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现代药物与临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现代药物与临床
现代药物与临床

邹美香

双月刊

1674-5515

dc@tiprpress.com

022-23006823

300193

天津市南开区鞍山西道308号

现代药物与临床/Journal Drugs & ClinicCSTPCD
查看更多>>《国外医药·植物药分册》于1980年创刊,是由天津药物研究院和中国药学会主办,集学术、技术和信息于一体的医药专业期刊。设有综述与编译、植化研究、质量研究、药理研究、临床研究、法规与管理、市场动态、专利摘要、植物药数据库、参考资料、专题文献题录等栏目,全方位向读者提供国外有关植物药研究的新技术,各国对民间药、传统药的重新评价与植物药专利介绍,市场动态及世界各国政府、药品监管机构和行业协会制定的或将要制订的各种法律、法规和政策。准确、迅速地报道国外植物药领域的新成果、新技术、新理论和新动向,为医药研究单位、高等院校、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医院和制药企业中的科研选题、产品开发等提供有益的启示。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鼻咽清毒颗粒通过调节铜离子转运蛋白CTR1逆转鼻咽癌细胞顺铂耐药的作用效应及机制研究

    石子叶林娟杨冰徐科一...
    1937-19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鼻咽清毒颗粒逆转鼻咽癌细胞顺铂耐药的作用效应,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MTS法检测系列质量浓度鼻咽清毒颗粒对人鼻咽癌CNE-2、人鼻咽癌顺铂耐药CNE2/DDP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计算鼻咽清毒颗粒对CNE-2、CNE2/DDP 细胞的耐顺铂半数抑制浓度(IC50)的影响;流式细胞技术测定 CNE2/DDP 的细胞凋亡情况;采用 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CNE2/DDP细胞中铜转运蛋白和抗凋亡蛋白的表达.结果 CNE2/DDP细胞的顺铂耐药指数为RI值为 3.03;与顺铂组比较,鼻咽清毒颗粒0.1、1、10 mg/mL组分别与系列质量浓度的顺铂联用,对CNE-2细胞顺铂IC50分别降低12.19%、46.37%、63.81%;CNE2/DDP细胞顺铂IC50 分别降低 61.75%、70.42%、83.82%.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结果表明,与顺铂组比,顺铂+鼻咽清毒颗粒 0.1、1、10 mg/mL组CNE2-DDP晚期凋亡或坏死细胞增加(P<0.01);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结果表明,与顺铂组比较,顺铂+鼻咽清毒颗粒 0.1、1、10 mg/mL组铜特异性转运蛋白(CTR1)蛋白的表达均显著升高,B细胞淋巴瘤 2(Bcl-2)、骨髓细胞白血病序列 1(Mcl-1)的表达显著降低(P<0.05、0.01).结论 鼻咽清毒颗粒具有增强鼻咽癌细胞顺铂敏感性、逆转CNE2/DDP细胞顺铂耐药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增加CTR1 蛋白表达,降低Bcl-2、Mcl-1 蛋白表达有关.

    鼻咽清毒颗粒鼻咽癌顺铂耐药铜特异性转运蛋白B细胞淋巴瘤2骨髓细胞白血病序列1

    五子衍宗丸对少弱精子症小鼠生精功能、IP6K1表达及线粒体DNA甲基化影响

    高瑞芳孙丽丽张桂贤李霞...
    1944-195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五子衍宗丸对少弱精子症小鼠生精功能、六磷酸肌醇激酶 1(IP6K1)表达及线粒体DNA(mtDNA)甲基化的影响.方法 将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及五子衍宗丸(1、2、4 g/kg)组,每组 10 只.除对照组外,其他各组单次ip 40 mg/kg白消安.从造模第 2 天开始,各组按剂量ig给药,给药 4 周后计算睾丸和附睾脏器系数,检测精子数量和活力,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小鼠睾丸病理组织学改变,TUNEL染色观察睾丸细胞凋亡情况,RT-qPCR、Western blotting和免疫组化(IHC)染色检测IP6K1 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DNA甲基转移酶 1(DNMT1)表达,焦磷酸测序检测mtDNA D-loop甲基化,RT-qPCR检测线粒体基因表达.结果 五子衍宗丸可恢复少弱精子症小鼠的睾丸和附睾系数,显著提高精子数量和活力,明显改善睾丸组织病理学损伤和生精细胞的凋亡,显著促进IP6K1的表达,显著抑制DNMT1表达和线粒体D-loop甲基化水平,显著上调线粒体编码基因的表达(P<0.5、0.1、0.001).结论 五子衍宗丸可改善少弱精子症小鼠的生精功能,其机制可能与促进IP6K1 表达,抑制DNMT1/mtDNA D-loop甲基化,进而促进线粒体编码基因的表达有关.

    五子衍宗丸白消安少弱精子症六磷酸肌醇激酶1线粒体DNA甲基化甲基转移酶1

    柚皮素调节cGAS/STING信号通路对牙周炎大鼠的治疗作用

    叶莲妹齐雪
    1954-19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柚皮素调节GMP-AMP合成酶(cGAS)/干扰素基因刺激因子(STING)信号通路对牙周炎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 取SD大鼠通过双侧上颌第一磨牙颈部结扎法建立牙周炎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柚皮素 50、100 mg/kg组及柚皮素 100 mg/kg+楝酰胺(RocA)0.67 mg/kg组,每组各 10 只,另取10 只正常大鼠不做处理设为对照组.观察大鼠牙周炎症状并以Micro-CT扫描其牙槽骨,评测各组探诊深度(PD)、龈沟出血指数(SBI)、牙槽骨吸收量、骨密度、骨体积分数与骨小梁数目;以苏木精-伊红(HE)与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染色分别检测大鼠牙周组织病理形态、炎性细胞数与牙槽骨破骨细胞数;以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测量各组大鼠血清与牙周组织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IL)-6、IL-8 水平;以免疫印迹法检测各组大鼠牙周组织cGAS/STING通路蛋白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PD、SBI、牙槽骨吸收量、炎性细胞数、破骨细胞数、血清与牙周组织CRP、IL-6、IL-8 水平、cGAS与STING蛋白表达显著升高,骨密度、骨体积分数与骨小梁数目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柚皮素各剂量组大鼠PD、SBI、牙槽骨吸收量、炎性细胞数、破骨细胞数、血清与牙周组织CRP、IL-6、IL-8 水平、cGAS与STING蛋白表达均显著降低,牙槽骨骨密度、骨体积分数与骨小梁数目均升高(P<0.05),且呈剂量相关性.与柚皮素 100 mg/kg组比较,柚皮素+RocA组大鼠PD、SBI、牙槽骨吸收量、炎性细胞数、破骨细胞数、血清与牙周组织CRP、IL-6、IL-8 水平、cGAS与STING蛋白表达显著升高,牙槽骨骨密度、骨体积分数与骨小梁数目降低(P<0.05).结论 柚皮素可通过减弱cGAS/STING信号活性而抑制牙周炎大鼠炎症,进而减轻其牙周组织损伤,缓解其牙槽骨骨吸收并修复其骨微结构,最终改善其临床症状.

    柚皮素牙周病GMP-AMP合成酶干扰素基因刺激因子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和基因芯片验证右美托咪定治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

    伍海军钱朝智陈先忠王盛...
    1961-19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生物信息学分析右美托咪定治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结合分子对接和基因表达综合库(GEO)芯片验证明确核心基因.方法 采用PubChem和GeneCards筛选右美托咪定和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交集靶点,建立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确定Hub基因,进行基因本体(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最终采用分子对接和GEO芯片数据验证Hub基因.结果 右美托咪定和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 43 个交集靶点,PPI筛选得到41 个节点和 103条边的拓扑网络,Hub基因为5-羟色胺受体 2A(HTR2A)、阿片受体mu 1(OPRM1)、多巴胺受体D2(DRD2)、溶质载体家族 6 成员4(SLC6A4)、谷氨酸代谢型受体 5(GRM5)、细胞色素P450 家族2 亚家族C成员 19(CYP2C19)、溶质载体家族 6 成员3(SLC6A3)、核受体亚家族 3C组成员1(NR3C1)、糖原合成酶激酶 3β(GSK3β).GO和KEGG分析显示右美托咪定干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涉及254种生物学功能和58条信号通路.分子对接验证Hub基因均具有良好的亲和力,GSE23160芯片验证预测DRD2、GSK3β和NR3C1 具有差异性(P<0.05).结论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和基因芯片验证了右美托咪定通过多靶点、多生物学功能、多通路干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并验证DRD2、GSK3β、NR3C1可能是核心基因,预测关键诊断基因和潜在治疗基因,为进一步研究奠定坚实基础.

    右美托咪定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核心基因多巴胺受体D2糖原合成酶激酶3β核受体亚家族3C组成员1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实验验证辣椒素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的保护作用机制

    魏法权刘学谦
    1969-197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辣椒素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的保护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 联合TCMSP、DAVID网站进行网络药理学分析,探寻辣椒素抗急性心肌梗死可能的作用靶点及通路.48 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辣椒素(20 mg/kg)组、辣椒素+2-MeoE2(30 mg/kg)组,各组ig相应药物连续 14 d,1 次/d.采用心脏超声观察大鼠心肌功能的变化,试剂盒检测血清中心肌酶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乳酸脱氢酶(LDH)和心肌肌钙蛋白(cTnT)水平.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心脏组织的组织学变化.实时荧光定量检测低氧诱导因子-1A(HIF-1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红素加氧酶 1(HMOX1)、B淋巴细胞瘤-2(Bcl-2)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大鼠心肌组织中HIF-1A、Bcl-2 蛋白水平.结果 网络药理学研究分析显示辣椒素抗急性心肌梗死靶点富集显著性最高的通路为HIF-1 信号通路.动物实验显示,与模型组相比,辣椒素组心肌细胞凋亡率明显减少,血清CK、CK-MB、LDH和cTnT水平均明显下降,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明显下降,左室短轴的缩短率(LVFS)、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每搏量(SV)明显增加(P<0.05、0.01),同时HIF-1A、VEGF、HMOX1、Bcl-2 mRNA表达明显增加,HIF-1A、Bcl-2 蛋白表达也明显升高(P<0.01).与辣椒素组相比,辣椒素+2-MeoE2 组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的保护作用明显减弱.结论 辣椒素可能通过调节HIF-1A、VEGF、HMOX1、Bcl-2 等核心靶标,干预HIF-1 等信号通路的活性,进而发挥抗急性心肌梗死的作用.

    辣椒素急性心肌梗死低氧诱导因子-1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血红素加氧酶1B淋巴细胞瘤-2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实验验证探讨雷公藤多苷致睾丸损伤的机制

    赵丽贾姝吴静怡邵静萍...
    1978-198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应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对雷公藤多苷引起睾丸损伤机制进行研究,探讨潜在靶点和作用机制,并进行动物实验验证,为后续该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新的研究策略.方法 依托文献查询和TCMSP、GeneCards、OMIM、Metascape数据库挖掘雷公藤多苷中有效成分信息,挑选主要药物活性成分及与睾丸损伤相关性靶点,构建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使用Metascape数据库对核心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基因注释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并进行分子对接和动物实验验证.结果 共筛选出雷公藤多苷18 个活性成分,其中雷酚萜醇、苯代南蛇碱、雷公藤对醌A等为主要活性成分;雌激素受体 1(ESR1)、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等为核心靶点;KEGG富集分析雷公藤多苷活性成分作用于睾丸损伤的通路主要涉及癌症信号通路、cAMP信号通路、Ras信号通路等;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结果分析显示呋喃南蛇碱与蛋白激酶B1(Akt1)结合良好,雷公藤对醌A与肿瘤坏死因子(TNF)结合良好,苯代南蛇碱与ESR1 结合良好;动物实验中雷公藤多苷组ESR1、EGFR 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论 雷公藤多苷致睾丸损伤的机制可能与核心靶点ESR1、EGFR等密切相关.

    雷公藤多苷睾丸损伤网络药理学雷酚萜醇苯代南蛇碱雷公藤对醌A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研究大黄治疗膝关节炎的分子机制

    吴云飞袁胜超谭志超李征...
    1988-199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利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研究大黄治疗膝关节炎的分子机制.方法 通过TCMSP、PubChem、Swiss数据库收集到大黄的活性成分和潜在作用靶点.利用 GeneCards、OMIM、DisGeNET 数据库检索得到膝关节炎的相关靶点.利用Venny 2.1 绘制韦恩图,得到大黄治疗膝关节炎的交集靶点.基于STRING数据库,运用Cytoscape 3.10软件制作"药物-活性成分-潜在靶点-疾病"网络图,用拓扑分析筛选出核心靶点.利用DAVID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并通过Discovery Studio软件进行分子对接.结果 共筛选出 16 个大黄活性成分,包括大黄素、β-谷甾醇、大黄酸、大黄素甲醚等,筛选出蛋白激酶B1(Akt1)、基质金属蛋白酶 9(MMP9)、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原癌基因酪氨酸蛋白激酶(SRC)、胱天蛋白酶 3(CASP3)等核心靶点.大黄治疗膝关节炎的信号通路主要富集于癌症中的蛋白多糖通路、癌症通路、内分泌抵抗通路、前列腺癌通路、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信号通路、焦点黏附通路、人类巨细胞感染通路等.分子对接显示核心成分大黄素、β-谷甾醇、大黄酸、大黄素甲醚等与核心靶点 Akt1、MMP9、EGFR、SRC、CASP3 等对接程度良好.结论 大黄中大黄素、大黄酸等有效成分可能通过作用于Akt1、MMP9、EGFR等靶点调节多条信号通路,达到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作用.

    大黄膝关节炎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大黄素β-谷甾醇大黄酸

    UPLC-QTOF/MS法鉴定蕨麻中化学成分

    张凌云刘匡一
    1995-200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UPLC-QTOF/MS)鉴定蕨麻中化学成分.方法 Acquity UPLC HSS T3 色谱柱(100 mm×2.1 mm,1.8 μm);流动相:0.05%甲酸水溶液-乙腈,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3 mL/min;柱温:40℃;进样体积:2 μL.ESI电喷雾离子源正负离子扫描,二级IDA扫描模式下采集碎片数据.通过Sciex OS 2.0 数据处理软件结合数据库、对照品、部分文献和天然产物裂解规律对蕨麻水提液中化学成分进行鉴定.结果 共鉴定出 53 种化学成分,其中氨基酸类 10 个,酚酸类 8 个,萜酸类 4 个,黄酮类7 个,季胺类生物碱 1 个,其他类23 个.以野鸦椿酸、鞣花酸为例进行碎片离子裂解推测.结论 该方法准确稳定,适用于蕨麻中化学成分的鉴定,为后续的质量控制和物质基础研究提供参考.

    蕨麻化学成分野鸦椿酸鞣花酸UPLC-QTOF/MS

    UPLC法测定小柴胡颗粒中柴胡皂苷b1、b2

    王培许保海孙逸轩刘长利...
    2001-200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建立UPLC法测定小柴胡颗粒中柴胡皂苷b1、b2.方法 使用Acquity UPLC BHE C18 色谱柱(100 mm×2.1 mm,1.7 μm);流动相:水-乙腈,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54 nm;体积流量:0.3 mL/min;柱温:30℃;进样量3 μL.结果 柴胡皂苷b1、b2 线性范围分别为 0.006~0.374 mg、0.003~0.214 mg,平均回收率分别为 98.97%、99.35%,RSD值分别为 1.82%、1.16%.结论 所建立方法准确、稳定,重现性好,可用于小柴胡颗粒的质量控制和评价.

    小柴胡颗粒柴胡皂苷b1柴胡皂苷b2超高效液相色谱

    曲克芦丁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范玉红李丽张慧牛桂森...
    2006-20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曲克芦丁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 2020年 1 月—2023 年8 月巴彦淖尔市医院收治的 126 例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 63 例.对照组静脉滴注盐酸替罗非班氯化钠注射液,开始以 0.4 μg/(kg∙min)滴注 30 min,后以 0.1 μg/(kg∙min)维持 72 h,之后继续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静脉滴注曲克芦丁注射液,每次将 0.3 g溶于 5%葡萄糖注射液 250 mL,1 次/d.两组疗程均为2 周.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相关量表[功能综合评定量表(FCA)、改良Barthel指数(MBI)等]评分、血小板参数[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聚集率(PAgT)]及凝血指标[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D-二聚体(D-D)]变化.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 93.6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95%(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显著降低,而FCA、MBI评分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NIHSS、FCA、MBI评分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PLT均较同组治疗前显著升高,而MPV、PAgT均显著下降(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小板参数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PT显著延长,而FDP、D-D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凝血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急性进展性脑梗死采用曲克芦丁联合替罗非班治疗安全性较佳,能有效提高救治效果,减轻神经功能损害,加速患者功能状态恢复,且在进一步调节机体凝血功能和抑制血栓形成方面具有优势.

    曲克芦丁注射液盐酸替罗非班氯化钠注射液急性进展性脑梗死功能综合评定量表改良Barthel指数血小板功能凝血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