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国际药学研究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国际药学研究杂志
国际药学研究杂志

刘克良

双月刊

1674-0440

guol@nic.bmi.ac.cn

010-66931618,66931637

100850

北京市海淀区太平路27号院六所

国际药学研究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Pharmaceutical Research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以评述性论文为主的综合性药学期刊。本刊根据国内药学科研、教学、临床和生产的需要,追踪报道世界各国药学领域的新进展、新动向、新技术和新成果,包括药物化学、药剂学、药物代谢、药物分析、药理和毒理、生化药宵和临床药学等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的内容。适合于从事药学研究的科技人员、临床医师和药师、制药工程技术人员,以及医药院校师生阅读和参考。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8及其抑制剂在抗肿瘤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李舒雯徐俊裕王信人刘晨鹤...
    323-3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8(CDK8)通过与中介体复合物结合或磷酸化相关转录因子以调节转录过程.相关研究报道,过度表达的CDK8通过激活Wnt-β-连环蛋白、促进雌激素诱导基因的转录和抑制超级增强子相关基因的表达,导致结直肠癌、乳腺癌和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发生.这些研究表明,CDK8是一个潜在的抗肿瘤靶点.本文首先概述CDK8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肿瘤发生中的作用机制,重点介绍CDK8抑制剂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后续靶向CDK8治疗癌症提供参考.

    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CDK8抑制剂癌症治疗

    缺血性脑卒中后的神经发生及其相关干预药物研究进展

    刘月阳姚阳周明生
    331-336页
    查看更多>>摘要:脑缺血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其高致残率及高死亡率给人类的生命造成严重威胁.由于脑缺血过程中会出现不可逆性的神经元缺失,患者即使经积极抢救仍然可能会伴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因此有效再生神经元对脑缺血的治疗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大量研究表明,脑缺血后大脑能通过促进内源性神经发生的方式不断产生新生神经元,以修复受损脑组织,如海马、大脑皮质及纹状体.然而,由于缺血微环境的改变导致新生神经元的存活率较低,因此寻求潜在促进内源性神经发生的药物对于缓解脑缺血所致神经功能障碍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价值.最近研究表明,包括抗细胞凋亡类药物、内源性生长因子、中药单体及复方在内的一系列药物均能通过促进内源性神经发生进而发挥脑缺血保护作用.本文将对脑缺血导致中枢神经系统不同脑区的内源性神经发生及促进内源性神经发生的药物进行综述,以期为脑缺血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缺血性脑卒中神经功能障碍神经发生神经元药物治疗

    纳米硒在医药领域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王皓王玉丽孙洁洁佟瑶...
    337-341,3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硒是一种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可作为硒半胱氨酸结合到硒蛋白中,通过影响某些酶(如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活性进而发挥各种生理功能,对人体的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纳米硒由单质硒聚集而成,具有更高的生物活性和更低的毒性,因此在医药领域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综述了纳米硒在抗癌、抗炎、抗糖尿病、抗阿尔茨海默病以及降低药物毒性等领域研究进展,并对未来的发展做出了展望,为今后的生物医学应用提供参考.

    纳米硒抗癌抗炎抗糖尿病抗阿尔茨海默病

    用于抗西尼罗病毒药物筛选的假病毒报告系统的建立

    卢星胡乃静王志宏陈国江...
    342-3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为避免西尼罗病毒(WNV)研究中活病毒所带来的安全隐患,建立WNV的假病毒报告系统,用于抗WNV药物的筛选.方法 构建含有海蜃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的WNV复制子重组质粒prWNV-Rluc及表达WNV结构蛋白C、M和E的重组质粒pcDNA3.1-CME,并共转染293T细胞,72 h后获取含有假病毒的培养上清.结果 用上清感染BHK21细胞后,BHK21细胞产生荧光,且荧光强度与感染细胞的假病毒量呈量效关系.Western印迹法实验检测到感染的BHK21细胞表达WNV NS1蛋白,证实上清中为WN假病毒.中和实验显示WNV中和性抗体能有效阻断WN假病毒对BHK21细胞的感染.结论 建立了WNV的假病毒报告系统,规避了生物安全3级实验室(BSL-3)操作,可用于抗WNV药物的筛选.

    西尼罗病毒假病毒中和实验

    网格蛋白抑制剂的虚拟筛选与活性评价

    李雨婉李月香曹瑞源肖军海...
    347-356,37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网格蛋白发现内吞抑制剂或具有抗病毒活性的化合物.方法 以网格蛋白晶体结构为基础,利用分子对接对自有化合物库进行虚拟筛选,所获得的优选分子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对受体-配体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进行分析,预测复合物的结合自由能并找出受体蛋白中的关键残基,通过细胞水平抗肠道病毒EV71的活性筛选、毒性测定及转铁蛋白内吞实验,对化合物的抗病毒活性及作用机制进行评价与验证.结果 获得了1个结构新颖且对EV71病毒有抗病毒作用的活性分子Cg20(IC50=24.88μmol/L),该化合物的细胞毒性低于阳性对照化合物pitstop2.结论 本文报道的虚拟筛选方法与活性预测模型已通过本研究生物学实验获得验证,可继续运用于网格蛋白抑制剂的设计与开发,研究结果为先导化合物Cg20提供了明确的优化方向,为网格蛋白抑制剂的高效开发提供了理论支撑.

    虚拟筛选网格蛋白抑制剂活性评价

    硝唑尼特的合成研究

    徐玉茹钟武
    357-3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优化硝唑尼特的合成工艺.方法 以乙酰水杨酸为原料,氯化亚砜为酰氯化试剂,反应生成乙酰水杨酰氯,再与2-氨基-5-硝基噻唑反应得到目标化合物.粗产品采用乙酸乙酯和水的混合溶液初步纯化,然后使用活性炭脱色处理.结果 目标化合物的结构经过MS、1H NMR、13C NMR确证.总收率为53.9%,HPLC纯度为99.83%(>文献值92.8%~99.5%),其中2个杂质的含量分别为0.09%和0.08%.结论 优化后的工艺成本低廉,后处理操作简便,终产品的质量符合药物生产要求,适合工业化生产.

    硝唑尼特合成优化纯化

    2-芳基-4-(反式-4-羟基环己胺基)-5-乙基-7H-吡咯并[2,3-d]嘧啶衍生物的设计合成及其Mer酪氨酸激酶抑制活性研究

    王莹杨善鹏李倩谢蓝...
    362-3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设计和合成系列2-芳基-4-(反式-4-羟基环己胺基)-5-乙基-7H-吡咯并[2,3-d]嘧啶衍生物,并测试其Mer酪氨酸激酶(MerTK)抑制活性和肿瘤细胞增殖抑制活性.方法 以2,4-二氯-7H-吡咯并[2,3-d]嘧啶(1)为起始原料,经碘代、对甲苯磺酰基(Ts)保护、亲核取代、Stille偶联、双键还原、Suzuki偶联和脱Ts保护共7步反应制得目标化合物.采用Kinase-Glo发光法来检测化合物的MerTK抑制活性.采用CCK8或SRB法,检测化合物对MV-4-11和A549、MDA-MB-231、KB、KB-vin肿瘤细胞的增殖抑制活性.使用软件DS3.0对MerTK和化合物6h进行分子对接研究.结果 合成目标化合物9个,结构均经1H NMR和MS确证.化合物6h显示出一定的MerTK抑制活性,IC50值为(6.7±0.3)μmol/L.该化合物对MV-4-11细胞增殖也显示出一定的选择性抑制活性,GI50值为(6.6±1.1)μmol/L,其对MV-4-11细胞的抑制作用比对其他所试细胞的抑制作用强约3~6倍.分子对接显示,6h作用于MerTk的UNC569结合位点与之结合,但结合能较UNC569高.结论 化合物6h对MV-4-11肿瘤细胞显示出了一定的选择性抑制活性,该选择性活性是否与其对MerTK的抑制作用有关系,还需通过进一步生物学实验来阐明.分子对接结果提示,对7H-吡咯并[2,3-d]嘧啶母核的2位和5位进行进一步结构修饰,有可能会提高对MerTK的抑制活性.

    吡咯并[2,3-d]嘧啶Mer酪氨酸激酶抗肿瘤药物分子对接

    结合UPLC-QTOF-MS和网络毒理学技术初探补骨脂致肝毒性机制

    张娜刘传鑫张晨宁曲玉霞...
    370-37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鉴定大鼠灌胃补骨脂(FP)后肝中的化学成分,结合网络毒理学初探FP致肝毒性潜在毒性机制.方法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及UNIFI数据筛查平台,快速鉴定灌胃FP后大鼠肝中的化学成分,运用多个数据库获取化学成分靶点、肝毒性靶点、成分-肝毒性共有靶点、间接靶点等信息,利用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 3.6.1软件对以上靶点进行蛋白质-蛋白质互作(PPI)网络构建及基因本体(GO)生物功能、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数据库(KEGG)通路富集分析,筛选得到FP致肝毒性的关键靶点和潜在作用机制.结果 从大鼠肝中鉴定出FP原型成分11种.网络毒理学研究表明,FP致肝毒性的潜在作用靶点共计52个,通路23条,其中ALB、HOMX1、GSR、GSTM3、CYP2C9等靶点,以及甲状腺合成途径、谷胱甘肽代谢途径与FP肝毒性有较强的相关性.结论 利用UPLC-QTOF-MS结合UNIFI数据筛查平台快速鉴定了11种大鼠肝内源自FP的化学成分,通过网络毒理学研究初步预测了FP致肝毒性的潜在分子机制,为FP肝毒性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补骨脂肝毒性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网络毒理学毒性机制

    依折麦布片的制备及体内外评价

    贾俊伟冯中陈梦钰周阳...
    377-38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采用粉末直压技术制备依折麦布仿制片剂.方法 以依折麦布自制片的崩解时间及其与参比制剂的溶出曲线相似因子f2为主要考察指标,采用单因素实验筛选依折麦布片的最优处方;通过LC-MS/MS测定依折麦布片在比格犬体内的血药浓度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通过测定依折麦布片对高胆固醇大鼠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的影响评价其药效作用.结果 以最优处方制备的3批自制片与参比制剂体外溶出行为相似(f2>70),在比格犬内的药代动力学参数无显著差异(P>0.05),且对高胆同醇大鼠血清胆固醇水平的作用相当.结论 本研究开发的依折麦布仿制片剂制备工艺简便,与参比制剂具有生物等效性,为依折麦布仿制药的开发提供参考.

    依折麦布片处方筛选粉末直接压片溶出度药动学药效学

    新型抗精神分裂症药DT-195处方前研究

    李香玉台仲佳高春生杨美燕...
    384-38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新型抗精神分裂症药DT-195进行处方前研究,为制剂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粉末衍射、差示扫描量热分析等方法,表征DT-195的外观、晶型等特征,并考察DT-195在不同溶液中的溶解性;建立处方前研究用HPLC方法,并测定DT-195的表观油水分配系数以及在高、低离子浓度不同pH条件下的平衡溶解度.结果 DT-195为类白色结晶性粉末,微溶于水,在10 ~ 280μg/ml浓度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7),在酸性条件下较稳定,在碱性条件下易降解.油水分配系数为0.23,其溶解度随pH值和离子浓度的增大而减小.结论 研究建立的DT-195含量测定及有关物质检查的HPLC方法准确可靠,灵敏度高、专属性强、与降解产物分离度良好.处方前研究表明,DT-195为难溶性药物,改善其口服制剂的溶解度,将会有利于提高其体内生物利用度.

    DT-195处方前研究油水分配系数溶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