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广西医科大学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广西医科大学

赵劲民

双月刊

1005-930X

gxykdxb@163.com

0771-5358453;5306372;5358454

530021

广西南宁市双拥路22号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Guangxi Medical University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广西医科大学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医学学术期刊。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科学性强,有实用性。主要设有论著、经验交流、调查研究、技术与方法、护理园地、病例报告等栏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成年斑马鱼脊髓损伤模型的制备和评估

    邓豪滕益霖刘槃席德双...
    241-2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建立一种成年斑马鱼脊髓损伤(SCI)模型.方法:将成年斑马鱼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和SCI组.SCI组进行脊髓完全横断手术,假手术组对斑马鱼的脊髓只暴露而不切断,正常组不做特殊处理.通过测试处理后斑马鱼的自由游泳能力和顺行轴突追踪来评估神经再生的情况.结果:假手术组与正常组斑马鱼5 min游泳路径的平均距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第1周相比,SCI组斑马鱼第6周的5 min游泳路径的平均距离显著增加(P<0.05).顺行神经示踪显示SCI组斑马鱼在损伤后2周出现可观察的轴突恢复.结论:成年斑马鱼具有显著的SCI恢复能力,本实验建立的成年斑马鱼SCI模型技术成熟、容易复制,可应用于SCI的相关研究.

    成年斑马鱼脊髓损伤动物模型神经再生

    PD-L1介导淋巴细胞YAP磷酸化在病毒性急性肺损伤中的作用

    汪子意莫健兰陈凤鸣罗碧君...
    247-2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介导淋巴细胞yes相关蛋白(YAP)磷酸化在病毒性急性肺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将SPF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根据小鼠气管内滴注聚肌苷—聚胞苷酸(即Poly I:C)的时间分为4h、8 h、1d、3d、7d组,在这五组中选取炎症损伤最严重的组作为Poly I:C组;利用PD-1/PD-L1抑制剂BMS-1 10mg/kg腹腔注射预处理后气管内滴注Poly I:C,作为Poly I:C+ BMS-1组.野生型小鼠Poly I:C组和PD-L1敲基因小鼠Poly I:C组处理同Poly I:C组;野生型小鼠对照组和PD-L1敲基因小鼠对照组腹腔注射麻醉后气管内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相应时间点将小鼠安乐死收集标本.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评估小鼠肺组织损伤程度;通过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总蛋白浓度、总细胞数以及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BALF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评估炎症情况;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WB)检测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PD-L1、YAP、p-YAP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8 h、1 d、3 d、7 d组肺组织病理学损伤评分及BALF总蛋白浓度显著升高,8 h、1 d、3 d组BALF中总细胞数明显增多,4 h、8 h、1 d、3 d组BALF中TNF-α水平显著上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1d组小鼠肺组织病理学损伤评分、BALF中总蛋白浓度、BALF总细胞数以及BALF中TNF-α水平均高于4h、8h、3d、7 d组.与对照组比较,1 d、3 d、7 d组小鼠肺组织中PD-1和PD-L1蛋白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Poly I:C组小鼠肺组织病理损伤评分和BALF中TNF-α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与Poly I:C组相比,Poly I:C+ BMS-1组小鼠肺组织病理损伤评分和BALF中TNF-α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Poly I:C组和Poly I:C+BMS-1组小鼠淋巴细胞中YAP蛋白表达明显下调,p-YAP蛋白表达显著上调(P<0.05);与Poly I:C组相比,Poly I:C+BMS-1组小鼠淋巴细胞中YAP蛋白表达上升,p-YAP蛋白表达下降(P<0.05).与对照组相比,Poly I:C组小鼠淋巴细胞中YAP蛋白表达明显下调而p-YAP蛋白表达显著上调,PD-L1基因敲除后Poly I:C组小鼠淋巴细胞中YAP蛋白表达有所上升而p-YAP蛋白表达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病毒性急性肺损伤小鼠肺组织中高表达PD-L1蛋白,PD-L1可能通过激活淋巴细胞的YAP磷酸化加重病毒性急性肺损伤.

    程序性死亡配体yes相关蛋白急性肺损伤淋巴细胞

    口服尖吻蝮蛇毒降纤酶对大鼠纤维蛋白原的影响

    陶秀珍张学荣廖明李牡艳...
    255-2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尖吻蝮蛇毒降纤酶(DF)灌胃给药后在SD大鼠胃肠道内的分布情况及对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的变化情况.方法:SD大鼠灌胃尖吻蝮蛇毒DF后观察大鼠体征,检测DF对大鼠的急性毒性作用;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尖吻蝮蛇毒DF在大鼠胃肠道组织中的分布情况及其与大鼠纤维蛋白原的量效关系和时效关系.结果:灌胃尖吻蝮蛇毒DF(1 000 U/kg)后大鼠未出现明显的中毒反应,DF口服毒性很低;大鼠灌胃DF3h后,DF主要存在于十二指肠、胃和空肠组织内;在量效关系实验中,大鼠灌胃DF(200 U/kg)后纤维蛋白原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在时效关系实验中,灌胃第5、第6、第7天的纤维蛋白原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并呈时间和剂量依赖关系.结论:口服尖吻蝮蛇毒DF可以通过胃肠道黏膜吸收进入胃、十二指肠、空肠组织内;口服适量DF可以有效降低大鼠体内的纤维蛋白原水平,连续给药效果更为显著.

    尖吻蝮蛇毒降纤酶纤维蛋白原口服给药静脉注射

    基于动态尿液代谢组学探讨当归—桂枝干预寒凝血瘀证的作用机制

    覃银艳农运园冯琳琳何颖...
    260-2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基于 1H NMR动态尿液代谢组学技术研究当归—桂枝干预寒凝血瘀证(CCBSS)的动态调控机制.方法:将 15只SD雌性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及当桂3∶1组.通过体重变化、血液流变学和纤维蛋白原(FIB)指标评价模型构建成功与否,同时收集各组大鼠不同时间点(第0、第5、第10、第14天)的尿液样本进行 1H NMR代谢组学分析,从代谢层面上阐明CCBSS的发病机制和当归—桂枝干预CCBSS的动态调控机制.结果:与模型组相比,当桂3∶1组大鼠在给予药物干预后其体重降低减缓,FIB指标回调(均P>0.05),同时血液流变学显著回调(P<0.01);动态尿液代谢组学结果显示,模型组的代谢轮廓在第5、第10、第14天与正常组明显区分,而当桂3∶1组的代谢轮廓也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与模型组区分并趋于正常组,基于多元统计分析共筛选出了18种与CCBSS相关的生物标志物,扰动了牛磺酸和低牛磺酸代谢等代谢通路,而当桂3∶1可显著回调这9种生物标志物(乳酸、吡哆醇、琥珀酸、牛磺酸、磷酸肌酸、马尿酸、4-羟基苯乙酸、2-氧戊二酸、柠檬酸)(均P<0.05),主要干预牛磺酸和低牛磺酸代谢、TCA循环等途径的紊乱.结论:CCBSS的发生发展是一个动态而缓慢的过程,当桂3∶1可通过回调不同时间点的不同代谢物而改善CCBSS.

    当归—桂枝寒凝血瘀证动态尿液代谢组学

    Autof ms 1000与MALDI Biotyper对临床常见丝状病原真菌鉴定的比较分析

    张华蔡克亚张宏兵石媛漾...
    270-27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比较两种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仪(Autof ms 1000与MALDI Biotyper)对临床常见丝状病原真菌鉴定的准确性和效率.方法:共纳入32株丝状病原真菌标准菌株和120株临床分离菌株,按照标准操作方法分别用Au-tof ms 1000与MALDI Biotyper对相关菌株进行鉴定,对相关结果及测序分子鉴定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种水平上,Au-tof ms 1000质谱仪共检出140株丝状病原真菌,检出正确率为92.1%(140/152),其中126株分值在9.0以上,2株出现错误鉴定,误鉴定比例为1.3%(2/152);MALDI Biotyper质谱仪共正确检出98株,检出正确率为64.4%,2.0分以上的菌株47株,仅3株鉴定分值大于2.3分,7株出现误鉴定.结论:Autof ms 1000与MALDI Biotyper这两种质谱鉴定系统均能用于临床常见丝状病原真菌的快速鉴定,而Autof ms 1000质谱仪更具优势.

    丝状病原真菌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仪质谱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慢性疼痛的影响因素分析

    农钰红刘桂瑛程建文王琦...
    276-28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前交叉韧带(ACL)重建术后慢性疼痛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ACL重建术的1 10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术后3个月的随访资料,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慢性疼痛的影响因素.结果:ACL重建术患者术后3个月慢性疼痛患病发生率为21.46%(238/1 109).不同性别、年龄、婚姻状况、体质量指数、手术模式、术前膝关节滑膜炎、入院血栓风险评分、发生中重度疼痛次数(术后3d)、关节腔积液情况、止血带使用时长、术后3个月膝关节活动情况及有无伤口引流管、有无慢性病、是否遵循康复锻炼计划、术后3个月患肢有无肿胀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40岁及以上年龄段、体质量指数≥24 kg/m2、住院手术、频繁的中重度疼痛、有伤口引流管、止血带使用时长≥100 min、未遵循康复锻炼计划和术后3个月膝关节肿胀是ACL重建术后慢性疼痛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频繁的中重度疼痛、术后有伤口引流管、止血带使用≥100 min、未遵循康复锻炼计划以及术后3个月膝关节肿胀等为ACL重建术后慢性疼痛的独立危险因素,慢性疼痛的发生率较高.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慢性疼痛影响因素

    高压氧治疗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及预测模型构建

    冯艳兰杨静静
    283-28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高压氧治疗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以期为进一步改善患者预后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队列研究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在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接受高压氧治疗的182例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根据治疗1个月后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分为预后不良组(n=119)与预后良好组(n=63).对比两组临床资料.构建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分析高压氧治疗创伤性颅脑损伤预后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各因素预测高压氧治疗创伤性颅脑损伤预后的价值.结果:预后不良组蛛网膜下腔出血、环池消失发生率高于预后良好组,血小板计数、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低于预后良好组(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蛛网膜下腔出血、环池消失为高压氧治疗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血小板计数增加、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升高为保护因素(均P<0.05).蛛网膜下腔出血、环池消失、血小板计数、血浆纤维蛋白原预测高压氧治疗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49、0.610、0.794、0.779(均P<0.05),且模型可靠、稳定(AUC=0.894,P<0.05).结论:蛛网膜下腔出血、环池消失、血小板计数减少、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降低为高压氧治疗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基于上述危险因素构建的预测模型对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较高.

    创伤性颅脑损伤高压氧治疗预后影响因素预测模型

    前列腺癌组织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2、7、9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研究

    张赞杨巍
    289-29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前列腺癌(PC)组织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CDK2、CDK7、CDK9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哈尔滨二四二医院收治的167例PC患者,术中收集癌组织及癌旁正常前列腺组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CDK2、CDK7、CDK9蛋白表达情况,分析CDK2、CDK7、CDK9与P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随访5年,收集患者的生存情况资料,采用Kaplan-Meier分析CDK2、CDK7、CDK9阴性和阳性表达患者生存率情况,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PC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与癌旁正常前列腺组织比较,PC组织CDK2、CDK7、CDK9阳性表达率升高(P<0.05).有淋巴结转移、术前游离PSA含量越高、Gleaso评分越高、TNM分期越高,CDK2、CDK7、CDK9阳性表达率越高(P<0.05).Kplan-Meier分析结果显示,CDK2、CDK7、CDK9阳性表达组生存率低于阴性表达组(P<0.05).单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术前游离PSA、Gleaso评分、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及CDK2、CDK7、CDK9表达情况与PC患者预后有关(P<0.05).多因素Cox分析结果显示,术前游离PSA≥1.9 ng/mL、Gleaso评分≥7分、有淋巴结转移、TNM分期Ⅲ期、CDK2阳性表达、CDK7阳性表达、CDK9阳性表达均为PC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CDK2、CDK7、CDK9在PC组织中呈高表达,其表达水平与PC患者术前游离PSA、Gleaso评分、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及预后相关.

    前列腺癌CDK2CDK7CDK9临床病理特征预后

    母亲童年期不良经历与儿童神经心理发育的关联研究

    李秋容李金秀吕小平莫彩梅...
    294-30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母亲童年期不良经历(ACE)的流行特点及其对儿童神经心理发育的代际影响,为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现况研究的方式,以北海市4所幼儿园和2所卫生院门诊作为研究现场,利用简体中文版童年期不良经历国际量表(SC-ACE-IQ)和年龄与发育进程问卷(第3版)(ASQ-3)父母版分别调查学龄前儿童母亲ACEs暴露和儿童神经心理发育水平;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母亲ACEs与儿童神经心理发育的关联.结果:母亲报告率最高的前3个ACEs为社区暴力(36.9%)、家庭暴力(32.3%)和身体忽视(22.5%),至少经历过1个ACE者占65.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母亲童年期情感忽视经历增加子代解决问题能力(OR=3.8,95%CI:1.2~12.0,P=0.023)、沟通能力(OR=6.9,95%CI:2.3~20.3,P<0.001)和粗大动作(OR=3.8,95%CI:1.5~9.7,P=0.005)发育落后的风险.结论:北海学龄前儿童母亲ACEs暴露具有一定的地方特点,母亲情感忽视可能影响儿童解决问题能力、沟通能力和粗大动作等多个神经心理能力的发育.

    童年期不良经历儿童神经心理发育代际效应

    基于便携式近红外光谱仪建立生姜配方颗粒的一致性评价及定量分析方法

    覃月莲彭诗雅韦红言黄艳...
    302-30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建立生姜配方颗粒的近红外光谱(NIRS)一致性评价及定量分析方法.方法:利用便携式近红外光谱仪采集生姜配方颗粒样品的近红外光谱信息,通过对61批生姜配方颗粒样品的指纹图谱与对照指纹图谱进行一致性检验,采用相关系数进行分析评价.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生姜配方颗粒样品中6-姜辣素的含量.考察不同预处理方法对定量模型参数的影响,建立偏最小二乘法(PLS)和支持向量回归(SVR)定量模型.结果:在一致性评价中61批生姜配方颗粒的指纹图谱与对照指纹图谱的相关系数均大于0.97,不同样品批次间一致性良好.在所建立的定量模型中,最优PLS模型的校正均方根误差(RMSEC)为0.071 1、校正相关系数(RC)为0.624 0、预测均方根误差(RMSEP)为0.065 4、预测相关系数(RP)为0.700 9,最优SVR模型的RMSEC为0.044 8、RC为0.919 8、RMSEP为0.066 3、RP为0.776 5.结论:所建立的SVR定量模型较PLS定量模型具有更好的预测性能,能够对6-姜辣素含量进行快速预测.本研究基于便携式近红外光谱仪对生姜配方颗粒进行了有效、快速、无损的质量分析,为生姜配方颗粒的质量控制提供新的方法参考.

    生姜配方颗粒6-姜辣素近红外光谱一致性评价定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