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中国中医研究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中国中医研究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

曹洪欣

月刊

1673-4246

guowaiyixue@yahoo.com.cn

010-64014411-3225

100700

北京市东直门内南小街16号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Journal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华医学会、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主办。本刊以反映国内外中医药学研究的最新进展,促进国内外中医药学的学术交流为己任,以中医药科研、临床、生产、管理工作者为主要对象,介绍中医药学领域有关的新进展、新技术和新方法。开设了专题论坛、特别报道、临床研究、实验研究、临床调研、思路与方法、研究动态、信息研究、临床报道、临证心得、综述等栏目。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朱琏兴奋Ⅰ型针法对糖尿病膀胱模型大鼠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及其受体TrkB和环磷酸腺苷表达的影响

    覃宁婧范郁山贺煜竣林睿...
    49-5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朱琏兴奋Ⅰ型针法对糖尿病膀胱(DCP)模型大鼠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及其受体酪氨酸激酶受体B(TrkB)、环磷酸腺苷(cAMP)表达的影响,探讨朱琏兴奋Ⅰ型针法治疗DCP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50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西药组、普通针刺组、针法治疗组,每组10只.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制备DCP大鼠模型.西药组灌胃甲钴胺;选取大鼠"中极""三阴交""列缺""太冲"穴,普通针刺组行普通针刺手法,针法治疗组行朱琏兴奋Ⅰ型针法干预,1次/d,30 min/次.干预4周后取材.测定各组大鼠膀胱最大容量、残余尿量、膀胱湿重;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膀胱组织形态;免疫组化染色检测BDNF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cAMP蛋白表达;ELISA法测定TrkB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BDNF mRNA、cAMP mRNA水平.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西药组、普通针刺组、针法治疗组大鼠膀胱最大容量、残余尿量、膀胱湿重降低(P<0.01),且西药组、针法治疗组低于普通针刺组(P<0.01);西药组、普通针刺组、针法治疗组BDNF mRNA及蛋白、cAMP mRNA及蛋白表达升高(P<0.05),TrkB水平升高,且西药组、针法治疗组高于普通针刺组(P<0.05).结论 朱琏兴奋Ⅰ型针法对糖尿病大鼠膀胱功能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上调BDNF蛋白及mRNA、TrkB、cAMP蛋白及mRNA水平有关.

    针刺疗法朱琏兴奋Ⅰ型针法糖尿病膀胱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大鼠

    西洋参-石菖蒲治疗糖尿病脑病的网络药理学研究及其抗炎机制实验验证

    刘琳张骄骄王冬雪康靖飞...
    56-6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采用网络药理学结合分子对接技术预测西洋参-石菖蒲治疗糖尿病脑病的作用机制,并进行实验验证.方法 利用TCMSP数据库筛选西洋参、石菖蒲的活性成分和作用靶点;使用GeneCards和Disgenet收集糖尿病脑病相关靶基因;利用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 3.8.2软件构建PPI网络并进行可视化分析;使用Metascape平台进行GO功能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通过分子对接验证活性成分与关键靶点的结合能力.将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及西洋参-石菖蒲低剂量组(1.08 g/kg)、西洋参-石菖蒲高剂量组(2.16 g/kg)、二甲双胍组(0.18 g/kg).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采用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法建立大鼠糖尿病脑病模型,给予相应药物干预12周后,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脑皮质TNF-α、环氧合酶-2(PTGS2)蛋白表达.结果 筛选得到西洋参-石菖蒲活性成分26个,治疗糖尿病脑病靶点107个,主要有TNF、JUN、PTSG2等,主要富集于TNF信号通路、癌症通路等.分子对接结果显示,西洋参-石菖蒲主要活性成分与PTGS2和TNF-α具有较为稳定的结合活性.实验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PTGS2、TNF-α表达降低(P<0.05或P<0.01).结论 西洋参-石菖蒲可作用于TNF、CASP3、JUN、STAT3、PTGS2等核心靶点,调控TNF等信号通路,抑制炎症反应以达到治疗糖尿病脑病的作用.

    西洋参石菖蒲糖尿病脑病炎症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模拟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实验验证探讨芍藤方治疗干燥综合征的分子机制

    庞枫韬李克嵩程增玉唐晓颇...
    63-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运用网络药理学筛选芍藤方治疗干燥综合征的活性成分、靶基因及信号通路,并进行相关实验验证,探索芍藤方治疗干燥综合征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检索TCMSP收集芍藤方组方药物的活性成分和作用靶点,通过GeneCards数据库收集干燥综合征的靶基因,运用Venn获得药物与疾病的交集靶点,将交集靶点导入STRING数据库构建PPI网络,采用Cytospace 3.7.2软件构建"药物-活性成分-治疗靶点-疾病"网络,利用DAVID数据库进行GO功能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将18只NOD小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中药组、羟氯喹组,每组6只,另设6只Balb/C小鼠为正常对照组.中药组灌胃芍藤方2.3 g/kg,羟氯喹组灌胃羟氯喹60 mg/kg,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灌胃等体积去离子水,1次/d,连续灌胃4周.记录给药期间各组小鼠日常饮水量,采用HE染色观察颌下腺组织的病理变化,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炎症因子IL-17和TNF-α水平.结果 获得芍藤方主要活性成分39个,干燥综合征1 062个靶点,得到药物与疾病的交集靶点64个,包括TNF、IL6、NCOA1、AKT1、TP53等.芍藤方治疗干燥综合征靶点主要影响对细菌的反应、细胞对脂质的反应等生物过程,调控TNF-α通路、IL-17信号通路等.实验结果显示,中药组TNF-α、IL-17水平较模型组降低(P<0.05).结论 芍藤方可通过调节IL-17、TNF-α信号通路,抑制炎症,延缓颌下腺损伤,缓解干燥综合征症状.

    芍藤方干燥综合征网络药理学动物实验炎症小鼠,近交NOD

    基于指纹图谱结合化学模式识别的桑菊饮传统汤剂与配方颗粒一致性评价研究

    范悦忱陈婷李梅珍戴伟...
    69-7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桑菊饮中药饮片汤剂与配方颗粒的化学组成差异,为桑菊饮的质量评价提供方法.方法 采用HPLC法建立桑菊饮传统汤剂和配方颗粒指纹图谱,从化学成分种类、指纹图谱相似度、化学模式识别分析、代表性指标成分含量4个方面分析桑菊饮传统汤剂和配方颗粒的化学组成差异.结果 10批传统汤剂指纹图谱相似度均>0.988,标定出35个特征峰,指认其中12个共有峰(7号峰为新绿原酸、10号峰为绿原酸、11号峰为隐绿原酸、13号峰为1,3-二咖啡酰奎宁酸、17号峰为芦丁、19号峰为连翘酯苷A、20号峰为木犀草苷、24号峰为异绿原酸B、25号峰为3,5-O-二咖啡酰奎宁酸、31号峰为连翘苷、32号峰为蒙花苷、35号峰为甘草酸铵);配方颗粒指纹图谱相似度均>0.983,标定出29个特征峰.与传统汤剂相比,配方颗粒部分批次缺少14、26、27、30、32、34号峰,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均可区分二者.传统汤剂中指标性成分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1,3-二咖啡酰奎宁酸、连翘酯苷A、草苷、异绿原酸B、3,5-0-二咖啡酰奎宁酸、连翘苷、蒙花苷10个成分含量高于配方颗粒,配方颗粒中芦丁、甘草酸铵含量高于传统汤剂.结论 桑菊饮配方颗粒与传统饮片汤剂存在成分种类及含量差异.指纹图谱与化学模式识别相结合的方式可有效评价桑菊饮传统汤剂与配方颗粒差异,为桑菊饮配方颗粒质量控制及临床合理应用奠定基础.

    桑菊饮汤剂(中药)配方颗粒指纹图谱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

    HPLC指纹图谱结合一测多评的土贝母标准汤剂质量研究

    李振雨周湘媛马懿飞丘娴...
    76-8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采用HPLC法建立土贝母标准汤剂指纹图谱,并采用一测多评法对结构相似的3个有效成分含量进行测定,评价土贝母标准汤剂的质量.方法 采用HPLC法建立15批土贝母标准汤剂指纹图谱,色谱柱为Waters XBridge苯基柱(4.6 mm×250 mm,5 μm),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溶液,梯度洗脱.以共有峰的相对峰面积为依据,进行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并采用与指纹图谱相同的方法建立土贝母标准汤剂土贝母苷甲、乙、丙的一测多评法.结果 土贝母标准汤剂指纹图谱有14个共有峰,其中峰3为L-色氨酸,峰11为土贝母苷乙,峰12为土贝母苷丙,峰13为土贝母苷甲;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将15批不同产地的土贝母标准汤剂分为3类;一测多评法通过系统适用性考察,与外标法测定结果无显著差异.结论 该方法准确、可靠,专属性良好,可有效评价土贝母标准汤剂的质量.

    土贝母标准汤剂指纹图谱土贝母苷甲土贝母苷乙土贝母苷丙一测多评

    从5-羟色胺探讨肠易激综合征与早泄的关系并预测天然药物

    龚卓之王倩影闫贺刘涛...
    84-8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从5-羟色胺(5-HT)探讨肠易激综合征(IBS)与早泄(PE)的关系,并预测具有治疗作用的天然药物.方法 检索GeneCards、DisGeNET、TTD、OMIM、DrugBank数据库,筛选IBS、PE相关靶点.将2种疾病靶点与5-HT受体相关靶点取交集,并导入STRING数据库,构建三者共同靶点PPI网络,运用R语言对共同靶点进行GO功能富集分析,借助Coremine Medical平台预测天然药物.结果 IBS、PE与5-HT相关的共同靶点为5-HT1A、5-HTlB、5-HT2A、5-HT2C、5-HT3A.GO功能富集得到基因功能相关信息250个,主要富集于血清素受体信号通路、细胞对多巴胺的反应、对多巴胺的反应等.天然药物预测得到石莲子、莲子、藕节、莲房、荷梗、莲衣、莲须、荷花、荷叶、藕、莲子心、莲子、白果、银杏叶共14种中药.结论 5-HT水平异常可影响胃肠动力、射精潜伏时间和龟头敏感性,中枢5-HT水平升高是IBS与PE的共同发病机制.5-HT1A、5-HT3A等受体与5-HT相互作用可调节胃肠道运动和分泌活动、肠道神经系统,降低肠道高敏感;5-HT1A受体敏感度增加可降低射精阈值促使射精,而5-HT2C受体敏感性增加可升高射精阈值.

    肠易激综合征早泄生物信息学5-羟色胺5-羟色胺受体

    基于可视化网络分析治疗小儿癫痫古方的用药特点与配伍规律

    王超杰王轩程光宇张奇...
    90-9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数据挖掘分析治疗小儿癫痫古方的用药特点,总结用药配伍规律,为临床对癫痫的中药治疗选择与相关成药开发提供参考.方法 从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的中医方剂数据库中筛选治疗小儿癫痫的古方.采用Excel 2013对纳入方剂中的中药及其性味归经进行频次分析;采用R 3.6.3的arules包,基于Apriori算法进行关联分析;采用R 3.6.3的sankey包及ggraph包绘制高频中药的性味归经所属及关联规则相关网络,实现数据可视化.结果 共纳入处方360首,剂型以丸剂为主;处方多由1~10味中药组成,共192首(53.33%,192/360);共涉及中药152味,使用较多的中药有甘草、麝香、防风、天麻、附子.高频用药(频次≥30)药性以温、平为主;药味以辛、苦、甘为主;归经以归脾、肝经为主.关联分析结果显示,常用的二联用药有牛黄-麝香、人参-茯苓、防风-甘草;常用的三联用药有天麻-附子-僵蚕、茯苓-甘草-人参、麝香-牛黄-雄黄.结论 治疗小儿癫痫的古方以平肝息风药、开窍药和补益药为主,核心组方思路主要为化痰息风、温经通阳、开窍止痉、清热开郁和益气和血.

    小儿癫痫中药配伍Apriori算法网络分析

    基于数据挖掘探讨王旭高治疗痰饮病用药规律

    陈百晓钟莹李灿梅黄洋玲...
    97-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讨《王旭高临证医案》治疗痰饮病的组方思路,分析王旭高辨治痰饮病的用药规律.方法 以《王旭高临证医案》所载《痰饮》《痰喘》《肝风痰火》篇章的医案建立数据库,采用Excel 2017软件对所有中药进行频次及性味、归经分析,对频次≥10的中药则采用IBM SPSS Modeler 18软件进行基于Apriori算法的关联规则分析、采用SPSS 25.0软件进行基于Ochiai算法的聚类分析.结果 共纳入医案80个,涉及处方114首,包含中药191味,高频用药主要有茯苓、半夏、陈皮、白术、苦杏仁等;王旭高治疗痰饮病用药药性主要以温性为主,其次为寒性、平性,药味以甘、苦、辛为主,归经主要归肺、脾、胃、肝、肾经;关联规则分析得到款冬花-苦杏仁、半夏-干姜、钩藤-石决明等核心药对;聚类分析得到8组核心药物组合.结论 王旭高辨治痰饮病时,注重多脏腑同治以协调脏腑间平衡,重视痰饮病兼夹寒、火、湿邪等复杂性病因,注重顾扶正气以退却邪气,调畅三焦以疏通气机.多以三焦同治、通阳化痰、清肝息风为法,用药治以甘温,佐以苦辛.

    数据挖掘王旭高临证医案王旭高痰饮病用药规律

    基于DNA条形码序列的辽宁省龙胆药材鉴定研究

    薛嘉宁赵容于莹高铭泽...
    103-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内转录间隔区(ITS)碱基序列,运用DNA条形码技术对辽宁省9个地区道地药用植物龙胆Gentiana scabra Bge.药材进行鉴别分析.方法 利用DNA试剂盒提取法提取26批龙胆样本药用部位DNA,对ITS序列部分进行PCR扩增并双向测序,从Genbank下载药用植物龙胆的其他来源和外群序列,运用SeqMan 7.1.0软件对测序结果进行拼接,使用MEGA 7.0软件分析数据,计算K2P遗传距离,并利用邻接(NJ)法建立系统发育树进行分析.结果 根据NJ聚类树结果可知,不同来源的龙胆样品可聚为一大支,其中坚龙胆和三花龙胆分别聚为一支,区别较明显;龙胆与条叶龙胆聚为一支,亲缘关系较近,且结合变异位点与遗传距离可知,龙胆与条叶龙胆的碱基序列相似,种间差异较小.26批样本中仅1个样品出现种内变异,其余样本碱基序列均相同,"清原龙胆"与辽宁省其他地区龙胆样品无明显差异.结论 使用ITS序列的DNA条形码技术可用于龙胆药材及其不同来源的基原植物的种内和种间鉴别,且成功率较高.

    龙胆碱基序列DNA条形码,分类学辽宁省

    高惠然运用经方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经验

    李晟尧王雅洁张业李子颢...
    108-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惠然教授将中医思维与西医病理相结合,认为脾肾两虚是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基本病机,阴阳亏损贯穿病程始终,湿浊、瘀血是主要病理产物和致病因素,临证针对患者不同情况,以标本兼治为原则,重视脾肾同调,灵活运用经方,主要治以温阳补肾健脾以祛湿,或养阴化瘀通络以利水,或扶正降浊以固本,并兼顾日常调护以内养正气,可取得良好疗效.

    肾病综合征经方脾肾同调高惠然名医经验医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