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刘大雄,郭林新

月刊

1672-9935

gygjsszzbjb175@263.net

0596-2989185

363000

福建省漳州市漳华中路269号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Bone and Joint Injury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系卫生部主管、中华预防医学会、解放军第175医院共同主办、175医院承办的国家一类学术期刊。本刊一直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中医与西医相结合”的办刊宗旨,主要栏目内容丰富,适合于高、中、初级科医生与外科医生阅读。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初学者完成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出血量分析

    阮立奇陈惠国王玲胡劲涛...
    83-8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初学者采用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手术(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y,UBE)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出血量,分析手术初期开展的困难程度.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22-05-2022-11由同一位熟练掌握腰椎开放手术但无UBE手术经验的高级职称医师完成的第1~10例UBE腰椎髓核摘除术,记录手术时间、术中生理盐水灌洗量、灌洗液红细胞计数.收集术前、术后第1天、术后第3天血常规数据(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采用Gross方程计算总失血量.结果 本组术中未出现硬膜撕裂、脑脊液漏,术后未出现感染.手术时间为113~245 min,平均160.9 min.术后引流量为20~200 mL,平均55mL.术后血红蛋白水平均出现不同程度下降,其中9例术后第3天血红蛋白水平为最低,1例术后第1天和术后第3天血红蛋白水平相同,总失血量的计算以术后第3天血常规数值为准.总出血量为171.8~534.9 mL,平均 325.8 mL.显性失血量为 59.5~211.2 mL,平均 115.2 mL.隐性失血量为 112.3~345.4 mL,平均210.7 mL.隐性失血量占比为57.0%~73.6%,平均65.4%.结论 脊柱外科医师在掌握UBE技术的理论知识后,采用UBE手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是可接受的,对于无严重贫血的患者而言,进行该手术治疗时不需要进行备血,但是在术后需严密观察患者血红蛋白水平的变化情况.

    腰椎间盘突出症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手术初学者出血量

    经皮脊柱内镜技术与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治疗微小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分析

    翟金帅高博黄腾张隆...
    86-8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分析经皮脊柱内镜技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与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y,UBE)治疗微小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纳入自2021-01-2023-02采用经皮脊柱内镜手术治疗的29例微小腰椎间盘突出症(突出髓核最大直径≤6mm),其中PELD组18例,UBE组11例.比较PELD组与UBE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以及术后第1天与末次随访时疼痛VAS评分、ODI指数.末次随访时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定临床疗效.结果 29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无神经损伤、硬膜撕裂、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术后第1天所有患者腰围保护下床活动自如,未诉不适症状.29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24个月,平均12.2个月.PELD组手术时间较UBE组短,切口长度较UBE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LD组与UBE组术后疼痛VAS评分、ODI指数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第1天、末次随访时疼痛VAS评分、ODI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皮脊柱内镜下PELD技术与UBE技术治疗微小腰椎间盘突出症均可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具有出血少、创伤小、风险低、恢复快等优点.临床实践中脊柱外科医师需要综合自身掌握的技术、患者病情、硬件设施条件等多方面因素,制定合适的个性化治疗方案.

    微小腰椎间盘突出症经皮脊柱内镜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微创手术

    银质针导热松解联合富血小板血浆治疗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炎的疗效观察

    薛昌辉李凤陆成武张李宝...
    89-9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银质针导热松解联合富血小板血浆治疗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纳入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南平第一医院自2019-10-2022-09诊治的135例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炎,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各45例.A组采用银质针导热松解治疗,B组采用自体富血小板血浆治疗,C组采用银质针导热松解联合自体富血小板血浆治疗.比较3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肩关节功能、肩关节活动度、肌骨超声检查结果,以及血清促修复因子、炎性因子水平.结果 C组治疗后1个月疗效评定结果优于A组、B组(P<0.05),肩关节各方向活动度大于A组、B组(P<0.05),肩关节功能Constant-Murley评分高于A组、B组(P<0.05).3组治疗后1个月肌腱厚度、腱鞘厚度、肌腱腱鞘积液最大径均较治疗前减小,且C组小于A组、B组(P<0.05).3组治疗后1个月血清中炎性因子(TNF-α、IL-6)水平较治疗前下降,且C组低于A组、B组(P<0.05);3组治疗后1个月血清中促修复因子(TGF-β、BMP4、IGF-1)水平较治疗前上升,且C组高于A组、B组(P<0.05),B组高于A组(P<0.05).结论 银质针导热松解联合自体富血小板血浆治疗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炎具有促进组织修复和良好的抗炎止痛效果,有利于鞘内积液吸收,改善患者肩关节功能,增加肩关节活动度.

    肱二头肌长头腱肌腱炎银质针导热软组织松解富血小板血浆

    关节造影在儿童肘内翻畸形截骨矫正术中的应用体会

    杨力许宇霞何友智
    93-9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估关节造影在儿童肘内翻畸形截骨矫正术中应用的可行性与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7-02-2019-02长沙市中心医院骨科诊治的28例单侧儿童肘内翻畸形,其中14例采用关节造影联合肱骨远端闭合楔形截骨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治疗(观察组),14例采用单纯肱骨远端闭合楔形截骨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提携角改变度数、末次随访时肘关节功能.结果 28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28~69个月,平均39个月.所有患儿术后3个月获得骨性愈合,无骨骺早闭、骨不愈合、肘内翻畸形复发等并发症发生.观察组术中未出现造影剂导致的不良反应,术后未出现钉道感染.对照组术后出现1例钉道感染,用抗生素对症治疗后痊愈.观察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短,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少,末次随访时提携角改变角度大于对照组,末次随访时肘关节功能结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儿童肘内翻畸形截骨矫正术中进行关节造影可以清晰显示肘关节远端关节线并指导确定截骨角度和克氏针的位置,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辅助手术方法,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肘内翻畸形截骨矫正术关节造影克氏针

    经皮克氏针撬拨闭合复位弹性髓内钉内固定治疗Judet Ⅲ、Ⅳ型儿童桡骨颈骨折疗效观察

    刘孝峰龚保军郑权凤晓翔...
    96-9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经皮克氏针撬拨闭合复位弹性髓内钉内固定治疗Judet Ⅲ、Ⅳ型儿童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9-01-2021-12采用经皮克氏针撬拨闭合复位弹性髓内钉内固定治疗的21例Judet Ⅲ、Ⅳ型儿童桡骨颈骨折,标记桡骨颈骨折处,于后外侧将直径2.0 mm或2.5 mm克氏针置入骨折断端并找到桡骨头的位置,采用杠杆原理进行撬拨复位,同时用拇指将移位的桡骨头向内侧推辅助复位,透视确认骨折复位满意后于桡骨远端骨骺近端桡背侧开口,将弹性髓内钉逆行置入桡骨至骨折端,旋转髓内钉确认钉尖向外,缓慢推进穿过骨折端进入桡骨头骺板,不进入关节腔.结果 术后骨折复位质量采用Metaizeau放射学标准评估:优19例,良2例.术后骨折端成角0°~16°,平均5.2°.21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6~15个月,平均9.2个月.未出现切口感染、神经或肌腱损伤、弹性髓内钉钉尾激惹、骨骺早闭等并发症.末次随访所有患儿患侧肘关节的屈曲、伸直、旋前、旋后活动度恢复满意,与健侧肘关节活动度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 经皮克氏针撬拨闭合复位弹性髓内钉内固定治疗Judet Ⅲ、Ⅳ型儿童桡骨颈骨折是一种微创手术方法,可以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但是应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

    JudetⅢ、Ⅳ型桡骨颈骨折经皮克氏针闭合复位弹性髓内钉儿童

    小切口辅助复位弹性髓内钉内固定治疗重度移位儿童桡骨颈骨折20例

    张才德胡勇
    98-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估小切口辅助复位弹性髓内钉内固定治疗重度移位(O'Brien Ⅲ型)儿童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4-05-2021-05诊治的20例O'Brien Ⅲ型儿童桡骨颈骨折,作肘关节外侧小切口,分离至肘外侧副韧带和关节囊,小切口切开关节囊,显露桡骨头软骨,用小号神经剥离子插入骨折断端撬拨矫正成角移位,拇指顶于外侧推向尺侧以矫正侧方移位,置入2枚克氏针固定,再作桡骨远端背侧小切口,避开远端骺板开口,置入1枚弹性髓内钉固定.结果 本组手术时间40~80 min,平均60 min;术中X线透视次数为3~7次,平均5次.术后X线片显示20例骨折解剖复位,内固定在位.20例均获得至少1年随访,术后3个月骨折完全愈合,未出现骨折再移位、骨折延迟愈合、感染、内固定失效、骨化性肌炎、桡骨头坏死等并发症.所有患儿肘关节屈伸及前臂旋转功能恢复正常.末次随访时根据Métaizeau标准评定疗效:优16例,良3例,可1例.结论 对于儿童O'Brien Ⅲ型桡骨颈骨折,作肘关节外侧小切口辅助骨折复位时不需要切断伸肌腱与环状韧带,减少了术中X线透视次数,而且克氏针联合弹性髓内钉固定的稳定性较强,术后肘关节功能恢复满意,骨折愈合良好,手术操作可重复性好.

    O'BrienⅢ型桡骨颈骨折小切口弹性髓内钉克氏针内固定儿童

    闭合复位弹性克氏针联合外固定架固定治疗儿童尺骨鹰嘴骨折疗效分析

    吕辉照艾建国梁志白赵枫...
    101-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采用2枚克氏针辅助闭合复位弹性克氏针联合外固定架固定治疗儿童尺骨鹰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0-03-2022-01诊治的49例儿童尺骨鹰嘴骨折,其中16例采用闭合复位弹性克氏针联合外固定架固定治疗(闭合复位组),33例采用切开复位克氏针钢丝张力带内固定治疗(切开复位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骨折复位质量、骨折端最大移位宽度,以及末次随访时肘关节活动度与肘关节功能.结果 49例手术均顺利完成并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27个月,平均15.2个月.随访期间患者均未出现切口感染、钉道感染、克氏针松动、骨折再移位、尺骨近端骨骺发育异常等并发症.切开复位组1例克氏针尾部皮肤激惹,取出克氏针后症状消失.与切开复位组比较,闭合复位组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闭合复位组骨折愈合时间较切开复位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末次随访时肘关节功能Broberg-Morrey评分、肘关节活动度(屈曲、伸直、前臂旋前、前臂旋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闭合复位弹性克氏针联合外固定架固定治疗儿童尺骨鹰嘴骨折具有微创、操作方便、固定可靠的优点,术后肘关节功能与活动度恢复可以达到切开复位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的效果.

    尺骨鹰嘴骨折闭合复位弹性克氏针外固定架儿童

    改良体表定位法在掌侧经皮螺钉内固定治疗Herbert A、B型腕舟骨骨折术中的应用

    王再英冯锡文林曼滢陈兆重...
    104-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改良体表定位法在掌侧经皮螺钉内固定治疗Herbert A、B型腕舟骨骨折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9-01-2022-12采用改良体表定位掌侧经皮螺钉内固定治疗的9例Herbert A、B型腕舟骨骨折,将5 mL注射器针头作为导向器沿腕舟骨长轴置入,X线透视观察注射器针头与腕舟骨长轴的相对位置,选择1枚直径0.8 mm克氏针于相同切口置入,导针进针点、头月关节间隙中点、桡骨关节面背侧缘这3个点尽可能位于同一直线上,确保导针沿舟骨长轴钻至舟骨近极软骨下骨,用空心钻沿导针钻孔后置入螺钉固定.结果 本组手术时间为40~60 min,平均50 min;术中X线透视次数为8~24次,平均16次.9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平均9个月.所有患者骨折均愈合,骨折愈合时间为20~28周,平均24周.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鼻烟窝压痛阴性,腕关节活动度恢复正常,X线片检查未发现舟骨坏死.末次随访时采用腕关节功能Mayo评分标准评价疗效:优6例,良2例,可1例.结论 掌侧经皮置入螺钉内固定治疗Herbert A、B型腕舟骨骨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而且改良的体表定位法辅助置入导针定位准确,可以减少导针调整次数与术中X线透视次数.

    腕舟骨骨折体表定位注射器针头掌侧入路经皮穿刺内固定

    拇短伸肌腱桡侧半转位法治疗陈旧性拇指掌指关节背侧脱位

    张云鹏胡宏宇于俊费小轩...
    107-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介绍拇短伸肌腱桡侧半转位法治疗陈旧性拇指掌指关节背侧脱位的临床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8-03-2022-02采用拇短伸肌腱桡侧半转位法治疗的6例陈旧性拇指掌指关节背侧脱位,切取拇短伸肌腱桡侧半肌腱,肌腱经第1掌骨远端横行骨隧道穿过与自身呈十字形交叉,在拇收肌肌腱止点处缝合,重建掌板功能.结果 6例手术切口一期愈合,无切口感染及皮肤坏死发生.6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5~14.0个月,平均6.0个月.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疗效:优2例,良3例,可1例.患者均可从事原有工作或体力劳动.结论 拇短伸肌腱桡侧半转位法是治疗陈旧性拇指掌指关节背侧脱位的有效方法,掌指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疗效满意.对于掌指关节过伸Ⅳ度患者,临床医师需谨慎采用上述方法治疗,因为侧副韧带挛缩及关节囊挛缩严重会影响掌指关节屈曲功能恢复,切口较多也会增加感染及瘢痕形成的风险.

    拇指掌指关节脱位背侧脱位陈旧性脱位拇短伸肌腱转位桡侧半转位法

    微小微单胞菌导致脊柱感染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叶小伟孙彦涛王华锋
    109-111页

    脊柱感染微小微单胞菌宏基因组二代测序