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
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

赵文杰

双月刊

1001-8751

kssfc@vip.163.com

028-84216030

610052

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龙潭都市工业集中发展区华冠路168号

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Journal World Notes on Antibiotics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国家科委和新闻出版署批准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家级抗生素药学类期刊。本刊主要刊登国内外抗生素药物的筛选、合成工艺、药物分析、药剂学、药理学、临床应用、生产情况方面的论著、综述、研究简报和行业信息报道等。2005年本刊的影响因子为1.122,2001-2005年5年影响因子为1.424。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机制及治疗药物

    罗丹马世伟王哲
    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是引起局部化脓和心内膜炎等多种感染的重要人兽共患革兰阳性病原菌.其传播速度快,致病力强,且耐药性日益严重,给全球公共卫生安全和动物养殖业造成了巨大威胁.这对深入了解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机制以及药物新靶点的开发提出了迫切需求.因此,本文对当前临床使用的抗生素的作用机制和耐药机理进行了综述,并特别关注了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以期望为临床防治细菌耐药和新药研制提供新的视角和参考.

    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机制蛋白质合成抑制剂核酸合成抑制剂细胞壁合成抑制剂

    铜绿假单胞菌的多黏菌素耐药机制

    黄心林成海恩李振鹏
    12-19页
    查看更多>>摘要:铜绿假单胞菌是一种革兰阴性的条件性致病菌,是如今临床最常见的病原菌之一.近年来由于各类抗生素在临床和生活中的大剂量、不规范使用,使铜绿假单胞菌对目前几乎所有的抗生素都产生了耐药性.多黏菌素作为对革兰阴性细菌作用颇强的一种抗生素,成为了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最后治疗手段之一.但是,对现阶段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样品分析表明,部分菌株已经逐渐表现出了对多黏菌素的耐药性.本文就铜绿假单胞菌对多黏菌素耐药机制的研究进行总结.

    铜绿假单胞菌多黏菌素耐药机制pmrABphoPQ

    碳青霉烯耐药革兰阴性杆菌的耐药机制及抗菌药物的研究进展

    刘洁赵建平
    20-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是一类非典型的β-内酰胺类药物,是目前抗菌谱最广、杀菌活性最强的抗生素,然而随着此类抗生素的广泛使用,碳青霉烯耐药革兰阴性杆菌(Carbapenem-resistant organism,CRO)在全球范围内扩散,导致临床选择抗菌药物越来越艰难,给临床治疗带来了新的挑战.本文从碳青霉烯酶的产生、通道蛋白的缺失、外排泵的过度表达、药物结合位点的改变、生物膜的形成等5个方面介绍了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机制,以及对抗菌药物的选择进行综述,为临床预防和治疗CRO提供科学依据.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革兰阴性杆菌耐药机制治疗药物耐药性联合用药

    噬菌体药物开发及质控研究进展

    杨蓉赵晨李端华饶峻...
    28-34页
    查看更多>>摘要:噬菌体治疗作为抗生素治疗细菌感染的替代方法之一,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科学家们的关注,该法主要用于针对由耐药菌及多重耐药菌(Multi-drug resistant,MDR)引起的公共卫生安全问题.如今,噬菌体在农业和兽医治疗方面及其在西方国家用于人类治疗方面越来越受到重视,过去几十年西方世界进行了许多临床试验和治疗探索,并且国外某些授权药店正在销售人用噬菌体药物.但噬菌体用于人类治疗时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噬菌体的高度特异性限制了其应用范围和噬菌体制剂管理法规不完善使得其不能进行规模化生产等.本文结合我国现行药典关于生物制品生产、制备及质量控制要求和欧洲药品管理局(The European Medicines Agency,EMA)近年来以噬菌体治疗药物批准途径的探索为参照,着重对噬菌体库构建与控制、噬菌体制备与质控和临床前测试等进行分析.

    噬菌体库细菌抗生素制剂制备工艺

    抗血小板药物的质量研究进展

    赵欢张春然王宇驰王瑛瑛...
    35-43页
    查看更多>>摘要:抗血小板药物近年来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其质量控制标准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本综述基于《中国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ChP 2020)、《美国药典》43版(USP 43)、《日本药典》17版(JP 17)等国内外及相关指导原则等参考资料,全面归纳了抗血小板药物在药典中的收录情况,对常见的抗血小板药物的质量控制方法进行总结,对含量测定和体内药物分析方法等项目进行全面分析,期望为抗血小板药物的研究与开发提供参考.

    抗血小板药物含量测定方法体内药物分析有关物质检查吩噻吡啶药物

    南充某三甲医院血培养分离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

    邵俊杰谢宁廖涛刘婧...
    44-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血培养分离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患者临床特征,探究血培养分离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2017-2022年血培养分离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住院患者的临床病史资料和实验室数据,分析血培养分离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2017-2022年血培养标本共分离金黄色葡萄球菌181株,其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49株,总检出率27.07%,各年检出率变化无明显趋势.分离率科室构成比前三位为肾内科(20.41%)、骨科(10.20%)、儿科(10.20%).患者以老年、男性为主,其感染部位以血流感染(83.67%)和肺部感染(48.98%)为主.49株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100%)、红霉素(87.76%)和克林霉素(73.47%)耐药率较高;132株对甲氧西林敏感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仅对青霉素(91.67%)耐药率较高.使用头孢菌素过往史和年龄为血培养分离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血培养分离出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多种临床常用抗菌药物耐药,使用头孢菌素过往史和年龄的因素在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中起着重要作用,临床应注意相关危险因素,合理防治.

    耐药血培养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危险因素

    368例血流感染患者临床特征、病原与耐药性研究

    楼颂羔钱卫星张瑜芳
    50-5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血流感染(BSI)患者临床特征、病原分布与耐药性,为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 调查研究2020年07月-2021年6月期间入住嵊州市两家公立医院确诊为血流感染所有成年患者共368例,分为社区获得BSI与医院获得BSI两组,记录患者人口学资料、临床特征、细菌及药敏结果.结果 感染来源前三位分别为腹腔(38.6%)、泌尿道(27.2%)、皮肤软组织及骨关节(9.5%);27例(7.3%)处于免疫抑制状态;173例(47.0%)有近期抗菌药物暴露史.社区获得BSI组腹腔来源比例高于医院获得BSI组(P=0.010),静脉导管来源、免疫抑制状态、抗菌药物暴露比例,APACHE Ⅱ、PBS评分则低于医院获得BSI组(P<0.05).368例患者共检出379株细菌,其中革兰阳性球菌108株(28.5%)、革兰阴性杆菌247株(65.2%)、厌氧菌13株(3.4%)、念珠菌属10株(2.6%);检出率前三位细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肠球菌属,分别占30.1%、18.7%、9.8%;社区获得BSI组大肠埃希菌检出率高于医院获得BSI组(P<0.001),而肠球菌属、非发酵菌和念珠菌属检出率则低于后者(P<0.05).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比例占43.3%;大肠埃希菌对头孢曲松耐药率为51.8%、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为22.5%.医院获得BSI组肺炎克雷伯菌对氨苄西林/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曲松、头孢他啶、头孢替坦、氨曲南、亚胺培南和妥布霉素耐药率高于社区获得BSI组(P<0.05).309例(84.0%)治疗有效,59例(16.0%)无效.血流感染发生后28 d死亡率为14.1%(52/368),医院获得BSI组死亡率高于社区获得BSI组(P<0.05);初始广谱抗菌治疗病例中35.5%(78/220)5 d内实施了降阶梯策略,其中降阶梯组死亡率低于非降阶梯组,(P<0.05).结论 本地区BSI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是前二位病原菌;医院获得性BSI大肠埃希菌检出率显著减少,非发酵菌、念珠菌检出率和肺炎克雷伯菌耐药率显著提高,同时28 d死亡率也显著升高.临床应加强医院感染防控、提升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水平.

    血流感染临床特征病原菌体外药敏抗菌治疗降阶梯

    国产两性霉素B脂质体不同加量方案在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篮状菌感染患者中的安全性

    陈婷婷张华堂林志强
    56-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索国产两性霉素B脂质体临床应用中不同加量方案的安全性、常见不良反应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2017年1月-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使用国产两性霉素B脂质体的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篮状菌感染的病例,收集患者的基本资料、对比两性霉素B脂质体不同加量方案对血常规、肝肾功能及低钾血症的影响,统计发生的药品不良反应并使用多重线性回归法对用药后钾离子浓度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共纳入50例患者,快速加量法(n=23,≤4d)与慢速加量法(n=27,>4d)对血常规、肝肾功能及钾离子浓度的影响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钾血症(76.0%)是两性霉素B脂质体最常见不良反应,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用药前钾离子浓度(P=0.008)是用药后钾离子浓度的重要影响因素.结论 国产两性霉素B脂质体可安全使用快速加量法以尽快达到治疗剂量,该药临床应用中最常见不良反应为低钾血症,用药前钾离子浓度是用药后钾离子浓度的重要影响因素.

    两性霉素B脂质体加量艾滋病马尔尼菲篮状菌药品不良反应

    2-取代苯并恶唑衍生物的合成及其在药物合成中的应用

    王芝元王合珍王京张磊...
    61-70页
    查看更多>>摘要:2-取代苯并恶唑是一类重要的杂环骨架,其在药物合成中受到广泛关注与运用.本文以廉价易得的邻氨基苯酚和芳香醛为原料,通过一锅两步法优化第一步与第二步反应条件,确定第一步二氧六环为溶剂,室温空气气氛反应5h;第二步2,3-二氯-5,6-二氰基苯醌为氧化剂,室温空气气氛反应1h,氧化环化合成一系列2-取代苯并恶唑衍生物,同时将该方法运用于药物Tafamidis的合成中.目标化合物结构经1H-NMR、13C-NMR和HRMS确证.该方法条件温和、操作简便、底物普适性广以及具有一定的实用性,为2-取代苯并恶唑化合物合成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一锅两步法合成2-取代苯并恶唑他法米迪工艺应用

    2023年度《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优秀编委、优秀审稿专家名单及2023年评选的优秀论文TOP15

    71-72,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