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广西教育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广西教育
广西教育

月刊

0450-9889

gxiya@126.com

0771-5322109 5322039

530021

广西南宁市竹溪路69号

广西教育/Journal Guangxi Education
查看更多>>办刊宗旨:坚持为教育行政服务、为教育改革服务、为广大师生服务,宣传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传播现代教育科学理论,报道教育改革发展动态和优秀典型,反映广西教育发展的新思想、新经验、新风貌、新成果,指导教师继续教育,提高教师教育理论修养和综合素质,促进教师队伍建设,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教育事业改革发展提供更强有力的思想保证和舆论引导。读者对象:a版为小学生版、b版为中学生版、c版为职业与高等教育版;读者为教育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学校教师、科研机构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的契合性及路径探析

    杜远阳谷彦锦
    54-57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对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具有重要意义,既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开展好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举措,又是做好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命题.党史学习教育与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在教育对象、教育内容、教育目的等方面存在诸多契合性,为促进党史学习教育精准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提供了可能.高职院校应在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师资水平以及党史融入渠道、考核评价五个方面寻求融入路径,通过整合党史知识、融合科学技能、推行提质计划、创新融入渠道和优化考核评价体系,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思政课堂.

    党史学习教育高职思政课契合性实践路径

    新中国史融入高校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路径探讨

    谭冠晖
    58-61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新中国史蕴含的育人价值,从立德树人角度,分析将新中国史教育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价值意蕴以及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从融入方法、学生中心理论、教师知识素养三个方面探究将新中国史教育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路径,以强化思政课程教学的政治功能,丰富课程教学的思想理论,强化课程教学的情感功能,增强课程教学的责任功能.

    新中国史思想道德与法治融入教学

    新闻传播学课程思政立体多维建设路径探究——基于南宁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考察

    周飞伶许颖颖陈喜凤
    62-65,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课程思政建设是新时代立德树人背景下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环节.高校的新闻传播专业在教学上如何顺应课程思政建设的要求,是现阶段需要解答的问题.南宁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针对新闻传播人才培养面临的三大困境与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三大核心要素,实施新闻传播学课程思政思专融合、思创融合以及教育主体间协同的立体多维建设策略,以发挥课程思政铸魂育人作用,培养优秀的新闻传播人才.

    课程思政新闻传播学思专融合思创融合教育主体间协同

    基于"学习共同体"模式的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与实施——以《类风湿关节炎病人的护理》一课为例

    施秋桃
    66-71页
    查看更多>>摘要:各高校均在积极探索落实课程思政的新型教学方法,以适应新时代培养高质量人才的要求.在"学习共同体"模式下开展内科护理学课程思政教学,应从教学目标的设置、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效果的评价及教学实施的反思等方面出发,尝试设计与实施的具体做法,为后续教学方法的改革提供借鉴和参考.

    学习共同体内科护理学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基于高素质应用型文旅人才培养的旅游院校课程思政教学体系构建

    郝庆智
    72-75,163页
    查看更多>>摘要:构建课程思政教学体系是旅游院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旅游院校应基于高素质应用型文旅人才培养目标,遵循"大思政课"和"三全育人"理念,以课程思政教学与人才培养工作的融合为切入点,从各个教学要素及其内在逻辑关系的角度分析课程思政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包含教学目标体系、教学内容体系、教学方法体系、教学评价体系、教学资源体系、教学管理体系在内的"文旅融合,六位一体"旅游院校课程思政教学体系.

    课程思政教学体系人才培养文旅融合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课程思政设计及实施路径探索——以经管类专业为例

    夏伶唐丰收
    76-80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课程中开展思政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途径之一,是实现"三全育人"的重要环节.为此应基于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课程特点,探讨所融入的思政元素,实施以"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为核心,以引导学生自我教育、提升教师育人素养、多方协同管理支持为抓手的对策,以提升毕业论文(设计)课程育才育德质量.

    毕业论文(设计)课程思政本科教育经管类专业

    "课程思政"背景下高职院校中国文学课程改革的思考——以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小学教育专业(全科)为例

    欧阳钦杨起群
    81-84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课程思政"背景下,开展高职院校中国文学课程改革,有助于提升学生思政觉悟、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以及开阔思政教育视野,助推高职院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此,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小学教育专业(全科)实施中国文学课程改革,从重塑课程目标、深挖课程内容、优化课程设计、打造课程品牌等四个方面进行课程改革,实现"课程"与"思政"的有机融合,助推高职院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有效落实.

    课程思政高职院校中国文学课程改革

    ChatGPT赋能思想政治教育:路径、风险及其治理对策

    段成龙
    85-88页
    查看更多>>摘要:ChatGPT作为一种新兴的人工智能技术,凭借强大的生成式功能对人类社会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交通职业院校应该充分利用ChatGPT的优势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深入探讨ChatGPT赋能思想政治教育的可能性、实现路径、潜在风险,通过坚守教育本真、增强风险甄别意识、强化主流意识等对策,防范和化解相应风险.

    ChatGPT赋能交通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

    广西高校新校区基建融资现状及其风险防范——以J高校为例

    盘长丽邱宗国
    89-92,141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高校新校区基建项目规模的不断扩大和超出偿还能力的过度负债的增加,一些高校陷入巨大的债务风险中.广西高校新校区建设要重视基建融资存在的风险问题,立足自身实际情况,分析风险,通过合理控制规模、拓宽融资渠道、加强债务管理等手段有效防范风险,确保高校新校区基建顺利进行.

    广西高校新校区基本建设融资现状风险防范

    基于SFIC模型的大学生参与高校内部协同治理研究——以山东省抽样高校为例

    娄自强王建伟刘鑫
    93-97,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校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体现,完善高校内部治理对提高办学水平、提升办学质量、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大学生是高校内部治理的重要参与主体,研究基于SFIC协同治理模型,选取山东省部分高校作为样本,对调查数据采用验证性因子分析和PA-LV路径分析,从启动条件、催化领导、制度设计和协同过程等方面提出优化大学生参与高校内部协同治理的建议,为提高新时代高校治理能力提供参考和借鉴.

    SFIC模型大学生高校内部治理协同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