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戴牧民

双月刊

1001-7445

gxuzrb@gxu.edu.cn

0771-3235713

530004

广西南宁市大学路100号广西大学西校园学报编辑部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Guangxi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广西大学主办的自然科学综合性学术期刊。主要报道校内外有关数学、物理学、化学、化工、机械工程、土木工程、电气工程、食品工程等领域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成果,包括原始研究论文、综述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世界运河建设:发展与展望

    肖建庄李文明谢立全陈立华...
    1139-114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实现运河类重大工程的可持续发展,推动绿色、低碳运河建设和运维,本文通过回顾世界运河的建设历程,揭示了运河建设可能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剖析了未来的运河建设需要关注的重点领域,目前,世界运河的总里程超过8 000 km,承载着人类文明的演绎过程,对工业发展、交通运输、旅游文化、经济发展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运河的建设选线、设计方案、建造工艺及材料随着时代的变迁不断发展,但也带来了生态退化和水质劣化等挑战.基于国内外运河建设的经验,未来绿色、低碳运河建设亟须树立无固废和近零碳运河的高标准、高质量目标,深入推动运河建设领域的技术创新和可持续发展,为未来绿色运河、低碳运河、智慧运河和人文运河的建设提供参考.

    运河规划与建设可持续发展无固废工程近零碳排放

    平陆运河渣土场滑坡灾害风险评估

    张帅王浩全王帅茸雷孟麟...
    1150-1160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平陆运河工程涉及大量土石方开挖,渣土场场址多且分布广泛,对周边环境构成了极大的安全隐患的问题,本文对平陆运河沿线渣土场的滑坡灾害进行了风险评估.通过全面考虑可能导致渣土场失稳的各种因素,总结了一套系统的滑坡风险等级评估方法,将滑坡易发性和承灾体易损性分别划分为极高、高、中、低4个等级,并对运河沿线141处渣土场进行了初步的风险评估.评估结果显示,大多数渣土场的滑坡风险等级为低或中等,少数较高风险的渣土场集中在灵山县境内.总体来看,渣土场的选址是合理的.针对初步风险评估中滑坡风险等级较高的渣土场,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天、空、地多源信息的渣土场滑坡风险定量评估技术,用以进行风险复核和精准识别滑坡安全隐患,旨在更好地服务于平陆运河的工程建设.

    平陆运河渣土场风险评估滑坡易发性承灾体易损性

    运河土石方堆存场安全保障与再利用技术

    詹良通陆均尧程耀飞郑建安...
    1161-117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决运河开挖产生大量土石方在运河沿线就近堆存处置与再利用的工程问题,本文以在建的平陆运河工程为例,针对土石方堆存工程选址、设计、施工、封场验收、再利用等主要环节,介绍了现代化、系统化和绿色化建设思路及已成功应用的若干关键技术.在选址环节,基于遥感影像解译和无人机航拍技术,建立了堆存场场址适宜性评价方法.在设计环节,强调了充分利用开挖土石方建设堆存场拦挡结构,既保障了土石方的堆存安全,又实现了土石方绿色利用.在堆填施工过程中,利用堆填料时空变异性航测与原位测试技术,获取堆存场填料精细化分布与物理力学参数,为堆存场工程安全评估和验收奠定基础.针对高度超过20 m的高填方堆存场,提出了兼有防渗、保水和托肥功能的旱地垦造结构,实现了高填方堆存场地的安全绿色再利用.本文还推荐了 2种适宜性工程技术,包括土石方快速检测与分类技术、堆存场生态护坡技术.

    平陆运河土石方堆存场安全保障再利用

    平陆运河工程堆存场粉砂质泥岩特性及抗滑稳定性分析与研究

    李世文邵羽韦超俊李宏富...
    1177-118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应对平陆运河工程中堆存场泥岩填料在不同工况下可能出现的抗滑稳定性问题,本文深入研究了堆存场内粉砂质泥岩的特性及其抗滑稳定性.通过原位直剪试验和室内大型直剪试验,获取了堆存场粉砂质泥岩在不同风化程度下的抗剪强度参数.采用Geostudio软件对堆存场在正常运用、连续降雨和地震工况下的整体抗滑和边坡抗滑稳定性进行详细的计算,结合MIDAS GTS NX软件进行了数值模拟和分析.基于原位直剪试验和室内大型直剪试验优化的岩土参数计算结果表明,堆存场在各种工况下的稳定性均满足相关规范要求,确保了工程的整体稳定性.

    平陆运河原位直剪试验大型直剪试验数值模拟抗滑稳定性

    运河工程土石方堆存场稳定性综合评估方法

    沈立龙潘剑刘行张帆...
    1190-1203页
    查看更多>>摘要:运河工程一般具有土石方开挖量巨大、堆存场等级高、堆存土石方力学性能差等特点,且堆存场易受气象、水文和地震等因素影响,安全风险高,因此开展合理的堆存场稳定性评估至关重要.本文基于现有评估方法相对单一、规范性不足等问题,提出了一种运河工程土石方堆存场稳定性综合评估方法,以加强和规范堆存场建设安全管理,有效避免次生灾害.以平陆运河马道枢纽LSGT-34#(邱屋二期)堆存场为例,验证了该综合评估方法合理、有效,为保障类似堆存场安全及后期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运河工程堆存场稳定性分析土石方利用评估方法

    天然含水与饱和状态砂岩静力学特性三轴试验研究

    刘烈帅刘先林邵羽唐正辉...
    1204-1215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开展不同围压条件下三轴压缩试验,研究了天然含水与饱和状态下中风化砂岩的静力学特性,探讨了试样从天然含水到饱和的状态变化对其强度参数、峰值应力、峰值应变及弹性模量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当中风化砂岩试样从天然含水状态转变为饱和状态时,其峰值应力和峰值应变降低,但弹性模量几乎无变化.基于侧向应变响应(LSR)法,通过测量试样体应变最大时的应力值,确定了天然含水及饱和状态下中风化岩石的裂纹损伤应力.分析表明砂岩试样裂纹损伤应力约为起裂应力的2倍,且为峰值应力的60%~95%.随着围压增大,砂岩破坏后的主裂隙逐渐从竖向分布转变为水平向分布.

    中风化砂岩力学特性三轴试验破坏特征

    固废基固化剂处理不同初始含水率土体固化特性研究

    周岳富张明何灿陈长卿...
    1216-1224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土木建筑工程领域,普遍面临大量土体须进行固化处理的现状.当前,针对不同初始含水率的土体,基于工业固体废物(以下简称固废)研发固化剂的固化特性尚不明晰,这制约了该技术在工程实践中的推广与应用.鉴于此,本文通过室内试验,研究了固废基固化剂处理不同初始含水率土体的固化特性及其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掺量条件下,固废基固化剂相较于矿渣硅酸盐水泥,展现出更佳的凝结时间调节性、流动度以及固化土体的抗压强度.固废基固化剂的凝结时间受水灰比影响显著,水灰比的增加会导致凝结时间延长,且普遍长于矿渣硅酸盐水泥的凝结时间.此外,土体初始含水率的提升会使得凝结时间延长,而固化剂掺量的增加有助于缩短凝结时间.在净浆流动度方面,固废基固化剂随水灰比增加表现出流动性的提升,且优于矿渣硅酸盐水泥.在固化土体抗压强度方面,固废基固化剂同样表现出显著的优势.

    初始含水率固废基固化土流动度凝结时间

    砖渣含量对工程渣土再生骨料混凝土力学与保水性能的影响

    马少坤汤茂杰严裕佳安鹏涛...
    1225-1234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再生骨料混凝土持水能力差,导致植物难以生长的问题,本文采用某公司生产的再生骨料,设计包含水胶比在内的配合比方案,利用砖渣吸水率强的优点制备再生骨料混凝土,分析砖渣含量对混凝土抗压强度、酸碱性、孔隙率与保水性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当砖渣含量由10%增至20%时,养护时间为7、28 d的再生骨料混凝土抗压强度分别下降9%~55.7%和15%~58.7%.②混凝土的破坏模式有完全破坏、局部破坏、裂缝破坏3种.③当孔隙率下降3%时,混凝土的强度增幅达到20.7%~147.4%.④掺入含量为10%~20%的砖渣能使再生骨料混凝土的含水率增加18.9%~41.9%,较好地改善混凝土的保水性能.⑤混凝土的pH为10~11,pH随着砖渣含量由10%增至20%而略有升高.

    再生骨料混凝土砖渣力学性能保水性

    随机地震动效应下某三级边坡动力稳定性分析

    贾光龙何金龙余家骥赵炼恒...
    1235-1243页
    查看更多>>摘要:平陆运河沿线航道边坡众多,确保地震作用下平陆运河两侧高边坡的稳定是平陆运河边坡工程的关键科学问题.基于Rezaeian随机地震动模型,结合极限分析上限离散法与Newmark法,对随机地震动效应下非规则多级边坡动力稳定性开展研究,建立震后永久位移计算方法.依托某地区三级边坡工程分析整体和局部稳定性,进行最危险潜在滑动面的判定及位移计算,探究不同地震动参数对边坡响应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各台阶震后永久位移均值μs分别为0、12.1、8.3 cm;对稳定性最差的台阶2进行局部分析,震后永久位移为16.2~31.2 cm,须要采取工程措施进行加固;地震动阿里亚斯强度Ia对边坡在地震作用下位移影响显著,高强度地震下边坡变异性风险增大,而Ia达到45%对应时刻tmid对边坡地震响应的影响较小;随着地震动有效持续时间D5-95与tmia处频率ωmid的增大,μs逐渐增大,变异系数逐渐减小,并均趋于平缓,边坡位移对地震动的低频成分敏感,在高频段趋于稳定.

    Newmark位移极限分析离散机构随机地震动

    含石量、粗颗粒级配与细粒土性质对土石混合体剪切特性影响研究

    龚健梁桓玮王剑峰王展宏...
    1244-125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研究土石混合体的剪切特性,通过室内大型直剪试验,研究了 4种粗颗粒级配、6种含石量(0、20%、40%、60%、80%、100%)和2种细粒土性质对土石混合体剪切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①根据细粒土性质的不同,土石混合体剪应力-剪切位移曲线出现应力软化与应力硬化2种特征.②土石混合体的峰值抗剪强度随着含石量和上覆荷载增加而增加.细粒土性质主要影响峰值抗剪强度的增长模式——当细粒土为红黏土时,峰值抗剪强度随含石量增加呈明显的线性增长;细粒土为石英砂时,峰值抗剪强度则呈台阶状增长趋势.粗颗粒级配对峰值抗剪强度的影响较小.③土石混合体的内摩擦角受含石量、粗颗粒级配和细粒土性质影响的变化趋势与峰值抗剪强度基本一致,黏聚力随含石量增大和级配跨度的增加逐渐减弱,并结合以往研究建立黏聚力预测公式.

    土石混合体直剪试验含石量级配跨度细粒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