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临床与病理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临床与病理杂志
中南大学
临床与病理杂志

中南大学

李元建 何建行

双月刊

1673-2588

gwyxxy@vip.163.com,gwyxxy@126.com

0731-84805496;84805495

410078

湖南省长沙市湘雅路110号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50号信箱

临床与病理杂志/Journal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athology and Clinical Medicine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开设“热点快讯”、“综述”、“研究论著”、“成果报道”等栏目,刊载范围涵盖病理生理学、病理学、生理学、药理学等相关学科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论文和综述文章。目前已被美国化学文摘数据库及其《化学文摘》(CA),中国生物学文摘及其数据库,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等国内外重要数据库和检索系统收录,成为生理、病理学科中具有相关影响力的刊物。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甲状腺乳头状癌侧颈部淋巴结跳跃性转移的危险因素

    张梦夏赵玮郭雪冉史良平...
    251-2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侧颈部淋巴结跳跃性转移的相关危险因素,建立预测PTC患者发生侧颈部淋巴结跳跃性转移风险的列线图,以帮助制订合理的手术计划.方法:收集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甲状腺全切除术和中央淋巴结清扫术(central lymph node dissection,CLND)加侧颈部淋巴结清扫术(lateral lymph node dissection,LLND)的209例PTC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侧颈部淋巴结跳跃性转移与PT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术前相关检查指标的关系.寻找年龄和超声下优势结节直径的最佳临界值,并绘制风险预测模型列线图.结果:侧颈部淋巴结跳跃性转移发生率为12.9%(27/209).临床病理及术前检查特征的单因素分析显示:侧颈部淋巴结跳跃性转移与年龄、肿瘤病灶位置、肿瘤直径、中央淋巴结清扫数目、侧颈部淋巴结转移数目、超声下优势结节直径大小、超声提示肿瘤边缘粗糙及超声提示甲状腺外侵犯有关(均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061,P=0.003)、超声下结节直径大小(OR=0.874,P=0.003)、肿瘤位于上部位置(OR=2.874,P=0.035)、超声提示肿瘤边缘粗糙(OR=0.118,P=0.044)及超声提示甲状腺外侵犯(OR=0.287,P=0.013)是侧颈部淋巴结跳跃性转移的独立预测因素.年龄为38.5岁、超声下结节直径<9.5 mm对预测侧颈部淋巴结跳跃性转移具有最大的预测价值.结论:年龄>38.5岁、肿瘤位于上部位置、超声下结节直径<9.5 mm、超声提示结节边缘粗糙及超声提示甲状腺外侵犯的PTC患者易出现侧颈部淋巴结跳跃性转移.本研究根据相关独立危险因素建立的预测PTC患者发生跳跃性转移风险的列线图,可有效帮助临床医生术前评估PTC发生跳跃性转移的风险.

    甲状腺乳头状癌跳跃性转移侧颈部淋巴结转移危险因素列线图

    透明细胞乳头状肾细胞肿瘤临床病理研究

    彭森孙辉王雪王朝夫...
    261-26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透明细胞乳头状肾细胞肿瘤(clear cell papillary renal cell tumor,CCPRCT)是一种少见但重要的肾肿瘤类型,与其他肾细胞肿瘤具有类似的形态学特征,易导致误诊.本研究旨在探讨CCPRCT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以提高其病理诊断的准确性.方法:收集15例CCPRCT患者,观察其临床及影像学特点,分析其镜下形态、免疫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15例患者中,男10例,女5例,年龄为(54±17)岁,10例患者肿瘤位于左肾,5例患者肿瘤位于右肾.组织学上肿瘤均由增厚的纤维囊包裹,并局限于肾实质内;肿瘤细胞排列成乳头状、管状、囊状、腺泡及实性等结构;乳头由小到中等大小、透明细胞质的单层细胞组成,肿瘤均为世界卫生组织/国际泌尿病理学会(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Urological Pathology,WHO/ISUP)1级或2级;细胞核反极性分布,即核上移,靠近腔面,远离基底,类似鲨鱼牙齿排列.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细胞角蛋白7、碳酸酐酶9(carbonic anhydrase 9,CA9)和高分子量细胞角蛋白(34βE12)均为阳性表达;α甲基酰基辅酶A消旋酶、CD117、转录因子E3均为阴性表达;CCPRCT中典型的CA9表现方式是"U型"着色,即腔缘不表达,基底和侧面表达.患者术后随访均未见复发或转移.结论:CCPRCT是一种惰性肾细胞肿瘤,预后好,临床可能存在过诊断,其形态学为特征性的核朝向腔缘的线性排列,特殊的免疫表型CA9呈"U型"阳性,可以与其他肾细胞肿瘤区分开来,但仍然需要积累更多患者来阐释其预后.

    透明细胞乳头状肾细胞肿瘤病理学特征诊断鉴别诊断

    首发脑梗死患者创伤后成长现状及其与恐惧疾病进展、家庭功能的相关性

    郑佳杨惠杨婷温馨...
    268-27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创伤后成长能明显提升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改善其疾病康复结局.脑卒中患者的恐惧疾病进展心理和家庭功能都可影响其躯体功能及心理健康,与其创伤后成长水平相关.本研究旨在探讨首发脑梗死患者创伤后成长现状及其与恐惧疾病进展、家庭功能间的相关性,为护理人员制订有效的积极心理护理方案提供思路.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7月于成都市4所三级甲等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313例首发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恐惧疾病进展简化量表、家庭关怀度指数问卷、简体中文版创伤后成长评定量表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其创伤后成长与恐惧疾病进展、家庭功能间的相关性.结果:首发脑梗死患者恐惧疾病进展得分为32.04±7.40,家庭功能得分为6.06±2.13,创伤后成长得分为52.27±11.57,均处于中等水平.创伤后成长总分与恐惧疾病进展各维度得分及其总分均呈负相关(均P<0.01),与家庭功能各维度得分及其总分均呈正相关(均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职业状况、性格、病程、合并其他慢性病数量、恐惧疾病进展和家庭功能是其创伤后成长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首发脑梗死患者创伤后成长处于中等水平,其创伤后成长与恐惧疾病进展呈负相关,与家庭功能呈正相关.护理人员可通过降低首发脑梗死患者恐惧疾病进展心理、改善其家庭功能状况来提高其创伤后成长水平,促进其身心健康,提高其生活质量.

    脑梗死创伤后成长恐惧疾病进展家庭功能相关性研究

    结直肠癌围手术期患者营养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俞群亚张亚娟薛翌蔚王晓伟...
    278-28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结直肠癌围手术期患者的营养状况直接影响其手术效果和预后,合理的营养护理能够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但营养护理质量评价尚缺乏统一、科学的标准.本研究旨在通过构建结直肠癌围手术期患者营养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为患者的营养护理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基于理论指导、循证结果及课题组前期研究基础,形成包括4个结构指标、3个过程指标和2个结果指标的结直肠癌围手术期患者营养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初稿,纳入22名中国6个省市的三级甲等医院长期从事结直肠癌营养相关专家进行函询,收集专家意见后以重要性赋值均数>3.50、变异系数<0.25作为指标筛选标准进行指标的修订和完善.结果:共进行2轮专家函询,2轮函询问卷有效率及回收率均为100%;专家权威程度系数为0.93,权威程度较高;2轮函询的总体指标的肯德尔和谐系数为0.23和0.32(P<0.01),专家意见趋于一致.经过2轮专家函询,初步构建了结直肠癌围手术期患者营养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条目池,包括3个一级指标、9个二级指标和56个三级指标评价体系.结论:结直肠癌围手术期患者营养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具有重要性、科学性及实用性,可指导临床结直肠癌围手术期营养专科护理的质量评价及持续改进.

    结直肠癌围手术期营养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化学治疗患者PICC维持期深静脉血栓预防的最佳证据

    白璐谢仙萍武文静郭巧玲...
    286-29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目前关于中心静脉置管相关性血栓预防的内容涉及范围广且尚未形成系统的循证方案.本研究对化学治疗(以下简称"化疗")患者经外周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维持期深静脉血栓预防的相关证据提取汇总,评价后形成最佳证据,为临床护理实践提供循证依据.方法:通过PIPOST(population,intervention,professional,outcome,setting,type of evidence)法构建临床循证问题.检索乔安娜布里格斯研究所(Joanna Briggs Institute、JBI)、UpToDate、CINAHL、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维普、Embase、PubMed、Sinomed、医脉通、美国输液护士协会网站中关于PICC维持期化疗患者相关深静脉血栓的相关指南、系统评价、专家共识、随机对照试验、临床决策、证据总结.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年10月.由研究人员对所纳入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证据等级划分,提取最佳证据.结果:最终纳入13篇文献,包括临床决策1篇、指南2篇、证据总结2篇、系统评价3篇、专家共识1篇、随机对照试验4篇.从评估、置管前中后、物理预防、药物预防、健康教育5个方面总结出36条最佳证据.结论:本研究总结了PICC维持期化疗患者相关深静脉血栓预防的最佳证据.医务人员和决策者可以结合具体的情况选择证据,以形成完整科学的护理管理策略,提升护理质量.

    经外周中心静脉导管维持期深静脉血栓最佳证据总结

    铁稳态、铁死亡与心血管疾病

    吴楠杨涛胡玉原程心萌...
    295-306页
    查看更多>>摘要:心血管疾病是是当今人类病死的主要原因,哺乳动物心脏和血管细胞维持心血管系统的结构和稳态,因此细胞死亡对于心脏和血管稳态的发展至关重要.铁死亡是一种基于铁驱动的脂质过氧化机制的调节性细胞死亡,广泛参与了应激诱导的心脏和血管细胞的细胞死亡.在铁的催化下,细胞内脂质氢过氧化物代谢的紊乱导致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失活,从而破坏氧化还原动态平衡,最终触发细胞死亡.氨基酸、铁、脂及其相关途径的代谢被认为是铁死亡的特异性生物标志物.铁死亡在动脉粥样硬化、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缺血再灌注、脑梗死、心力衰竭、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病、肺动脉高压、钙化性血管和瓣膜疾病等心血管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调节性细胞死亡铁死亡铁稳态心血管疾病

    降钙素原与C-反应蛋白/血清白蛋白比值对结直肠癌术后患者吻合口漏的预测

    贾天航周善一马列黄河...
    307-3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结直肠癌是消化道中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其目前多采用手术切除的方式进行治疗,术后吻合口漏(anastomotic leakage,AL)是外科手术常见感染性并发症.术后发生AL会影响患者预期化学治疗时间,增加患者经济负担及二次手术可能,延长住院时长,加剧医患矛盾等.炎症指标可用于AL的早期预测,便于临床科室给予治疗方案.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是具有广泛生物学活性的多效性蛋白质,在结直肠癌术后AL的预测或排除中有重要作用,C-反应蛋白/血清白蛋白比值(C-reactive protein/serum albumin ratio,CAR)是反映全身炎症、免疫水平和营养状态的重要指标.二者均在早期对AL的预测有效,二者的联合应用可能存在更大的预测价值.

    结直肠癌吻合口漏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血清白蛋白比值

    脊柱手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和术后谵妄

    刘东陶庆宇朱海娟余骏马...
    313-319页
    查看更多>>摘要:术后认知功能障碍与术后谵妄是围手术期神经认知功能障碍(perioperative neurocognitive dysfunction,PND)的2种主要表现形式.它们在脊柱手术后较为常见,并对患者的术后康复及生活质量产生显著的负面影响.除了年龄和教育程度等已知风险因素外,术中低血压和低体温亦是PND发生的重要诱因.其潜在的病理机制可能涉及神经炎症反应的增强和神经递质水平的降低.此外,某些麻醉药物(如右美托咪定和艾司氯胺酮)已被证实可能通过抑制炎症过程,对预防PND具有潜在的积极作用.

    脊柱手术术后认知功能障碍术后谵妄神经炎症

    类似卵巢性索肿瘤的子宫肿瘤4例及其临床病理特征

    白忻如陈旭张佩张威...
    320-3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类似卵巢性索肿瘤的子宫肿瘤(uterine tumor resembling ovarian sex cord tumor,UTROSCT)是发生于子宫体的罕见肿瘤.本研究旨在探讨UTROSCT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2020年1月至2023年6月诊治的4例UTROSCT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免疫组织化学及荧光原位杂交等检查结果,总结其病变特点.结果:4例患者年龄为44~59(中位数46.5)岁,3例因月经异常就诊,1例为体检发现.肿瘤直径为3.0~5.0(中位数4.1)cm,3例肿瘤位于黏膜下,1例位于肌壁间.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均提示不均质低回声,2例行宫腔镜下黏膜肌瘤电切术,1例行腹腔镜下全子宫加双侧输卵管切除术,1例行腹腔镜下全子宫加双附件切除术.4例患者随访2~42(中位数33.5)个月,均未见复发及转移.显微镜下肿瘤细胞呈片状、巢状、小梁状和条索状排列,3例肿瘤细胞由上皮样细胞构成,细胞中等大小,细胞质中等或稀少,部分细胞质透亮,1例肿瘤细胞由上皮样细胞和泡沫样细胞构成,其中泡沫样细胞大小较一致,胞质丰富,2种肿瘤细胞核呈圆形或卵圆形,染色质较细,可见核仁.4例肿瘤细胞均形态温和,未见明确坏死、脉管内瘤栓及病理性核分裂象.免疫组织化学显示肿瘤细胞表达波形蛋白(vimentin)(4/4)、细胞角蛋白(cytokeratins,CK)(3/4)、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4/4)、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4/4)、白细胞分化抗原10(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10,CD10)(3/4),并且至少表达2种以上性索源性标志[钙网蛋白(calretinin)(3/4)、类固醇生成因子-1(steroidogenic factor-1,SF-1)(2/4)、白细胞分化抗原99(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99,CD99)(4/4)、神经细胞黏附分子(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56,CD56)(4/4)、α-抑制素(α-inhibin)(2/4)、肾母细胞瘤基因1(Wilms'tumor gene 1,WT-1)(3/4)].4例肿瘤细胞均表达肌源性标志平滑肌肌动蛋白(smooth muscle actin,SMA)(4/4)及结蛋白(desmin)(4/4),均不表达上皮膜抗原(epithelial membrane antigen,EMA)(0/4),增殖指数Ki-67为5%~10%.荧光原位杂交检测结果显示病例3和病例4 NCOA3基因断裂(2/4),病例1和病例2未见断裂;病例2未见JAZF1基因断裂(0/1).结论:UTROSCT是一种非常罕见的子宫肿瘤,常见于中年女性,具有低度恶性倾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表现为不均质低回声,组织学形态、免疫组织化学及分子改变相结合有助于其诊断与鉴别诊断.

    类似卵巢性索肿瘤的子宫肿瘤类固醇生成因子-1NCOA3JAZF1

    具有多种恶性成分的子宫癌肉瘤1例

    龙婷张志尚李祖国王瑞安...
    329-337页
    查看更多>>摘要:1例53岁同时具有多种恶性成分的子宫癌肉瘤患者,因"阴道流血伴下腹隐痛1年"入住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妇科体格检查及影像学检查均提示宫体及宫颈占位,经宫颈组织病理活体组织检查确诊为宫颈恶性肿瘤,临床予术前新辅助化学治疗2次后,行宫颈癌根治手术治疗.术后病理诊断为子宫癌肉瘤,组织学显示肿瘤同时具有5种不同恶性成分,包括4种恶性上皮组织成分(子宫内膜样癌、鳞状细胞癌、神经内分泌癌和未分化癌)和1种恶性间叶组织成分(骨肉瘤).癌肉瘤是一种罕见的同时具有癌和肉瘤成分的双相性肿瘤,预后极差,明确诊断主要依赖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手术是首选的治疗方法,术后需辅以化学治疗和/或放射治疗.

    宫颈癌癌肉瘤双相性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