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临床与病理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临床与病理杂志
中南大学
临床与病理杂志

中南大学

李元建 何建行

双月刊

1673-2588

gwyxxy@vip.163.com,gwyxxy@126.com

0731-84805496;84805495

410078

湖南省长沙市湘雅路110号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50号信箱

临床与病理杂志/Journal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athology and Clinical Medicine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开设“热点快讯”、“综述”、“研究论著”、“成果报道”等栏目,刊载范围涵盖病理生理学、病理学、生理学、药理学等相关学科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论文和综述文章。目前已被美国化学文摘数据库及其《化学文摘》(CA),中国生物学文摘及其数据库,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等国内外重要数据库和检索系统收录,成为生理、病理学科中具有相关影响力的刊物。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多胺代谢相关基因的胃癌分子亚型鉴定和预后模型

    梁路唐旭鹏张立申娟宁...
    787-79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胃癌是一种具有异质性的高度侵袭性恶性肿瘤,这使得预后的预测变得困难.本研究旨在探讨多胺代谢与胃癌预后的关系,并建立基于多胺代谢相关基因(polyamine-related gene,PMRG)的预后模型.方法:从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数据库和基因表达综合(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数据库中下载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信息和基因表达数据,并根据PMRG的表达模式将其划分为2类不同的分子分型(PMRG cluster A和PMRG cluster B).依据分子分型之间的差异基因,基于LASSO(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回归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建立风险预后模型,并评估患者预后、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免疫细胞浸润、肿瘤微环境、微卫星不稳定性等.应用肿瘤免疫单细胞中心2数据库从单细胞水平分析模型基因的表达模式.通过人类蛋白图谱数据库验证模型基因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在PMRG表达的2个分型中,PMRG cluster B型的生存结果好于PMRG cluster A型(P<0.05),PMRG cluster B型的中位生存期为7.81年,PMRG cluster A型的中位生存期为4.93年.筛选了7个特征基因[ZW10相互作用着丝粒蛋白(ZW10 interacting kinetochore protein,ZWINT)、醛脱氢酶 1 家族成员A3(aldehyde dehydrogenase 1 family member A3,ALDH1A3)、RNA结合蛋白2(RNA binding protein with multiple splicing 2,RBPMS2)、酮酸脱氢酶激酶4(pyruvate dehydrogenase kinase 4,PDK4)、黑色素瘤相关抗原-A3(melanoma antigen family A3,MAGEA3)、溶质载体家族27成员2(solute carrier family 27 member 2,SLC27A2)和细胞分裂周期相关7(cell division cycle associated 7,CDCA7)]构建风险预后模型,并进行了验证.ROC曲线评估显示:模型整体预测性能良好,1、3和5年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42、0.680和0.701.免疫浸润分析结果表明:高风险患者主要浸润的免疫细胞类型为静息肥大细胞、单核细胞、初始B细胞、M2巨噬细胞、静息树突状细胞和静息CD4+记忆性T细胞.肿瘤微环境分析结果表明:高风险患者基质评分和ESTIMATE评分较高,说明高风险患者有较高程度的肿瘤细胞浸润.单细胞转录患者测序分析结果显示:ZWINT、PDK4、SLC27A2、CDCA7基因主要在小凹细胞中表达,ALDH1A3基因主要在成纤维细胞中表达.人类蛋白图谱(Human Protein Atlas,HPA)数据库表明在蛋白水平上,ALDH1A3在正常组织中表达强于胃癌组织,PDK4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强于正常胃组织.结论:本研究探讨了PMRG的表达模式及其与肿瘤特征的关系,鉴定了2个分子亚型,并为预测胃癌患者的预后提供了一种新的模型.新的预后模型可为胃癌患者的临床预后预测和治疗提供新的参考.

    胃癌多胺代谢分子分型预后模型

    EBV阳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27例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

    高源潘玙宋立玲吴仕收...
    799-80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是一组具有高度异质性的疾病,Epstein-Barr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阳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EBV-positive 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EBV+DLBCL)是其中的一种特殊亚型.本研究旨在探讨EBV+DLBCL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23年10月于烟台毓璜顶医院病理科确诊的27例EBV+DLBCL患者及75例EBV-DLBCL患者,回顾性分析EBV+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病理组织形态、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预后,并对比研究EBV+与EBV-DLBCL患者的细胞表面分化簇(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CD)30、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death-ligand 1,PD-L1)表达情况.结果:EBV+DLBCL占DLBCL患者的2.3%(27/1 168),年龄为65(29~88)岁,男女比例为1.25꞉1.胃是结外发病的好发部位(6/14,42.9%).17例患者Ann-Arbor分期为Ⅲ~Ⅳ期(65.4%,17/26).7例患者死亡,20例生存.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EBV+DLBCL患者肿瘤蛋白53(tumor protein 53,P53)与EBV编码RNA(EBV encoded RNA,EBER)和CD30之间均无相关性(均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EBV+DLBCL中P53表达>50%的患者预后更差(χ2=7.374,P<0.01),27例EBV+DLBCL患者与同期获得随访的194例EBV-DLBCL患者整体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年龄≥50岁的患者中,EBER阳性细胞占比≥50%的EBV+DLBCL患者预后差于同期EBV-DLBCL患者(P<0.05);EBV+DLBCL患者中CD30阳性率为76.9%,显著高于EBV-DLBCL患者(χ2=31.166,P<0.01);EBV+DLBCL患者CD30阳性表达率中位值显著高于EBV-DLBCL患者(χ2=4.332,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还显示CD30表达对EBV+、EBV-和整体预后的影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EBV+DLBCL患者中PD-L1阳性率为50%,PD-L1表达在EBV+与EBV-患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D-L1表达对EBV+DLBCL患者的预后无影响,在EBV-DLBCL患者(χ2=8.418,P<0.01)和DLBCL整体患者(χ2=7.921,P<0.01)中,PD-L1阳性患者预后更差.结论:EBV+DLBCL是一种发病率较低的疾病,老年男性患者多为高侵袭性淋巴瘤,胃是结外好发部位.P53阳性表达>50%的患者预后更差.老年患者EBV+DLBCL的预后差于EBV-DLBCL.EBV+DLBCL患者CD30表达显著高于EBV-DLBCL患者,EBV-DLBCL和DLBCL整体患者中PD-L1阳性者预后较差.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Epstein-Barr病毒临床病理特征

    双硫死亡相关基因ACTN4对肺腺癌预后的影响

    问静张倩郭业松宋雪...
    809-8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采用双硫死亡相关基因构建的风险评分模型在肿瘤免疫景观和预测预后方面具有出色的能力.但缺乏在肺腺癌中的研究报道.本研究探讨双硫死亡相关基因在肺腺癌中的意义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从肿瘤与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数据库下载正常肺和肺腺癌样本的基因表达谱及临床信息.使用Deseq2包分析差异基因,采用Cox回归分析差异基因与相关性.利用Timer数据库进行靶基因泛癌分析,按靶基因表达中位数将患者分为高表达组与低表达组,分析靶基因表达与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关系.通过癌症影像档案馆(The Cancer Imaging Archive,TCIA)数据库分析靶基因和免疫相关性.最后进行临床样本免疫组织化学表达和治疗效果分析.结果:识别出预后相关的双硫死亡相关基因溶质载体家族成员SLC7A11(solute carrier family 7 member 11)、CD2AP(CD2 associated protein)和辅肌动蛋白α4(actinin alpha 4,ACTN4),其中ACTN4的风险比最高.ACTN4在泛癌种中广泛表达,在肺腺癌中显著降低,可以显著区分不同预后的患者.ACTN4的表达与临床分期和免疫检查点表达水平显著相关.临床样本的免疫组织化学结果表明肺腺癌中ACTN4高表达患者对免疫治疗的反应效果较好.结论:双硫死亡相关基因ACTN4在肺腺癌中发挥重要作用,有望为肺腺癌患者的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

    双硫死亡相关基因肺腺癌辅肌动蛋白α4免疫治疗

    欢迎订阅2024年《临床与病理杂志》

    《临床与病理杂志》编辑部
    818页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暴发前后荆门地区儿童社区获得性大叶性肺炎病原谱的变化

    刘金环许华平王晋妮李清权...
    819-8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儿童社区获得性大叶性肺炎是儿科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之一,医疗资源消耗多,并发症多,针对其病原谱的治疗是关键.本研究旨在探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暴发前3年和后3年儿童社区获得性大叶性肺炎病原谱的变化,以期指导临床用药.方法:收集2017年1月1日至2023年1月8日在荆门市中心医院住院的820例社区获得性大叶性肺炎患儿的病例资料,分为疫情前组和疫情后组,比较2组的病原谱差异.结果:2组发病年龄、月份、病原阳性率及病原谱分布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发病年龄上学龄期的占比明显下降,疫情后发病月份的波动幅度较疫情前小;病原学分布方面,疫情前组前3位依次为混合感染、单一支原体、单一细菌,疫情后组前3位依次为混合感染、单一细菌、单一支原体;2组细菌感染均以溶血性链球菌最多,疫情前组病毒感染以呼吸道合胞病毒占比最多,疫情后组以乙型流感病毒占比最多.结论:疫情暴发后,荆门地区儿童社区获得性大叶性肺炎患儿的病原谱发生了变化,细菌和乙型流感病毒占比明显升高.

    儿童大叶性肺炎病原谱

    基于Logistic回归分析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因素

    吴昊胡艳红
    827-8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简称"艾滋病",AIDS患者在抗病毒治疗过程中的依从性会对治疗结局产生直接影响,本研究旨在探讨AIDS患者抗病毒治疗依从性的相关影响因素,为制订改善依从性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4年1月在湖南湘江新区定点医院接受抗病毒治疗的418例AIDS患者为调查对象,依据入组前1周内实际按时(推迟或提前服药≤2 h)服药剂量占医嘱应服药剂量的百分率评估所选对象的抗病毒治疗依从性.统计AIDS患者抗病毒治疗依从性情况,分析AIDS患者抗病毒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并利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IDS患者抗病毒治疗依从性的危险因素.结果:418例AIDS患者中,抗病毒治疗依从性差者81例,依从性好者337例.依从性差组与依从性好组患者学历、焦虑情况、AIDS基本知识知晓情况、确诊至开始治疗时间、治疗方案(联合用药种类)、用药后不良反应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学历为初中及以下[比值比(odds ratio,OR)=1.090)]、焦虑为临界/明显(OR=1.087)、AIDS基本知识不知晓(OR=1.093)、确诊至开始治疗时间为1~256个月(OR=2.757)、治疗方案(联合用药种类)≥3种(OR=2.942)、用药后有不良反应(OR=1.099)是AIDS患者抗病毒治疗依从性差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AIDS患者抗病毒治疗依从性与学历、焦虑情况、AIDS基本知识知晓情况、确诊至开始治疗时间、治疗方案(联合用药种类)、用药后不良反应密切相关,临床可据此给予AIDS患者针对性的预防策略,以提高其抗病毒治疗依从性.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病毒治疗依从性影响因素

    湖北三峡地区消化道异物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

    魏道慧刘伟
    835-8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消化道异物是指非自身所固有的物质嵌顿于消化道,是临床常见急危重症之一.本研究探讨湖北三峡地区消化道异物的临床特征及其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587例因消化道异物嵌顿就诊于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本研究共收集621例消化道异物住院患者,根据排除标准剔除34例,进入临床分析的患者共587例.异物类型以鱼刺和兽骨等尖锐异物最常见,分别占比53.8%和18.2%.不同年龄段儿童的异物类型以硬币、纽扣电池为主,中青年患者以鱼刺、兽骨为主,而老年患者以鱼刺、食团为主.异物滞留部位(总数为491例)以食管上段异物最多(380例,77.4%),食管中下段(67例,13.7%)和胃(32例,6.5%)次之,下消化道较罕见(4例,0.8%).内镜取出为消化道异物首选的诊疗方法,内镜取出率为96.1%.出血为消化道异物常见并发症(183例,37.3%),穿孔为最严重并发症(27例,4.6%).尖锐异物和异物滞留时间≥24 h是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结论:鱼刺、兽骨等尖锐异物为消化道常见异物类型.儿童常见异物类型为硬币、纽扣电池,中青年患者以鱼刺、兽骨为主,老年患者以鱼刺、食团为主.食管上段为消化道异物的常见滞留部位,内镜取出为消化道异物首选的诊疗方法,辅以静脉麻醉可以提高异物的取出率.出血是消化道异物的常见并发症,尖锐异物和异物滞留时间≥24 h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高.

    消化道异物内镜并发症危险因素

    粪便中短链脂肪酸含量及稳定性检测

    杨莹王雪刘泽宇林志健...
    845-8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短链脂肪酸(short chain fatty acids,SCFAs)是肠道菌群的一类重要代谢产物,与代谢性疾病密切相关,亦是中医药整体调控代谢性疾病的重要信号分子.本研究考察不同贮存条件对粪便SCFAs含量的影响,以期为代谢性疾病相关的SCFAs检测提供参考.方法:利用气相色谱法,检测粪便原样品及粪便处理后样品2种贮存形式在不同贮存温度(室温、-20℃、-80℃)及不同贮存时间(0、2、4、6、8 h或1、3、7、15、30 d)下SCFAs的含量,并利用相对标准偏差(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RSD)评价粪便样品在不同贮存温度下的稳定性.结果:不同温度下粪便处理后样品SCFAs含量RSD值的变化范围均小于粪便原样品;不同贮存形式的样品在-80℃条件下的SCFAs含量RSD值的变化范围均小于-20℃;粪便处理后样品SCFAs含量在不同贮存温度下RSD变化范围均较小,粪便原样品在-20℃条件下放置15 d内SCFAs含量无显著变化,在-80℃条件下放置30 d内SCFAs含量无显著变化.结论:粪便处理后样品中SCFAs含量稳定性优于粪便原样品,获取粪便样品后,应及时对粪便进行前处理.若粪便样品不能及时进行前处理,可将粪便样品暂置于-20℃或-80℃条件下贮存,-20℃条件下贮存15 d内或-80℃条件下贮存30 d内,其SCFAs含量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短链脂肪酸稳定性气相色谱法粪便代谢性疾病肠道菌群代谢物

    乳腺癌患者侵袭性思维现状及影响因素

    钱迎春季静芬梁敉宁黎萌...
    853-8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了解乳腺癌患者侵袭性思维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乳腺癌患者心理治疗与护理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选取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2023年5月1日至10月31日住院的483例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事件影响量表修订版(Impact of Event Scale-Revised,IES-R)、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ospital Anxiety and Depression Scale,HADS)、Locke-Wallace婚姻调适量表(Locke-Wollance Marital Adjustment Scale,LWMAS)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483例患者侵袭性思维得分为12.76±4.6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焦虑、抑郁、婚姻质量、年龄、文化程度、放射治疗、化学治疗、肿瘤分期和生育史是乳腺癌患者侵袭性思维的影响因素(均P<0.01).结论:乳腺癌患者存在侵袭性思维,医护人员应根据患者的焦虑、抑郁、婚姻质量、年龄、文化程度、放射治疗、化学治疗、肿瘤分期、生育史进行个体化干预,以减少乳腺癌患者的侵袭性思维.

    乳腺癌侵袭性思维影响因素焦虑抑郁

    基于CiteSpace的衰弱人群预康复相关研究热点的可视化分析

    陈永康佘柯仪周雨彤龙湧薪...
    861-87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预康复越来越被认为在改善衰弱人群外科手术预后中起重要作用.本研究旨在分析衰弱人群预康复领域研究现状,探讨研究热点与前沿,以期为衰弱人群预康复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检索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集等7个数据库建库至2024年4月收录的衰弱人群预康复相关文献,运用CiteSpace 6.2.R6软件对其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共纳入243篇英文文献和5篇中文文献,发文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发文最多的国家是美国;发文最多的机构是麦吉尔大学.研究热点的关键词为结局、死亡率、老年人等.结论:当前衰弱人群预康复研究是一个新兴领域,国际上研究差距较大,应加强交流合作,对衰弱人群预康复干预方案进行广泛探讨,以帮助更多患者.

    衰弱人群预康复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