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世界临床药物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世界临床药物
世界临床药物

月刊

1672-9188

wcd@pharmadl.com

021-62894305

200040

上海市北京西路1320号

世界临床药物/Journal World Clinical Drugs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的前身是《国外医药:合成药 生化药 制剂分册》,是由国家经贸委医药工业信息中心站、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中国化学制药工业协会联合主办的,创刊于1980年,距今已有二十多年的历史,主要报道国内外医药工业发展的前沿信息和最新制药技术,为推动我国制药工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成为国家级学术期刊和国内首批批准刊登处方药广告的专业媒体,入选全国学术期刊网。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地佐辛联合舒芬太尼对锁骨骨折内固定术术后镇痛的效果观察

    薛晓慧田皇华冯勇赵超...
    864-8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单用舒芬太尼与联合地佐辛对锁骨骨折内固定术术后镇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我院择期行锁骨骨折内固定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S组和C组,每组30例.两组术后均予静脉自控镇痛,S组予舒芬太尼,C组予舒芬太尼联合地佐辛.记录两组基本情况、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1h(T1)、6h(T2)、12 h(T3)、24h(T4)、48h(T5)]、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患者满意度评级.结果 两组基本特征无显著差异(P>0.05).T1、T2时,两组VA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3、T4、T5时,S组VAS评分显著高于C组(P<0.0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C组患者满意度高于S组.结论 地佐辛联合舒芬太尼用于锁骨骨折内固定术术后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单用舒芬太尼.

    地佐辛舒芬太尼锁骨骨折术后镇痛

    重组人脑利钠肽联合超滤对老年心力衰竭急性期生物标志物影响研究

    纪静张蕾
    869-875,89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重组人脑利钠肽(recombinant human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rhBNP)联合静脉血液超滤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失代偿期患者N-末端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葡萄糖调节蛋白(glucose-regulatory protein,GRP)78、正五聚蛋白(pentraxin,PTX)3 及生长分化因子(growth differentiation factor,GDF)-15的影响.方法 纳入我院2021年1月至2023年11月收治的130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失代偿期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每组65例.试验组采用常规疗法+静脉血液超滤+rhBNP,对照组采用常规疗法+静脉血液超滤.统计分析两组临床疗效、心功能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ameter,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systolic diameter,LVESD)及血清NT-proBNP水平]、GRP78、PTX3、GDF-15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试验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6.92%vs 81.54%,x2=4.029,P=0.046).治疗后,两组LVEF均较治疗前升高(P<0.01),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1),LVEDD、LVESD及血清NT-proBNP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且试验组低于于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后血清GRP78、PTX3及GDF-15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或P<0.01),且试验组低于于对照组(P<0.05或P<0.0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6.15%vs 16.92%,x2=0.369,P=0.642).结论 rhBNP联合血液超滤能够减轻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失代偿期患者心肌炎症损害及应激损伤,增强心脏泵血能力,降低心脏容量负荷,整体改善心功能.

    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失代偿期重组人脑利钠肽血液超滤N-末端脑钠肽前体

    老年患者利奈唑胺相关贫血的危险因素分析

    马红玲宫兆堂斯日古楞
    876-88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老年患者利奈唑胺相关贫血的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2020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在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接受利奈唑胺治疗的老年患者资料,分为贫血组及非贫血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人口统计学特征、感染部位、感染指标、是否接受连续肾脏替代治疗、快速序贯器官衰竭评估(quick 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qSOFA)评分、实验室检查指标、肾小球滤过率估算值(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以及用药情况等差异.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患者利奈唑胺相关贫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共纳入104例患者,贫血组19例(18.3%),非贫血组85例(81.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发现用药疗程(P=0.003)、eGFR(P=0.008)及qSOFA评分(P=0.002)是发生利奈唑胺相关贫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老年患者利奈唑胺相关贫血与用药疗程、eGFR及qSOFA评分有关,临床应予以重视.

    利奈唑胺贫血危险因素

    基于德尔菲专家会商法制定临床研究培训课程核心内容和培训形式研究

    张睿高湘金沈范玲子李思源...
    882-88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本研究应用德尔菲专家会商法,筛选出临床研究专题培训课程核心内容及培训形式,以期提升临床研究培训的针对性,保障临床研究高质量开展.方法 采用德尔菲法,邀请16名相关领域专家进行两轮次评分,基于评分加权平均值、评分等级和、变异系数及满分比等指标,综合确定临床研究规范课程的架构,明确培训内容、课程时长安排、培训形式和考核方式等内容.结果 两轮专家积极系数均为1.00,课程内容、时长安排、培训形式及考核方式在第1轮的权威系数分别为0.80、0.89、0.88和0.81;第2轮权威系数分别为0.85、0.90、0.91和0.94;第2轮协调系数分别为0.60、0.87、0.65和0.67,专家意见趋势一致.依据期望值(expected value,EV)综合评价,排在前10位的培训内容包括:临床研究数据分类和统计分析基础(EV=1.00)、临床研究设计要点和规范(EV=2.13)、临床研究选题和研究分类(EV=3.13)、临床研究的数据采集和过程管理(EV=4.63)、临床研究科学性立项和伦理审查(EV=5.75)、病例报告表设计和编制(EV=6.38)、临床研究数据质量核查和质控要点(EV=6.50)、临床研究相关管理要求(EV=7.63)、科研论文撰写要点和规范(EV=8.63)以及临床研究数据集和数据统计分析(EV=9.50);最佳培训时长安排为45分钟、最佳培训形式为现场授课,最佳考核方式为课堂参与度+培训后笔试.结论 本研究筛选出临床研究培训最需要的前10位培训内容,并确定最佳培训时长和考核形式.建议今后在设置临床研究培训课程时,可参考并积极采用上述培训模式,改善培训效果,提高医务人员的临床研究能力,为临床用药提供新思路和新方向.

    德尔菲法临床研究培训课程开发培训形式考核方式培训时长

    左西孟旦致肌肉痉挛伴低钾血症1例分析

    薛芝戚冉冉
    887-890页
    查看更多>>摘要:左西孟旦作为一种新型正性肌力药,在急性心力衰竭治疗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多,现报道1例左西孟旦引起肌肉痉挛伴低钾血症患者.该患者泵入左西孟旦时出现肌肉痉挛,暂停泵入并予葡萄糖酸钙处理好转后.减速泵入后再次出现肌肉痉挛,再次给予葡萄糖酸钙,电解质检测示低钾血症,停止泵入并予补钾治疗后症状好转.经药物不良反应相关性评价,肌肉痉挛和低血钾症与左西孟旦的使用存在"可能"关系.通过分析该病例,提示临床医务工作者在使用左西孟旦期间应加强电解质水平监测,及时识别并处理不良反应.

    左西孟旦药物不良反应肌肉痉挛低钾血症

    补铁治疗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机制和潜在获益研究进展

    滕苗苗伍锋樊民
    891-896页
    查看更多>>摘要:铁缺乏影响着全球约三分之一的人口,在老年人、女性以及某些慢性疾病患者中尤为多见.铁缺乏对于冠状动脉疾病、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HF)、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PAH)以及接受心脏手术的患者均有着不利影响,约50%的HF患者和PAH患者合并铁缺乏.抗血栓药物的广泛使用会增加出血风险,进而导致出血相关缺铁性贫血的发生率增高.近期研究表明,补充铁剂可显著改善射血分数降低HF患者生活质量及再入院率.但其在各类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机制尚不明确.该文将从补铁治疗在各类心血管疾病中获益的证据出发,对其在各类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机制及潜在获益作综述.

    补铁治疗心血管疾病心力衰竭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新药治疗研究进展

    王晗纯成娟
    897-902页
    查看更多>>摘要: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primary 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特征为血小板破坏增加和巨核细胞成熟不足.近年来,随着对ITP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脾酪氨酸激酶、布鲁顿酪氨酸激酶、新生儿Fc受体抑制剂、血小板去唾液酸化、B细胞活化因子和经典补体途径相关新药逐渐成为ITP治疗的热点.现就近年来ITP新药研究进展作综述,旨在为今后根据发病机制、经济情况等选择合适的个体化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酪氨酸酶抑制剂新生儿Fc受体抑制剂B细胞活化因子抑制剂补体抑制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