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广西经济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广西经济
广西经济

马仕生

月刊

1007-2462

0771-2835372

530012

广西南宁市民生路2号自治区政府综合2号楼4楼

广西经济/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数字经济赋能边疆地区高质量发展:逻辑机理和路径选择

    干春晖贾文星
    5-16页
    查看更多>>摘要:加强边疆地区建设,推进兴边富民、稳边固边,是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战略部署.边疆地区高质量发展对于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的意义.当前,边疆地区高质量发展水平亟待提升,以数字经济赋能高质量发展是边疆地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战略选择.数字经济在微观层面通过供需匹配、成本节约、规模经济效应、范围经济效应等助力边疆地区的企业加速转型,在中观层面推动了产业组织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嬗变,在宏观层面促进了资源配置效率提升和技术进步.以数字化提高边疆地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水平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路径.面对新发展格局,文章从政策保障体系建设、数字化产业体系建设、数字化治理体系构建、数字化开放体系建设等方面提出边疆地区数字经济发展的路径选择,以期全面提升边疆地区的数字化水平,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

    数字经济边疆经济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

    数字产业合作如何影响经济发展:来自中国与东盟国家的经验证据

    韦倩青李俞沁
    17-33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经济在极大程度上推动了高效率的经济增长,作为发展重点的数字产业合作成为当下关注热点.但现阶段关于数字产业合作对经济发展影响的研究较少,为此文章选取2008—2022年中国与东盟国家数字产业相关数据,构建了测度数字产业合作成效的综合评价体系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计算出综合评价指数,理论分析并实证探究了中国与东盟国家数字产业合作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产业合作可以显著促进各国的经济增长与合作,尤其在较高收入国家和合作起步阶段经济增长效应更加明显.通过机制检验,进一步验证了数字产业合作能够通过提升网络就绪度、降低贸易成本、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和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等路径促进经济增长.据此,为持续深化中国—东盟数字产业合作发展和保持数字经济正确发展方向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数字产业合作经济增长中国—东盟数字经济

    数字经济对广西县域经济韧性的影响研究

    谢品唐慧宁旭初
    34-47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提升区域经济韧性不仅是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驱动力,也是推动全局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之一.广西作为边疆经济欠发达地区,更需要借助数字化经济提升全区的整体经济韧性.文章基于资源基础观,以适应性韧性视角,将县域经济韧性分为抵抗恢复力与适应调节力,利用2015—2020年广西66个县域的面板数据,通过构建基准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实证研究数字经济对广西县域经济韧性的影响.研究表明:数字经济对广西县域经济韧性起到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且该促进作用存在"中心县域大于外围县域"与"大型县域大于小型县域"的异质性特征,这一结论经过稳健性检验和内生性检验后仍然成立.中介效应分析中,数字经济通过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和有效扩大市场规模对广西县域经济韧性起到促进作用.鉴于此,政府应当加强对广西经济落后县域数字经济的发展,优先在广西各县域城镇、乡镇地区推动数字化发展,结合各县域及乡镇地区特点因地制宜、科学施策;同时,加强大型县域与小型县域之间的经济联系,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共同提升广西县域经济韧性.

    数字经济县域经济经济韧性

    特色农业联农带农机制优化路径探讨——基于桂北R县的个案分析

    叶大凤王思彤
    48-59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我国产业联农带农机制不够健全、带动农户受益不明显等问题,桂北R县对特色农业联农带农机制优化路径进行了探索.R县通过构建以基因种质为主导的全链条产业发展体系,优化了科技驱动模式;通过制定金桔市场标准和服务规范,提升产品定价权和市场话语权,优化了龙头企业带动模式;通过促进品牌与文化融合发展,完善品牌培育体系,优化了品牌营销带动模式;通过探索"新型经营主体+农户"的多元化经营模式,优化了"互联网+"农业带动模式;通过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有机结合,优化了优势主导产业带动和产业园区带动模式.R县特色农业联农带农机制仍存在很大的完善空间,建议地方政府进一步完善数字时代特色农业联农带农机制,强化农业新业态的联农带农作用,以促进共同富裕,降低社会风险.

    特色农业联农带农机制全链条产业发展体系"互联网+"农业

    中越德天(板约)瀑布跨境旅游合作区建设:经验、问题与对策

    郭峦方婷
    60-6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进一步提高边境地区的对外开放水平,我国积极探索建立跨境旅游合作区.中越德天(板约)瀑布跨境旅游合作区经多年建设,成功试运营并积累了一定的建设经验,包括建立境内外协调工作机制、创新非口岸边境旅游模式、便利化游客的通关程序、构建合作区安全旅游环境、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及建立跨境旅游合作友城关系等.然而,该合作区仍存在相关的发展问题.基于此,文章提出创新跨境旅游合作区的支持政策、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丰富高品质的旅游业态和线路、提升旅游市场营销能力、加强文旅人才队伍建设及持续强化旅游安全保障等推进对策,以加快推动中越跨境旅游的发展,为国内其他区域的跨境旅游合作区建设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经验.

    边境旅游跨境旅游合作区中越合作

    基于全局主成分分析的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研究

    张倩
    70-81页
    查看更多>>摘要: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是我国西部大开发和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重点地区,对于国家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6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通过对2013—2022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全局主成分分析,构建合理的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测度体系,测算各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水平.研究结果表明:从综合指标得分和动态排名来看,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各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形势总体平稳向好,但各市发展的非均衡特征明显;从细分指标得分来看,各市经济高质量发展优势和不足之处各异,需要优化资源配置,强优势,补短板,增动能.基于此,文章从强化龙头带动作用、完善经济区内合作机制、发挥政策"组合拳"效应三个角度就提升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给出建议.

    北部湾经济区高质量发展协同发展开放开发

    广西工业品出口贸易隐含碳变化及其驱动效应研究

    令狐大智李逸明张露曦武新丽...
    82-96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基于投入产出矩阵GRAS调整方法和投入产出模型对2005—2020年广西工业品出口贸易中的隐含碳进行测算,并利用对数平均迪氏指数分解法(LMDI)分析隐含碳驱动效应.研究发现:广西碳排放总量、工业品出口额和隐含碳排放量整体呈增长趋势,但增速差异明显.2013—2020年,碳排放总量趋于平稳且增速减缓,但工业品出口额及隐含碳排放量增长显著.碳排放总量下降和碳排放系数减小与广西能源消费结构优化有显著关联,但出口规模扩大是隐含碳排放量增长的主要原因,而出口结构、中间投入品排放水平和直接碳排放系数对隐含碳起排放抑制作用.进一步分析发现,规模效应在隐含碳排放中持续发挥促进作用,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影响程度次之且呈"U"形作用特点;受产业能耗和科技水平影响,三效应对各部门隐含碳排放变化存在当期关键驱动因素、潜在关键驱动因素的差异,且驱动效用差别显著.基于此,文章提出应积极推进从"能耗双控"向"碳排双控"的制度转变,持续推动重点领域减排降耗,提升全产业链低碳能力;优化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提升能源使用效率;加大技术投入力度,优化产业结构,合理调控部门的规模效应、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推进出口结构升级;综合协调多种政策,加强政策激励及监管等建议.

    出口隐含碳驱动效应投入产出中间投入品碳排放系数

    征稿启事

    封3-封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