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刘大雄,郭林新

月刊

1672-9935

gygjsszzbjb175@263.net

0596-2989185

363000

福建省漳州市漳华中路269号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Bone and Joint Injury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系卫生部主管、中华预防医学会、解放军第175医院共同主办、175医院承办的国家一类学术期刊。本刊一直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中医与西医相结合”的办刊宗旨,主要栏目内容丰富,适合于高、中、初级科医生与外科医生阅读。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微载体参与软骨损伤修复的研究进展

    杨宇飞刘万林赵振群王勇...
    48-52页

    微载体软骨损伤软骨修复组织工程3D生物打印技术

    颈前路混合减压融合术治疗三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矢状位参数变化及疗效分析

    王鑫宇席健伟刘磊刘光普...
    53-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颈前路混合减压融合术治疗三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分析颈椎矢状位形态改变与疗效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9-04-2021-04徐州市中心医院采用颈前路混合减压融合术治疗的64例三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比较术前与术后12个月颈椎JOA评分、NDI指数、颈椎矢状位参数,并对颈椎矢状位参数改变值与临床疗效指标改善值进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 64例均获得12个月随访,术后切口均愈合良好,未发生脑脊液漏、颈部血肿、内固定松动断裂、感染等并发症.术后12个月颈椎JOA评分较术前增加,NDI指数较术前降低,C2~7 Cobb角较、T1倾斜角较术前增加,C2~7 SVA较术前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颈椎矢状位参数中胸廓入口角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患者手术前后C2~7 Cobb角改变值与颈椎JOA评分改善值呈正相关(r=0.649,P<0.001),C2~7 Cobb角改变值与NDI指数改善值呈负相关(r=-0.791,P<0.001).患者手术前后C2~7SVA差值、T1倾斜角差值、胸廓入口角与颈椎JOA评分改善值、NDI指数改善值无相关性.结论 颈前路混合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三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可靠,能够有效改善颈椎矢状位序列,其中C2~7Cobb角的改善与临床疗效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颈前路混合减压融合术颈椎矢状位参数C2~7Cobb角

    三种手术方法治疗相邻三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比较

    刘涛郝清海李明柴星宇...
    56-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联合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相邻三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6-08-2021-08诊治的61例相邻三节段脊髓型颈椎病,16例采用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治疗(A组),20例采用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联合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治疗(B组),25例采用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C组).比较3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C-反应蛋白、肌酸激酶水平以及术后JOA评分.结果 61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21(12~32)个月.A组与B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C组手术时间多于A组和B组(P<0.05).A组出血量最少,B组出血量又少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第1天的C-反应蛋白水平最低,而B组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术后第1天的肌酸激酶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C组术后第1天的肌酸激酶水平高于A组和B组(P<0.05).3组术后6、12个月JO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联合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既可以相应扩大减压范围,又可避免颈椎后路手术创伤大及不能去除前方致压物的弊端,在一定程度上优于颈椎后路手术,临床医师应根据患者病情酌情选择合理的手术方案.

    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术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C-反应蛋白肌酸激酶

    椎管扩大成形术联合开门侧微型钢板与侧块螺钉内固定治疗多节段颈椎管狭窄症合并脊髓损伤

    胡利华刘观燚沈锋周雷杰...
    60-6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联合开门侧微型钢板与侧块螺钉内固定治疗颈脊髓损伤合并多节段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6-01-2020-05诊治的15例多节段颈椎管狭窄症合并创伤性失稳及脊髓损伤,在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与开门侧微型钢板内固定的基础上联合应用单侧或双侧侧块螺钉内固定治疗.采用颈椎JOA评分与Nurick评分评价患者手术前后的整体神经功能结果,根据手术前后的JOA评分结果计算JOA评分恢复率.结果 15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4~30个月,平均26.9个月.末次随访时X线片显示无节段不稳、椎板塌陷与内固定失效,所有患者均获得骨性融合,未发现持续性颈痛、神经损伤、感染、C5神经根麻痹.术前颈椎JOA评分为(4.60±1.18)分,末次随访时为(14.13±0.99)分;末次随访时颈椎JOA评分较术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颈椎JOA恢复率为77%,除了完全颈髓损伤的4例未恢复外,其余患者均有神经源性恢复.术前Nurick评分为(3.20±1.26)分,末次随访时为(1.26±0.46)分;末次随访时Nurick评分较术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合并创伤性颈脊髓损伤及不稳的多节段椎管狭窄症患者,在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与开门侧微型钢板内固定基础上联合侧块螺钉内固定可获得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

    颈脊髓损伤多节段颈椎管狭窄症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微型钢板侧块螺钉内固定

    可控撑开技术在胸腰椎骨折伤椎置钉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术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李希望张建光
    64-6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估可控撑开技术在胸腰椎骨折伤椎置钉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术中应用的可行性与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20-06-2022-03采用后路伤椎置钉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的126例胸腰椎骨折,排除合并骨质疏松、需直接减压、椎间盘终板复合体严重损伤及AO-C型骨折患者,术中采用可控撑开技术复位骨折椎体.比较手术前后腰痛VAS评分、胸腰段Cobb角、椎管侵占率.结果 126例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18个月,平均15.5个月.术后无关节突关节脱位、椎弓根钉松动断裂、骨折不愈合、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术前、术后第3天、术后1年腰痛VAS评分分别为(6.1±3.5)、(3.1±2.0)、(1.5±0.9)分,术后第3天腰痛VAS评分较术前降低,术后1年腰痛VAS评分较术后第3天降低(P<0.05).术前、术后即刻、术后1年胸腰段Cobb角分别为(28.5±9.4)°、(5.3±2.6)°、(6.1±2.8)°,术后即刻胸腰段Cobb角较术前明显减小(P<0.05),而术后1年与术后即刻的胸腰段Cobb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天骨折块椎管侵占率为(4.9±2.1)%,较术前(20.6±7.3)%明显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可控撑开技术在伤椎置钉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术中应用能够获得更好的骨折复位效果,有效重建伤椎稳定性,而且避免了中后柱压缩的风险.

    胸腰椎骨折短节段内固定伤椎置钉椎弓根钉可控撑开技术

    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后骨水泥弥散形态分型对疗效的影响

    吴矩萱陈国强袁俊虎陈贤艺...
    67-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后骨水泥弥散形态分型对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20-01-2022-12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采用单侧椎弓根穿刺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的70例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骨折,通过脊柱正位X线片对椎体内骨水泥弥散形态进行分型,骨水泥跨越椎体中线弥散分布的类型定义为A型,骨水泥仅局限在椎体一侧弥散而未越过椎体中线的类型定义为B型.比较A型患者与B型患者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术后腰背部疼痛VAS评分、术后Cobb角.结果 70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16个月,平均14个月.术中无血管、神经损伤,无明显骨水泥渗漏发生.A型患者与B型患者手术时间、术后第2天腰背部疼痛VAS评分、术后1年Cobb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型患者术中骨水泥注入量大于B型患者,术后1年腰背部疼痛VAS评分低于B型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骨折单侧椎弓根穿刺经皮椎体成形术后骨水泥弥散类型会影响临床疗效,跨越椎体中线的骨水泥弥散类型更有利于缓解患者的疼痛,进而获得更好的预后.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骨水泥弥散形态椎体中线

    单侧与双侧入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Ⅰ、Ⅱ期Kümmell病的疗效比较

    毛汉兴毛冯缘黄燕峰陈琦...
    70-7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单侧入路与双侧入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Ⅰ、Ⅱ期Kümmell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7-01-2021-12采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的37例Ⅰ、Ⅱ期Kümmell病,根据椎弓根穿刺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单侧入路组(21例)和双侧入路组(16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X线透视次数、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渗漏发生率,以及术后疼痛VAS评分、椎体前缘高度比值.结果 37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均超过7个月.单侧入路组在手术时间、术中X线透视次数方面均优于双侧入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侧入路组4例(19.04%)骨水泥侧方渗漏,双侧入路组3例(18.75%)骨水泥侧方渗漏,患者均未出现不适症状,组间骨水泥侧方渗漏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第2天、末次随访时疼痛VAS评分、椎体前缘高度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侧与双侧入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Ⅰ、Ⅱ期Kümmell病均可取得良好疗效,单侧入路手术在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X线透视次数、减少X线辐射损伤方面优于双侧入路手术.

    Kümmell病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单侧穿刺双侧穿刺

    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后非手术椎体继发骨折的危险因素分析

    包志强陈国强陈贤艺袁俊虎...
    73-7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骨质疏松胸腰椎压缩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后非手术椎体继发骨折的危险因素.方法 纳入自2019-01-2020-12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的223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将术后非手术椎体继发骨折患者与未继发骨折患者的性别、体质量指数、椎体骨密度、抽烟史、过度饮酒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史、糖皮质激素应用史、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椎间盘渗漏、骨水泥在椎体内分布情况纳入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223例中63例术后非手术椎体继发骨折,发生率为28.3%;36例相邻椎体继发骨折,发生率为16.1%.胸腰段椎体(T11、T12、L1)继发骨折33例,发生率为14.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后非手术椎体继发骨折的危险因素有骨水泥注入量较大、椎体骨密度较低、骨水泥在椎体内分布不均匀、骨水泥椎间盘渗漏.结论 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经皮椎体成形术后非手术椎体继发骨折与骨水泥注入量较大、椎体骨密度较低、骨水泥在椎体内分布不均匀、骨水泥椎间盘渗漏相关,因此临床医师在术前应做好规划,确定个性化的骨水泥注入量,术中操作时应尽量避免骨水泥椎间盘渗漏并使骨水泥均匀分布至整个椎体,术后对患者进行规范抗骨质疏松治疗,提高患者椎体骨密度.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胸腰椎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继发椎体骨折

    O型臂与C型臂X线机辅助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比较

    何鸿陶符丹刘力刘定安...
    77-7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O型臂X线机与C型臂X线机辅助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临床结果的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8-02-2022-02接受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治疗的45例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其中23例术中应用O型臂X线机辅助手术(O型臂组),22例术中应用C型臂X线机辅助手术(C型臂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并发症、术中患者受到的X线辐射量、术后疼痛VAS评分、术后ODI指数.结果 45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平均9个月.两组术中各有2例出现硬膜撕裂,术后经非手术治疗后痊愈.两组均未发生不可逆性神经损伤以及需要翻修的情况.与C型臂组比较,O型臂组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患者术中受到的X线辐射量更少,术后第1天疼痛VAS评分及ODI指数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第7天疼痛VAS评分、ODI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C型臂X线机比较,O型臂X线机辅助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可以提高椎弓根置钉准确性,进而缩短手术时间和减少术中出血量,减轻术后疼痛症状.

    腰椎退行性疾病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O型臂X线机C型臂X线机

    3D打印技术辅助显微镜下单侧入路双侧减压MIS-T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疗效观察

    邓哲邹明张涛胡伟...
    80-8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估3D打印技术辅助显微镜下单侧入路双侧减压微创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Minimally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S-T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20-01-2022-12采用MIS-TLIF手术治疗的具有双侧下肢症状的15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术前3D打印椎体模型用于指导手术,术中于显微镜下经X-Tube通道行单通道双侧减压.结果 15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为95~148 min,平均111.3 min;术中出血量为50~350mL,平均107.7 mL.15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6~24个月,平均13.6个月.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切口感染、神经损伤、椎弓根钉断裂、内固定物移位等并发症.术后6个月腰背部疼痛VAS评分为1~4分,平均1.7分;ODI指数为10%~44.4%,平均20.5%.结论 3D打印技术辅助显微镜下微创单侧入路双侧减压MIS-TLIF手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具有学习曲线短、安全性高、减压精准、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

    腰椎退行性疾病微创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3D打印技术单通道双侧减压显微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