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高原地震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高原地震
高原地震

张新基

季刊

1005-586X

gaoyuandizhen@163.com

0971-6156413

810001

青海西宁市兴海路1号

高原地震/Journal Plateau Earthquake Research
查看更多>>本刊是青海省地震局预报中心主办的自然科学学术刊物,主要刊登青藏高原及全国地震科学的成果。内容涉及:地震地质、地球物理、地震观测技术、工程地震和地震科技管理等,并报道有关地震科学发展和动态的综合性文章。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2021年玛多7.4级地震聊古1井同震响应特征分析

    温丽媛陈其峰连凯旋颜丙囤...
    1-9页
    查看更多>>摘要:整理了聊古1井流量、水位、水温和水化学离子含量等流体测项在2021年青海玛多7.4级地震中的同震响应变化特征.结合聊古1井的构造背景,分析了同震变化的影响因素,初步探讨了同震变化机理.结果表明:聊古1井流量、水位及水温等流体测项在青海玛多7.4级地震发生后呈阶升型同震变化,井水离子含量也出现较大波动,明显高于背景值.本次青海玛多7.4级地震的流体同震响应特征表明聊古1井对远场地震反映灵敏,具有良好的映震效能.

    青海玛多7.4级地震聊古1井同震响应

    2023年四川兴文Ms4.9震群震源机制分析

    孔令喆祁玉萍陈梦蝶张映...
    10-17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四川省及邻区数字地震台网的宽频带波形资料,基于CAP方法反演得到四川兴文4次Ms4.0以上地震的震源机制解,结合地质构造资料以及区域应力场的条件,初步分析了本次震群活动的发震构造.结果显示:本次震群活动未发生在地表出露的显著断层位置,认为发震构造可能是造成该区域褶皱构造的一系列隐伏断裂带.另外除Ms4.0地震为一次走滑型地震外,其余均属逆冲型地震,震源机制解类型存在差异.

    四川兴文震群CAP方法震源机制解发震构造

    易门井水温动态特征及其成因分析

    石兆宏
    18-26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易门井近30年以来的水温观测资料为研究对象,系统收集整理了水温观测过程中记录到的各种干扰因素,对易门井水温动态变化特征及其形成机制进行了总结,对水温映震效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认为易门井水温日变形态为起伏型,日变幅差呈现逐年减小的趋势,水温多年趋势动态为小幅振荡缓慢上升型走势.场地环境干扰对易门井水温的影响较小,主要干扰因素为观测系统故障、人为干扰.水温观测系统故障主要是仪器故障和供电故障,表现形式以下降、缺数为主;人为干扰主要是安装、校测仪器和取样,表现形式为短时"V"字型或台阶变化.易门井水温在小幅振荡上升过程中若出现转向或加速,这种变化可能是邻区构造活动引起的.易门井水温同震变化表现形态为快速下降—缓慢回升的过程.

    易门井水温动态特征干扰因素映震效能成因分析

    腾冲地震台老洋河观测站水管倾斜仪干扰分析

    张山元熊家伟段胜朝方伟...
    27-31页
    查看更多>>摘要:腾冲地震台老洋河观测站DSQ型水管倾斜仪观测曲线南北向和东西向自2023年1月底以来偶尔出现小幅台阶.通过对此异常出现的干扰因素进行排查,认为此类台阶是由水管倾斜仪钵体内胶水脱落部分溶解于水造成.此类异常特点主要表现为:异常前期水管倾斜仪观测曲线偶尔出现小幅台阶;异常中后期台阶幅度和出现频率都逐渐增加.通过清理水体杂质能减少台阶出现频率,但不能根本解决,清洗钵体后更换水体才能彻底消除台阶.

    水管倾斜仪腾冲地震台干扰分析钵体水质

    地震宏观异常调查分析与识别

    王玲刘莉赵培
    32-38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地震宏观异常的特点,结合临沂地区出现的宏观异常事件,分析和研究地下水宏观异常、动物宏观异常产生的原因,总结宏观异常核实方法.地下水宏观异常主要从地质构造、区域构造活动、降雨、外界干扰、人为因素等方面进行核实;动物异常主要从环境、生活习性、气候、敌害侵扰等方面进行核实.地震宏观异常识别为排除各类干扰,提供理论支撑和判定依据.

    地震宏观异常调查识别

    格尔木地磁观测数据与中强地震关系研究

    周瀚琳赵玉红徐恺晖李国英...
    39-45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磁偏角 日变幅度斜率值与地磁垂直分量"双低点"异常法,分析了 2021~2022年我国西部几次中强震前格尔木地震监测中心站地磁观测资料的异常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格尔木磁偏角日变幅斜率值对格尔木地区附近400 km范围内5.5级以上地震有较好的对应性,主要表现为斜率高值异常后四个月内发震;格尔木地磁垂直分量在震前45天存在"双低点"异常变化,震中集中分布在该中心站400 km内.综合多个震例分析认为,将磁偏角 日变幅斜率高值异常和地磁垂直分量"双低点"异常结合分析,可提高预测可信度,对未来该区域中强震发生的时间、震级、地点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磁偏角日变幅斜率法地磁垂直分量"双低点"法震磁异常

    防震减灾档案资源整合与管理研究——以雄安新区为例

    鲍玉静王虹宇刘颖
    46-50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我国在档案资源整合领域所取得的研究成果与实践应用成效,以雄安新区防震减灾档案资源为整合对象,结合雄安新区防震减灾新管理机制体制的特点,阐述了如何运用数字人文的理念和方法对雄安新区震灾预防中心和雄安新区应急管理局两家单位的防震减灾档案进行优化整合,从而实现档案资源的高效利用.从整合要素、思路和原则展开讨论,强调了档案实体、数据信息和服务利用的整合,以实现档案资源的集中统一管理,形成"防震减灾+"档案服务体系.

    防震减灾档案资源资源整合管理研究数字人文雄安新区

    大应急体制下县级地震科普工作现状与对策

    唐建华李霞
    51-5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新媒体蓬勃发展的背景下,2018年机构改革,部分地震机构并入应急管理机构,地震科普工作面临新机遇、新挑战.从县级地震科普实践出发,对日常地震科普工作实务经常涉及的科普媒体、渠道、对象、组织保障4个关键要素进行分析,提出丰富地震科普作品、发掘地震科普渠道、因地制宜改进地震科普方法、地震科普机构上下一盘棋、将地震科普工作放在更重要位置的对策建议.

    大应急体制地震科普现状对策建议

    台站改革下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工作的思考

    王林岚张艳
    59-62页
    查看更多>>摘要:云南省地震局地震监测中心站自2021年9月底挂牌以来,职能职责发生了重大变化,防震减灾科普工作已成为地震监测中心站的重要职能职责之一,如何开展地震监测中心站科普工作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对地震监测中心站科普宣传现状以及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得出结合地方台站特色推进台站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工作的相关建议.

    地震监测中心站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