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高校理论战线(已更名为:中国高校社会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高校理论战线(已更名为:中国高校社会科学)
高校理论战线(已更名为:中国高校社会科学)

田心铭

月刊

1002-4409

gxllzx@263.net

010-62514713

100080

中关村大街35号7层

高校理论战线(已更名为:中国高校社会科学)/Journal Theoretical Front in Higher EducationCSSCI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为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来源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联系实际,开展理论研究和宣传,反映高校理论研究和教学最新动向,致力于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和繁荣,是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高校师生、各级党政干部、理论宣传工作者的良师益友。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资本论》哲学思想研究的学术史清理

    聂锦芳
    4-11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当代新的境遇下重新研究《资本论》的哲学思想,一个前提条件是对其学术史进行认真的梳理和对反思《资本论》哲学思想研究的学术史梳理。大而言之,可以把《资本论》第1卷发表近一个半世纪以来对其哲学思想的研究分为如下类型:战友和学生的阐释和宣传;政治领袖的理解和推动;《资本论》研究中的“苏联模式”;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嫁接”和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的“发现”;“马克思学”的归旨和MEGA版的编纂原则。对于《资本论》哲学思想研究而言,我们的工作确实仍然任重而道远。经典是需要反复研读的,即所谓“常读常新”;但这种连续的阅读和阐释应该构成一个前后连续、渐次提升的序列或阶梯,以保证人类思维不断向前发展,而不是随着时代和思潮的转换而“忽左忽右”、“可左可右”。

    《资本论》学术史类型反思

    马克思对形而上学的扬弃及其实现的人的本质的革命

    艾四林刘伟
    12-16页
    查看更多>>摘要:形而上学在西方哲学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试图在纷杂的万事万物中构建一个“统一的秩序”和寻求事物无差别的同一与本质规律。但是,这也造成一定的困境。这种无差别的同一,既扼杀事物的丰富性和流动性,同时,它在追求事物的本质规律时,又造成主客体的二元对立。西方传统哲学中,对人的本质的理解正是奠基于这种形而上学所开辟的理论视域之上。马克思提出的“现实的个人”,之所以能实现对人的本质理解的伟大革命,正是基于其对这种形而上学的扬弃。因此,只有弄清马克思与传统形而上学之间的关系,才能在更深层的意义上理解其所实现的对人的本质的革命。

    马克思形而上学人的本质现实的个人

    马克思主义人学视域中的财富观

    叶红云
    17-21页
    查看更多>>摘要:财富问题在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中占据重要位置,是马克思主义人学的内在维度。财富的本质与现实的人的主体性存在紧密相连。在人的现实交往关系中,财富不仅是物化的交换能力,而且是人本质力量的发挥和人创造能力的彰显,是人自身全面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马克思正是在唯物史观的视域中,通过政治经济学批判,在现代资本主义劳动关系中剖析和揭示这一过程的。

    马克思人学财富自由全面发展

    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视域中的社会管理模式创新

    刘军
    22-25页
    查看更多>>摘要: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中蕴含着丰富的社会管理思想,这些思想是创新社会管理模式的重要理论指导。社会管理模式创新,需从四个方面入手:社会管理的核心原则是保障人民的主体地位;社会管理的主体结构要从政府单一主体走向社会复合主体;社会管理的主要方式要从行政手段转向社会多方治理;社会管理的未来发展是在国家和社会的动态平衡中,逐步实现社会自主管理。

    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社会管理

    文化自觉的内在逻辑

    李艳杨晓慧
    26-30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文化自觉是当代中国进行文化建设,促进文化繁荣,推动文化发展,提高文化软实力的思想基础和先决条件。从学理层面上对文化自觉进行逻辑勾勒,得出文化自觉的内在逻辑主要是在传统与现代的方位上构成文化自觉的时空逻辑,在自我与他者的关系上构成文化自觉的主体逻辑,在坚守与创新的取向上构成文化自觉的发展逻辑。

    文化自觉传统创新发展

    伽达默尔诠释学与文学阅读

    洪汉鼎
    31-38页
    查看更多>>摘要:伽达默尔认为,游戏是文学等艺术作品的存在方式。我们所经验艺术的方式是一种游戏方式,艺术是模仿的再现,对它的理解是一种参与性的理解。阅读而非再现是艺术本身真正的体验方式;阅读是一种特有的、在自身之内得到实现的意义进程,是诠释学和解释的中心。阅读需要理解者的参与,需要承认作品的前理解,达到一种视域的融合。

    游戏模仿参与阅读诠释

    康德的理性自律与胡塞尔的生活世界

    王建军李冰
    39-45页
    查看更多>>摘要:胡塞尔试图以“生活世界”为“科学世界”奠基,但他的“生活世界”却是奠立在康德的先验哲学基础之上的。在胡塞尔那里,由各种“意识体验”构成的纯粹主观的生活世界能够为客观的科学世界“奠基”,而且也唯有以康德的先验哲学为出发点才不会滑向唯我论。康德把人类生存的世界奠定在理性的基础之上,通过理性的“自律”区分出感性世界和理知世界,又通过理性的“再自律”区分出一个目的论世界。这些世界都不是自在之物的世界,而是由理性的诸要素构建出来的世界。胡塞尔生活世界中的各种认识体验、价值体验和情感体验与康德区分出的三个世界之间具有某种对应性。康德通过理性的自律与再自律,为胡塞尔的生活世界理论作了双重的奠基。

    康德胡塞尔生活世界体验奠基

    “美善相乐”的幸福阐释

    常江邹广文
    46-50页
    查看更多>>摘要:伴随着中国小康社会建设的全面推进,人们对幸福的感受正经历着从物质满足向精神充实的跃升。在文化哲学的视域下,应以“美善相乐”的“中和”之思来探寻幸福的真义。幸福的价值内涵为“善、义、美”的“三位一体”;幸福的奥秘在于“生活关系”,在于“美善相乐”的人际建构;在“家和”、“乐业”、“相忘”中实现对“美好”生活的关照与通达。

    幸福美善相乐本质交换通达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与债务重组

    王道平陈雷
    51-57页
    查看更多>>摘要: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发生,主要源于这些主权国家的资金来源小于支出。此外,负向外部冲击也可能会诱发一些原本经济看似健康的国家发生主权债务危机。就短期而言,债务重组是一种相对最为可取的解决主权债务危机的方法,但是一国要想彻底解决债务危机,关键在于促进经济增长,并建立合理的福利制度,实行量入为出的财政政策。

    主权债务危机债务重组欧元区

    论市民社会的法律与伦理

    胡绪雨
    58-68页
    查看更多>>摘要:法律与伦理的关系是市民社会秩序的根本性的结构问题。法律与伦理都是社会规范,它们明确分担着自己的调整领域,发挥着各自的作用,对于社会的发展不可或缺。但是,作为社会发展的张力两端,法律与伦理又相互矛盾且无法均衡。在社会发展具体阶段,往往会出现需要对社会发展张力一端进行限制而对另一端进行激励的情况。然而当某一端的价值增至极限,就又会衍生出负价值,而且其价值越大,负价值也越大,对此最终的价值判断标准只能是看其是否从总体上有损人类的美好生活。法律与伦理在相互拉拽的过程中保持动态的平衡与协调且带着某种负作用向前发展,是两者关系的发展规律。

    市民社会法律规范伦理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