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广西科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广西科学院学报
广西科学院
广西科学院学报

广西科学院

罗海鹏

季刊

1002-7378

gxkxyxbbjb@126.com

0771-2503922;2503923

530007

广西南宁市大岭路98号

广西科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Guangxi Academy of Sciences
查看更多>>本刊是广西科学院主办的自然科学综合性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季刊。主要发表广西科学院属各研究单位的科研成果报告、学术论文的科研工作动态,同时也刊载广西地区内外自然科学的研究成果,选登一些新技术和新动向的报道、专项领域的综述、重要著作的评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交叉的软科学研究成果。《广西科学院学报》1982年创刊,现已发行了50期;曾被评为广西第二、第三届优秀期刊、二、三等奖;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作为收录期刊;已加入中国期刊网。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广西设施蔬菜发展现状分析与对策

    陈振东李洋文俊丽康德贤...
    1-8页
    查看更多>>摘要:发展设施蔬菜种植,能有效提高蔬菜单位面积产量,增加农民种植收益,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但广西设施蔬菜播种面积占比仍不到3%,离我国设施蔬菜播种面积占比约18%的平均水平有较大差距,且存在产业布局不够合理、技术集成转化不够广泛、规模化效应受限等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广西设施蔬菜产业的基础与现状,研判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提出加快设施蔬菜生产结构调整、提升科技支撑水平、创新经营管理模式等对策建议,拟为广西蔬菜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

    广西设施蔬菜产业发展对策建议

    火龙果主要生物活性成分及其功能特性研究进展

    牛德宝叶鸿儒冯小芹彭寅啸...
    9-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火龙果是一种热带水果,广泛种植在世界各地的热带或亚热带地区.大量研究表明,火龙果中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以及多糖、多酚、甜菜素等生物活性物质,具有抗氧化、抗炎、降脂等功能特性.本文综述了近年来火龙果营养物质及其功能特性的研究进展,并对未来火龙果生物活性物质开发的研究方向进行了详细讨论,以期为火龙果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火龙果营养活性成分功能特性生物活性

    大叶苦丁茶抗氧化活性研究进展

    李亚婕许秀松王巧贞杨玲...
    21-30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叶苦丁茶是我国南方一种药食两用的传统饮品与药材,也是市场上广泛流通、被普遍当作"苦丁茶正品"的别样茶(non-Camellia teas),具有清热解毒、抗氧化、抗炎、止血凉血、抗菌等多种功效,其次生代谢物质化学成分复杂,主要包括多酚、多糖、黄酮、三萜等多种活性成分.大叶苦丁茶活性成分是天然的抗氧化剂,具有绿色、无毒、高效等特点,在食用油脂储藏、食品保鲜、化妆品、保健品以及抗氧化药物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以大叶苦丁茶化学成分的抗氧化作用为主线,综述大叶苦丁茶中具有代表性的多酚、多糖、黄酮、三萜等化学成分的含量、组成及其抗氧化作用,探讨大叶苦丁茶的应用并对其进行展望,拟为大叶苦丁茶的开发与利用提供参考.

    大叶苦丁茶大叶冬青苦丁茶冬青枸骨化学成分抗氧化活性

    光照强度对3种金花茶光合生理特性及生物量的影响

    朱舒靖江海都杨一山许爱祝...
    31-40页
    查看更多>>摘要:四季花金花茶(Camellia perpetua)、淡黄金花茶(C.flavida)和东兴金花茶(C.tunghinensis)隶属山茶科(Theaceae)山茶属(Camellia)金花茶组(Camellia Sect.Chrysantha),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这3个物种分布范围狭窄,野生资源濒临灭绝,探索其对不同光照环境的适应性,寻找适宜其生长的光照强度,可为这3种金花茶的人工繁育、种群恢复及迁地保护提供理论依据,也可为其野生种群生境差异的原因提供部分解释.本研究以上述3种金花茶3年生扦插苗为试验材料,采用人工遮阴方法研究不同光照强度(8%、20%、45%、100%)对其光合生理特性和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3种金花茶在低光照环境(8%和20%光照强度)下有较大的最大净光合速率(Pmax)、表观量子效率(AQY)、最大荧光(Fm)、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和光合电子传递速率(ETR),表明其对低光照环境有较好的适应性.(2)四季花金花茶的P max在45%光照强度下仍保持较高水平,且光饱和点(LSP)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呈升高趋势;而淡黄金花茶和东兴金花茶的Pmax和LSP随光照强度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均在20%光照强度下达到最大值.(3)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3种金花茶叶片叶绿素总量(Chl)、叶绿素a(Chl a)、叶绿素b(Chl b)和类胡萝卜素(Car)含量降低,Car/Chl值升高,Chl a/Chl b值先降低后升高.(4)3种金花茶根、茎、叶生物量和总生物量均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其中四季花金花茶在45%光照强度下最高,而淡黄金花茶和东兴金花茶则在20%光照强度下最高.综上可知,四季花金花茶对于强光的耐受性更强,淡黄金花茶次之,东兴金花茶最弱;四季花金花茶喜中等光照环境(45%光照强度),而淡黄金花茶和东兴金花茶偏好低光照环境(20%光照强度);3种金花茶的光合特性符合其野生种群的分布地光环境特征.

    金花茶光照强度叶绿素光合特性生物量

    濒危植物暖地杓兰的叶解剖结构和光合特性

    江海都柴胜丰邹蓉韦宇静...
    41-49页
    查看更多>>摘要:暖地杓兰(Cypripedium subtropicum)是兰科(Orchidaceae)杓兰属(Cypripedium)目前已知的唯一一种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其野生资源遭受严重破坏,野外居群数量急剧减少,已被列为我国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为探讨暖地杓兰不同生长期叶片的解剖结构和光合生理特性的差异,本研究对其叶表皮特征、叶解剖结构、光合特性以及光合色素含量展开研究,以期为暖地杓兰的保育和引种驯化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暖地杓兰叶片上、下表皮的形状不规则,呈波状,并且气孔和表皮毛仅分布于下表皮;叶片结构由表皮、叶肉和叶脉组成,叶肉无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的分化.结实植株的气孔面积、叶片厚度和叶主脉厚度均极显著大于幼苗.(2)暖地杓兰结实植株和幼苗的最大净光合速率(Pmax)、光补偿点(LCP)、表观量子效率(AQY)均较低,且结实植株极显著大于幼苗,说明其具有阴生植物的特征.(3)暖地杓兰结实植株叶片的光合色素含量极显著大于幼苗.(4)暖地杓兰叶片的Pmax、LSP、AQY、暗呼吸速率(Rd)与Chl(a+b)、叶主脉厚度呈极显著相关.暖地杓兰为典型的阴生植物,其光适应范围窄,对光能的利用能力低下,结实植株的光合能力强于幼苗,因此在引种驯化过程中需对其幼苗进行较高程度的遮阴.

    暖地杓兰濒危植物光合特性叶解剖结构光合色素

    3种苏铁属植物总黄酮、总多糖含量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陈泰国韦霄唐健民邹蓉...
    50-5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锈毛苏铁(Cycas ferruginea)、叉孢苏铁(C.segmentifida)和石山苏铁(C.sexseminifera)3种苏铁属(Cycas)植物的总黄酮、总多糖含量以及抗氧化活性,本研究采用超声波辅助法对其根、叶柄、叶、雄球花、茎干的总黄酮及总多糖含量进行提取,以DPPH自由基(DPPH·)、羟自由基(·OH)、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清除率评价其抗氧化活性,并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相关性.结果表明:锈毛苏铁、叉孢苏铁和石山苏铁叶的总黄酮含量较高,大小依次为锈毛苏铁(8.61 mg·100 mg-1)>叉孢苏铁(7.82 mg·100 mg-1)>石山苏铁(1.04 mg·100 mg-1);茎干中总多糖含量最高,大小依次为叉孢苏铁(28.32 mg·100 mg-1)>石山苏铁(24.43 mg·100 mg-1)>锈毛苏铁(16.59 mg·100 mg-1).锈毛苏铁与叉孢苏铁叶对DPPH·的清除能力较好,3种苏铁属植物各个部位对·OH的清除率能力均较差,叉孢苏铁根对O2-·的清除能力较好.综上,3种苏铁属植物各部位抗氧化活性主要与黄酮含量有关,该研究可为广西苏铁属植物的综合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锈毛苏铁叉孢苏铁石山苏铁黄酮多糖抗氧化活性

    织锦巴非蛤育苗期水体菌群结构特征

    熊向英曾梦清蒋艳董兰芳...
    58-6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织锦巴非蛤(Paphia textile)幼体发育各阶段水体菌群的组成和结构特征,为其苗种规模化人工繁育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幼体在D形幼虫期(HD)、壳顶期(HK)、变态前期(HB)、变态后期(HA)、稚贝期(HZ)的水体菌群进行测序分析.Alpha多样性指数结果表明,HD菌群丰度和菌群多样性均最高,而HZ菌群丰度最低,HB菌群多样性最低.在门分类水平上,幼体发育所有阶段中占优势的细菌门类主要有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包括a-变形菌纲(Alphaproteobacteria)和γ-变形菌纲(Gammapro-te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ota)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ota).在科分类水平上,红杆菌科(Rhodobacteraceae)和黄杆菌科(Flavobacteriaceae)是整个育苗周期的主导类群;微杆菌科(Microbacteriace-ae)相对丰度在HB低于1%,在HA和HZ逐渐增长,分别为9.95%和12.82%;冷形菌科(Cryomorphaceae)相对丰度在HD不足1%,在HK、HA和HZ的相对丰度较高,为5.98%-7.67%.值得注意的是,海源菌科(Idiomarinceae)的相对丰度在织锦巴非蛤幼体发育不同阶段有较大差异,在HD和HK的相对丰度不足1%,但在HB迅速增加到31.90%.综上,织锦巴非蛤幼体不同发育阶段水体菌群多样性和组成发生了明显变化.

    织锦巴非蛤育苗期水体菌群细菌多样性高通量测序

    红色赤潮藻对球形棕囊藻的化感作用研究

    苏芯莹马青龙李菲陈波...
    66-71页
    查看更多>>摘要:红色赤潮藻(Akashiwo sanguinea)和球形棕囊藻(Phaeocystis globosa)都是近年来在我国近岸海域频繁引发赤潮的藻类.为了探索红色赤潮藻和球形棕囊藻之间是否存在化感作用及作用方式,本研究采用不同起始密度培养红色赤潮藻与球形棕囊藻,并将前者的完整细胞培养液、无细胞滤液、藻液超声破碎液分别与球形棕囊藻进行混合培养,分析红色赤潮藻对球形棕囊藻细胞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在红色赤潮藻细胞起始密度保持5×105cells/L的混合培养条件下,起始密度分别为5×105、1×106、2×10 6、1×107cells/L的球形棕囊藻生长均受到明显的抑制;无论是含有红色赤潮藻完整细胞的培养液,还是其无细胞滤液或藻液超声破碎液,均对球形棕囊藻的生长具有显著抑制作用(P<0.01),抑制强度由强至弱依次为完整细胞培养液、无细胞滤液和藻液超声破碎液;相反,球形棕囊藻的存在对红色赤潮藻细胞的生长无显著影响(P>0.05).因此,红色赤潮藻具有抑制球形棕囊藻生长的化感作用,其化感物质主要分泌于细胞外.

    赤潮红色赤潮藻球形棕囊藻化感作用混合培养

    5种饲料对糙海参幼参生长和营养成分的影响

    刘京刘旭佳李智巧赖俊翔...
    72-7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讨不同饲料间的营养搭配,优化热带海参配合饲料及提高糙海参(Holothuria scabra)人工养殖技术,本研究分析了5种饲料对糙海参幼参生长和营养成分的影响.试验采用虾料、螺旋藻粉、马尾藻粉、配合饲料和发酵饲料[由配合饲料、马尾藻粉、丁酸梭菌(Clostridium butyrate)、海洋红酵母(Rhodotorula benthica)和螺旋藻粉按一定比例混合发酵]分别投喂幼参[体质量为(1.06±0.20)g],养殖周期40 d,最后测定幼参的体质量、特定生长率(SGR)及体壁营养成分.结果显示,40 d时配合饲料组幼参体质量、SGR最高,发酵饲料组次之,均显著高于其余饲料组(P<0.05).虾料组、配合饲料组幼参体壁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马尾藻粉组、螺旋藻粉组(P<0.05),发酵饲料组与其余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配合饲料组、发酵饲料组和虾料组幼参含水率显著高于螺旋藻粉组、马尾藻粉组以及试验初始时幼参的含水率(P<0.05);马尾藻粉组幼参灰分含量显著高于对虾组、配合饲料组以及试验初始时幼参的灰分含量(P<0.05);虾料组幼参能值显著高于其余组(P<0.05),马尾藻粉组、螺旋藻粉组幼参能值显著低于其余组(P<0.05).在幼参总氨基酸(TAA)、必需氨基酸(EAA)、半必需氨基酸(SEAA)和呈味氨基酸(FAA)含量方面,配合饲料组、发酵饲料组和虾料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且显著高于马尾藻组和螺旋藻组(P<0.05).综上所述,投喂配合饲料和发酵饲料的糙海参幼参生长效果最佳,可为糙海参幼参养殖管理以及其饲料研发提供数据支撑.

    糙海参饲料生长体壁营养成分

    基于RNA-seq测序的弓獭蛤(Lutraria rhynchaena)不同组织转录组差异研究

    王宏玲陈琨吴斌潘红平...
    80-92页
    查看更多>>摘要:弓獭蛤(Lutraria rhynchaena)是我国南方沿海重要的海水养殖贝类,为探讨弓獭蛤不同组织的基因表达差异,本研究采用RNA-seq测序技术对北部湾海域弓獭蛤7种组织(肌肉、外套膜、鳃、肝胰腺、虹吸管、雌性性腺和雄性性腺)进行转录组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21个样本共获得939 197 518条质控后序列,各组织质控后的碱基数为15.39-29.26 G.测序结果经过Denovo组装和ORF查找共获得56 773个Unigenes.在5个公共数据库NR(Non-Redundant protein sequence database)、GO(Gene Ontology)、egg-NOG(evolutionary genealogy of genes:Non-supervised Orthologous Groups)、KEGG(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和SWISS-Prot对比各注释分别得到24 557、13 094、17 524、10 352和13 857条有效注释信息.本研究获得了大量弓獭蛤组织间的差异表达基因,丰富了弓獭蛤的基因数据库,为更深入地了解弓獭蛤各组织功能,进一步挖掘和开发利用弓獭蛤功能基因提供基础数据.

    弓獭蛤组织高通量测序转录组生物信息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