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中国中医研究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中国中医研究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

曹洪欣

月刊

1673-4246

guowaiyixue@yahoo.com.cn

010-64014411-3225

100700

北京市东直门内南小街16号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Journal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华医学会、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主办。本刊以反映国内外中医药学研究的最新进展,促进国内外中医药学的学术交流为己任,以中医药科研、临床、生产、管理工作者为主要对象,介绍中医药学领域有关的新进展、新技术和新方法。开设了专题论坛、特别报道、临床研究、实验研究、临床调研、思路与方法、研究动态、信息研究、临床报道、临证心得、综述等栏目。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柚皮苷通过调控TGF-β1/Smad2信号通路改善脓毒症急性肺损伤

    何萍萍邓宇王俞涵张臻...
    465-47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柚皮苷对脓毒症急性肺损伤模型大鼠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30只雄性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柚皮苷低剂量组、柚皮苷中剂量组、柚皮苷高剂量组,每组6只.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均行盲肠结扎穿刺术建立脓毒症相关的急性肺损伤模型.造模后,柚皮苷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灌胃20、40、80 mg/kg柚皮苷,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灌胃等体积蒸馏水,1次/d,给药2 d.采用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学变化,ELISA检测肺泡灌洗液(BALF)中IL-1、IL-6、IL-18水平,免疫荧光法检测肺组织TNF-α表达,Western Blot检测肺组织TGF-β1、转化生长因子β受体Ⅰ(TGF-βR1)、Smad2蛋白表达.另设激动剂组、柚皮苷加激动剂组,每组6只,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各组肺组织TGF-β1、Smad2蛋白表达,验证柚皮苷对TGF-β1、Smad2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柚皮苷各剂量组肺组织病理性损伤明显减轻,BALF中 IL-1β、IL-6、IL-18 水平降低(P<0.01),肺组织 TNF-α 及 TGF-β1、TGF-βR1、Smad2 蛋白表达降低(P<0.01或P<0.05).进一步验证发现,激动剂组TGF-β1、Smad2免疫组化评分升高(P<0.01),柚皮苷加激动剂组TGF-β1、Smad2蛋白表达降低(P<0.01).结论 柚皮苷可减轻大鼠肺部炎症反应以保护脓毒症相关的急性肺损伤,其保护作用与抑制TGF-β1/Smad2信号通路有关.

    柚皮苷脓毒症急性肺损伤炎症大鼠

    基于生物信息学技术和实验验证探讨肝胃百合汤治疗胃溃疡作用机制

    谢欣阳凌峰喻斌
    471-47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生物信息学研究肝胃百合汤治疗胃溃疡的潜在作用机制,并通过动物实验进行验证.方法 利用TCMSP、DisGeNET、GeneCards数据库检索肝胃百合汤活性成分、作用靶点及胃溃疡作用靶点,取交集后通过STRING数据库获取交集靶点蛋白相互作用数据,并采用Cytoscape 3.10.0软件构建PPI网络,获取关键靶点和关键成分,利用DAVID在线分析数据库对关键靶点进行GO功能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通过动物实验进行验证.将36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奥美拉唑组、肝胃百合汤组,每组9只.各组大鼠灌胃相应药物7 d后,禁食不禁水24 h,复灌胃1次,给药1h后灌胃吲哚美辛80 mg/kg制备胃溃疡大鼠模型,给药3 h后麻醉取材,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大鼠胃组织Caspase-3蛋白表达.结果 获得肝胃百合汤活性成分234个,靶点290个,治疗胃溃疡作用靶点6496个,筛选出肝胃百合汤治疗胃溃疡潜在靶点213个.GO功能富集条目437条,KEGG通路富集条目153条.与模型组比较,肝胃百合汤组、奥美拉唑组Caspase-3蛋白表达降低(P<0.05).结论 肝胃百合汤治疗胃溃疡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槲皮素、β-谷甾醇等关键成分,作用于AKT1、CASP3等关键靶点,调控Apoptosis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等发挥抑制凋亡作用.

    胃溃疡肝胃百合汤生物信息学动物实验大鼠

    高通量测序筛选丹参活性成分调控人肺腺癌A549细胞lncRNA-mRNA相关性研究

    郑琦贺妍薛超朱广辉...
    479-48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筛选丹参活性成分隐丹参酮、丹参酮ⅡA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相关差异表达的长链非编码RNA(lncRNA)、信使RNA(mRNA),构建基因调控网络,从基因水平探索丹参活性成分调控人肺腺癌A549细胞的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方法 培养A549细胞,通过细胞增殖实验确认隐丹参酮、丹参酮ⅡA的有效剂量.将A549细胞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对照组、隐丹参酮组及丹参酮ⅡA组,干预24 h后,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并使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各组A549细胞中lncRNA、mRNA表达情况.通过分析隐丹参酮、丹参酮ⅡA作用的相关差异基因表达谱,对差异基因进行GO功能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 细胞周期结果显示,隐丹参酮组、丹参酮ⅡA组G0/G1期细胞比例升高(P<0.01),S期细胞比例降低(P<0.01),隐丹参酮组G2/M期比例降低(P<0.01).高通量测序结果发现,隐丹参酮能够上调4 698个lncRNA,下调1 557个lncRNA,上调4 810个mRNA,下调5 644个mRNA.丹参酮Ⅱ A能够上调1 348个lncRNA,下调1 299个lncRNA,上调4 646个mRNA,下调4 741个mRNA.将有差异的lncRNA和mRNA进行功能与通路富集分析显示,隐丹参酮、丹参酮ⅡA差异表达基因主要与细胞周期、自噬、AMPK信号通路、FoxO信号通路、EGFR信号通路等相关.GAS5可能是隐丹参酮和丹参酮ⅡA起到抑制作用的靶点之一.结论 隐丹参酮、丹参酮ⅡA对A549细胞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存在lncRNA-mRNA差异表达基因谱,其与细胞周期及信号通路关系密切.

    隐丹参酮丹参酮ⅡA肺癌lncRNA测序转录组测序细胞周期

    基于 UPLC-Q-Exactive Orbitrap-MS 技术分析炙淫羊藿炮制前后对细胞内源性代谢物的影响

    袁子民原明月王静卢方晋...
    485-49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细胞代谢组学分析炙淫羊藿炮制前后对小鼠黑色素瘤细胞(B16细胞)内源性代谢物的影响,探讨炙淫羊藿炮制前后的药性变化.方法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级杆轨道阱质谱(UHPLC-Q-Exactive Orbitrap-MS)技术,对淫羊藿、炙淫羊藿干预的B16细胞内源性小分子进行代谢组学分析,获取组间差异代谢产物,并基于MetaboAnalyst 5.0数据库分析相关代谢通路.结果 经炙淫羊藿及其生品干预后,B16细胞中13个细胞内源性差异性代谢物发生变化,分别为丙氨酸、肉毒碱C3∶0、谷氨酸-1、乳酸、异亮氨酸、胆碱、磷脂酰胆碱(34∶2、36∶2)、游离脂肪酸、柠檬酸、肉毒碱C4∶0、溶血磷脂酰胆碱16∶0、苹果酸,且炮制品对差异代谢物的影响强于生品.涉及的主要通路有瓦博格效应、丙酮酸代谢、苹果酸-天冬氨酸穿梭、丙酮醛降解等.结论 淫羊藿、炙淫羊藿对细胞代谢途径有一定影响,可能与淫羊藿炮制前后药效作用、寒热药性变化有关.

    淫羊藿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级杆轨道阱质谱细胞内源性代谢物

    基于总评归一化法结合响应面设计优化祛寒逐风颗粒醇沉工艺

    甄世福张志瑞毕映燕李季文...
    492-49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优化祛寒逐风颗粒的醇沉工艺.方法 以醇沉终点乙醇体积分数、浓缩液相对密度、醇沉时间为考察因素,以秦艽中龙胆苦苷含量、威灵仙中齐墩果酸含量、干膏率3个指标的总评归一值(Z值)为评价指标,采用星点设计-响应面法优化醇沉工艺.结果 祛寒逐风颗粒最佳醇沉工艺为:浓缩液相对密度1.08g/ml(90~95℃),醇沉终点乙醇体积分数为62%,静置16 h.结论 采用总评归一化法结合响应面设计优选的醇沉工艺稳定可行,预测性良好,可为其规模化生产提供依据.

    中药工艺改进祛寒逐风颗粒龙胆苦苷齐墩果酸总评归一值星点设计

    基于传统及现代方法的白花蛇舌草及其地方习用品鉴别研究

    辛雪颖范崇庆金艳冯学锋...
    498-50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对白花蛇舌草及其2种地方习用品(伞房花耳草、纤花耳草)的性状、显微特征和HPLC指纹图谱全面分析比较,对三者进行鉴别研究.方法 采用传统方法观察三者性状,鉴别茎横切面、叶横切面、果实横切面、种子横切面及药材粉末特征;采用HPLC指纹图谱比较三者色谱峰差异.结果 性状项下,白花蛇舌草茎为圆柱形,蒴果单生或双生于叶腋,扁球形,直径2~3 mm,果柄长;伞房花耳草和纤花耳草为四棱柱形,伞房花耳草为2~5蒴果呈伞房花序生于叶腋,球形,直径1~1.5 mm,具细长的柄;纤花耳草1~3蒴果簇生于叶腋,卵圆形,边缘有纵棱,直径约1.5 mm,无柄,叶干时边缘反卷呈长针状.鉴别项下,白花蛇舌草茎横切面呈类圆形,叶中脉处下方突起,内果皮纤维层由2层纤维细胞组,种皮细胞表面观为多边形,壁上密布细小红棕色或黄棕色的疣状点;伞房花耳草茎横切面为四棱形,种皮细胞表面观为多边形,壁波状弯曲,壁上没有疣状点;纤花耳草中脉上方略四陷,下方不突起;内果皮纤维层由8~13层纤维细胞组成.HPLC指纹图谱分析结果显示,白花蛇舌草与常见地方习用品有各自特征色谱峰,有一定差别.结论 传统和现代方法均显示白花蛇舌草及伞房花耳草、纤花耳草在性状、组织显微横切面、粉末特征、化学成分方面存在一定差异,可有效区分白花蛇舌草及其2种地方习用品.

    中药性状鉴定中药显微鉴定白花蛇舌草伞房花耳草纤花耳草HPLC指纹图谱鉴别

    基于VOSviewer和CiteSpace的开心散研究现状及热点可视化分析

    张辉兰王若玲文峻黄鹏...
    506-5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开心散的研究现状及热点.方法 检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重庆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PubMed及Web of Science建库至2023年1月10日发表的开心散研究文献.采用CiteSpace 6.2.R2和VOSviewer 1.6.16软件对纳入文献的文献类型、来源期刊、发文量、作者、机构、关键词等数据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 纳入文献235篇,以中文期刊论文为主,涉及来源期刊87种,其中《中国中药杂志》和J.Ethnopharmacol发文较多.开心散年发文量整体呈上升趋势,涉及505位作者,形成了以刘屏、姜艳艳等为核心的研究团队;纳入文献作者来自99家研究机构,机构间的合作以地理区域相同和相近单位、中医药大学及其附属医院为主;关键词共现聚类网络、关键词共现时间网络和关键词突现分析结果表明,开心散主要活性成分组成(人参皂苷类、茯苓酸、细辛醚类、酮类和寡糖酯类)、检测方法(HPLC及液质联用)、开心散药理作用(抗老年痴呆、抗抑郁)、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是当前研究热点和发展动向.结论 开心散的研究多集中于AD、抑郁症等疾病作用机制和临床研究,其中开心散主要活性成分研究是近年热点内容,而药理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等发展趋势较好,基于组方活性成分与功效相关性可能成为开心散研究新的热点方向.

    散剂(中药)开心散研究现状研究热点文献计量学可视化分析

    基于古今医案云平台的《普济方》乳痈治疗用药规律研究

    刘爽张樱子李宗友
    514-5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普济方》中治疗乳痈方剂的用药特点、组方规律,为现代中医临床治疗乳痈提供参考.方法 筛选《普济方·妇人诸疾门》"乳痈""妒乳"两部分中治疗乳痈的处方,运用古今医案云平台V2.3.5对处方数据进行用药频次、药性、药味、归经、功效分析,对高频用药进行聚类分析和关联规则分析.结果 共纳入处方141首,涉及中药201种,使用频次排名前10位的药物依次为甘草、芍药、大黄、当归、黄芪、乳香、瓜蒌、人参、黄芩、皂角刺.用药药性以寒性为主,药味以甘味为主,归经以脾经为主,功效以清热解毒为主.对高频药物进行聚类分析可得3类,分别为人参-黄芪-当归-大黄、黄芩-芍药-甘草、瓜蒌-乳香-皂角刺.对高频药物进行关联分析,发现黄芪与芍药、当归、甘草、人参之间的关联性较大.结论 《普济方》中乳痈的病机以湿热毒瘀、气血亏虚为主,治疗扶正重在补益肝脾气血,祛邪重在除湿清热解毒,化痰散结消瘀,另据病情,随症加减.

    乳痈《普济方》古今医案云平台用药规律数据挖掘

    2016-2022年中药新药批准及受理情况分析

    李学臻陈丽诗平夏婷周祥...
    519-5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国内中药新药品种申报批准现状,为中药新药开发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咸达数据库2016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的药品注册数据,对此阶段中药新药批准和申报信息进行系统整理,从申请品种数量、注册分类、治疗领域、处方来源、剂型分布、研发周期、临床研究及对照药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 2016-2022年申报品种265个,申报以1.1类(原6类)复方制剂最多,剂型以载药量大的颗粒剂、胶囊剂、片剂为主,治疗领域集中在呼吸、精神神经类、消化及心脑血管疾病等.2016-2022年批准的中药新药品种共29个,其中2021-2022年19个,注册分类以1.1类为主,治疗领域主要为呼吸系统、妇科和精神神经疾病等;处方药味数多为6~15味,用药以甘草、麻黄、黄芩、半夏、茯苓、石膏为主;剂型以颗粒剂、胶囊剂、片剂等常规口服剂型为主;临床试验主要开展Ⅱ期、Ⅲ期;研发周期约10~20年;处方来源以临床经验方、医院制剂为常见.结论 我国已逐渐建成一个相对完整的中药新药开发生态系统,有助于开发出更多优质中药.

    中药新药开发审评审批批准上市新药临床试验申请新药上市许可申请数据分析

    王松龄运用化浊醒神法治疗发作性睡病经验

    王炫懿王伟民朱小党丁瑞丛...
    526-5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王松龄教授认为,发作性睡病以痰浊瘀窍、脾肾阳虚为核心病机,属本虚标实之证,主要以脾肾阳虚为本,湿、浊、痰、瘀阻滞脑络为标,其中浊邪贯穿病程始终,使本病具有阴邪内盛的特点.故以化浊醒神、补脾温肾为基本治法,二者兼顾,并以调和阴阳为本,以平为期,才能获得良好疗效.

    发作性睡病化浊醒神补脾温肾王松龄名医经验医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