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戴牧民

双月刊

1001-7445

gxuzrb@gxu.edu.cn

0771-3235713

530004

广西南宁市大学路100号广西大学西校园学报编辑部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Guangxi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广西大学主办的自然科学综合性学术期刊。主要报道校内外有关数学、物理学、化学、化工、机械工程、土木工程、电气工程、食品工程等领域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成果,包括原始研究论文、综述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两桥臂交叉解耦不平衡控制策略研究

    谢锡锋孔繁镍舒泽亮左江林...
    112-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由于非不平衡控制策略中没有考虑线电压和相电流的相角差,造成三相电网的有功、无功电流无法完全补偿.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根据电压电流相角差,推导出单相补偿器中无功参考补偿电流与负载电流的关系,提出一种两桥臂交叉解耦不平衡控制策略,利用多变量滤波器和交叉解耦双复系数滤波器优化锁相环,精确锁定三相不平衡电网的电压频率和相位,对2个单相背靠背变换器的无功电流分别控制,进而利用两桥臂变换器补偿三相不平衡无功.实验结果验证了所提两桥臂交叉解耦不平衡控制策略,可抑制三相有功不平衡及补偿三相不平衡无功,将三相电流的不平衡度从150.0%降低至2.6%,三相电网功率因数从0.257提升至0.997,减少了 三相无功补偿器的开关管个数.

    单相半桥背靠背变换器两桥臂变换器交叉解耦控制三相无功补偿

    网联自主车辆协作换道行为博弈特性及模型

    姬利源曲大义戴守晨崔善柠...
    123-13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更加深入了解在车联网环境下车辆之间的动态交互博弈关系,基于自动驾驶车辆换道存在协作交互决策的自主特性,建立了网联自主驾驶车辆的协作换道行为模型.协作换道行为模型将换道决策过程的交互博弈时间作为换道的主要安全影响因素,速度收益作为换道博弈优化目标,运用SUMO仿真对比分析传统换道模型与协作博弈换道模型.仿真结果表明,协作博弈换道模型具有更好的速度收益、安全性和稳定性.异质车群中的网联自主车辆存在协作换道行为特性,博弈换道模型科学地表征了换道动态博弈过程,且具有很好的稳定性.

    动态交互博弈关系网联自主车辆协作换道博弈决策

    基于浮动车轨迹数据的干线信号协调配时优化

    杨伟沈国栋龙光钱宇...
    132-14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提高城市干线的通行效率,缩短车辆在干线行驶时的平均延误,基于浮动车轨迹数据提出一种城市干线交通信号协调控制优化方法.该方法根据浮动车采集的时空轨迹数据,使用最大期望算法对混合车流(浮动车和其他车辆)到达率进行预测.结合信号状态,通过计算干线道路上、下行双向饱和度,以总延误最短为优化目标建立了干线协调配时优化算法,并采用遗传算法进行求解.以合肥市黄山路路段为例,比较无协调控制、传统定时协调控制和基于轨迹数据的信号协调控制.结果表明,所提供的方案可有效缩短干线交叉口车辆总延误,减少燃油消耗.

    干线信号控制车辆轨迹数据车路协同协调控制最大期望算法

    地质聚合物管状无机膜固定化碳酸酐酶用于CO2捕获

    赵宝中贺艳邓兴发肖培...
    147-16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研究多孔材料对酶固定化性能的影响,提出了一种以地质聚合物管状无机膜为载体的新型酶固定化策略.利用该膜材料介孔中存在的大量硅羟基和铝羟基结构,采用戊二醛交联法成功地将碳酸酐酶负载到该无机介孔膜中.固定化实验结果表明:固定化酶复合膜的酶活性回收率可达63.7%.在稳定性测试中,该膜在连续使用30次后保持了 67.8%的相对活性,在4 ℃下保存60 d后保持了 52.0%的相对活性.在CO2捕集试验中,CO2捕集效率在固定化酶复合膜催化下提高了 5.6倍.

    地聚物碳酸酐酶无机膜二氧化碳捕获二氧化碳分离

    微波法合成超级电容器材料CuCo2S4及其电化学性能

    曲铭松龚福忠尹作栋
    161-16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制备高性能超级电容器的储能材料,以一水合乙酸铜、四水合乙酸钴、硫代乙酰胺为原料,柠檬酸为调控剂,通过微波法合成了 CuCo2S4纳米材料,采用场发射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进行了形貌和晶相结构的表征,考察了其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所合成的CuCo2S4纳米材料由直径为10~20 nm的纳米团簇和直径为400~600 nm、厚度约为20 nm的纳米片组成.在电流密度为1、10 A/g时,该纳米材料的比电容达到1 710、826 F/g,经恒电流充放电循环2 500次之后,其容量保持率为96.6%,显示较好的循环稳定性.

    钴铜硫化物微波合成超级电容器比电容

    甲维盐@海藻酸纳米颗粒制备及缓控释性能研究

    侯晓君马林邹沛禹陈利标...
    168-17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减少甲维盐的用量及其对环境的影响,利用溶剂扩散法制备甲维盐纳米颗粒,并通过静电作用在颗粒表面包覆海藻酸得到纳米缓释剂,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动态光散射和透射电镜分析工艺条件下甲维盐@海藻酸纳米颗粒的结构对甲维盐释放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甲维盐@海藻酸纳米颗粒的粒径Dh和ζ-电位负值随着海藻酸用量的增加而增大,但是Ca2+的交联作用将导致Dh和ζ-电位负值减小.甲维盐负载与海藻酸、CaCl2浓度有关,增大海藻酸、CaC12的浓度有利于提高甲维盐的包封率PEE,但减小了甲维盐在纳米颗粒中的载药率PLE.海藻酸包覆延缓了甲维盐的释放,其释放速率主要受到活性分子与基材的相互作用的影响.Ca2+与海藻酸羧基的静电结合削弱了甲维盐与海藻酸的相互作用,加快了甲维盐的扩散释放,而碱性介质中海藻酸分子与甲维盐之间的相互作用因羧基解离度的增大而增强,具有较好的缓释性能.

    海藻酸纳米颗粒缓释甲维盐

    有机硅烷对介孔 Y型分子筛理化特性及费托性能影响研究

    白净林溢琦何正胡俊豪...
    178-19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合成对汽油段、柴油段产物有高选择性的催化剂载体,以多种有机硅烷为模板剂原位合成了高结晶度介孔Y型分子筛,考察了硅烷剂浓度以及有机硅烷剂中的取代基对Y型分子筛性能的影响,并以合成的介孔分子筛为载体通过浸渍法负载钴制备了催化剂,考察了催化剂的费托反应性能;采用X射线衍射、比表面积测试、扫描电子显微镜等测试手段分析了介孔分子筛及催化剂的物性特征,分别使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气相色谱对反应产物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有机硅烷剂中的硅与硅凝胶中的硅摩尔比为1∶30时达到饱和,继续提高硅烷剂浓度将导致分子筛结晶度下降,且大量的微孔损失,粒径明显减小.通过改变有机硅烷剂的取代基链长,分子筛的平均介孔尺寸可在4.9~9.0 nm进行调控.极性有机硅烷剂更有利于合成高结晶度与大比表面积的介孔分子筛,其中最大比表面积达到683.7 m2/g,且相较于相同链长的非极性有机硅烷剂合成的分子筛其微孔孔容增加了约30%,而介孔孔容几乎相同.在以合成气为原料气的费托合成实验中,极性有机硅烷剂合成的分子筛催化剂对柴油段C10-20产物具有较高选择性,最高达31.1%;非极性有机硅烷剂合成的分子筛催化剂对汽油段C5-12产物具有较高选择性,最高达39.7%.

    有机硅烷介孔分子筛费托合成钴基催化剂

    对称度量空间上的一个注记

    郑顶伟洪宇翔何庆明
    193-197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注记证明了一个具有度量型性质的对称度量空间是一个半度量空间,从而正面回答了 Arandelovic和Keckic提出的一个公开问题.

    对称度量空间度量型性质半度量空间

    群作用下逆极限空间的G-平均跟踪性和G-链传递

    冀占江陈占和刘海林
    198-20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研究群作用下逆极限空间的G-平均跟踪性和G-链传递的动力学性质,利用原空间和逆极限空间之间的关系,得到以下结果:自映射f具有G-平均跟踪性与移位映射σ具有G--平均跟踪性是等价条件;自映射f是G-链传递与移位映射σ是G--链传递是等价条件.

    群作用逆极限空间G-平均跟踪性G-链传递

    多巴胺能神经元模型的分岔分析与同步研究

    林心怡刘深泉宋健
    204-21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研究多巴胺能神经元模型的动力学性质,增进对模型由小电导钙激活钾通道阻断介导的反常簇行为的了解,利用变量相关性进行模型降维并构建四维简化多巴胺能神经元模型以及两神经元电突触与化学突触耦合模型,通过分岔理论与数值计算方法研究简化模型的动力学性质以及耦合模型的放电特性和同步转迁规律.结果表明:在不同参数组合下,简化模型存在由加周期分岔转迁至混沌状态的动力学现象;电突触耦合模型存在逆加周期分岔现象,在一定刺激电流下,改变耦合强度可诱导电突触耦合模型达到簇同步或静息同步状态;化学突触耦合模型存在复杂的混合振荡现象,在一定耦合强度下,较强的刺激电流或较大的突触逆转电位可诱导化学突触耦合模型达到完全同步状态.多巴胺能神经元耦合模型的同步状态不仅受耦合强度的影响,还受到外界刺激电流以及模型参数的影响.

    多巴胺能神经元分岔理论耦合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