(均P<0.05),肌松拮抗前即刻收缩压较低(P<0.05);其余时点两组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苏醒期两组患儿均未发生皮疹、恶心、呕吐,实验组患儿躁动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儿童术前给予1 μg/kg右美托咪定滴鼻不会延长2mg/kg舒更葡糖钠拮抗罗库溴铵诱导残余肌松的恢复时间.

    儿童右美托咪定滴鼻给药舒更葡糖钠残余肌松拮抗时间

    不同温度罗哌卡因用于臂丛神经阻滞后对阻滞区域皮温及阻滞特性影响的研究

    段磊王泽鹏黄荔刚杨景康...
    57-6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经红外热像仪观测下不同温度罗哌卡因行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后对皮温变化及阻滞特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择期行掌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患者63例,性别不限,年龄≥18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Ⅲ级,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加温组(注射37 ℃ 0.5%罗哌卡因15ml,W组)、常温组(注射23℃0.5%罗哌卡因15ml,N组)和低温组(注射4 ℃ 0.5%罗哌卡因15ml,L组),每组21例,均在超声引导下实施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主要观察指标:通过红外热像仪观测患肢阻滞后5~30 min(每5 min记录1次)大拇指甲床下0.81 cm2区域(桡神经支配区域)皮温变化、小拇指甲床下0.81 cm2区域(尺神经支配区域)皮温变化.次要观察指标:术区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术区镇痛维持时间、术后24 h羟考酮消耗量和神经阻滞后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神经阻滞后5~30min,W组患者患肢桡、尺神经支配区域皮温高于N组和L组(均P<0.05),N组患者患肢桡、尺神经支配区域皮温高于L组(均P<0.05).阻滞后30 min,W组患者患肢桡神经支配区域皮温高于同组尺神经(P<0.05);N组患者患肢两神经支配区域皮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组患者患肢桡神经支配区域皮温低于同组尺神经(P<0.05).W组患者术区感觉阻滞起效时间短于N组和L组(均P<0.05),L组患者术区感觉阻滞起效时间长于N组(P<0.05);W组患者术区镇痛维持时间长于N组和L组(均P<0.05),L组患者术区镇痛维持时间与N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W组患者术后24h羟考酮消耗量低于N组和L组(均P<0.05),L组患者术后24h羟考酮消耗量高于N组(P<0.05).L组患者注药时有1例发生注射痛,其余2组未见不良事件发生.结论 经红外热像仪观测下,37 ℃罗哌卡因行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后,桡、尺侧支配区域皮温高于23 ℃、4 ℃罗哌卡因.与23 ℃、4 ℃罗哌卡因比较,37 ℃罗哌卡因可缩短术区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延长术区镇痛维持时间,并减少术后24 h羟考酮消耗量.

    温度罗哌卡因臂丛神经阻滞阻滞效果

    个体化预测剖宫产椎管内麻醉发生低血压风险列线图模型的建立及验证

    刘佳
    65-7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剖宫产椎管内麻醉发生低血压的危险因素,并建立剖宫产椎管内麻醉发生低血压的列线图模型.方法 选取马鞍山十七冶医院2019年4月至2022年7月行剖宫产椎管内麻醉的240例产妇作为模型组,选取2022年10月至2023年6月行剖宫产椎管内麻醉的44例产妇作为验证组.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剖宫产椎管内麻醉发生低血压的危险因素,应用R软件建立剖宫产椎管内麻醉发生低血压的列线图模型,并验证剖宫产椎管内麻醉发生低血压的列线图模型.结果 模型组240例剖宫产椎管内麻醉产妇中有110例产妇发生低血压,低血压的发生率为45.83%.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体重指数(BMI)≥28 kg/m2、先兆子痫、糖尿病、术前心率≥90次/min及宫高>36 cm等是剖宫产椎管内麻醉发生低血压的危险因素(均P<0.05).模型组的一致性指数(C-index)为0.719[95%置信区间(CI)0.683~0.756,P<0.05],验证组的C-index为0.731(95%CI0.699~0.764,P<0.05);模型组与验证组的校正曲线皆显示预测值与实际值的拟合度较好;模型的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0.708(95%CI 0.675~0.741,P<0.05),敏感度72.93%,特异度80.90%,阴性预测值80.00%,阳性预测值71.43%;验证组的ROC曲线下面积0.720(95%CI 0.687~0.753,P<0.05),敏感度75.41%,特异度82.36%,阴性预测值83.14%,阳性预测值73.82%;模型组的决策曲线显示阈值概率为24%~84%时,列线图预测剖宫产椎管内麻醉发生低血压的净获益值较高,验证组的决策曲线显示阈值概率为23%~100%时,列线图预测剖宫产椎管内麻醉发生低血压的净获益值较高.结论BMI≥28 kg/m2、先兆子痫、糖尿病、术前心率≥90次/min及宫高>36 cm等是剖宫产椎管内麻醉发生低血压的危险因素,剖宫产椎管内麻醉发生低血压的列线图模型的准确率和临床应用价值一般.

    剖宫产椎管内麻醉低血压危险因素列线图

    经皮二尖瓣缘对缘修复术的围手术期管理

    张海霞徐佳乔昌龙王月兰...
    72-76页
    查看更多>>摘要:经皮二尖瓣缘对缘修复术(PMVR)是治疗手术风险高或不适合传统手术的严重二尖瓣反流(MR)患者的一种安全、可行的替代方法.文章对PMVR的围手术期管理进行了详细、全面的概述,包括充分的术前评估、采用何种麻醉方式、术中的监测指标、麻醉的诱导及维持策略、血管活性药物的选择、围手术期液体管理、呼吸参数的调整、严重并发症的预防和早期诊断等方面,以期为术者术中操作提供良好的操作环境并保障患者安全、减少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提供理论参考.

    二尖瓣心瓣膜修复术二尖瓣反流围手术期麻醉管理

    短横线的用法

    76页

    膈肌超声方法学及预测全麻术后肌松恢复研究进展

    刘力玮李雨恒孔二亮凤旭东...
    77-81页
    查看更多>>摘要:术后肌松残余(PRNB)在全麻术后发生率较高,全麻苏醒期呼吸功能是否恢复良好是拔管的重要前提.膈肌是最主要的呼吸肌,膈肌超声检查是一项无创、实时、方便的技术.文章通过综述近年文献,介绍了膈肌超声多种探查方法和指标,重点探讨膈肌超声预测PRNB的可行性与准确性,旨在为全麻术后监测肌松残余提出更优技术,促进医疗卫生体系向可视化、精准化、舒适化方向发展.

    膈肌超声肌松残余四个成串刺激

    右美托咪定在焦虑、抑郁、睡眠障碍中的研究进展

    杨文怡刘欣邓旭江刘宏波...
    82-87页
    查看更多>>摘要:右美托咪定(Dex)是一种高度选择性的α2肾上腺素能受体(α2-AR)激动剂,具有独特的镇静、镇痛、抗交感作用,被广泛用于临床麻醉和重症监护治疗病房.近年来的研究发现Dex还具有调节负面情绪、改善睡眠障碍、保护神经系统等作用,且成瘾性较弱,有望成为治疗精神障碍的潜在药物.文章将重点讨论Dex在焦虑、抑郁、睡眠障碍中的应用,探讨其在精神病学领域中的潜在价值,为临床精神障碍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右美托咪定焦虑抑郁睡眠障碍

    影响减重手术患者术后恶心呕吐的相关因素及防治的进展

    吴庆梓马正良
    88-91页
    查看更多>>摘要:接受减重手术的肥胖患者比正常体重患者更可能经历术后恶心呕吐(PONV),减重外科人群中PONV对术后加速康复的影响逐渐受到关注.目前普通外科中有关于PONV的管理指南,但没有关于肥胖患者PONV预防治疗的既定指南.文章综述与减重手术患者PONV相关的因素,比较不同干预方法对减重患者PONV防治的效果,希望为减重患者PONV的防治提供一定的参考.

    减重手术术后恶心呕吐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腹腔镜Roux-en-Y胃转流术手术危险因素

    lncRNA在ALI/ARDS中潜在治疗靶点及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

    庄义鸣张红
    92-96页
    查看更多>>摘要:长链非编码RNA(lncRNA)通过调节炎症反应、氧化应激和免疫应答等途径参与急性肺损伤(ALI)/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发展.通过研究lncRNA在ALI/ARDS的表达变化以及其作用机制,能更好地理解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文章收集近三年为主的研究报道,对lncRNA在ALI/ARDS中调控基因表达的作用机制、分子调控机制进行综述.概括了lncRNA在表观遗传水平、转录水平和转录后水平调控基因表达,参与介导细胞凋亡、细胞焦亡、细胞自噬、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激活和巨噬细胞激活等,旨在对lncRNA在ALI/ARDS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和展望,探索lncRNA的治疗潜力,为临床应用提供更多潜在的治疗靶点.

    长链非编码RNA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漏钠离子通道参与神经病理性疼痛机制的研究进展

    王旭燕魏义勇王海英
    97-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神经病理性疼痛(NP)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慢性疼痛,发病率高,治疗难度大,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其发病机制和治疗靶点一直是医学研究的热点和难点.漏钠离子通道(NALCN)是一种与电压无关、非选择性、非失活的阳离子通道,在NP的发生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文章就NALCN的结构和功能,NALCN通过中枢敏化、外周敏化、调节P物质(SP)的致痛效应以及环腺苷酸(cAMP)/蛋白激酶A(PKA)信号通路参与NP的有关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NP发生机制的研究和治疗提供新方向.

    神经病理性疼痛漏钠离子通道中枢敏化外周敏化P物质环腺苷酸蛋白激酶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