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广西医科大学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广西医科大学

赵劲民

双月刊

1005-930X

gxykdxb@163.com

0771-5358453;5306372;5358454

530021

广西南宁市双拥路22号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Guangxi Medical University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广西医科大学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医学学术期刊。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科学性强,有实用性。主要设有论著、经验交流、调查研究、技术与方法、护理园地、病例报告等栏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地中海贫血基因治疗进展和现状

    陈辉贾玉艳黄粤刘德培...
    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地中海贫血(地贫)是由于α-或β-珠蛋白基因突变或者缺失使α-或β-珠蛋白链生成缺陷,最终导致的遗传性溶血性疾病。同种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是一种能够治愈输血依赖型地贫(TDT)的选择,但由于匹配的供体来源的限制,以及不匹配供体移植的风险,只有不到10%的患者能受益于这种治疗。自体造血干细胞的基因治疗为TDT患者提供了一个新的、可治愈的选择。β-地贫的基因治疗主要有两种策略:一是通过慢病毒载体介导补充β-珠蛋白的基因替代;二是通过基因编辑技术重新激活胎儿期γ-珠蛋白的表达。α-地贫基因治疗的研究还未有报道。本文综述了β-地贫基因治疗国际和国内的进展和现状,还讨论了目前地贫基因治疗的问题和后续研发的可能方向。

    地中海贫血基因治疗基因编辑造血干细胞移植

    UbcH5a调控DNA损伤修复蛋白表达对食管癌细胞放射敏感性的影响

    黄丹黄国栋周云峰高孝家...
    1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构建过表达人泛素交联酶UbcH5a基因的稳定转染食管鳞癌EC109细胞株,研究UbcH5a影响食管癌放射敏感性的机制。方法:将EC109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不处理)、阴性对照组(转染pEGFP-C1质粒)和过表达组(转染pEGFP-UbcH5a质粒)。分别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UbcH5a mRNA及蛋白表达以验证转染效率,克隆形成实验检测2GyX线照射后的细胞存活分数(SF2),免疫荧光检测DNA损伤灶点,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DNA损伤修复相关蛋白(ATM、ATR、p-ATM、p-ATR、Chk1、Chk2和BRCA1)表达。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过表达组UbcH5a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升高,SF2降低,DNA损伤灶点增多(均P<0。05),而阴性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0。05)。与阴性对照组相比,过表达组经X线照射前、后ATM、ATR、p-ATM、p-ATR、Chk1、Chk2和BRCA1表达均显著下调(均P<0。05)。结论:UbcH5a通过抑制DNA损伤修复相关蛋白表达来增强食管癌细胞的放射敏感性。

    食管癌泛素UbcH5a放射敏感性DNA损伤修复

    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清热化痰通腑方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机制

    尹建新武鹏张泆琳张佳佳...
    17-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与动物实验验证探讨清热化痰通腑方(HTF)治疗缺血性脑卒中(IS)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通过TCMSP、BATMAN筛选HTF的活性成分,预测活性成分的潜在靶点;GeneCards、OMIM、TTD、Drugbank筛选疾病相关靶点;String数据库获得蛋白互作关系;Metascape对关键靶点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构建动物模型进行实验验证,采用神经功能评分、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苏木精—伊红(HE)染色、尼氏(Nissl)染色、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染色以及免疫组化等方法验证网络药理学富集结果。结果:通过网络药理学分析,预测到主要的活性成分为芹菜素、槲皮素、山奈酚、β-谷甾醇等;作用于丝氨酸/苏氨酸激酶1(AKT1)、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转化相关蛋白53(TP53)等潜在靶点,涉及到的关键通路有脂质和动脉粥样硬化、MAPK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缺氧诱导因子-1(HIF-1)信号传导途径等。实验结果显示HTF能显著降低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功能评分与脑梗死率(P<0。05),能提高神经元存活率(P<0。05),显著降低细胞凋亡率(P<0。05)。结论:基于网络药理学与动物实验验证,发现HTF通过多成分作用于多靶点,从抗炎、抗凋亡等多种途径发挥治疗IS的作用。

    网络药理学清热化痰通腑方缺血性脑卒中

    miR-25a-5p促进乳腺癌蒽环类药物治疗所致的心肌损伤

    刘睿吕雨桐姜翠红王高兴...
    26-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蒽环类药物诱导心肌毒性的机制和新的治疗靶点。方法:106例乳腺癌患者根据超声心动图检查鉴别出肿瘤治疗相关心功能障碍,分为心功能障碍组及对照组。通过微阵列技术高通量筛选两组患者差异表达miRNA。体外构建蒽环类药物诱导H9C2心肌细胞损伤模型,通过调控miR-25a-5p的表达,观察miR-25a-5p在蒽环类药物诱导H9C2心肌细胞损伤中的作用。结果:乳腺癌患者中9例发生肿瘤治疗相关心功能障碍,并从两组患者中鉴定出9个差异表达的miRNA。其中8个miRNA在体外模型中进一步得到验证,尤其是miR-25a-5p。通过上调miR-25a-5p,可进一步加重蒽环类药物诱导心肌细胞氧化损伤。结论:miR-25a-5p促进蒽环类药物诱导的心肌损伤,可能是新的生物标志物及治疗靶点。

    乳腺癌蒽环类药物肿瘤治疗相关心功能障碍miR-25a-5p

    miR-370-3p对口腔鳞癌细胞SCC-9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

    万紫微粟小平韦珍夏黄旋平...
    32-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miR-370-3p对口腔鳞癌细胞(SCC-9)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并分析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比较人正常口腔鳞状上皮细胞(NOK)与SCC-9细胞miR-370-3p和NPC1表达。将SCC-9细胞分为miR-370-3p mimic组、miR-370-3p阴性对照(NC)组、miR-370-3p inhibitor组、miR-370-3p inhibitor-NC组。采用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集落形成能力,CCK-8法、划痕实验、Transwell实验分别检测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法检测细胞miR-370-3p表达,双荧光素酶实验检测miR-370-3p与NPC1的靶向关系,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NPC1蛋白表达。结果:与NOK细胞比较,SCC-9细胞miR-370-3p表达上调,NPC1表达下调(均P<0。05)。与mimic NC组比较,miR-370-3p mimic组miR-370-3p表达水平升高,NPC1蛋白表达水平降低,细胞活力增强,划痕迁移率降低,穿膜细胞数增加(均P<0。05)。miR-370-3p inhibitor组上述指标变化趋势与miR-370-3p mimic组相反(均P<0。05)。荧光素酶实验结果显示,miR-370-3p能够靶向结合NPC1的3'-UTR,并抑制NPC1蛋白表达(P<0。05)。结论:miR-370-3p可促进口腔鳞癌细胞SCC-9增殖、迁移和侵袭,其机制可能与调控其下游靶基因NPC1的表达有关。

    miR-370-3p口腔鳞状细胞癌增殖迁移侵袭

    葛根素对3T3-L1脂肪细胞胰岛素抵抗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白继昌谈力欣刘赞朝杨洋...
    40-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葛根素对3T3-L1脂肪细胞胰岛素抵抗(IR)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3T3-L1脂肪细胞分为7组,即对照组(control组)、葛根素3 μmol/L组、葛根素10 μmol/L组、葛根素30 μmol/L组、葛根素100 μmol/L组、葛根素300 μmol/L组和阳性对照组(罗格列酮10 μmol/L组,RGZ组),每组6孔。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油红O染色法检测细胞分化。利用地塞米松诱导建立3T3-L1脂肪细胞IR模型,并给予不同浓度的葛根素进行干预,测定葡萄糖利用情况,利用细胞转染过表达TLR2(命名为Pue+oe-TLR2组);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测定TLR2蛋白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干扰素-γ(IFN-γ)水平。结果:与control组相比,葛根素各剂量组3T3-L1脂肪细胞的增殖率均无显著变化(P>0。05)。与control组相比,葛根素各剂量组3T3-L1脂肪细胞的分化明显增加(P<0。05)。与control组相比,葛根素各剂量组IR 3T3-L1脂肪细胞的葡萄糖消耗量显著提高(P<0。05);葛根素各剂量组IR 3T3-L1脂肪细胞中TLR2表达量、IFN-γ分泌量降低,GLUT4和PPARγ的水平升高(P<0。05)。Pue+oe-TLR2组TLR2的相对表达量及IFN-γ分泌量显著高于Pue+oe-NC组,PPARγ、GLUT4的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Pue+oe-NC组(P<0。01)。结论:葛根素可提高IR 3T3-L1脂肪细胞葡萄糖消耗,缓解IR,其机制可能与抑制TLR2表达进而降低IFN-γ分泌有关。

    葛根素TLR2干扰素-γ3T3-L1脂肪细胞胰岛素抵抗

    短期大量摄入酒精对树鼩行为学及运动机能的影响

    郑思聪罗秋妮彭碧燕肖林林...
    46-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短期大量摄入酒精对树鼩行为学及运动机能的影响,为后续神经科学研究奠定基础。方法:用不同体积的50%乙醇溶液构建树鼩酒精暴饮模型。将20只雄性滇西树鼩随机分为对照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与高剂量组,每组5只。采用旷场试验、步态分析试验综合评价树鼩饮酒前后的行为学基本特征,比较3个剂量组的运动总距离、平均速度、最高速度、穿越中央区次数以及步态线性度Δα、交替系数β、步长规律系数σ。结果:旷场试验显示,与对照组相比,中、高剂量组的运动总距离、平均速度、最高速度均显著降低(均P<0。01),3个剂量组树鼩穿越中央区次数均显著减少(均P<0。01),且高剂量组的变化最为明显。步态分析显示,与对照组相比,中、高剂量组树鼩的步态线性度Δα均显著升高(均P<0。01),3个剂量组的交替系数β、步长规律系数σ均显著升高(均P<0。01),且高剂量组升高最为明显。结论:树鼩短期大量摄入酒精对其身体产生明显的镇静作用,表现为探索欲望降低,步态紊乱,甚至共济失调。

    树鼩动物行为酒精旷场试验步态分析

    三七总皂苷复合纳米囊泡对糖尿病足溃疡大鼠皮肤创面愈合及血管生成的影响

    戴酉力邓曦东牛伯晖王登梅...
    51-5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三七总皂苷(PNS)复合纳米囊泡对糖尿病足溃疡(DFU)大鼠皮肤创面愈合及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取雄性SD大鼠构建DFU模型,将造模成功的27只大鼠随机分为DFU组、PNS组和PNS复合纳米囊泡(PNS-CNV)组,每组9只。另取12只血糖正常的皮肤创面大鼠作为对照组(Control组)。比较各组创面愈合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中炎症因子白介素(IL)-6、IL-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检测创面组织病理学变化,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创面组织微血管密度(MVD),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创面组织中血管生成因子(VEGF)、神经源性基因同源蛋白(Notch1)蛋白表达。结果:造模后DFU组、PNS和PNS-CNV组大鼠空腹血糖(FBG)均高于Control组(P<0。05);药物干预7d、14d时,与DFU组相比,PNS组和PNS-CNV组大鼠FBG明显降低,且PNS-CNV组低于PNS组(均P<0。05)。与Control组相比,DFU组大鼠创面愈合率、创面组织CD34阳性表达、MVD及VEGF蛋白表达量均明显降低,血清IL-6、IL-8、TNF-α含量及创面组织Notch1蛋白表达量升高(均P<0。05);与DFU组相比,PNS和PNS-CNV组大鼠创面愈合率、创面组织CD34阳性表达、MVD及VEGF蛋白表达量升高,血清IL-6、IL-8、TNF-α含量及创面组织中Notch1蛋白表达量降低(均P<0。05);与PNS组相比,PNS-CNV组大鼠创面愈合率、创面组织CD34阳性表达、MVD及VEGF蛋白表达量升高,血清IL-6、IL-8、TNF-α含量及创面组织Notch1蛋白表达量降低(均P<0。05)。结论:PNS-CNV可上调DFU大鼠创面组织中VEGF表达,抑制炎症反应,促进新生血管生成,从而加速创面的愈合,且该作用优于PNS。

    三七总皂苷复合纳米囊泡糖尿病足溃疡血管生成创面愈合

    基于JNK/AP-1信号通路探讨广西毛冬青在放射性脑损伤中的作用机制

    何改改李婷张馨月孔蔺莎...
    58-6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广西毛冬青(IPH)对放射性脑损伤的改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40只SPF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IPH、放射组和放射+IPH组,每组10只。采用γ射线建立放射性脑损伤模型,放射前、后连续灌胃给药14 d。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避暗实验检测小鼠认知功能,苏木精—伊红(HE)染色和尼氏染色观察脑组织病理形态变化,电镜观察胶质细胞超微结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清白介素-6(IL-6)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脑组织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磷酸化(p-)JNK、激活蛋白-1(AP-1)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蛋白表达,免疫荧光检测脑组织星型胶质细胞标记物GFAP和小胶质细胞标记物Iba-1蛋白表达,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脑组织JNK和p-JNK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放射组小鼠放射后7d体重减低,血清IL-6含量升高,脑组织AP-1、MCP-1表达水平及p-JNK/JNK比值升高,小胶质细胞Iba-1和GFAP表达水平升高(均P<0。05)。与放射组比较,放射+IPH组小鼠放射后7d体重增加,血清IL-6含量降低,脑组织AP-1、MCP-1表达水平及p-JNK/JNK比值降低,小胶质细胞Iba-1和GFAP表达水平降低(均P<0。05)。HE染色和尼氏染色显示,放射组大量细胞和神经元出现核固缩现象,小胶质细胞激活,呈圆形;电镜下可见细胞内溶酶体增多,星形胶质细胞细胞核及胞质肿胀;经IPH干预后,小鼠脑组织神经元变性情况和胶质细胞形态明显改善。结论:广西IPH能改善放射性脑损伤小鼠的认知功能,减少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激活,其机制可能与减轻神经炎症反应、抑制JNK/AP-1信号通路有关。

    广西毛冬青放射性脑损伤JNK/AP-1炎症反应认知障碍

    外周血白细胞ANAPC1表达水平与冠心病的相关性及其诊断价值

    张书铭张义炜杨英陈宁园...
    67-7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外周血白细胞(PBLs)细胞周期末期促复合体亚基1(ANAPC1)表达与冠心病(CHD)的相关性及其诊断价值。方法:从GEO数据库检索基因表达数据集和单细胞RNA测序数据集观察ANAPC1在CHD患者PBLs和其他细胞中的表达情况。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法检测和比较70例CHD患者与对照人群ANAPC1的表达水平。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和总ROC(SROC)曲线评价ANAPC1对CHD的诊断价值。使用CDB数据库查找ANAPC1的潜在上游转录因子,ANAPC1差异共表达基因通过基因本体论(GO)、疾病本体论(DO)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进行富集分析。结果:GEO数据库分析显示,ANAPC1在CHD患者PBLs中的表达水平降低(总SMD=-0。74,95%CI:-1。36~-0。13),SROC曲线下面积为0。76,灵敏度为0。73,特异度为0。67。临床标本RT-qPCR显示,ANAPC1在CHD患者PBLs中的表达水平降低,ROC曲线下面积为0。71,灵敏度为0。80,特异度为0。61。GEO数据库查找单细胞RNA测序相关数据集发现,ANAPC1在不同时期、不同细胞中的表达量均无明显差异。上游潜在转录因子预测显示,ETS1(SMD=-0。53,95%CI:-0。99~-0。06)、GATA3(SMD=-0。46,95%CI:-0。87~-0。06)可能正向调控ANAPC1的表达,IRAK1(SMD=0。42,95%CI:0。07~0。77)、ERF(SMD=0。27,95%CI:-0。03~0。51)可能负向调控ANAPC1的表达。DO富集分析提示,ANAPC1差异负相关共表达基因与动脉粥样硬化及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等疾病相关。结论:ANAPC1在CHD患者PBLs中的表达下调与CHD发生、发展呈正相关关系,且对CHD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细胞周期末期促复合体亚基1冠心病单细胞RNA测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